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學習相對論和時空理論嗎?這是你需要掌握的最基本的數學概念

2020-12-03 老胡說科學

你可能已經聽說過愛因斯坦和相對論。「沒有什麼比光速更快」,「一切都是相對的」,甚至「時間是一種幻覺」這樣的名言在網際網路上廣為流傳。這確實是一個了不起的理論,但要理解它的含義卻很有挑戰性。

那麼,我們從哪裡開始呢?當然,如果你想掌握相對論,你需要學習很多必要的數學和複雜的微積分。為了理解這個華麗的物理理論,我們需要更好地理解一些數學概念,這就是本文的目的。

首先,你們還記得笛卡爾坐標系嗎?

我們可以用這些3D和2D笛卡爾坐標系做很多事情。例如,我們可以用有序對(x, y)或(x, y, z)來表示某物在平面或空間的位置,想像笛卡爾空間中的任意一點,很容易就能意識到它可以向各個方向移動,向上、向下、橫向、對角等等。但問題是,如果我們添加第四個軸會發生什麼?四維笛卡爾平面?你看,這就是事情開始變得奇怪的地方。主要是因為我們無法在屏幕上看到四維笛卡爾空間。另外,我也不想給你們看一個表示四維空間或物體的圖像,因為想像它需要強制性的練習。至少,花幾分鐘的時間在腦海中形成一個圖像來理解它的意思。

現在,我們添加第四個變量並用字母t來賦值,它會是這樣的(t, x, y, z)。

你可能把t解釋為時間,但四維空間使用(t, x, y, z)是純粹的數學。例如,它可以是一個歐幾裡德空間。

用t做時間怎麼樣?這就是我們理解相對論的起點。

儘管愛因斯坦在1905年提出了他的狹義相對論,但亨利·龐加萊已經提出了所謂的時空,用第四維的t作為時間。

好的,等一下。我需要你真正理解,它不是時空中的空間或者別的什麼。時空!只有一個詞,統一空間和時間。它們不能彼此分開定義。時空是一個用四維連續體來描述宇宙的數學模型。

然而,有必要知道的是,1908年,赫爾曼·閔可夫斯基提出了狹義相對論的幾何解釋。所謂的閔可夫斯基空間將時間與這三個空間維度融合在一起。這對愛因斯坦和1915年出版的《廣義相對論》至關重要。

現在我們把t理解為(t, x, y, z)中的時間我們可以定義一個事件。理解時空最重要的概念之一。一個事件只不過是時空中的一個點,一個坐標的類型(t, x, y, z),因此,某個時間點位於三維空間的某個地方。

那麼,讓我給你們展示光錐:

三維時空圖。時間是其中一個軸,另外兩個是空間維度。

你現在不需要知道這個光錐是什麼。這篇文章是關於學習相對論所需要的最基本的數學概念。那個紅點是瞬間發生的事件。它可以用(t, x, y, z)來表示,但要記住這是一個三維時空圖。

這是每個人開始感到困惑的地方因為我們習慣於把維度理解為空間維度。這幾乎是一種本能,把上面的圖像看作一個幾何對象。此外,這也是你開始覺得自己比以前更聰明的時候。

維被非正式地定義為指定維中任意點所需的最小坐標數。一條線有一維,一個正方形有二維,一個立方體有三維。維度是對象的固有屬性。它與對象在其中或可以通過網絡嵌入的空間的尺寸無關。例如,一個圓只有一個尺寸,但是您不能在一個尺寸的歐幾裡得空間中繪製或描述它。

但讓我問你一個問題。一個把速度描述成隨時間變化的函數的系統呢?

它是一維的曲線。我們用一個帶有兩個軸和變量的笛卡爾平面來描述它。你可能觀察到一個三角形然後開始用勾股定理來計算一些東西,但是速度不是一個三角形。我們只是用數學工具來研究物理。因此,當你看到一個光錐,它不是關於宇宙的維度,而是描述物理的數學工具。

使用兩個軸的光錐。

光線在三維空間中形成一個擴展或收縮的球體,而不是在二維空間中形成一個圓形,但通過將空間維度從3個減少到2個,視覺化和把握其意義更為舒適。光錐將是一個四維版本的圓錐,其截面形成三維球體。但是有光錐地圖描述了從單一事件發出的光通過時空的路徑。它不是關於一個圓錐形狀的宇宙!

