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最簡單的方式解說相對論的時空彎曲

2020-08-22 霹靂火76228767

不懂相對論,沒看過相對論,是否可以了解愛因斯坦所說的時空彎曲呢?

虛數時空與實數時空

實數時空

時空,簡單說就是時間與空間聯繫性的數理表達。古代雖然也有時空的表達,例如宇宙這個概念,是時間空間的總稱。但是古代通常是把時間與空間分別研究的。

盤古開天闢地的神話傳說很不簡單,因為在這個故事中,古人同時考慮了時間與空間的變化。這是數理性表達的很大進步。

「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盤古日長一丈。如此萬八千歲」《藝文類聚》卷一引,並見《繹史》卷一引

這是明顯的將時間與空間連鎖對空間變化的動態描述。它解釋了空間的動態變化。

奇點大爆炸假說也是基於這樣的實數域數理邏輯產生的,用ct的變化來試圖表達時空的變化。

通常,有些人用時間乘以速度來表達時空,例如解釋ct或者用ct直接解釋時空的時候,這是明顯錯誤的。

ct,這是實數域的距離概念,光速在一定時間運行的距離,並不是物理意義的時空!

虛數時空

愛因斯坦所說的時空,是虛數域的表達--ict對實數三維尺度的系統性的影響效應。

ict本身也不是時空。把ict理解為時空,這也是通常的另一種理解錯誤。

只有ict與實數的歐氏三維體系聯繫在一起,才總稱為時空。為了區別於實數域的時空一詞,這裡稱愛因斯坦的時空是虛數時空。

虛數時空裡面由於虛數因素的介入,其結果是看不見的,只能通過它的影響效應來間接證實虛數時空起到的影響作用。

現在基於可視化的習慣和表達需求,我們通常將虛數域的虛數時空直接表達為實數域的實數時空。這個表達過程被稱為虛數實數化表達。這對於理解和計算是方便的,但是卻容易造成對虛數擬合性質的錯誤理解。

而愛因斯坦的虛數時空通常也被直接簡化表達為時空兩字,但是這兩個字對於相對論而言並不是實數意義的。


水中的筷子是彎的,還是直的呢?時空中運動物體的路線是彎的,還是直的?


初中物理的光學現象

在水中的筷子實際並沒有彎折,拿出來依然是直的,但是我們會看到筷子在水中彎折了,這是一種光線在不同介質中傳播的性質導致的觀察錯覺。

在時空中,運動物體就如水中的筷子一樣,到達的目的地是彎曲的路線。它與水中的筷子不同在於,它表達的是三維的動態,這個動態路徑是彎曲的,而筷子僅僅是靜態的,所以是彎折的效果。同時,這個時空彎曲現在通過間接驗證的方式,證明是事實存在的,而不是我們觀察的錯覺。

這與汽車在筆者的公路上勻速行駛的結果並不同。在三維的歐氏體系中,沒有第四因素影響(實際是因為第四因素影響較小的忽略),物體的運動遵守牛頓慣性定律。


這是傳統的歐氏幾何方法表達勻速運動的物體運動的結果。

四維時空,被簡稱為時空,與三維的這種表達多了一個第四影響因素--ict(虛數長度)。勻速運動的物體的運動結果當降維到三維來表達的時候(也就是我們觀測到的現象),就會出現如下的結果:


紅色正方體是我們觀察到的時空現象的結果。這與我們通常在實驗室或者生活中看到的結果結果並不一樣。而這種現象現在通過天文觀測和衛星的運行等現象,已經被證實實際存在。

這與三維歐氏理解的不同點有幾個:

1、由於這種彎曲時空效應通常情況下較小,例如在地面上的運動,甚至飛機的運動,這種影響結果並不容易觀測到,因此用三維的歐氏方法可以解釋。相當於忽略了這個微小的時空彎曲效應的影響。

2、當物體的質量很大,例如太陽這個質量;或者物體運動的速度很高,例如衛星或者星際星體,100公裡/秒。這種情況,這個微小的影響結果就不小了。我們會觀測到這種效應產生的影響結果。這與傳統的基於三維因素思考的數理結果就明顯不同了。

