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概念是關於數和形的某一類對象本質屬性在人腦中的反映,是反映數學對象本質屬性的思維形式,數學概念是一切基礎知識的基石,是整個數學內容的「脈絡」。學生只有掌握數學概念,運用概念,才能進行分析比較判斷推理,培養其初步邏輯思維能力,進而形成良好的數學認知結構。
為了促進學生更好地掌握數學概念,筆者建議教師採取如下教學方法策略:
1、情境引導,發現本質
概念是對研究對象的本質屬性的概括。而本質屬性的概括的過程是一個由感性到理性、由特殊到一般的思維過程,要使學生獲得清晰的概念,就要在概念教學中充分開展這樣一個過程。按照初中生的年齡特徵,要儘量聯繫學生的實際生活經驗引入概念,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對概念潛移默化,而不是照本宣科,死記詞句。例如,在教學平面內點的直角坐標的概念時,實質上是建立在平面內點和有序實數對的一一對應關係基礎之上。我們可以藉助於學生們看電影時找座位等一些學生所熟悉的實例來引入課題,讓學生在無意識狀態下進入新的概念學習當中,而不是就書認書,硬背概念。
此外,在概念的教學過程中,要在概念的系統中形成概念,而不是突如其來地灌給學生。從原有的概念基礎上引入,既要注意從學生已有的知識的基礎上引入新概念,又要充分揭示新知識與舊概念的矛盾,使學生認識到舊概念的局限性,學習新概念的必要性。
2、呈現定義,促進理解
概念的定義是我們所研究對象的本質屬性的概括,措辭更是精煉,每個字詞都有其重要的作用。為了深刻領會概念的含義,教師不僅要注意對概念論述時用詞的嚴密性和準確性,同時還要及時糾正某些不當及概念認識上的錯誤,這樣有利於培養學生嚴密的邏輯思維習慣,逐步養成對定義的深入鑽研,逐字逐句加以分析,認真推敲的良好習慣。
例如,在講解等腰三角形概念時,一定要強調概念中的有兩條邊相等的「有」字,而不是只有兩條邊相等的「只有」二字。前面的有兩條邊相等包括了兩種情況:一是只有兩條邊相等的等腰三角形,即腰與底不相等的等腰三角形;二是三條邊相等的等腰三角形又叫等邊三角形,而後面的僅僅涉及到一種情況,排除了等邊三角形也是等腰三角形的這一特殊情況
3、新舊聯繫,正反對照
有些概念單純地講學生難以接受,難以掌握。但是把某些相關或相對的概念放在一起進行類比、對照,使學生既了解它們之間的聯繫又注意到它們的區別,會使學生茅塞頓開,另闢蹊徑。兩個概念之間的關係,可分為相容和不相容兩種,相容又可分為同一、交叉和從屬三種關係。例如講 「圓心角」與「圓周角」,同學們已經知道了「圓心角」是頂點在圓心的角,由此及彼,大部分學生就可以得出「圓周角」的定義:頂點在圓上的角叫「圓周角」這又恰恰錯了。此時教師再將「圓周角」的定義敘述出來,學生就會覺得恍然大悟。這樣通過比較「圓心角」與「圓周角」的概念一目了然,清清楚楚。
4、深入剖析,揭示本質
數學概念是數學思維的基礎,要使學生對數學概念有透徹清晰的理解,教師首先要深入剖析概念的實質,幫助學生弄清一個概念的內涵與外延。也就是從質和量兩個方面來明確概念所反映的對象。如,掌握垂線的概念包括三個方面:①了解引進垂線的背景:兩條相交直線構成的四個角中,有一個是直角時,其餘三個也是直角,這反映了概念的內涵。②知道兩條直線互相垂直是兩條直線相交的一個重要的特殊情形,這反映了概念的外延。③會利用兩條直線互相垂直的定義進行推理,知道定義具有判定和性質兩方面的功能。
概括地說,數學概念教學應做到以下幾點:首先,概念引入要基於學生的活動經驗,可以從生活事例、數學活動、類比聯繫引入新概念;其次,概念理解要使學生經歷知識建構過程,從概念的外延和內涵理解,結合正例和反例,對比易混淆概念,數形結合理解,藉助教育技術工具;數學概念間存在著縱向聯繫和橫向聯繫,執教時注意揭示數學概念間的縱向聯繫與橫向聯繫,有利於培養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形成完整的數學概念體系。
對於學生層面,學習新概念的方法很多,但彼此並不是孤立的,就是同一個內容的學習方法也沒有固定的模式,有時需要互相配合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一般學習數學概念一般需要記住名稱,敘述出本質屬性,體會出所涉及的範圍,並應用概念準確進行判斷。
下面我歸納出學生學習數學概念的方法: (1)閱讀概論,記住名稱或符號。(2)背誦定義,掌握特性。 (3)舉出正反實例,體會概念反映的範圍。 (4)進行練習,準確地判斷。 (5)與其它概念進行比較,弄清概念間的關係。
總之,數學概念教學對整個數學教學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教師在數學概念教學中應努力通過揭示概念的形成、發展、鞏固和應用的過程,培養學生的辯證唯物主義觀念。完善學生的認知結構,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從而提高數學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