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微山

2020-11-22 新華網山東站

漁 業 資 源



(一)餌料生物資源及其天然魚產力的估算
在門類繁多,千姿百態的水生生物中,浮遊植物、浮遊動物、底棲動物、水生維管束植物是微山湖最重要的餌料生物資源。
1、浮遊植物
浮遊植物是該湖重要的初級生產者之一,也是食物鏈的第一個環節,其種類組成及資源量如何,是評價該湖營養類型和估算水體天然魚產力的一個重要依據。
①浮遊植物的調查研究方法:
各採樣點的布設及其環境特點同水質理化因子調查所設站點,並且浮遊植物的水樣採集與水質採樣同步進行。1983年分別於4月底——5月初、7月中旬、9月下旬、11月底進行了四次採樣,計取得浮遊植物定量水樣91號,另上還有部分定性水樣。
定量水樣系用「水生80型」有機玻璃採水器和橫式採水器採集(見表36),在水下0.5米水層取水1000毫升,加入15毫升魯哥氏液固定,沉澱24——36小時生濃縮至30毫升。計數時取0.1毫升於計數框中,在顯微鏡(600和640倍)下觀察100個或200個視野,一般計數兩片(如果兩片的數值與其平均值之差大於±15%,需進行第三片計數)。計算出1000毫升水樣中所含浮遊植物的個數(單細胞以細胞計、絲狀種類及群體為單位計);並用目微尺實測藻體大小,計算出體積,依10的9次方(微米)3次方相當於1毫克的溼重,換算成浮遊植物量。
浮遊植物初級生產辦的測定採用黑白瓶測氧法(溶氧測定碘量法),分別於春季(5月初)在20號點,秋季(9月中旬)在4號點進行了兩次。4號和20號點的水柱日產量的計算分別依據《內陸水域漁業自然資源調查試行規範》中的方法和王驥等(1981)的估算方法,算出兩點的目P/B係數,取其平均值,再接魚類生長的天數,求出浮遊植物生長期的P/B係數。
②浮遊植物的種類、數量及生物量
微山湖的浮遊植物,經初步鑑定共有116屬,求屬於8門,46科。其中綠藻門最多,為16科52屬,硅藻門次之,為10科22屬;藍藻門為4科20屬;其餘各門依次是:裸藻門3科7屬,金藻門4科5屬,甲藻門4科4屬、黃藻門4科4屬、隱藻門1科2屬。浮遊植物名錄及在各點分布()。
微山湖浮遊植物年平均數量為218.2萬個/升,變動幅度在78.5萬個/升——589.7萬個/升之間;年平均生物量為1.7094毫克/升,變動幅度在0.3982毫克/升——2.9802毫克/升之間(見表37)。微山湖因屬淺水型湖泊,受自然因素和人為活動的影響較大,浮遊植物的種群分布比較均勻,但在數量和生物量上,由於各採樣點的地理位置和環境狀況不同,而呈現出一定的差異。
就生物量而言,全湖可分為2——3毫克/升、1——1.9毫克/升和0.8毫克/升以下,共三個量級。微山湖南部的三個採樣點(19號點、20號點、21號點)和昭陽湖的兩個點(1號點、3號點)屬於第一量級;以19號點和1號點兩個湖水出口區為最多,分別達到2.9803毫克/升和2.8332毫克/升;3號點次之,為2.7414毫克/升;20號、21號點分別為2.4723毫克/升、2.4316毫克/升。微山湖的北部諸點和獨山湖湖心,南陽湖湖心及河口區(16、24號點除外)、生活區的採樣點都屬於第二量級。第三量級則包括兩個磷酸鹽含量較少的點(2、16號點)和兩個汙染區點(6、24號點)尤以6號點為最少,僅有0.3982毫克/升,為全湖的最低量。
③浮遊植物的組成與分布
微山湖的浮遊植物組成(見圖4),數量上以隱藻最多,佔年平均總數量的36.7%,硅藻次之,佔年平均總數量的21.6%,二者之和可佔年平均總數量的58.3%,綠藻門和藍藻門分別佔平均總數量的18.1% 的14.6%,其餘的藻數較少,依次是金藻門,佔年平均總數量的4.5%,裸藻門佔3.3%、,甲藻門佔1.1%,黃藻門僅佔0.4% 。生物量上,仍以硅藻門最多,佔年平均總生物量的27.9%,隱藻門次之,佔21.6%,二站共佔年平均總生物量的49.5%,綠藻門居第三位,佔年平均總生物量的17.4%,其餘依次是裸藻門佔年平均總生物量的12.1%,藍藻門佔11.9%,甲藻門佔4.2%,金藻門佔2.8%,黃藻門佔2.1%。從而可以看出,微山湖的浮遊植物無論是數量還是生物量,均是以隱藻門和硅藻門為主,因此是隱藻——硅藻型。
浮遊植物各門在分布上有差異。隱藻門是全湖性分布,而且常年出現;以1號和19號點最多,湖心區和主航道分布量也較高。硅藻門亦為全湖性分布,總的看來是湖水出口區、湖心區較高,河口區、生活區次之,汙染區最少。綠藻門各屬遍及全湖,但以湖心區最多,汙染區最少。宰藻門以主航道的25號點最多,下級湖的湖水出口區和紙廠汙染區(24號點)也有較多分布,而以獨山湖湖心最少。金藻門也以主航道分布最多,獨山湖湖心4號點和昭陽湖湖心3號點均未採到。在此需要說明的是14號點無論在種類和數量上都是全湖之冠,這可能是5月份枯水季節形成斷流所致。
④浮遊植物的季節變化
微山湖的浮遊植物種類組成、數量、生物量及其優勢種群均隨著季節的不同而有明顯的變化(見表38、見表39)。從表可以看出,微山湖的浮遊植物生長量各季節的情況是:春季(五月初)最高,達2.3694毫克/升;夏季次之,為2.1988亳克/升;秋季為1.4381亳克/升;冬季最少。為0.8312毫克/升。從而形成了以春夏秋冬為順序依次遞減的變化趨勢,呈現出春季「單峰型」(見圖5)
浮遊植物各門生物量的季節變化趨勢和變化幅度是不同的。春季浮遊植物生物量以硅藻門為主,分別佔本季總生物量的39.7%和32.8%;夏季藍藻門、隱藻門、裸藻門的生物量大幅上升,而綠藻門、硅藻門的生物量明顯下降;秋季隱藻保持繁盛不衰,生物量居於物量的21.9%、19.3%、14.3%,冬季則以隱藻、硅藻門的生物量佔優勢,分別佔總生物量的33.5%、33.1%。
浮遊植物各門生物量的季節變化趨勢和變化幅度是不同的。春季浮遊植物生物量以硅藻門為主,分別佔本季總生物量的39.7%和32.8%;夏季藍藻門、隱藻門、裸藻門的生物量大幅上升,而綠藻門、硅藻門的生物量明顯下降;秋季隱藻保持繁盛不衰,生物量居於物量的21.9%、19.3%、14.3%,冬季則以隱藻、硅藻門的生物量佔優勢,分別佔總生物量的33.5%、33.1%。
⑤浮遊植物優勢種群的季節變化
各六藻類中的優勢種群隨季節變化而有不同(見表39)。從表可看出,隱藻門的優勢藻類只有尖尾藍隱藻(Chroomonas acuta hansg.)和卵形隱藻,(Cryptomonas ouata Ehr),二者在各季都有較多的數量;其中尖尾藍隱藻以夏冬二季最多,分別是96.6萬個/知和76.3萬個/升,卵形隱藻以秋季較多,為26.1萬個/升;硅藻門的優勢種是舟形藻(Na-vicula Bory)小環藻(Cyciotella Kutz)、針杆藻(Synedra Ehr.),其數量以春季最多,舟形藻多達32.5萬個/升,而小環藻在冬季也較多的數量(16.6萬個/升);以上三種的婁量佔硅藻門的年平均數量的70%,常見種有橋彎藻(Cymbella Ag.)菱形藻(Nitzschia Nass.)、卵形藻(Coccneis Ehr.);綠藻門的優勢種是纖維藻(AhKistrodesmus Cord)、四尾柵列藻(Soenetesmus guadricauta Merd.)、小球藻(Chlorella Beij.)、鼓藻(Cosmayium Cord.)及卵囊藻(Oocystis Hag),均以春季數量最多,綹維藻高達23.6萬個/升。常見種有衣藻(Chiamydomonas Ehr.)、月牙藻(Selenastrum Reinsch)和棒狀鼓藻(Gonatozygon De Bary)。藍藻門的優勢種是色球藻(Chroococcus Nag)和膠鞘藻(Phormidium Kutaz.)。前者以秋季數量最多,為10.6萬個/升,後者以夏季較多,為4.2萬個/升。裸藻門的優勢藻囊為裸藻(Eugleng Ehr.)。以夏季數量最多,達成14萬個/升。金藻門的優勢種為錐囊藻藻(Dinobryon.)。以冬季最多,達成3.1萬個/升,春季次之(7.1萬個/升),表現出其喜低溫的習性。裸藻和錐囊 藻的數量分別佔所在藻門的年平均數量的74.4%和63.3%。