3、時空彎曲描述的速度是角速度意義的,而三維體系中描述的速度是線速度意義的。

相對論能夠造成理論上的轟動效應的原因之一在於,愛因斯坦不僅僅校正了牛頓引力方法的部分誤差,同時在沒有這方面觀測結果的情況下,通過四維時空的理論方式預測了一些四維時空現象的存在:光線在大引力場條件下彎曲;引力透鏡;引力波效應等等。

時空(四維時空、彎曲時空、虛數時空)簡化的二維降維理解


四維的降維,首先把實數的三維降維成一維表達。例如正方體的對角線L是一維的,L就是三維正方體的一維降維表達。

在歐氏幾何中,兩個影響因素的結果是產生平面,這個平面如果降維到一維表達如圖:


這就是我們通常說的平直的結果。

現在同樣是基於L這個因素,再增加一個ict這個影響因素,這就構成了虛數坐標軸:


這個降維的二維結果,與歐氏的平直的區別就在於彎曲。另外,強調這是虛數的二維坐標軸。

如果簡單實數化比擬,你可以考慮狙擊手射出去的子彈,即便忽略地球引力的情況下,也需要考慮側向風速的影響。ict造成的虛數影響結果就如那看不見的風。

數學而言,歐氏三維再增加一個影響因素只有四維時空嗎?

並不只有四維時空,我們增加的這一個影響因素是實數的,還是虛數的,結果會不同!

基於三維的歐氏體系再增加一個虛數影響因素,這種數學體系,被表達為四維時空。就會產生上圖的二維、三維的降維表達結果。

四維時空體系相當於將三維歐氏族體系的實際運動結果表達出來。這也是通常所說的三維的運動結果就是四維時空的意思,這種表達不能省略時空兩個關鍵字。

因為基於歐氏三維,如果再增加一個實數影響因素呢,這是另外一種非歐幾何體系--四維超體。這是理論數學,至今未證實任何應用數學的意義。而且與四維時空是完全不同的非歐幾何體系。


四維超體中的四維正方超體,在三維中不會產生靜態投影,是動態的表達結果。

物理使用的是四維時空的數學擬合方法,而不是四維超體的數學擬合方法。如果採用四維超體來解釋一個星系的動態位置結果,那麼就是這個星系無處不在。這種描述肯定不是物理!與事實觀測不符!

物理雖然是使用數理方法,但是不是什麼數理物理都可以用。物理需要這個數理得到實證,才可以稱為物理。

理論物理假說,雖然也有物理這兩個字,但是如果不能證實或者證偽,則僅僅是數理,而不是物理;就像數學也分應用數學與理論數學。而四維超體至今是理論數學模型,而非應用數學範疇。再如四元數、八元數,這也是理論數學,並未找到數學擬合應用意義。


至於有些人將四維超體表達為上圖這樣,這是數學錯誤的。因為四維正方超體在三維降維後,不可能靜態表達。

在上世紀初四維兩種數學體系還未產生之前,古人在理解四個影響因素的系統的時候,其中錯誤之一就是這種靜態的理解。而現在依然有人用這種內容數學科普,其數學落後不僅僅是百年。

那麼運動物體彎曲的運行路線就是我們描述的虛數時空嗎?還不是。虛數與實數的擬合表達並不同

儘管我們通常在歐氏三維(非歐二維,因為在非歐幾何中特定曲線是一維)中會用一張有質量球壓著的彈性網來比喻這個時空彎曲效應,但是這張網我們是看不見的。因為它是虛數坐標軸產生的效果,它僅僅是一種影響效應。就像有一種看不見的「力」在一直起作用,這種看不見的「力」的作用的結果被稱為時空彎曲。而那個看不見的「力」就是引力。這樣才有愛因斯坦認為引力實際是時空彎曲效應的表象這種表達。