好了,既然你對維度有了更好地理解,我就把下面這幅圖留給你去思考。

相關焦點

  • 成為偉大的數據科學家需要掌握的基本數學
    要理解它的機制,你需要理解對數和遞歸方程。或者,如果你想分析一個時間序列,你可能會遇到「周期函數」和「指數衰減」這樣的概念。統計數據掌握統計和概率的基本概念的重要性怎麼強調都不過分。該領域的許多實踐者實際上認為經典(非神經網絡)機器學習只不過是統計學習。
  • 相對論描述的時空理論——解釋了時空的真正含義
    但它們需要一個舞臺,在這個舞臺上,它們可以相互作用,上演宇宙的故事。在基本層面上,宇宙是由量子構成的——具有質量、電荷、動量等物理屬性的實體——它們可以相互作用。量子可以是粒子,波,或者任何介於兩者之間的狀態,這取決於你怎麼看它。兩個或兩個以上的量子可以結合在一起,形成複雜的結構,比如質子、原子、分子。
  • 關於廣義相對論的數學理論
    方程的右邊是能量-動量張量,這個張量描述了時空中物質的分布;方程的左邊可以被認為是時空本身的Ricci曲率張量,恰如其名,這個張量描述了時空本身的彎曲。從數學上來看,這個方程本身包含了10個變量和10個相互獨立的子方程,並且是一個非線性的二階雙曲型非線性方程,僅僅寫下這個方程就需要莫大的勇氣和智能,更不要說是找到它的解了。
  • 廣義相對論的理論源頭:慣性系的不同理解,重溫基本物理概念
    一直以來,喜歡物理的老郭跟各位小夥伴們一樣,也是經歷了從中學到大學的學習,也自行看過很多的物理方面的書籍和論文,但是關於慣性系這個最基本的物理概念,卻是說法很多,並沒有嚴格的統一。這裡,我就嘗試著,就慣性系這個話題跟大家進行一下探討。同時也是為了回應我上一篇關於慣性的文章中,一個網友在評論區中的要求,希望能談一下這個問題。我也希望那位留言網友能夠看到這篇文章。
  • 相對論中的「光速不變理論」和「時空彎曲理論」為什麼是矛盾的
    相對論是對的嗎?有人認為相對論中的「光速不變理論」和「時空彎曲理論」是矛盾的。我們暫且把它稱為「時空光速悖論」。下面是這個悖論的產生的原理。相對論是對的嗎相對論與牛頓理論的一個最大不同之處就是對空間的認識。
  • 「四維時空」和「四維空間」有啥區別?沒區分開說明你不懂相對論
    最近所有文章我都是圍繞廣義相對論中的「時空彎曲」概念來展示相對論核心,其中談到了時空彎曲是能以光速c傳遞到遠方的,這就是引力波的傳遞。但是不少網友仍然沒明白「四維時空」和「四維空間」的區別,所以本期我就針對這個問題來重點討論。
  • 「四維時空」和「四維空間」有啥區別?沒區分開說明你不懂相對論
    最近所有文章我都是圍繞廣義相對論中的「時空彎曲」概念來展示相對論核心,其中談到了時空彎曲是能以光速c傳遞到遠方的,這就是引力波的傳遞。但是不少網友仍然沒明白「四維時空」和「四維空間」的區別,所以本期我就針對這個問題來重點討論。
  • 用最簡單的方式解說相對論的時空彎曲
    現在基於可視化的習慣和表達需求,我們通常將虛數域的虛數時空直接表達為實數域的實數時空。這個表達過程被稱為虛數實數化表達。這對於理解和計算是方便的,但是卻容易造成對虛數擬合性質的錯誤理解。而愛因斯坦的虛數時空通常也被直接簡化表達為時空兩字,但是這兩個字對於相對論而言並不是實數意義的。
  • 廣義相對論中的「時空彎曲」為什麼特別難理解?
    上一篇文章中我詳細談到了廣義相對論中的「時空彎曲」概念,大家應該有一個初步的認識,不過大家肯定也有疑問,對「時空彎曲」概念依然有點蒙圈。別急,這一講我將進一步給大家剖析時空彎曲概念。彎曲的時空,當空間增加X,時間有時會增加T,有時會增加2T,有時會增加0.5T,具體增加多少看你所在位置的彎曲程度如何。那麼彎曲程度如何表達呢?有個數學概念,那就是曲率,曲率在不同維度下計算方法不同,但是大體的思路是一致的。
  • 時空究竟是什麼?相對論為你揭曉答案
    「時空連續統」聽起來不像是存在於我們世界中的事物。但事實上,它絕不是只在科幻小說中存在的東西,它是一個可以解釋我們存在根本的,理論科學的構架。時空連續統和愛因斯坦的相對論都是非常前沿的科學理論,甚至連專業人士也會有摸不著頭腦的時候。避開令人費解的細節,然我們聊一聊幾個從時空連續統衍生的冷知識。
  • 關於萬有引力和廣義相對論你應該知道的事
    不過也別笑話我,估計你也不一定能看懂。當年廣義相對論發表的時候,人們都震驚了,因為愛因斯坦在他的廣義相對論中可以說是推翻了之前人們廣泛認同的萬有引力的原理,重新闡述了這個世界的基本原理。對於當時全世界那些聰明的大腦來說,想完全理解廣義相對論也是非常困難的。20世紀20年代初,一位新聞界人士問當時的英國天文學家艾丁頓爵士說:他聽說世界上只有三個人懂廣義相對論。