⑥浮遊植物的初級生產力和P/B係數
浮遊植物的初級生產力測點的環境狀況和黑白瓶、對照瓶溶氧的檢測結果列於(表40)。浮遊植物初級生產力和生長期P/B係數的計算(見表41)。微山湖的魚類生長期從4月下旬至10月下旬,以183天計,通過計算可得出浮遊植物在此生長期的P/B係數為146。
7浮遊植物的資源量
根據微山湖浮遊植物的年平均生物量為1.7094毫米/升,全年各採樣點平均水深為1.74米,湖水面積年平均按150萬畝計,推算出該湖浮遊植物資源量為2974.4噸。
2、浮遊動物
浮遊動物亦是水域食物鏈中的重要一壞,是不少魚類的主要餌料,特別是幼魚階段,多數以浮遊動物為食,故而其資源狀況與漁業豐欠密切相關。
①調查研究方法
站點布設同浮遊植物。
浮遊動物的採樣是和浮遊植物、水質的採樣同步進步進行。定性採集大型 浮遊動物是在各採樣點上用18號浮遊生物網做水平拖曳,小型浮動物採用1升定量水樣中的標本。定時採集用「水生18型」有機玻璃採水器(有的點用橫式採水器)在水面下0.5米處採取1升水樣,當場用魯哥氏液固定,帶回室內沉澱濃縮至30ml,作為原生動物定量定性標本。同時另取10升水樣,現場用25號浮遊生物網過濾、濃縮的水樣加甲醛液(4%)固定,作為輪蟲、枝角類、橈足類的定量樣品,總計採得了水平273號。在採樣的同時,還測定天氣、風向、風力、水濘、水溫、透明度等環境因子。
浮遊動物的分析、計數方法。
計數原生動物用0.1毫升浮遊生物計數框,從30毫升濃縮定量水樣中取0.1毫升全查,計數二片取其平均值。在計數的同時,測量每個動物個體的大小,按照有關的公式算出其體積值,從而換算出生物量。為了便於計算,我們把原生動物的平均溼重、分為大、中、小三種類型。體長小於20毫米的按0.2×10-4毫克計算。
計數輪蟲體重的簡化公式換算出來的。枝角類和橈足類的重量值是參照陳雪梅、黃祥飛(1981、1982)所做的甲殼動物體長、體重相關公式換算得來的。
②微山湖浮遊動物的種類組成及其生態分布
種類組成
經初步鑑定共見到原生動物34屬(佔13.7%)、輪蟲(佔56.7%)、枝角類44種(佔17.6%)、橈足類28種(佔11.2%)、介形類2屬(佔0.8%),詳情(如表42)所示。
原生動物中數量較多,分布又廣的種類有砂殼蟲(Difflugia)、睥睨蟲(Askenasia)、彈跳蟲(Halteria)、急遊蟲(Strombidium)和似鈴殼蟲(Tintinnopsis)屬中的種類;輪蟲常見且數量大的有輪蟲(Rotaria)、晶囊輪蟲(Asplanchna)、臂尾輪蟲(Brachionus)、龜甲輪蟲(Keratella)、多肢輪蟲(Polyarthra)、疣毛輪蟲(Synehaeta)和三肢輪蟲(Filinia)屬中的種類,枝角類中的主要種類有晶瑩仙達汊(Sidacrystalliha) 、老年低額汊(Sinocephalus Vetulus)、長額象鼻汊(Bosmina Longirostris)、矩型尖額汊(Alonarectangula)、圓形盤腸汊(Chydorus sphaericus);橈足類中的主要種類有湯匙華哲水汊(Sinoc alausdorrii)、鋸緣劍水蚤(Ellcyclops serrulatus)、近鄰劍水蚤(Cyclops vicinus vicinus)、廣布中劍水蚤(Mesocyaops leuckarti)、臺灣溫劍水蚤(Thermocyclops taiholcuensis)以及大量的無節幼體(Nauplius),(見表43)。
分布狀況
微山湖浮遊動物的分布在各個不同的生態區域分布是略有差異。總的來說,由於微山湖浮遊動物的種類組成多系廣溫普生性各類,因此,除居民生活區和汙染區種類數量較少外,其餘各區域的種類數量大體一致。其中以敞水區的種類較多,佔總種數的67.7%;次第為河口區(佔63.3%)、水草區(佔57.3%)和主航道(佔56.5%)。微山湖浮遊動物的種類及其分布區域(如表42)所示。
③微山湖浮遊動物數量及其變動情況
微山湖浮遊動物四次採樣的總平均數量為每升5770個(1487—12652個)、生物量為0.601毫克(0.1579—1.8296毫克)。其中個數最多的是原生動物,平均每升5613.2個,佔總個數的97.28%;其次是橈足類,每升74.2個,佔1.29%;輪蟲70.4個,佔1.22%;枝角類最少,每升12.2 個,佔0.21%。生物量最重的是橈足類,平均每升0.2533毫無;佔總生物量的42.15%;其次是原生動物,每升0.198毫克,佔31.91%(圖6)。由於介形類只在少數點上採到。且數量很少,故未統計在內。
從平面分布來看,由於微山湖水域的複雜性,浮遊動物在各採樣點上的數量因地理特點相異而表現不均勻性。年平均生物量最高值在上級湖湖西的12點東魚河口處(1.8296毫克/升),最低值在上級湖東北水質受汙染的6點仲淺附近(0.1579毫克/升)。全湖白馬河口、萬福河口和微山島以南的湖區;每升0.5毫克以下的分布範圍較廣,但多在主航道和河流入湖處的交匯地段以及水質受汙染的區域(表44)。
各大類浮遊動物數量的水平分布的差異性也較明顯,但總生物量的分布狀況大體一致,凡生物量高的點,各大類生物量也高,低值也大體一致。
從不同的季節來看,微山湖浮遊動物的數量儘管未進行逐月調查,但從4次採樣所得的結果仍可看出變化的狀況。以7月數量最多,全湖平均每升8591個,0.9064毫克;其次是5月為6882個、0.6604毫克;9月數量下降為3813個,0.5713毫克;11月數量最少,3793.5個、0.2659毫克(表45)。
各大類浮遊動物的生物量也出現季節變化,五月份枝角類和原生動物的生物量佔優勢,分別佔總量的34.34% 和30.97%;11月以原生動物生物量較多,佔總量的60.6%(如圖7所示)。
原生動物的數量高值在7月,次第為5月、11月;9月最少;輪蟲在5、7兩月數量較多;枝角類的數量高峰在5月,以後逐漸遞減。橈足類數量高峰在7、9兩個月,5、11兩個月數量較少。
微山湖浮遊動物的主要種類的季節變化從(表43)可以看出一般不是很明顯的,屬於全年各個季節中數量都佔優勢和有睥睨蟲、似鈴殼蟲、輪蟲、螺形龜甲輪蟲、曲腿龜甲輪蟲、晶囊輪蟲、針簇多肢輪蟲、長三肢輪蟲、無節幼體等,而其它各種則有一定的季節差異,如在11月份就沒發現彈跳蟲、長額象鼻蚤、矩形尖額蚤、圓形盤腸蚤、近鄰劍水蚤等在7月的數量明顯減少。9月唯有橈足類中的各主要種類數量較少,而其它三類仍保持著優勢。
④利用浮遊動物的數量來推算其魚產潛力
