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上海軌交17號線諸光路站 全亞洲「最綠色」地鐵站厲害在哪?
圖片說明:貫通大中庭視野開闊,搭配玻璃屋頂,大大改善地下採光,有效防治熱島效應 新民晚報記者 陳夢澤 攝(下同)
去年底通車的軌交17號線諸光路站,近日成為亞洲第一個榮獲LEED銀級認證的地鐵站。LEED(Leadership in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Design,能源及環境設計領先者)是國際認可的綠色建築認證體系,覆蓋全球167個國家和地區,提倡在設計、施工及運營各環節充分節能。
諸光路站從規劃設計到建設運營,始終嚴守LEED標準,對細節一摳再摳,成為全亞洲「最綠色」地鐵站。上海地鐵透露,5號線南延伸的奉浦大道站,明年有望獲此認證;在建的18號線也為全線所有車站和車輛基地申請了LEED認證。「達到LEED各項標準,歸根到底要為乘客帶來愉悅和舒適。」17號線發展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總工程師馬忠政說。
圖片說明:大型陶藝裝置《諸光開物》,堪稱諸光路站點睛之筆
垃圾再利用 廢水可循環
上海地鐵一直堅持節能環保的發展理念,具體到諸光路站,體現在建設過程的一個個小細節裡。
早在規劃設計階段,車站就在公共區域設置了貫通大中庭,高度超過20米,視野開闊,大氣美觀,再搭配玻璃屋頂,大大改善地下採光。而到了施工期間,綠色理念更是貫穿全程,嚴格按照LEED的標準控制垃圾,不汙染水源,少製造噪音、揚塵和光汙染。
馬忠政介紹,諸光路站共挖出10多萬立方米渣土,其中20%到30%通過回填、種植等渠道循環利用,變廢為寶;施工廢棄物的回收率則超過了90%,其中,鋼筋由專業機構回收,混凝土用於現場道路硬化及修復;施工車輛經過衝洗槽時,衝洗裝置會自動開啟,從四周到底部半包裹式為車「衝澡」,最大限度避免揚塵;這些「洗澡水」也有講究,並非打開水龍頭隨意噴灑,而是來自站內雨水廢水收集沉澱過濾,可循環衝洗。
圖片說明:在諸光路站,建築和裝修材料也是「節能大戶」
材料無輻射 產地有講究
在諸光路站,建築和裝修材料也是「節能標兵」。
「選擇天然石材等無輻射建材,採用低揮發性塗料及粘合劑,VOC(揮發性有機化合物)含量明顯優於國家標準。」 參與認證諮詢的上海綠之都建築科技有限公司項目經理沈潔沁補充說,除了嚴控輻射,材料的產地也要把關。「儘可能選用本地材料(貨源地800公裡以內),減少運輸過程中的汙染和耗能,諸光路站的本地材料佔比高達70%。」
所有出入口等屋面採用淺色蓄能發光多功能塗料,可見光反射率較高;中庭天窗選擇了高反射率、低傳熱性的玻璃。「這些材料均可有效防治熱島效應,在室內也不覺悶熱,不會增加空調能耗。」
馬忠政透露,站內塗料兼具蓄光和釋放負離子功能,提前在會議室的牆壁上測試,效果明顯。「最近計劃再做一次全面跟蹤測試,了解運行大半年以來,兩項功能有沒有衰退。」
百餘傳感器 分區自動調
針對空調和照明等「耗電大戶」,馬忠政介紹,諸光路站採用風水聯調聯動的高效空調系統,熱交換達到動態平衡,室溫不會過冷過熱,有效降低空調能耗;全部採用LED燈具,配以智能燈光控制系統,照明能耗和光汙染明顯減少。
出入口和站廳站臺層都設置了照度感應器,系統會根據實時照度自動選擇合適的照明模式。這只是車站眾多傳感設備中的一小部分——在公共區域和設備管理區,共安裝了上百個傳感器,實時監測新風、二氧化碳、光照、溫度、溼度等指標,並採取智能分區調節,提高乘客舒適度。各項監測數據會及時上傳至能耗監控平臺,為車站後續運營提供數據支撐。
此外,美觀也是評價指標之一,因為乘客的愉悅感同樣重要。車站潔白無暇,讓人耳目一新,大型陶藝裝置《諸光開物》,融合萬花筒、四葉草等傳統元素,堪稱站內點睛之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