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o-Road研發團隊最新研究成果發表在《ACS Sustainable Chemistry & Engineering》上

2021-02-13 BioRoad生物醫用材料研發團隊

和其美Bio-Road生物醫用材料研發團隊最新研究成果發表在《ACS Sustainable Chemistry & Engineering》美國化學學會(ACS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出版雜誌上

該雜誌2018年最新影響因子IF:6.14

金包銀納米顆粒:提高抗菌能力並賦予其抗菌性能的可視化

      納米銀被廣泛使用於抗菌,但是卻受限於它的生物毒性。同時,隨著抗生素的大量使用,產生多耐藥性菌的風險也使得抗菌過程難以被實時監測。

圖1.(a)製備流程圖;(b,c)透射電鏡照片;(d)EDX元素映射照片;(e)傅立葉紅外光譜圖;(f)XPS全光譜。

      以蛋清為還原劑,製備得到金納米,並鑲嵌在銀納米表面得到的合金納米結構,表現出較納米銀更強的抗菌性能,同時,通過記錄螢光變化,整個抗菌進程也能被精準監測到。

圖2. (a,b,c,d)XPS圖譜製備流程圖;(e)XRD衍射圖譜;(f)紫外可見吸收光譜(黑)和螢光發射光譜(紅),Au-AgNPs在自然光和375 nm紫外光下的照片。

      在與細菌接觸後,螢光越強,表明細菌越少,螢光越弱,表示細菌越多。同時,在殺死細菌之後,螢光會恢復到原來強度。


圖3. 納米顆粒對大腸桿菌和金黃色葡萄球菌的抗菌作用(a,b)MICS檢測。(c)抑菌圈照片。(d)螢光照片,用Au-AgNPs培養的細菌;綠色和紅色分別代表活細菌和死細菌。

圖4. Au-AgNPs提高抗菌能力的機理。(a)ROS生成測量和(b)示意圖,Ag NP(左)和Au-Ag NP(右)滅活金黃葡萄球菌的比較通過誘導ROS。

      金銀納米表現出增強的抗菌性能,是因為在粘附到細菌表面後,它們能夠比銀誘導細菌產生更多的活性氧,從而殺死細菌。

圖5. 細菌與Au-AgNPS培養後形態分析(a)進行SEM和(B)TEM形態學觀察。細菌的變化;紅色箭頭表示破損。細胞膜的(c)細菌釋放的RNA量與Au NPs和Ag NPs孵育後。

        這表示可以通過調節銀含量,使製備得到的金銀納米在具有強的抗菌性的同時時,生物毒性也較低。

圖6. 螢光分析。(a)螢光含Au-AgNPs溶液的強度測量孵育前的照片和(b)細菌懸液孵育12 h。(c)不同濃度的Au-Ag NP溶液然後對細菌和培養12小時進行可視化分析。瓊脂平板培養細菌。(d)Au-AgNPs細菌螢光的影響示意圖。

        金銀納米通過螢光的變化使得細菌可視,讓抗菌過程變得更清晰,使抗菌給藥量更精準,從而防止多耐藥菌的產生。

圖7.(a)用不同納米顆粒孵育的L929細胞的存活率,第1, 2和3天。(b)用NPS孵育1天的L929細胞的螢光顯微照片和光顯微照片;綠色信號表示活細胞,紅色信號表示死細胞。