根據微山湖浮遊動物的生物量0.601毫克/升,4次調查平均水深1.74米,面積以150萬畝計算,微山湖浮遊動物的資源量為:0.601×1.74×666×150=1054(噸);
微山湖浮遊動物生長期的平均生物量為0.7127毫克/升,平均水深為1.56%,浮遊動物生長期中的P/B係數,因生命周期較長的橈足類佔相當的比重,因此不會是高值,如以20計算,則每畝產量約14.8公斤。據何志輝等介紹的資料,浮遊動物的年產量大體有50%為魚類所利用,魚類吞食浮遊動物的餌料係數數為10,則微山湖浮遊動物的魚產潛力為:
14.8×50%÷10=0.749(公斤/畝);
這個數字是比較小的。這只是根據這次調查所得的數據估算出來的。然而,這次調查由於人力和時間的關係,採樣的次數和採樣點不多,再加上採樣時碰到一些預料不到的特殊情況,因而所得的數據要比實際情況低。據以往資料及當地養魚者介紹,在一些湖灣處的浮遊動物的數量比大湖高,為此,只要提高和穩定微山湖的水位,擴大敞水區的範圍,降低水草的覆蓋率,浮遊動物的數量將會提高,魚產量亦將超過這個數量。
3、底棲動物
對微山湖的底棲動物定量調查是在1983年5月採第一次樣,根據水流、水深、水生植物、底質等因素的不同,在全湖設置11個斷面,計45個採樣站。在各站位上首先用口面積0.1平方米的帶網刈草夾,刈取0.1 平方米的水草,檢出草上的動物;然後再用口面積0.05平方米的採泥器,採集兩次,計0.1平方米的泥樣。同時在該站採集底棲動物的定性樣品。泥樣採得後,加水用底棲動物篩過濾,去泥汙,裝入塑膠袋中,標上站號,帶回室內進行分檢、固定和稱重。軟體動物用藥物開秤稱重,其它動物用千分之一的天平稱重。9月份進行了第二次定量採集,方法與5月份同。定性調查於1983年5、6、9月進行,1984年5月又作了一次補充採集。
①種群組成
本次調查採得的底棲動物,錄屬於軟體動物門的36種,節肢動物門甲殼綱的9種,環節動物門的8種和昆蟲綱的15個科,(詳見表46)。
②密度與生物量
5月份底棲動物的密度為826.86個/米2;9月份的密度為1036.32/米2,生物量為80.89克/米2,年平均密度為931.59個/米2,總生物量92.655克/米2,其中以軟體動物的生物量最高,為84.90克/米2,約佔總生物量的91.64% ;昆蟲生物量次之,為3.61克/米2,佔3.89%;;甲殼動物又次,為3.23克/米2,佔3.47%;(詳見表47)。
③微山湖貝類共鑑定出36種,分錄屬於10科25屬。主要為廣分布性種類,在我國南、北方均有分布。有的種類與其他地區的種類,在個體大小及貝殼顏色上有差異,如:田螺個體較大,大沼螺貝殼顏色為多色變化,呈淡灰、粉紅、深紅、淺黃或桔黃等色。
貝類分布受自然環境的影響,不同生態環境棲息著不同的生態類群,如:南陽湖中老運河河道,圓頂珠蚌、背瘤麗蚌、射線裂嵴蚌、河蜆、方格短溝蜷及大沼螺等組成優勢生態類群。因老運河河道終年保持一定的最低水位,自然環境比較穩定,對於貝類的生長繁殖有著有利的條件,所以不但分布種類多,而且數量大;昭陽湖中郭河與橫河相連處,是蘆葦、蓮及金魚藻等水生植物叢生的環境,以中國圓田螺為優勢種;南陽湖中的候樓為洙趙河口,系沙泥底,以褶紋冠蚌分布較多(貝類分布詳見表48-1;表48-2)。微山湖內水草叢生,生活於水草上的腹足類呈全湖分布狀態,在種類上以長角涵螺、紋沼螺和硬環稜螺為優勢種。
蝦類亦呈全湖性分布,以中華米蝦的數量為多,其與中華小長臂蝦混雜生活於水草繁茂的水域,尤以上級湖的店子至馬口一帶為最多,秀麗白蝦多棲息在敞水區及河道中,日本沼蝦的分布廣泛,水草區與敞水區均有分布,但以敞水區與水草區交匯處為多。
搖蚊幼蟲和水蚯蚓的分布與湖的底質及乾涸情況密切相關。凡底質為腐泥且連年不乾涸的水域,其分布量就多,反之則少。
沙蠶僅在郗山到微山島北的水域內有少量分布,在定量標本中未能採到。兩次定量採集時,軟體動物(即指腹足綱、瓣鰓綱)的分布情況.
⑤軟體動物、搖蚊幼蟲、水蚯蚓及蝦類的魚產潛力,經估算,上述諸項底棲動物的魚產潛力約為1.135公斤/畝。
4、水生維管束植物(以下簡稱水生植物)是微山湖最重要的生物餌料資源,亦是該湖最主要的初級生產者之一。
①調查方法
本項調查工作分為定性和定量兩個方面進行。5月和月各進行了一次定量標本採集,同時測定水溫、透明度、水深和底質。5~10月對水生植物的種群動態進行了觀察。
計算全湖沉水植物和浮葉植物的生物量,採用斷面計算法。根據微山湖的形態,全湖共劃斷面16個,都橫跨湖的東西兩岸。在各個隔1000米設採樣點一個,全湖共設124個採樣點。
挺水植物生物量的調查,則採用面積計算法。挺水植物(主要為蘆葦和菰)的分布面積,是以標有行等深線(間距為0.5米)的微山縣地圖為基礎,再參考地面目標,求出植物的分布位置和範圍,然後製成分布圖。採集挺水植物是用鐮刀刈0.5平方米麵積中的全部水生植物,除去腐草,洗掉淤泥,鑑別種類,並分別稱其溼重。
②水生植物的種類組成
經過初步鑑定,微山湖的水生植物現有74種,分別隸屬於28科,45屬(詳見表49)。其中以單子葉植物最多,約佔總數的66%.如按植物的生活類型劃分,則挺水植物有41種;浮葉植物有12種;飄浮植物有8種;沉水植物有13種。
從經濟上看,絕大部分都有利用價值,可供食用,或做魚、畜、禽的飼料或為草編業的原料;並且還有不少藥源性水生植物。
③水生植物的分布
種類分布
在前述的74種水生植物中,分布區域最廣的為輪葉黑藻、聚 草、光葉眼子菜和金魚藻。它們遍及全湖,但在不同的地段內,植物的復蓋度則有所不同。一般在水深1至2米的水域內最密。其次是微齒眼子菜、篦齒眼子菜、馬來眼子菜、荇菜、蘆葦和菰,它們分布在全湖許多地區。再次是蓮、芡和菱,分布在上級湖的老運河堤兩側、魯橋鎮以西水面,微山湖的南部等部分地區。
根據植物分布區域的大小和植株密度,以為輪葉黑藻、聚草、光葉眼子菜、金魚藻、微齒眼子菜、篦齒眼子菜、馬來眼子菜、荇菜、蘆葦、菰、蓮、芡和菱等13種植物是構成微山湖生植被的主要建群種類。
植物系帶及分布概況
微山湖的水生植物,從崖邊向湖心隨著水深的變化,形成明顯的系列帶,大致可分為四個植物帶。
在不同的植物帶中,有著不同的建群種和伴生種。在面積上以沉水植物帶和挺水植物帶為大。分述如下:
第一,溼生植物帶——它分布在冬春兩季枯水期時的溼地,夏季汛期水深不超過0.5米湖的東西兩崖,面積約15萬畝。其中下級湖底部高程32.50米以上的地帶近12萬畝被墾植。主要植物種類為蓼、李氏禾和蘆葦。
第二、挺水植物帶——上級湖分布在底部高程33.00米以上的水面,下級湖分布在底部高程31.50米以上的水面,面積約37萬畝,佔全湖總面積的20.5%,主要種類是蘆葦、其次是菰。
第三、浮葉植物帶——該湖的浮葉植物帶不太明顯,它們大部分與沉水植物混生在一起,主要種類有荇菜,蓮、金銀蓮花、芡實、菱和兩棲蓼。
第四,沉水植物帶——該植物帶在湖中分布面積最大,水深一般在1米以下,汛期時可達3.5米,面積約為140萬畝,佔全湖總面積的73%。主要種類有輪葉黑藻、聚草、光葉眼子菜,金魚藻、馬來眼子菜、微齒眼子菜和篦齒眼子菜、苦草等。
此外,飄浮植物在微山湖中,種類和生物量都很少,只是在堤壩附近有少量的槐葉蘋和滿江紅,形不成一個獨立的植物帶。水生植物植被分布情況.
④水生植物的生物量
計算水生植物的生物量並觀察其季節變化,對水體生產力的評價具有重要意義。第一、各種生活類型生物量及其季節變化:(見表50).