雖然這個虛數的網與實數意義的運動軌跡是重疊的,但是,一個是實數意義的可見的結果,一個是虛擬的影響效果。這是虛數最難理解的地方之一。

在愛因斯坦的這種描述中,引力這個物理量無需再存在,用時空彎曲數量上更精確地代替了。

通常我們會將引力和時空彎曲放在一起使用,以為是一件事情,但是,對於數學擬合來講,這是兩件事情。

引力是實數域的表達,而時空彎曲是虛數域的表達。通過可視化的數學轉變,我們效果圖上看見了時空彎曲的效果,但這是虛數實數化的表達結果,並不是其本身虛數的狀態。

我們可以在數量上,認為引力與時空彎曲是接近等效表達的,並且時空彎曲方法因為增加了一個影響維度而更精確一些,能解釋更多的大質量體高速運動的物理性質。但是,時空彎曲這個虛數現象本身我們無法直觀證實,只能通過驗證時空彎曲造成的效果,例如這種效應讓光線轉彎、讓星體公轉等間接證實方法來驗證這種影響效果的存在。這才是時空彎曲最難理解的地方。

這種時空彎曲效應存在,但是我們不能直接驗證時空彎曲,只能間接驗證時空彎曲造成的影響結果。因為時空彎曲是虛數域性質的。

引力不是力,看不見,是實數表達;時空彎曲也看不見,是虛數表達。但是這兩種概念產生的結果(或稱效應),現在物理均已證實。

引力(時空彎曲效應)的物理性質及物理本質

那麼,是引力導致了不能直觀看見的時空彎曲,還是愛因斯坦所說的不能直觀看見的時空彎曲導致了引力的現象呢?現在通常認為後者正確。

當然,這並未完全解決引力的本質問題,也就是時空彎曲是由於什麼造成的呢?這個引力本質問題實際也就是ict的本質是什麼的問題?

如果說:時空彎曲是由於引力造成的,這是循環邏輯,肯定不行;

時空彎曲就是相對質量體相對運動現象的潛在影響因素造成的結果。這個潛在影響因素是什麼?而且,相對質量又是哪來的?相對運動的原動力是什麼?這才是引力的本質性質的最終問題。愛因斯坦並未能夠給出最後答案。現代物理也並未給出最終答案,因為引力子並未被發現。