圖8. 傷口癒合分析。(a)傷口收縮率。(b)Au-Ag NPs、Ag NPs、空白和模型在第0, 3, 8天和13天中創面的顯微照片。(c)組織學評價。

        極好的抗菌性能結合可視化抗菌進程的能力,使得納米金銀具有了在醫藥和生物指示領域應用的巨大潛力。

和其美Bio-Road生物醫用材料研究團隊風採

更多精彩內容請掃描下方二維碼關注「重慶和其美科技有限公司」微信公眾號


相關焦點

  • ...Sustainable Chemistry & Engineering期刊發表封面文章
    本網訊 近日,理學院劉東暉副教授課題組在國際權威期刊 ACS Sustainable Chemistry & Engineering上發表題為「Multifunctional β-Cyclodextrin MOF-Derived Porous Carbon as Efficient Herbicides Adsorbent and Potassium
  • 環境學院呂學斌教授團隊在國際期刊《ACS Sustainable Chemistry &...
    日前,環境學院呂學斌教授團隊通過對Bronsted酸和Lewis酸活性位點的合理調控開發了新型系列HZ-ZrP多功能固體酸催化劑,實現了糠醛到乙醯丙酸烷基酯和γ-戊內酯的一鍋轉化,目標產物的產率達到了93.8%。動力學研究表明,HZ-ZrP催化劑能夠獲得較低的表觀活化能(Ea= 27.05 kJ mol-1)。
  • 新刊介紹:ACS Applied Bio Materials
    該期刊是一個跨學科的綜合性期刊,專注於出版生物相關材料領域的應用性研究工作。本月中旬ACS Applied Bio Materials第一期正式發表上線! 生物材料作為全球發展最快的跨學科研究領域之一,已處在生物學與材料學、工程學、物理學及化學等學科交叉的前沿領域。
  • 清華大學王海輝教授新任 Reaction Chemistry & Engineering 副主編
    其主要研究領域為無機膜在清潔能源和潔淨環境的應用基礎研究,開展了無機膜分離、膜催化及新能源材料的研究。主要的研究方向包括在無機膜與膜分離,膜催化與膜反應器,新能源材料與器件。2003 年博士畢業於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先後在德國漢諾瓦大學做洪堡學者和博士後研究人員。
  • JACS發表贛南師範大學唐紹彬教授最新研究成果
    近日,贛南師範大學化學化工學院唐紹彬教授團隊的最新研究成果《包夾在氮化硼和石墨烯層間的單原子實現非強且非弱的極化場作為有效的固氮催化劑
  • 楊家寬教授團隊在ACS Sustainable Chem. Eng.上發表論文提出一種廢鉛酸電池鉛膏綠色轉化為硫化鉛樹枝晶的工藝
    nable Chemistry & Engineering 上發表論文提出一種廢鉛酸電池鉛膏綠色轉化為硫化鉛樹枝晶的工藝2018年11月20日,美國化學學會(ACS)旗下期刊ACS Sustainable Chemistry & Engineering
  • 郝永強教授團隊在《Engineering》雜誌上發表3D列印技術臨床轉化應用的最新研究成果
    我院郝永強教授作為第一及通訊作者於2020年11月在《Engineering》雜誌(IF:6.495)「3D Printing Hip Prostheses Offer Accurate Reconstruction, Stable Fixation, and Functional Recovery for Revision THA with Complex Acetabular Bone Defect」發表
  • Nature Genetics在線發表武漢理工大學教授團隊最新研究成果
    未來網高校頻道4月3日訊(記者 楊子健 通訊員 熊盛武 袁景凌)近日,武漢理工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袁曉輝教授團隊與廣州大學孔凡江教授、劉寶輝教授團隊,中科院遺傳發育所田誌喜研究員團隊及澳大利亞塔斯馬尼亞大學James Weller教授團隊協作,以該校為通訊單位在國際遺傳學頂級期刊《Nature
  • 進展 | 我區食品基礎研究領域取得新研究成果
    近日,內蒙古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王俊國教授課題組在在國際知名學術期刊《食品化學》(Food chemistry)刊發了「基於培養基緩衝鹽提高生物膜合成量以改善植物乳桿菌LIP-1冷凍乾燥存活率的研究」(Improving the freeze-drying survival rate of Lactobacillus plantarum LIP-1 by increasing biofilm formation based on adjusting the composition of buffer salts
  • 前沿院博士生在美國化學會志JACS發表最新研究成果