從上表可以看出,各生活類型的生物量季節變化明顯,春季各生活類型的水生植物剛剛開始生長發育,而秋季則是它們生物量的高峰期。
沉水植物:主要是水鱉科、小二仙草科和眼子菜科植物。用生長高峰期9月份的生物量來代表微山湖沉水植物的生物量,為2248.9克/平方米,其總生物量為210萬噸。其中作為草食性魚類的食料植物的生物量為2205.5克/平方米,其總生物量為206萬噸(溼重),佔沉水植物總生物量的98%。
在沉水植物,不同種類的生物量也各有不同,其中以輪葉黑藻、聚草和光葉眼子菜所佔的比例最大。
浮葉植物:主要是荇菜、蓮和金銀蓮花,其次是芡和菱。9月份實測的平均生物量為247.68克/平方米,按分布面積140萬畝計算,其總生物量為23.13萬噸。
挺水植物:主要是蘆葦,其次是菰。主要分布在微山湖的西岸,面積約37萬畝,佔全湖面積的20.5%,以1983年採樣的實測數據,平均生物量為2900克/平方米,其總生物量為71.5萬噸。
飄浮植物:種類有槐葉蘋和滿江紅等。基本上分布在港道和堤壩附近,分布分散,數量又少,所以沒有計算它們的生物量。
第二,全湖水生植物總生物量
秋季是全湖水植物量的最高峰期,其總生物量可達304.63萬噸。以全湖水面177萬畝計算,則每平方米平均生物量為2580克。
在秋季總生物量中,沉水植物的生物量為最大,佔總生物量的69……,其次為挺水植物,佔23.4%,而浮葉植物僅佔7.6%
⑤水生植物魚產潛力估算
食料植物的現存量為206萬噸,再計入可供草食性魚類攝食的輪藻類 (現存量22萬噸),總共沉水食料植物的現存量可達228萬噸。若計劃利用其50%供草食性魚類攝食,水草的餌料係數取為110,按有關公式計算,微山湖沉水食料的植物的魚產力應是7.41公斤/畝。            
(二)魚類資源
魚類是微山湖漁業資源中最重要的資源,至今基本上仍屬於自然種群結構。
1、 魚類區系組成
(1)種類與分布區劃上的位置
根據對3500餘號的標本的鑑定,微山湖現共有魚類78種,分隸於8目16科53屬。共中鯉科魚類48種,佔總種數的61.54%;其次為鮑科6種,其餘是鰍科,有5種;銀魚科, 虎魚科和魚旨.科各3種; 科、鰻鱺科、鯰科、魚將科、針魚科、合鰓科、塘鱧科、攀鱸科、鱧科及刺鰍科各有一種(具體種類名稱及分布詳見表52)。
按照李思忠(1981)關於〈中國淡水魚類分布區劃〉,微山湖的魚類在地理分布上應屬華東區中的河海平原亞區。
(2)微山湖魚類區系組成淺析
微山湖的魚類區系,由於受到該湖的成因影響、水利工程的控制以及水系變遷、引黃灌溉等的綜合作用,其魚類區系構成具有華北衝積平原與長江中下遊衝積平原的過渡性質,除具有華北平原湖泊所共有的魚類之外,還擁有一定數量的鯿、鰉、鯝、銀魚及鰱、鱅等長江中下遊平原湖泊的常見種類,因此共區系組成介於黃河與長江之間。但是,胭脂魚在微山湖一直未見記錄,這又是微山湖與長江、黃河魚類區系顯著的差異。
按魚類的起源、地理分布和生態習性,微山湖魚類大致來源於複合體。
一是中國江河平原區系複合體。該類群發生的中心是我國東部的江河平原水域 。其中以鮑嚴科、雅羅魚亞科和鯿鯝亞科佔多數,是一些適宜於開闊水域的魚類,如鰱、鱅、鯿、魴、魚感、紅魚白、 魚以及鯉、鯽、麥穗魚、棒花魚、鯰魚等,這一類群構成了微山湖魚類的主體,而鯫、魯當屬該湖最重要的捕撈對象。
二是南方熱帶複合體,亦即鯿平原複合體。魚危科、鱧科、黃鱔、清魚將、鬥魚、 虎魚、黃魚幼、刺鰍等均在本複合體之列。南方熱帶複合體的魚類一般都有適高溫、耐低氧的特點,並形成了保護卵子和幼魚等各種生殖生態特性。本複合體的魚顙魚、烏鱧等均是該湖的主要經濟魚類。
三是北方的平原複合體。該湖僅有花鰍這一種魚屬於這個複合體,其產量較少,無經濟價值。
四是海水複合體。這一複合體的魚類屬於北溫帶近海種類,如刀鱭、鰻鱺、銀魚等,長期以來由於能適應微山湖的生態環境,而成為習見種,如太湖短吻銀魚,已終生生活在淡水中,唯其產量不高。
因此,從魚類區系組成情況看,微山湖以中國江河平原魚類為主,其次是南方熱帶複合體魚類。
按生態類型來分,一方面具有湖泊定居性魚類,過河口洄遊性或河源半洄遊性及河道性魚類,但以湖泊定居性魚類佔絕對多數,如鯽、鯉、紅鰭魚白、黃顙魚、烏鱧、魚旁魚皮、等。另方面,在食性上,則擁有雜食性、肉食性、植食性、腐屑食性、濾食性及底棲食性的魚類,但以雜食性和肉食性魚類佔優勢,如鯽、黃顙魚、烏鱧等。再一方面,在生殖生態習性上,亦具有多樣性,但是分批多次產孵、草上產卵和具有護卵護幼習性的魚類,無論在種類或數量上均居首位,如鯽、烏鱧、黃顙魚、鯰魚、魚旁 、麥穗魚、黃鱔等。
總觀微山湖的魚類①②③④組成,雖然由於微山湖流域缺乏多樣性的林森山地景觀和多樣性的水域生態條件而使得地處長江、黃河之間的微山湖魚類種類組成較少,但就山東內陸水域而論,該湖的魚類仍可稱為較複雜。其主要經濟魚類是鯽、黃顙、烏鱧、紅鰭 、長春鯿和鯉等6種。
2、漁獲物統計分析
自1983年4月,對散布於全湖具有代表性的調查採樣點、十種漁具進行了150餘次漁獲物統計分析。
①漁獲物種類及重量組成特點
全湖周年統計結果,共有37類漁獲物,其中鯽居首位,佔總重的69.15%,平均尾重僅23.5克,其次為黃顙魚,佔12.7%,29.0克/尾;再次是烏鱧,佔 9.99%, 258.0克/尾;鯰魚佔 1.22%; 100.0克/尾 ,鯉魚佔1.08%,191.0克/尾; 其他小雜魚等佔1.70%以上。
另從上級湖及下級湖或各月次的漁獲物分析結果看,鯽魚均佔最高比例。
可見,鯽魚已是微山湖的絕對優勢種群,而且所佔比例之高,居全國同類湖泊中之首。(見表53)
各種魚獲平均尾重甚小,即使鯉魚這種少有的大型經濟魚類,其平均尾重也不足200克。漁獲小型化,優勢種群趨於單一,這兩個特點不僅進一步說明了對餌料資源利用欠合理,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微山湖魚類資源的衰退趨勢。
②漁獲物年齡組成的物點
根據對鯽、烏鱧、黃顙魚、紅鰭 、長春鯿和鯉魚六種經濟魚類周年漁獲物的年齡統計繪出(圖12),顯見,六種魚類的高齡組所佔比例土勻甚低,並且年齡結構簡單。
漁獲物低齡和年齡結構簡單,正是微山湖漁獲物年齡組成的特點,亦反映魚類資源處於下降的情況。
3、主要經濟魚類的種群生物學特性
自然水體中,魚類的種群結構及數量變動主要取決於生態環境的變化、種群對於環境條件的適應能力及人為的幹預。當前左右微山湖魚產量的鯽、黃顙魚、烏鱧、紅鰭 、長春鯿和鯉魚的某些生物學特性則進一步說明了上述觀點。
①鯽魚
鯽魚適應性強,喜生活於多水草的淺水湖區,是微山湖歷年來最大要的魚類資源。
生長:鯽魚生長較緩慢,並且雄魚更慢。據全湖周年對2774尾的測定,「0」齡組平均體長7.7 釐米,重19.2克;I 齡組為 8.9釐米, 31.2克。(各齡組生長情況詳見表54).顯見,2齡之前生長緩慢,2齡~4齡的鯽魚生長較快。所獲最大個體,體長22.7釐米,重500克。鯽魚的肥滿度,自0.0378~0.0408,,平均為0.0394,但雌魚略高於雄魚。 體長與體重相關公式:W=0.028576*(L的3.191次方)