物理依然在努力尋找這個答案。

相關焦點

  • 有人說廣義相對論中的「時空彎曲」是騙人的,你怎麼看?
    時空彎曲時候真實的存在,怎麼可能是騙人的呢?廣義相對論中最突出的一個特點就是時空彎曲,用時空換去解釋引力的本質。如果說廣義相對論一開始更多的只是猜測,沒有實際的證據,那麼最近幾十年科學界的不斷探索發現證實了時空彎曲的正確性!比如,廣義相對論很好地解釋了水星近日點進動現象,這是萬有引力定律無法解釋的。
  • 時空彎曲是廣義相對論核心,理解了空間彎曲,如何理解時間彎曲?
    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為我們描述了一種不同於牛頓定律的新的引力觀,根據愛因斯坦的觀點,引力實際上就是空間和時間的彎曲。在牛頓的引力理論裡,太陽將地球限制在固定的軌道上,依靠的是一根「看不見的繩子」。似乎從太陽或者地球生出了一根隱形的「引力之繩」,將兩者拴在了一起。
  • 時空彎曲產生引力改為引力使時空彎曲,能不能解釋相對論的問題?
    1905年相對論面世後,曾經有一位記者問英國天文學家阿瑟·愛丁頓,他是不是真的就是世界上僅有的三個能理解愛因斯坦的相對論的人之一。愛丁頓認真地想了片刻,然後回答說:「我正在想誰是第三個人呢。」看到很多同學似乎浸淫相對論多年,悟出了很多道理,隨時可以推翻,我就多說幾句淺薄的見解吧。詭異相對論實際上,相對論不是簡單的E=mc2,它只是當年狹義相對論發表後,愛因斯坦幾個月後做的一點補充,但由於簡潔明了而深入人心。同學們誤會很深啊,真正的廣義相對論涉及許多微分方程、洛倫茲變換和其他複雜的數學表達形式,當年愛因斯坦都需要和其他數學家合作才弄了出來發表。
  • 廣義相對論中的「時空彎曲」為什麼特別難理解?
    上一篇文章中我詳細談到了廣義相對論中的「時空彎曲」概念,大家應該有一個初步的認識,不過大家肯定也有疑問,對「時空彎曲」概念依然有點蒙圈。別急,這一講我將進一步給大家剖析時空彎曲概念。首先要區分兩個概念「時空彎曲」和「空間彎曲」有差別,時空彎曲是一個具有四維(x,y,z,t)的物體是彎曲的,空間彎曲則是一個具有三維(x,y,z)的物體是彎曲的。其實空間彎曲在我們的現實世界並不存在,我們生存的這個三維空間本身是平直的,但是三維的空間加上一個時間,合併成的「四維時空」為什麼就變得彎曲了呢?
  • 廣義相對論的時空彎曲效應
    因此,最重要的是我們要找出一個引力場方程來,在狹義相對論中,我們只研究了時間、空間、運動這三者的關係,現在我們必須再加入一個重要的對象,那就是——引力。」   哈勒若有所思地點點頭,說:「我開始明白了。」
  • 既然相對論說明了引力是時空彎曲,為什麼還沒有把引力廢除?
    依照愛因斯坦的相對論,質量會引起時空彎曲,這是萬有引力的本質。有人認為時空彎曲是引力的本質,引力就是假象,應該廢除引力。這是誤解了相對論,時空彎曲是本質,但是引力也不是假象。力是物質之間的相互作用。引力完全符合力的定義,物質通過萬有引力互相吸引,就是相互作用的表現形式。
  • 相對論中的「光速不變理論」和「時空彎曲理論」為什麼是矛盾的
    有人認為相對論中的「光速不變理論」和「時空彎曲理論」是矛盾的。我們暫且把它稱為「時空光速悖論」。下面是這個悖論的產生的原理。因此在相對論中愛因斯坦提出了時空彎曲的概念。相對論之所以被認為是正確的,其中一個原因也正是它對絕對空間的否定和對時空彎曲的幾何學解釋。顯然,相對論認為在宇宙空間中沒有真正或絕對的直線和平面存在。不僅空間是彎曲的,而且時間也是彎曲(可變)的。
  • 相對論描述的時空理論——解釋了時空的真正含義
    這就是愛因斯坦狹義相對論概念的來源:有些東西是不變的,比如粒子的靜止質量或光速,但其他的則取決於你在時空中移動的方式。1907年,愛因斯坦的前任教授赫爾曼·閔可夫斯基取得了一個輝煌的突破:他證明了你可以用一個公式來構想空間和時間。他一下子就發展出了時空的形式主義。這為粒子在宇宙中移動(相對於其他粒子)並相互作用提供了一個平臺,但它不包括引力。
  • 彎曲時空,引力退散
    其實不一定,比如足球是由一塊一塊很小的、比較平的皮子縫起來的,但是縫起來之後,就形成了一個表面彎曲的、球形的足球。我們的空間也是這樣,我們考慮空間中每一點很小的具有不同運動狀態的體積元,把它們粘回來,我們發現最後的空間其實是彎曲空間。不均勻的引力場導致了空間的彎曲。其實彎曲的不只有空間,彎曲的是整個時空。
  • 時空為什麼彎曲?
