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今年嫦娥5號實現了展示國旗,取壤返回,令世人驚豔:中國的探月工程正在為世界重新打開近距離認識月球的窗口!
中國人自古對月球充滿深情,「嫦娥」寄託了中國人對月亮延綿千年的情節!今天我們有能力、有意願上九天攬月,去尋找那一片夢縈夢繞。
這算是告慰已逝的文人騷客!「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不可否認的是,由於我國最初在航天領域落後於美國,所以相應的技術起初也未能超越。雖然我國這些年來科技實力迅速發展,但整個科學研究的領域需要時間作為支撐。
尤其是針對太空領域的探索,本來美國對月球探測的行動就比較早,而我國的月球探測嫦娥工程,卻是在2004年的時候才開始啟動的。因此,雖然技術性的操作已經掌握,但時間的差距已經難以彌補。
美國在四五十年前按照它的說法,就率先實現了載人登月,美國啟動了阿波羅計劃,也耗費了很長時間,中間也出現過差錯。整個探月工程需要巨額資金來支持,所以美國當初也消耗了不少錢財和精力。
為什麼登月四十多年前就成功了,現在登月還這麼難呢?
美國登月發生在美蘇爭霸的前期,當時蘇聯已率先發射了第一顆人造衛星,完成了第一次載人航天。
雖然對於美國登月一直有質疑的聲音出現,但絕大多數國家還是相信美國有這個實力的。
畢竟,美國從二戰以後在科技領域就傲視群雄,特別是在與蘇聯抗衡的時候,美國更是心血來潮。必須要讓太空人率先登上月球,雖然這是充滿冷戰思想的競爭氣氛,但也刺激了美國在航天探月領域的發展。
所以不論美國載人登月是否真假,但它對於發射探測器應該是屬實的。曾經蘇聯也發生過專門探測月球的衛星,它們都取得了相關樣品。
不過蘇聯使用的屬於無人化的操作技術,顯然與美國的人工登月方式有所不同。在蘇聯解體以後,美國就放心了許多,由於世界上沒有其它強大的國家能夠影響它的霸主地位,所以美國人在航天探測方面有所懈怠。
美國政府撥給的資金少了,自然其進度也開始放緩甚至後退。
實現登月確實是比較難的,畢竟環顧全世界各國,能夠做到探月地步的國家都比較少,就更不要說登月了。
對於月球的探測,需要對地球和月球運行的軌道進行嚴謹計算,包括發射的探測器如何入軌以及返回時怎樣交會對接,都需要突破很大的障礙。
在這一點上,沒有強大的科技能力根本無從談起。並且掌握了相關技術以後,也應該按照合理的計劃逐步實行,所以登月的難度即使已經解決,也需要漫長的時間來等待和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