生殖:鯽魚可在靜水多水草的環境中繁殖,卵具粘性,附在水草上發育。由於微山湖水草豐盛,覆蓋率高,且近年來無明顯洪汛,故末能發現較大和集中的產卵場。卵多粘附於小葉眼子菜、聚草、輪葉黑藻、金魚藻及菱的沉水葉等水草上,但在菰、葦叢中很少產卵。解剖了2984尾鯽魚,性腺觀測表明,自3月到11月都有一定數量鯽魚具有N到V期的性腺。但以4、5兩月份所佔本月份解剖雌魚總尾數的比例較高,下級湖分別佔到41.28 %和53.52%;又如4月7月檢查上級湖雌雄鯽魚102尾,已有 37.25%產了卵;產卵最晚者可延續到11月中旬。可見鯽魚的生殖季節自4~11月,產卵期長是微山湖鯽魚的一個特性。但盛期是在4~5月。
成熟卵巢中明顯存有大小不同的卵細胞,卵徑0.65~1.65 毫米,29尾的平均值為1.17毫米,所以鯽魚是年內分批多次產卵的。全湖4、5月雌鯽的成熟係數均在 10.0以上,但4月份最高,為 10.96,最高者達18.75。
性成熟年齡低,也是鯽魚的一特點,一冬齡雌雄鯽魚均達成熟。最小性成熟雌、雄魚,體長分別是5.8和6.1釐米,體重7.1和9.1克。
(表55)列出了微山湖與同屬於江河平原湖區的六個大、中型湖泊鯽魚的懷卵量,由表可知,絕對懷卵量以微山湖較高,相對懷卵量在0~ 齡組內顯得高。
性比:下級湖周年統計了1234尾,雌雄比為1.74:1;4~5月的全湖統計則為1.39:1;但隨體長的增加,雄魚減少,體和長小於14釐米,性比是雌:雄均不超過2.80:1,但體長大於14釐米以後,雌雄比變為9.07。
生殖群體的年齡組成,據全湖4~5月對542尾的統計,以0~1齡組為主體,佔88.75%,4~5齡魚極少,(見圖13)。補充群體佔47.05%,剩餘群體佔52.95%。所以當前微山湖鯽魚生殖群體結構的兩個特徵是:①低齡化;②簡單化,顯然對該種魚類資源的利用已達最高程度。
食性:鯽魚屬典型雜食性魚類。對117尾食性材料的鏡檢分析表明,十大類食物均有出現,但水生高等植物和浮遊植物為其主要餌料,其次是枝角類、水生昆蟲(詳見表56)。
對鯽魚各採樣階段的食性統計還表明,4~9月份攝食強度較高。一年中此期間正是鯽魚的快生長期。
總之微山湖除了有豐足的水生植物可供鯽魚攝食和產卵等利於其繁生的條件而外,該湖鯽魚尚因:其一,懷卵量更大;其二,產卵季節延續更長等生物特性,以多取勝,致使在當前高強度捕撈下,仍然成為該湖最重要的魚類資源。但因其尚有生長緩慢等缺點,影響了魚產力的進一步提高。
②黃顙魚
黃顙魚是一種廣適性底棲小型魚類,在微山湖是次於鯽魚的重要捕撈對象。
生長:黃顙魚的年齡採用了脊椎骨與複合神經棘上所顯示的年輪來鑑定;據對1133尾的年齡和生長觀測制出(表57),顯示了黃顙魚的生長也較緩慢,但雄魚略快於雌魚;常見個體體長10釐米左右,體重27克左右,最大個體為雄魚,體長17.5釐米,重86.8克。
體長與體重相關公式:W=0.0387L
據對1180尾黃顙魚肥滿度的統計,是1.4×10-2~4.32×10-2,均值為2.22×10-2,但五月份最高而九月份最低,上級湖略高於下級湖。
生殖:黃顙魚在湖邊多水草的湖底掘巢產卵,受精卵粘附在巢底或水草上。由於親魚具護卵護幼的本能,其成活率很高,生殖季節從5月至9月,盛期在5月下旬到6月中旬。
一般2齡魚即可達性成熟。最小成熟雌、雄魚體長分別為7.2和8.3釐米,體重10 和14克。對46尾計數,其絕對懷卵量為655~7856粒,平均2244粒,相對懷卵量37~277粒/克體重,平均86粒/克體重,卵徑0.99~2.02毫米,可見該魚不是一次產卵的。成熟卵呈桔黃色。
已達性成熟年齡的雌魚,在5月份在部分成熟係數已在14以上,最高者32.43。
生殖群體的雌雄比為1.06:1.00;其年齡組成據5~6月對158尾的測算(圖14),以2齡為主,佔51.27%,補充群體佔53.16%,剩餘群體佔 46.84%,故對該種魚類資源的利用稍過度,但因其個體小,生長較緩慢且食魚,擬應進一步加強對其利用,使其在漁獲中比例下降到3~5%為宜。
食性:鏡檢分析了262尾黃顙魚的胃含物,其結果如(表58)所示,可見蝦類和昆蟲為其主要食料。微山湖蝦類資源量較大,為黃顙魚提供了較好的餌料條件;其次是小魚、水生高等到植物及少量軟體動物。食性有季節變化,6~9月份魚類出現率均在35%以上;5月份則主食昆蟲,其次才為蝦、魚類。
③烏鱧
烏鱧是兇猛肉食性經濟魚類,其生命力很強,屬典型的湖泊沼澤性魚類。
生長:據1119尾烏鱧的測定,各齡組的生長情況如(表59)所示。
體長與體重相關公式:W=0.0271*(L的2.8368次方)。
1127尾烏鱧的肥滿度是0.009~0.028,平均0.0142。
生殖:烏鱧以水草營巢,並有護卵護幼之本能。微山湖水草豐盛,對其繁殖十分有利。
烏鱧自5月下旬到7月下旬產卵,盛期在6月份。其卵具油球能浮於水面。成熟卵料呈桔黃色,粒較大,卵徑1.40~2.49毫米,平均1.43毫米。
烏鱧最初成熟者多為2齡,雌、雄魚成熟型最小體長20.5和31.0釐米,0.49萬~7.46萬粒,平均為2.14 萬粒,(詳見表60)。在374尾雌魚中,其最大成熟係數為12.0,一般成熟係數達4以上者,性腺處於N期。
圖15顯示了烏鱧生殖季節的漁獲物年齡組成。補充群體佔76.95%,剩餘群體佔23.05%,足見當前對烏鱧資源的利用已屬過度。因其系兇錳肉食性魚類,應利用其這一特點來壓制該湖的小雜魚,以利鯉、鯽、鯿等經濟魚類的增殖。
食性:對153尾有胃含物烏金鱧的食性分檢結果表明,主要捕食魚類,次為昆蟲和蝦,偶食水生高等植物和蛙類。
④紅鰭鰉
紅鰭鰉亦喜生活在水草茂盛的淺水湖中,屬小型魚。
生長:紅鰭鰉各齡組生長情況(見表61)。從表中看出,紅鰭鰉的生長也較緩慢。
對1496尾紅鰭鰉統計了肥滿度,自0.98×10-2 ~3.00×10-2,均值1.48×10-2, 下級湖高於上級湖。
其體長與體重相關公式是:W=0.0026182*(L的3.544次方)。
生殖:紅鰭鰉在有沉水植物的靜水區即可繁殖,卵有粘性,附於水草上發育。
紅鰭鰉1周齡始達性成熟。雌雄最小成熟個體,體長為 11.0和9.5釐米,重18.3和11.5克。
從4月至7月繁殖,盛期為5份。成熟的卵呈淡黃綠色,卵粒較小,卵徑0.85~1.67毫米,50尾的均值為1.02毫米。114尾的平均成熟係數為12.42 ,最高者達21.44。
其絕對懷卵量自0.36萬~4.98萬粒,均值為1.62 萬粒,並隨年齡增高而增大,但相對懷卵量卻隨年齡增長而增大,但相對懷卵量卻隨年齡增高而略有減少, 根據對4~7月生殖群體結構的統計,1齡魚佔28.7%,2齡魚佔65.7%,3齡魚僅佔5.6%。所以對紅鰭白食性分析結果表明,多以蝦、魚為食,出現率分別為61.8%和55.9%,亦兼食水生昆蟲、浮遊動物,偶食植物作食料。
⑤長春鯿
長春鯿一般棲息在多水草水體的中下層,是中小型魚類,在微山湖漁獲量中約佔1.31%,但上級湖稍多,佔3.15%。
生長:長春鯿各齡組的生長情況列於,顯見其生長亦較慢,漁獲物平均尾重僅49克,所獲最大體重285克;
體長與體重相關公式,W=0.0199*(L的3.0083次方);
生殖:據上級湖取樣統計,其繁殖期自5月中旬到8月上旬,盛期在6月下旬到7月中旬,因其卵屬漂浮性,故需一定水流條件才能正常繁殖。卵呈淡黃綠色,卵徑0.85~1.25毫米,平均1.03毫米;絕對懷卵量0.982~10.04萬粒,平均5萬粒,最大成熟係數25。
長春鯿的生殖季節持續較長,但要求一定水流,且分批產卵,均為其生殖特點。
長春鯿一般在2齡達性成熟,雌、雄魚的成熟最小型分別為體長16.2和11.0釐米,體重工業67.0 t 22。7克。
