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真的是時空彎曲引力嗎?這個問題不值得懷疑嗎?我對此持懷疑態度。
但物質質量越大,會對時空產生彎曲!這是一種迷惑,是一種引力「假象」。所以說愛因斯坦建立了一個對的理論,卻解釋錯了,就是不能用時空彎曲解釋引力的成因!
還記得這個圖嗎?這個就是愛因斯坦引力場方程。左邊代表時空曲率,右邊代表質量分布。引力在哪裡?你告訴我引力在哪裡?所以不要聽人家說,你也人云亦云。你知道愛因斯坦怎麼寫出這個方程的嗎?了解過廣義相對論的朋友都知道,提出相對論是基於一個簡單的想法,我在前面章節提到過,做過鋪墊。這個想法就是:引力可以局域的等效為物體處於非慣性參考系中【愛因斯坦那個電梯實驗,就是講的等效原理】。這個時候你發現引力在廣義相對論中「不見了」。我們把這個方程叫愛因斯坦場方程,也有人把它成為引力場方程。其實稱為愛因斯坦場方程更嚴謹,教科書也是這麼寫的,不會寫成引力場方程。你知道為什麼嗎?
你再去看看牛頓引力公式:F=(G×M×M₂)/R²。F直接就代表的是引力!愛因斯坦場方程中那個是引力「F」?這就是我為什麼不贊同引力是由時空彎曲產生的。而是把引力產生的根源歸結為時空,即右邊的質量分布項,但它表示的是時空分布,即時空場。說到時空場,我問你一個問題:引力場和電磁場有什麼不同?我的意思是引力場和電磁場哪個是平直的場,哪個是彎曲的場?這個問題絕對有意思,你慢慢想。
愛因斯坦場方程中沒有引力「F」,為什麼大家說它是引力方程呢?這個問題留給你。我們後期還會講這個方程,到時候解答,大家這麼說,肯定有原因,你得知道原因啊!
我有必要形象的為大家描述一下引力的本源。整個宇宙空間就是一個場,像海洋,或者一塊無邊無際的海綿,這個環境有它自己的「規則」,只要在這個環境中的存在的質量,就要守這個規則,而且是無法逃避的。因為有質量的物體,和空間是一體的。這個「規則」要求任意兩個帶有質量的物質互相吸引,互相作用。
而且還要強調一點,時間不能單獨從這個體系中被剔除。也就是說我們在說空間產生引力的同時,就在說時空產生引力。不同的是,如果不帶時間,那麼引力產生的環境就是靠近「經典力學」,如果帶著時間,那麼引力產生的環境就是靠近「相對論體系」。但其實兩者之間,沒有完全的界限。因為經典是相對的經典,相對才是絕對的相對。
所以當我們坐在一個房間的時候,房間的東西看似不動,也靜悄悄的。但是整個屋子裡已經是「滔天巨浪,重重相互牽扯」。
所以據此,引力場是存在的!場的巨大波動引起的漣漪叫引力波。就是我們最新的發現。很多人現在又會問了,既然有引力波,那會不會有引力子?就像有電磁波,就有光子一樣。你是怎麼考慮的?我們下一章討論。
最後用愛因斯坦說的一句話來勉勵我們自己: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以此話來致敬愛因斯坦,也致敬我的無知。
興趣閱讀:你就是下一個普朗克!
馬克斯·卡爾·恩斯特·路德維希·普朗克(德文:Max Karl Ernst Ludwig Planck,1858年4月23日—1947年10月4日,享年89歲),德國著名物理學家、量子力學的重要創始人之一。普朗克和愛因斯坦並稱為二十世紀最重要的兩大物理學家。他因發現能量量子化而對物理學的又一次飛躍做出了重要貢獻,並在1918年榮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不過在一開始,普朗克就研究黑體輻射所得出能量是一份份的結果的時候,他是不自信的,甚至不相信的。後來愛因斯坦在他研究的基礎上,用這個理論解釋了光電效應。量子力學的大門被完全打開,等待更多人去研究和探索。於是在後20年時間裡,湧現出很多青年才俊,做出很多偉大的貢獻。
普朗克的另一個鮮為人知偉大的貢獻是推導出波爾茲曼常數k。他沿著波爾茲曼的思路進行更深入的研究得出波爾茲曼常數後,為了向他一直尊崇的波爾茲曼教授表示尊重,建議將k命名為波爾茲曼常數。普朗克的一生推導出現代物理學最重要的兩個常數k和h,是當之無愧的偉大物理學家。
他說:「科學和宗教這兩者並不是對立的,在每一個善於思索的人的心目中,它們是相互補充的。」
他也說過:「科學不能或者不願影響到自己民族以外,是不配稱作科學的。」
摘自獨立學者靈遁者科普書籍《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