    7月14日,前沿院有機化學研究中心曾小明博士團隊博士生韋玉以第一作者身份在國際化學領域期刊《美國化學會志》(J. Am. Chem. Soc.,影響因子12.113)上在線發表題為「Highly Selective Hydrogenation of Aromatic Ketones and Phenols Enabled by Cyclic (Amino)(alkyl)carbene Rhodium Complexes」的最新研究成果。該文章第一作者與通訊作者單位均為西安交通大學。
  • BMC Biomedical Engineering編委專訪
    BMC Biomedical Engineering 擁有一支專業的全職編輯團隊,並擁有一支強大的國際編委會團隊。它實行嚴格、高效、公正的同行評審制度。這是一本非常有前途的生物醫學工程期刊,我希望在上面發表自己的作品。此外,我鼓勵編輯們為研究界的作者提供更多的支持,特別是對處於早期研究階段的年輕作者。他們在撰寫和在科學期刊上發表研究報告方面可能經驗不足。我們的編輯可以通過舉辦專題講座或研討會來給予支持。
  • ...電池最新研究成果以我校為獨立第一單位發表在國際頂級期刊ACS...
    近日,我校光伏材料省重點實驗室肖助兵教授課題組在高體積能量密度鋰硫電池方面取得重要研究進展,該工作以我校為獨立第一單位,以「Selective S/Li2S Conversion via in-Built Crystal Facet
  • 人才強校 | 劉東暉副教授課題組在ACS Sustainable Chemistry &...
    本網訊 近日,理學院劉東暉副教授課題組在國際權威期刊 ACS Sustainable Chemistry & Engineering上發表題為「Multifunctional β-Cyclodextrin MOF-Derived Porous Carbon
  • 北大研究團隊Science發表最新成果,可用於未來生物傳感器與驅動器
    北大研究團隊Science發表最新成果,可用於未來生物傳感器與驅動器 2020-06-23 05:2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期刊發表研究論文
    2020年11月,南京林業大學輕工與食品學院博士生王瀚博在食品科學領域一區TOP期刊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 (IF=4.192) 發表題為「Nitric Oxide and Hydrogen Peroxide Are Involved in Methyl Jasmonate-Regulated
  • 【科研速遞】材化學院劉俊秋教授團隊 發表金屬-有機框架結構發展生物實體保護技術研究成果
    材化學院劉俊秋教授團隊 在Nano Today上發表研究成果近日,材料與化學化工學院劉俊秋教授團隊在Nano Today (IF: 16.907)發表了金屬-有機框架結構(MOF)發展生物實體保護技術的最新研究進展「Metal-organic frameworks (
  • 中國醫學科學院王偉偉團隊《ACS Nano》:可吸收聚合物抗菌水凝膠研究取得進展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研究關注無機抗菌劑,比如季銨鹽、納米金屬氧化物、陽離子多肽等。將抗菌劑負載到水凝膠,能夠改善細菌感染的組織損傷修復。然而,這些抗菌分子的應用受限於低抗菌活性、體內易降解或不降解、需要外界光刺激、以及潛在的體內毒性等科學問題。因此,開發完全可吸收抗菌水凝膠具有重要的研究意義和應用價值。
  • 曾虹燕教授團隊最新研究成果發表於國際催化與環境領域頂級學術期刊
    作為世界上用量最大的藥物之一,抗生素廣泛應用於醫藥、農業以及水產養殖等領域,但絕大部分抗生素不能完全被機體吸收,約有90%抗生素以原形或代謝物形式排入環境。隨著醫藥抗生素的迅速發展,大量排放進入生態系統的抗生素廢水如不加以處理而直接排放,會造成嚴重的環境汙染,嚴重危害生態平衡和人類健康。
  • 剛剛,上海交大趙一新教授團隊發表最新研究成果...
    今天(2019年8月9日),Science(《科學》)在線發表了上海交通大學趙一新團隊在CsPbI3全無機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最新研究成果:「Thermodynamically stabilized β-CsPbI3–based perovskite solar
  • 天津大學地科院傅平青教授課題組在《ACS Earth and Space...
    相關成果以「Compound-Specific Stable Carbon Isotope Ratios of Terrestrial Biomarkers in Urban Aerosols from Beijing, China」為題發表於《ACS Earth and Space Chemistry》,並被選為補充封面 (Supplementary Cover Arti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