上級湖長春鯿6~7月的產卵群體中,補充群體遠小於剩餘群體,表明還可對上級湖長春鯿適當加強捕撈,但下級湖的資源破壞甚重,幾近絕產,故應予保護和人工投放之一。
食性:44尾長春鯿食性的分析結果表明,水生植物是其最重要的餌料,同時亦兼食藻類、枝角類、水生昆蟲。各自的出現率均在10%以上。腸管充塞度檢查結果,證明生殖季節的親魚攝食強度最高。
⑥鯉魚
鯉魚系廣布底棲性魚類,並且本是微山湖久負盛名的大型重要經濟魚類,但是,目前捕獲量很少,而且多系幼魚。
生長:鯉魚生長較快,所獲樣品最大個體體重6.05公斤,網箔上所獲,一般尾重不足250克,其各齡組生長情況如所示。
其體長與體重的相關公式:W=0.1071*(L的2.6315次方);516尾鯉魚的平均肥滿度,是2.73×10-2,最低為1.50×10-2,最高為5.90×10-2;
生殖:鯉魚一般從4月到7月,喜在一定水流條件下集群繁殖,盛期在5月。但近些年有些反常。1983年11月中旬~12月上旬在所檢查的47尾雌鯉中,尚有57.4%的親鯉未產卵,其性腺仍處於IV中~V期;周年共檢查了97尾性腺處於IV中期以後的雌親鯉,已產卵者僅佔22.7%,滯產現象嚴重。
成熟卵呈淺桔黃色,具有粘性,在水草或其他附著物上粘著孵化。卵徑0.96~1.65毫米,平均1.35毫米。絕對懷卵量7 .07~91.50萬粒,均值35.80萬粒,最大成熟係數25.81。懷卵量大,需流水刺激和分批產卵是鯉魚的生殖特性。
從對139尾鯉魚的解剖來看,雌鯉大多數在3齡成熟,但少數在2齡即達成熟;雄魚一般2齡即達成熟。性成熟年齡比東平湖要高。雌、雄成熟最小型的體長分別為26.4 和17.4釐米,重575和150克。
如前面圖所示,鯉魚漁獲年齡的組成,是以1、2、3齡為主,4齡以上者佔13.9%,顯示了鯉魚資源的嚴重衰退。
食性:對43尾鯉魚食性的分析,說明了微山湖鯉魚以軟體動物、水生高等植物、水生昆蟲、浮遊植物及蝦類為食,但以軟體動物出現率最高,所示。
鑑於微山湖有豐富的水生植物、底棲動物等餌料生物資源,鯉魚又系生長較快的大型經濟魚類,但目前其資源嚴重衰退,為儘快提高其魚產量,應在抓好魚類資源繁殖保護的同時,適當放養部分鯉夏花或魚種。
4、南四湖天然魚產潛力的估算
①魚產潛力估算的依據
時空條件:天然魚類的生長期取為4~10月,此間全湖平均水深1.56米,食料植物分布面積140萬畝,其他各項餌料生物參見前述有關內容。
各項餌料生物的P/B係數、增殖力、餌料利用率及餌料係數的選擇亦參見前述有關內容。
必須對餌料生物給以足量的留餘數量,以利維持整個湖泊生態系統的良性循環。
②魚產潛力估算結果
以水生食料植物為主,包括浮遊植物、浮遊動物、底棲動物以及細菌和腐屑等餌料生物的天然魚產潛力總計約21公斤/畝。
5、魚類種群數量變動與分析
微山湖的魚類至今基本上是自然種群結構。據夏世福(1983)對漁業資源類型之劃分標準,該湖魚類資源處於衰減期的次生型中第二到第三階段。正常情況下,天然水域中的魚類和種群數量就有較小範圍的波動,但在環境條件有了較大變化的情況下,魚類及種群數量必然會出現較大波動。
1952~1959年魚產量最高,年均高達18744.3噸,畝產約9.37公斤。此期湖面約200萬畝左右,湖面大,水較深,湖通江海,魚類區系組成複雜,除了湖泊定居性魚類之外,還有大量的過河口洄遊、湖河半洄遊性魚燈及河道性魚類入湖補充,僅刀鱭就曾年產2500噸,在漁獲組成上,大型魚類比例較高,鯉魚佔漁產量10%左右,捕獲個體多在0.5公斤以上,鯽魚雖佔46%左右,但漁獲平均尾重在72克上下。同期水生植物面積約有50餘萬畝,給各種生態類型的魚類和大型魚類均提供了良好棲息、繁殖、育肥條件。因此儘管自1953年到1955年船網工具分別增加了0.35倍和0.56倍,但全湖魚產量仍保持較高水平,且1955年比1953年增產5.31%。所以五十年代微山湖生態結構較為合理,水源充足,魚類區系複雜,能較有效地利用餌料生物資源,捕撈力量適中,魚類資源堪稱富足。
1960—1969年,由於各項水工建築物大量興建和強度捕撈,逐漸擴大了對微山湖生態系統的人為幹擾和影響。一方面,原來的通江湖泊為閘壩所隔阻,堵塞了洄及半洄遊性魚類通道,魚類區系組成由複雜變得簡單;另一方面,湖面大堤的加高和二級壩的運行,使魚類原有的天然產卵育肥場縮了一半,影響了魚類的正常繁衍;同時,捕撈技術不斷提高,捕撈力量繼續增強,六十年代末的船、網漁具數量比五十年代初分加別增加了0.48和1.99倍,高強度的捕撈更進一步加劇了魚類資源的衰退,致使1960~1969年魚類平均年產量只有7663.5噸,比1952~1959年下降了59.12%,其中魚鯉魚比1952~1959年下降了30%;六十年代後期,新式漁具網箔年均單產量6~7.5噸。
1970~1979年,微山湖引、提湖水的水利工程又月發展,強度捕撈有增無減,而且水域環境始受汙染。應指出,此期間曾採取了部分增殖魚類資源的措施,如1970~1977年,向湖中投放魚種共約2000萬尾,但因各種原因收效不太明顯,1970~1979年年平均產量為11172噸。雖比1960~1969年有所增加,但仍比1952~1959年下降了40.40%。特別是適應能力較差的鯿鰉魚類和成熟周期較長,需有流水刺激方能順產的鯉魚等大型經濟魚類,由於湖水蓄用失調,汛前湖水死水位不能保證和高強度的選擇性捕撈,資源仍趨於下降。七十年代中期網箔年均單產已降至4~5噸。
1980年以來,微山湖魚類資源雖有回升,但繼續受到上述諸不利因素日趨嚴重的危害。
由於目前微山湖對洪水的調蓄能力仍較低,近幾年的過續乾旱,使微山湖缺水蓄不足,同時對急劇增加的農、工業等用水量尚無有效地控制措施。所以在魚類的繁殖季節,連死庫容也難保證(詳見表89)。水資源不足,是嚴重影響魚類資源繁衍的一個重要原因。
另一個主要原因,是此期間仍在增高的捕撈強度未被有效地控制住。1982年的漁船和大型主要漁船和大型主要漁具—箔筌類漁具的數額分別比1997年增多1倍和5倍。特別是網箔類1983年即高達5000餘個,已布滿全湖,不僅呈全水層作業而且幾近全年作業,加上沒能認真執行禁漁期(僅30天左右)和網目控制及取締有害漁具漁法等項規定,因而使捕撈的多種魚類之平均尾重僅幾十克,達4.4克重的幼鯽也難逃網外。總之,近幾年捕撈強度過高,已遠遠超過了天然漁類資源的再生能力,這是造成魚類資源,特別是大型、敞水性及其他適應能力較差的魚類資源下降的主要原因。
還應指出,忽視了對魚類區系的合理高速和對水生植物的適當控制及水質汙染的防治,也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魚類資源,而且從長遠的觀點來分析,如果不認真對待,將會造成無法挽回嚴懲的後果。
與此同時,那些適應性很強、繁殖力高、具有護卵護幼習性的湖泊定居性魚類,由於能適應當前種種不利的環境條件,其種群數量尚能維持在一這的水平上,諸如鯽、黃顙魚、烏鱧及魚旁魚皮等雜魚,但是總的來看,1980年—1983年全湖平均產量僅1158.8噸,仍比1952年—1959年下降了38.18%,大型魚類如鯉的產量下降了63.6%。網箔的單產下降更甚,1983年只有1.5—2.5噸。
(三)其他水生經濟動、植物資源