  • 古老的數學概念或可以解決——量子力學和相對論在時間上的矛盾!
    雖然我們覺得自己仿佛是在固定的過去和開放的未來之間的「現在」「經歷」時間,但這種「現在」在現有的物理定律中是找不到的。例如,在阿爾伯特·愛因斯坦的相對論中,時間與三維空間交織在一起,形成了一個彎曲的四維時空連續體——一個「塊狀宇宙」,囊括了整個過去、現在和未來。
  • 數學到底重不重要?愛因斯坦告訴你:不懂數學,別想理解相對論
    比如與數學聯繫緊密的物理學,自19世紀就有很多的力學問題為數學提供了素材和課題,而數學作為一個工具而言,其作用是不言而喻的。那麼從數學自身發展的角度來講,新的概念、思想等內容引入或發現,其實用性最初也是受到包括創立人在內的人的懷疑。
  • 相對論,時空和引力的基本理論
    相對論、能量守恆、光電效應以及國際常數……毫無疑問,愛因斯坦是國際上最巨大的科學家之一,可是實在的愛因斯坦究竟是什麼姿態的呢?大院er今日給你講講你所不知道的愛因斯坦的那些事兒。他母親來自一個很富有的家庭,音樂素質十分不錯,鋼琴彈得十分好,所以在愛因斯坦五歲左右的時分就教他彈鋼琴,讓他拉小提琴,可是他最初學小提琴的時分和教師發生了牴觸,把教師給轟走了。
  • 想深刻了解廣義相對論的推導和相關解,請讀這篇文章
    更便於大家去理解和認識。電子版書籍進行了同步修改。本章內容旨在解釋廣義相對論的思路,所以只要耐心讀完的,肯定能有收穫。本來原標題想寫為《愛因斯坦場方程中沒有光》,可後來改變了主意。可能很多人看到這個標題,會覺得奇怪,為什麼說「愛因斯坦的場方程中沒有光?」其實我要表達的是我們看時間,看宇宙的方式問題。就好比我在問:「假如愛因斯坦是盲人,他還能建立相對論嗎?他還能寫出場方程公式嗎?」
  • 量子力學能解釋時空的存在或不存在嗎?
    科學家一直在攻克,時間、空間與引力(相對論中的時空彎曲)存在不兼容,所以量子要想搞定時空就要搞定引力,即量子引力,然而大部分都停留在數學和假設當中。這個想法在技術上被稱為「群場理論(GFT)凝聚態宇宙學」,是量子引力的一個分支,量子物理學的目的是建立從光和物質到時空的一切事物的基本原理。這是一個完全基於理論計算的想法,凝聚宇宙學需要大量抽象推理才能嘗試理解它。 儘管存在這些挑戰,但是量子引力吸引了所有物理學界最敏銳的大佬的關注。
  • 霍金理論是求解相對論!如果沒有愛因斯坦,相對論還會被發明嗎?
    為了大家便於閱讀,文章中使用「發現」一詞(這個問題暫不討論了)愛因斯坦是20世紀最偉大的科學家,這一點沒有任何爭議。而霍金的去世恰好撞上愛因斯坦的生日。兩個偉人就以這樣的方式「重聚」了。霍金的去世也刷爆了朋友圈,愛因斯坦的話題也順帶被引爆了。輿論一邊倒的認為愛因斯坦是超級大牛。但是你對他的認知客觀嗎?其實愛因斯坦也是人,並不是神!
  • 四維時空與四維空間你真懂嗎?數學與物理的不同之處
    隨著三體的爆火,裡面神級文明對維度武器的利用吸引了很多人對「維度」這個概念的興趣,降維打擊真的是很酷,二向箔更是讓我們大呼這科幻過癮,可是有部分的朋友們好像對時空,空間與維度的理解出了一些偏差,那麼小編今天就和大家聊聊與維度,時空與空間的相關的話題。
  • 相對論:愛因斯坦理論背後的思想實驗!
    在牛頓最初對重力的數學描述(「OG」)中,當涉及到「質量」的概念時,有一個奇怪的巧合。在一個著名的方程F = ma中,質量是慣性質量——推前進需要多大的動力。在牛頓關於引力的另一個等式中,質量更像是萬有引力——例如對地球的吸引力程度。質量是地球兩倍的物體對地球的引力是地球引力的兩倍,因此下落速度應該是地球引力的兩倍。
  • 如何「推翻」相對論和量子力學?你需要做到這些,才能彪炳史冊
    簡單的說,科學是靠你推翻我的理論,我推翻你的理論這樣發展的,還是在通過前人和後人的努力共同去不斷地完善一個理論的?再就是我們要搞懂,假如你想出了一套理論,你這套理論想要成功的話,需要具備哪些條件?牛頓的理論錯了?都沒有,它們依然是爭取的,即使已經被更高的理論所取代。但我們依然在學習以前的理論。那麼你想超越愛因斯坦,並不是推翻相對論,而是要完善、補充發展相對論。那麼你的理論想要成功,想要勝過相對論必須滿足什麼條件:首先,你的理論必須解釋相對論目前已經被證實的所有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