1961年4月12日,人類在太空探索的道路上迎來了歷史性的一刻,蘇聯太空人加加林,成功進入太空並返回地球,蘇聯此次航天壯舉也為人類探索宇宙開啟了新的篇章,這不僅觸發了後來美蘇在太空領域爆發式的進步,也讓不少人看到了人類移居到其它星球的可能性。
人類太空第一人——加加林
對於人類移居到其它星球這種想法,其實已經由來已久,但結果是大家都明確地,那就是至今為止都沒有「移居計劃」的實施。那麼,人類想要移居到其它星球到底有多難呢?其實對於這個問題,在今年,也就是2019年諾貝爾物理獎得主之一的主米歇爾·馬約爾的話語中,我們便能知道移居其它星球的「難」。
2019年物理諾獎得主——馬約爾
此前,馬約爾在接受法新社的採訪時就被問及到人類移居到其它星球的可能性,但馬約爾當即做出了「人類永遠不會遷移到太陽系外的回答」。而馬約爾的大概意思就是太陽系外的其它星球距離我們實在太遙遠,就算是在太陽系「附近」的星球,以人類目前的技術想要到達也需要上億甚至是幾億天才能解決。
太陽系
馬約爾所說的就是人類移居其它星球的最大難點之一,也就是時間問題,目前我們人類能做到的最大限度的可控並載物的太空航行,就是以美國為主導的火星探測計劃,而在這項計劃中,人類幾乎窮盡了現有技術手段,才做到了費時7個月左右從地球到達火星。
NASA重型火箭發射
當然,有人會說「旅行者1號」探測器,但要知道旅行者1號它只是一個單方面的探測器,它並不能作為承載「移居」重任的載體,而且旅行者1號,目前已經在太空中飛行了42年,處在距離地球大約210億多公裡的位置,這看起來很遠但實際上也就相當於20光時的距離。
要知道,目前我們人類已知距地球最近的太陽系外行星是比鄰星b,它和我們也有約4.22光年的距離。如果想要遷移到系外行星,所需要耗費的時間可想而知。
「孤獨」的旅行者1號
那麼如果我們「舍遠求近」,把目標定在太陽系之內的星球有可能性嗎?目前來說最有可能實現人類移居的星球就是火星,它的環境相對於我們的另一個近鄰金星來說就要「溫和」得多。但人類想要到達火星,還真不是那麼容易,首先我們需要等待大約每2年一次的機會,那就是地球和火星的「會合周期」,人類只有在這個周期內前往火星或返回地球才是最近的距離。
荒涼的火星表面
如果再加上飛往火星的時間,也就是說前往一次火星,需要有3年左右的間隔周期,並且在人類到達火星之前還必須提前準備好人類在火星賴以生存的物質裝備,而這些僅僅是前期的準備工作。如果要做到大量的移民火星,那所需要耗費的時間和金錢更是難以計數。
要知道,目前還沒有人類到達過火星,甚至連運送夠第一批到達火星的人所需要的物資也難以實現。
「好奇號」火星探測器
再來說說我們這個「最有希望」移居的星球火星它上面的環境吧,火星相對於地球來說它更像一顆死氣沉沉的星球,火星只有一層薄薄的大氣層,並且火星的「空氣」中,有超過95%的物質都是二氧化碳。火星地表溫度在零下87度到零下4度之間徘徊,這主要體現在晝夜溫差上。
火星車拍攝的火星實景
雖然科學家已經在火星上發現了水的存在過證據,但這些所謂的水想要供人生存是微乎其微的。從另一個角度來說,人類想要移居到火星,就必須先改造火星上的環境使其能達到人類居住的水平,但就目前的技術來說,想要實現這一目標實在太遙遠。
火星「地球化」一直困擾著科學家
總的來說,人類想要移居到其它星球的難點,包括縮短航行時間、改造目標星球環境等問題,最終都是歸結在一個詞語上,那就是「技術」。對於太空探索,我們人類目前所取得的一切進步,都是技術進步所帶來的反饋,而我們想要移居到其它星球最需要的也就是技術的不斷進步。
美國太空人登月
其實,我們除了憧憬移居到其它星球外,目前我們能做的似乎就是盡最大的努力去保護好我們所生活的地球,雖說在這個龐大的宇宙中,地球不會是唯一的宜居星球,但對於目前甚至是未來很長很長的時間裡來說,它對於人類確實是唯一的。不知道各位小夥伴還有什麼獨到的見解呢,歡迎在下方留言交流。
從月球視角看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