1·中華絨 蟹,又稱河蟹或毛蟹。六十年代前,年產量自幾十至幾百噸,此後天然毛蟹基本絕跡,從1974年到1982年,全湖人工放流蟹苗2644.25公斤,1982年毛蟹的產量約為500餘噸,因該湖所產毛蟹個大、體肥、味美,頗有聲譽,故應進一步重視蟹苗的人工放流,以儘快增殖、恢復毛蟹資源。
2·蝦類。蝦類在微山湖漁業生產中佔有重要地位。1975—1983年的蝦類產量在2000—6000噸,佔漁業總產量的12%。按勞取酬60萬畝水面計算,每畝湖面的年產量1.25—3.75公斤。
微山湖的蝦類通常分為:白蝦(秀麗白蝦)、青蝦(日本沼蝦)、草蝦(中華米蝦與細足米蝦)和花腰(中華小臂蝦)。由於微山湖水位不定,各種蝦的產量也隨之發生變動。1978年前水位比較正常,蝦的產量以中華米蝦、細足米蝦最多,秀麗白蝦次之,日本沼蝦又次,中華小長臂蝦最少;近幾年來乾旱,枯水期較長,湖水變淺,蝦類的群體的構成也相應發生了變化,中華米蝦、細足米蝦數量增加;秀麗白蝦大幅度下降,日本沼蝦數量亦減,而中華小長臂蝦卻迅速上升。同時,於1983年首次在微山湖發現蝦。蝦類具有繁殖力強、生長快、周期短、食性廣等特點,其主要生物特性如下:
①中華米蝦:中華米蝦屬小型蝦類,體長15—30毫米左右,體重70—450毫克。多作飼料,亦供食用。
中華米蝦活體一般呈綠色,背面有棕色的一條斑紋,通常隨環境不同有所變化,對環境適應性強。主要生活在湖水較淺,水草叢生的水域。檢測中華米蝦6165隻,雌蝦佔53.33%,雄蝦佔46②67%,雌雄比平均為100:87.61,不同月份雌雄比有所變化,其變化幅度在100:44.68—100:121.4之間,除8、9月份雄蝦比便稍高於雌蝦外,共他月份雄蝦比例均少於雌蝦,以4—5月份所佔比例最小。米蝦的抱卵期為4—9月,5、6月份為盛期,其抱卵蝦佔雌蝦總數的80%以上。一年內有兩次抱卵高峰,分別在春季和秋季。秋季抱卵高峰是由當年幼蝦所形成。當年幼雌蝦經過2—3個月的生長,於7月中旬體長達15毫米以上,體重達50毫克以上即達性成熟,形成抱卵群體。
雌蝦親體在4—7個月間可連續抱卵2—3次。老蝦抱卵量為50—230粒左右,卵塊重10—50毫克;卵徑為79—103×54—77微米。當年幼蝦抱卵量20—70粒左右,卵塊重4—13毫克,卵徑為84—98×49—79微米。抱卵量和卵徑均與體長呈現正相關。
②秀麗白蝦:活體透明,具有棕色斑點,死體呈白色,俗稱白蝦。體長30—65毫米,體重0.39—2.59克。是經濟價值較高的蝦類之一。
秀麗白蝦主要生活在湖內的水區,以及湖內較大的河道內。有晝夜垂直移動的現象,白天潛入湖底,夜間升到水位的上層,所以夜間捕蝦比白天產量高。抽樣教育處秀麗白蝦4332隻,雌蝦佔59.83%,雄蝦佔40.17%,雌雄比平均為100:67.13.死亡結果,抱卵盛期後,由於幼蝦補充群體的增加,逐月上升到10月份的確良00:81.22。10—12月份又下降到100:52.97,翌年1—4月份又逐月回升到100:70.50,此時正是產卵前的交配階段。
秀麗白蝦的抱卵盛期為4月中旬至8月底,5、6月份盛期,一年有兩次抱卵高峰。秋季高峰即系8月分大個體幼蝦體長達25~35毫米,體重達0.2~1.1克的性成熟補充群體所形。雌蝦親體從4~7月可連續抱卵2~3次,抱卵量和卵徑均與體長呈正相關係。老蝦抱卵35~350粒,卵塊重19~205毫克,卵徑為129~164×90~117毫米;當年蝦手抱卵量為25~100粒,卵塊重10~65毫米,卵徑為110~140×70~98毫米。
③中華小長臂蝦:活體透明,蝦體上有7條棕色條紋,以第三腹節色最濃,俗稱花腰。屬小型蝦類,體長為 25~50毫米,體重0.25~~1.4克,其產量較少。
抽樣計數中華小長臂蝦4211隻,其中雌蝦佔65.38%, 雄蝦佔34.62%,雌雄比為100:52.96。1~4月份由100:40.72上升到100:75.22,5~6月份雌雄比為100:30左右,雄蝦所佔比例為全年最低值。
中華小長臂蝦的抱卵期為4月中旬至7月中旬,比其他蝦抱卵期集中,且時間較短,產卵較早。5、6月份為抱卵盛期,抱卵率從4月份的34.82%直線上升到6月份的85.71%,以後迅速下降,7月份為13.14% ,產卵高峰僅一次。抱卵量為40~230粒,卵塊重為0.03~0.18克,卵徑為1.1~1.6×0.8~1.3毫米。抱卵量和卵徑均與體長呈正相關關係。
④日本沼蝦:活體呈青灰色,具有褐色斑點。此蝦因生境不同體色有深淺變化。雄蝦體長為24~82毫米,雌蝦為20~76毫米,是微山湖經濟價值最高的蝦類之一。
日本沼蝦主要生活在水草稀疏、水深1—1.5米左右的地區,水草茂密的淺水區和深水區亦有分布,但數量少,並有季節變化。
測計日本沼蝦7334隻,其中,雌蝦佔61.24%,雄蝦佔38.76%,雌雄比平均為100∶63.32,雌蝦各月份都比雄蝦多,雌雄比彎化幅度在100∶42.69—100∶96.21之間,5—7月份產卵盛期雄蝦的數量顯著減少,8—9月份雄蝦比數上升,雌雄比為100∶91.21。
日本沼蝦的抱卵期為4月下旬至月底,6月份為抱卵盛期。抱卵蝦佔雌蝦總數的70.37%。雌蝦一年可產卵2—3次,當年幼蝦生長2—3個月的大個體,體長在3.2釐米以上,體重在0.53克左右即達性成熟,形成秋季抱卵群體。老蝦抱卵量1000—4000粒,卵塊重50—532毫克,卵徑為59—84×49—61微米,當年蝦抱卵量為200—800粒,卵塊重25—72毫克,卵徑為49—79×43—60微米。
除上述4種主要經濟蝦類外,在本次調查中,在東魚河口發現大量螯蝦幼體。螯蝦營穴居,洞穴口徑6—8釐米,深50—80釐米。此蝦大量繁衍時對湖及河道的堤座有破壞性,應引起有關部門的重視。
3.經濟貝類。貝類資源是湖泊水域漁業資源重要組成部分之一,該湖經濟貝類主要是田螺和育珠蚌類。微山湖盛產的田螺,個體大,營養豐富,為當地人們喜食的水產品,亦為出口食品,最高年出口量曾達300噸左右;三角帆蚌及褶紋冠蚌為淡水育珠的優良品種;蚌殼為中藥材,並作為貝雕工藝品的原料;貝類是青魚、鯉等魚類的重要天然餌料,又可作畜、禽的飼料;許多雙殼類是水汙染的指示生物,它們對毒物有很高的濃縮係數,用來監測重金屬、有機殺蟲劑及放射性物質的汙染,並且貝類的組成及數量消長,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水汙染狀況。該湖育珠蚌類原有資源豐富,因近年來過度採捕,運銷外省,蚌源大減,資源瀕危。
4、鱉。又稱甲魚,是屬於爬行綱的兩棲性動物。曾是微山湖的一種經濟水產品,五、六十年代資源量頗為可觀,年產量曾達數噸。目前資源雖然嚴重下降,但因該湖所產甲魚肉味鮮美,又具有多種藥用價值,並是魯菜中著名佳饌——「霸王別姬」的主料,故仍可稱為重要的經濟動物資源,但需切實加強增值放流工作。
5、水生經濟植物。湖內不僅有著豐富的飼料植物,而還盛產葦、芡、菱、蓮等。
(1)葦:該湖的葦,具有面積廣、產量大、產值高三個特點,多年來其分布面積在30萬畝左右,1983年約有32萬畝,其總產量高達12.8萬噸左右(折乾重),年產值高達2000餘萬元,在微山湖諸項較高經濟價值的水生動、植物資源中,佔有重要位置。
葦不僅是優良的建築和造紙工業的原材料,而且亦是草編業的重要原料,同時由其所構成的自然景觀,是多種島類棲息繁衍的良好場所,然而由於其地下莖十分發達,生命力很強,控制不當亦會防礙行洪和加快湖泊沼澤化,因此,必須有計劃有控制地發展。