    我們認識的時空是人類視角(光速)時空,時空彎曲是由大質量天體產生,(愛因斯坦的理解)與速度有關嗎?這說不同速度視角時空彎曲是不一樣的,時空彎曲與速度有關。愛因斯坦為統一萬有引力廣義相對論理解說時空彎曲了,牛頓直說萬有引力是物質屬性必然有的。時空彎曲後就可沒有萬有引力,衛星一直沿著彎曲時空做直線勻速直線運動。時空彎曲解釋萬有引力是掩耳盜鈴嗎?時空彎曲又是什麼原因引起的?
  • 時空彎曲與引力的關係
    根據上面的公式我們可以看出從整個方程式的意義:空間物質的能量-動量(T_uv)分布=空間的彎曲狀況(R_uv)。而(T_uv)所代表的是時空,是能量分布,使時空可以產生引力。所以時空彎曲是通過引力完成的,是引力作用使得時空空間的彎曲。
  • 時空彎曲被證明:GPS每天可偏差11公裡
    也許現在很多人還認為相對論離我們很遙遠,時空彎曲和我們完全無關,甚至根本不相信時空是彎曲的,或者完全沒有任何概念。當初愛因斯坦發表廣義相對論預言時空彎曲的時候,非得英國人派了兩支船隊,等到日全食的時候,趕到地球上兩個相距遙遠的地方,分別測量被太陽擋住的星光,才最終證明時空是彎曲的,真是又費馬達又費電。
  • 蘋果落地是因為時空彎曲嗎
    原標題:蘋果落地是因為時空彎曲嗎   廣義相對論是描述萬有引力的又一個裡程碑,是建立天體星系運動模型的基礎   1915年,愛因斯坦提出了廣義相對論,這是繼牛頓之後,描述萬有引力的第二個裡程碑。這個理論,至今仍然是天體物理及宇宙學中,建立天體星系運動模型以及宇宙演化模型的基礎。
  • 在地球上,怎麼看不到引力產生的時空彎曲?
    我用生活中一些簡單的例子,來解釋關於引力,光、時空的關係。一、萬有引力是時空彎曲的表現二、何為時空三、光被「掰彎「了萬有引力是時空彎曲的表現什麼是萬有引力,最早是牛頓告訴我們的,把蘋果從樹上拉下來的力,就是萬有引力。萬有引力是兩個物體的質點互相吸引產生的力。
  • 真的是時空彎曲產生引力嗎?
    導讀:真的是時空彎曲引力嗎?這個問題不值得懷疑嗎?我對此持懷疑態度。所以說愛因斯坦建立了一個對的理論,卻解釋錯了,就是不能用時空彎曲解釋引力的成因!左邊代表時空曲率,右邊代表質量分布。引力在哪裡?你告訴我引力在哪裡?所以不要聽人家說,你也人云亦云。你知道愛因斯坦怎麼寫出這個方程的嗎?了解過廣義相對論的朋友都知道,提出相對論是基於一個簡單的想法,我在前面章節提到過,做過鋪墊。
  • 極簡科普:廣義相對論第一講,空間是如何彎曲的
    尤其是以中國旁邊的俄羅斯為最,從平面地圖上來看,俄羅斯的面積非常的大。但是從地球儀上來看,俄羅斯和中國的面積大小沒有差別這麼大。平面上的中國和俄羅斯地圖比較球面上的中國和俄羅斯地圖比較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把一個曲面上的形狀,繪製到平面上造成。這種視覺上的差別,就是空間彎曲的最直觀的體現。我們所說的時空的彎曲是指物理上的彎曲。
  • 愛因斯坦的相對論裡中彎曲空間是如何形成的呢
    宇宙是檢驗人類所發現物理定律的最嚴肅的法官 , 被人們奉為金科玉律的牛頓三定律和愛因斯坦的相對論 , 目前都被證明是不完整的,都不是無懈可擊的。曲率一一不處處為零的空間稱為彎曲空間。 初等平面幾何所研究的對象是歐幾裡得空間(歐氏空間)。
  • 能讓時空彎曲的不僅是質量,還有速度,時間膨脹效應與廣義相對論
    我們習慣於把時間和空間作為兩個事物分開來說,可在物理學上,時間和空間是一個整體,並稱為時空,時空才是它們真正的名字。時間與空間密不可分,二者只能同時存在或同時不存在,所以時間和空間都是客觀存在於宇宙之中的。不過,無論是時間還是空間,並不是永遠穩定而平緩的,它們會因為引力的作用而發生彎曲。
  • 引力波的記憶,時空的永久彎曲,尋找引力波的另一途徑
    原來黑洞合併時產生的引力波也會留下記憶,引力波產生後,會從源頭開始向外產生漣漪,經過星際空間,而引力波經過某些星際空間時,就會導致該時空被永久彎曲,而正是這樣永久彎曲的時空,讓引力波具有了留下「記憶」的行為,並且我們人類可以通過這種方式去尋找引力波。
  • 質量與引力,誰讓空間彎曲了?相對論認為是質量,弦論認為是引力
    這是大多數朋友的理解,但其實引力和空間彎曲都是一個現象的兩種不同說法,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告訴我們,時空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所以我們在解釋「引力」與空間之間的關係時必須要和時空一起說明,否則這個觀點就是不完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