(2)菰:亦是該湖分布面較廣(1983年5萬畝),產值較高(同年約120多萬元),年產量較大(約15,00噸左右)的一種水生經濟植物。應予特別說明的是,菰是多年來該湖對日出口換匯的重要物資。
由於菰含有較多的營養物質,是奶畜等大牲畜的重要飼料。當地漁民還常常把集中產菰的水域做為冬季誘集魚類的越冬場,從而達到「起草」捕魚的目的。自然,菰亦是構成某些水禽重要棲息場所的主要挺水植物之一,而且與葦一樣,同屬地下莖較發達的植物,唯其適應能力弱於葦,也應有控制地發展。
(3)蓮:在我省大中型湖泊中,唯一可稱得上「全身皆有用」的花卉型水生經濟植物當屬微山湖的蓮。該湖1983年蓮的分布面積約1萬餘畝,年產藕幾千噸,蓮子500噸左右,總產值約百萬多元。每年七月份,是該湖蓮的盛花期,在集中產藕的水域形成了令人賞心悅目的景色:「緋紅荷花婷綠葉,船帆隨風送荷香。天邊彩虹連水處,魚蓮滿艙笑漁姑。」
(4)芡:芡之果實稱為芡實,其外形酷似雞頭,故又稱為「雞頭米」。芡實是名貴滋補中藥材,據分析,每百克芡實粉中,含蛋白質2.1克,糖類15.4史,脂肪0.1克和微量元素鈣、磷、鐵以及維生素B、維生素A等。芡的葉柄還可以炒菜入餚。微山湖的芡系北芡,面積和產量亦較大,1983年其面積約為1萬畝,產芡實近500噸;1953年曾產芡實1000噸,直接產值高達200餘萬元。
(5)菱:菱的果實稱為菱角,其內富含澱粉等多種營養成份,每百公斤菱肉所含澱粉相當於33公斤小麥粉,故素有「水面莊稼」之稱,1983年該湖菱的分布面積約0.5萬畝,產量約75噸,歷年最高產量曾達2950噸,菱角不僅是漁民的輔助口糧,還可釀造「菱米特曲」。同時由於菱的適應能力較強,其水下葉呈假根狀,是構成草上產卵魚類產卵場的植物,所以,菱亦是微山湖中具有多種用途、經濟價值較高的水生植物之一。

相關焦點

  • 租房起糾紛 微山湖魚館遭遇老弱婦孺堵門
    山大路微山湖魚館的經理張衛濤對著記者說。說這話的時侯,大約有十來個年齡在50左右的中年婦女們,有的抱著孩子,有的牽著寵物狗,正圍成兩堆,坐在酒店正門北邊正在進行裝修的側門門口打牌,有人要求開門時,她們則拒絕移開。     由來已久的矛盾    「從去年四月份就開始找我們的茬,就經常給我們斷電,他們就是不想讓我們在這裡幹下去了!」
  • 濟寧微山剛剛發生1.8級地震!|地聲|地光|大震|地震時_網易訂閱
    據江蘇省地震臺網測定:2020年11月30日19時46分,在山東濟寧市微山縣(北緯34.77度、東經117.09度)發生1.8級地震,震源深度9公裡.......  濟寧微山發生1.8級地震    網友實拍地震視頻  業主群:
  • 北方第一大淡水湖,這裡的山東有多野?
    攝影/王斌一曲《彈起我心愛的土琵琶》,唱出了微山湖人與這片水鄉的水乳交融。動人的歌謠背後,這片北國水鄉還有無數傳奇,未被我們熟知。攝影/侯賀良微山湖的所有湖面屬濟寧市下轄的微山縣——微山縣,但它除了滋養了70多萬微山縣人民,她還滋養著湖畔山東、江蘇兩省的濟寧、菏澤、棗莊、徐州等城市。
  • 微山一男子偷雞不成蝕把米,4年6進宮又被拘了
    守護群眾安全是人民警察的職責,從白天到黑夜,從嚴寒到酷暑,從風雨交加到驕陽似火,微山公安各單位開展「白+黑」24小時不間斷、動態巡邏模式,做到有警處警、無警巡邏,閃警燈、響警笛,以震懾違法犯罪。據劉某交代:「2016年7月,在滕州市張汪鎮因偷東西,被派出所抓了;那年冬天,在俺村因偷東西,被微山公安局的抓了;17年冬天,在咱縣城偷電動車,被夏鎮二所抓了;18年2月的時候,打架,又被二所抓了;19年夏天,在開發區那邊偷東西又抓了;9月左右,在薛城那邊盜竊電動車,以前都是被關幾天,上次在看守所蹲了一段時間,這不現在又被你們抓來了。」
  • 採秣小學微山校區開展一年級漢語拼音過關檢測
    為了調動學生學習漢語拼音的積極性,採秣小學微山校區於11月組織一年級全體學生進行了漢語拼音過關檢測。12月1日上午,學校對本次檢測過關的同學進行了表彰,給每個過關的學生頒發了過關證書。
  • 山東發布2012年十大天氣氣候事件
    年內全省主要天氣氣候事件具體如下:  1.颱風影響次數最多,風雨災害嚴重  年內共有「達維」、「蘇拉」、「海葵」、「布拉萬」、「三巴」5個颱風影響山東,是影響山東颱風數量最多的一年。其中,颱風「達維」正面襲擊山東,先後途經臨沂、日照、淄博、濟南、濱州5市,歷時22小時20分鐘,是有氣象記錄以來在山東預報持續時間最長的颱風。
  • 2019年山東平均氣溫創1951年以來新高
    2019年已經結束,過去的這一年,山東的氣候特點是怎樣的呢?這一年也發生了許多氣候事件,哪些是你印象最深刻的呢?2019年山東十大氣候事件揭曉1、颱風「利奇馬」造成多地降水破極值,洪澇災害嚴重8月10—13日,颱風「利奇馬」北上影響山東,持續時間長、降雨強度大、影響範圍廣,為有氣象記錄以來山東歷史之最。
  • 微山6mm鋁板雷射切割系列-鋁樂建材
    微山6mm鋁板雷射切割系列-鋁樂建材【鋁樂】,專業生產銷售6mm鋁板雷射切割的企業!鋁樂的切割質量之所以收到很多客戶的喜愛,主要採購的這些設備,都是從德國、瑞士這些雷射切割先進國家進口的。相信很多了解雷射切割都知道德國通快和瑞士百超,我們的設備都是這兩個品牌中。切縫一般不需要再焊接。
  • 副高北抬低渦氣旋同作用,山東昨日多地出現大暴雨,最大245毫米
    備受關注的,山東入汛以來,宣布進入雨季以來最強的一次降雨出現了。多個大暴雨點,梯度很大,特別偏北的地區基本沒有出現降雨。氣溫明顯走低,昨天山東全省最高氣溫分布跟降雨相關性強,根據中央氣象臺數據,除魯西北外全省最高氣溫多地在30 ℃以下,最高寧津站32.4 ℃。
  • ...帶來洪澇、平均氣溫歷年最高……2019年山東這些天氣氣候事件上榜
    其中,颱風「利奇馬」打破多地降水極值,造成洪澇災害,位居十大天氣氣候事件榜首;第二第三位分別是春末仲夏高溫少雨帶來旱情、雨季開始較晚山東中西部由旱轉澇。此外,相較於往年,2019年全省氣候出現平均氣溫偏高、平均降水量偏少的特點。
  • 山東美食,魯西南辣黑魚,能吃辣的你千萬不要錯過
    在中國的各大菜系中,魯菜以其特有的傳統做法並加之與當地飲食文化的巧妙結合,名列八大菜系之首;當然,山東各地的特色小吃也是花樣繁多、數不勝數,讓人垂涎欲滴、欲罷而不能。今天小編還是繼續為大家介紹一道山東特色美食,那就是魯西南辣黑魚。
  • 山東年均溫14.6℃創歷史新高,2019十大天氣氣候事件發布
    省氣候中心高級工程師孟祥新介紹,2019年8月10日-13日,颱風「利奇馬」北上影響山東,持續時間長、降雨強度大、影響範圍廣,為有氣象記錄以來山東歷史之最。「全省出現罕見大範圍強降雨天氣,平均降水量180.3毫米,青州王墳鎮降水量最大為713.4毫米,臨朐、昌樂等21縣(市)日降水量突破歷史極值。」
  • 山東區縣融媒日報|威海乳山:島島相連,嬌花沾衣,這有七彩島的山水...
    微山 以水為魂 第二十七屆微山湖荷花節開幕 詳情>>>乳山 島島相連 嬌花沾衣 這有七彩島的山水秘境 詳情>>>武城 快樂的暑期 書香伴我行 詳情>>>青州 45秒丨萬株向日葵綻放 花海醉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