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湖上初晴後雨》
宋·蘇軾
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翻譯】
晴日的西湖波光閃動十分迷人,茫茫的煙雨籠罩遠山格外美麗。要把西湖比作越國的美女西施,或淡妝或濃抹,都是那麼合宜。
【鑑賞】
蘇軾的《飲湖上初晴後雨》共有兩首,這是其二。這首禮讚西湖美景的絕唱,描繪的不是西湖的一處之景,或一時之景,而是對西湖美景的全面寫照和總體印象。
首二句,詩人運用其寫氣圖貌之筆,精切描繪並深情禮讚了西湖的晴光雨色。從詩題中「初晴後雨」及第一首「朝曦迎客豔重岡,晚雨留人入醉鄉」來看,詩人在西湖飲宴那天,早晨露暉萬道,入暮細雨空濛,景物反差很大。首句即描繪了在露暉照耀下水光蕩漾的動態之美,次句則點染出雨幕中山色空濛的朦朧之美。以晴時「瀲灩」賦「水光」,以雨中「空濛」狀「山色」,可謂各得其趣。這固然是大自然朝暉夕陰,氣象萬千,給詩人提供了難得的機會;但能夠抓住不同時辰的景物,渲染出西湖景色的變化之美,卻得力於詩人對自然美的獨特感受和敏銳的捕捉能力。從「晴方好」「雨亦奇」的深情禮讚中,不是可以體會到詩人揮毫時勃勃的興會麼!
西湖景物之美的神韻何在?詩人沒有將其繼續隱寓在對水光山色生動細緻的描繪中,而是遺貌取神,運用了「欲把西湖比西子」這樣奇妙的比喻。表面看來,西湖與西子同在越地,同冠以「西」字,同屬於婀娜多姿的陰柔之美,似乎是詩人產生這種聯想的因子;實際上詩人真正的著眼點,卻是兩者都具有真正的自然美的風韻,又能隨物賦形,氣象萬千。由於西湖與西子都是美在其神,因而同西子無論濃施粉黛,還是淡掃蛾眉,無不風姿綽約一樣,西湖也無論是晴日水光瀲灩,還是雨中山色空濛,都展現出它無盡藏的美的魅力。至於詩人究竟是以「淡妝」比喻西湖的雨天,以「濃抹」比喻西湖的睛時,還是相反,倒不必落得太實。因為這是詩人目接神遇西湖之美,並且真正有所體味時遺貌取神的奇妙聯想。如果理解得太死,反倒破壞了自然美的姿質和它的形態多樣性的統一。
由於這首詩是對西湖美景的全面寫照和總體印象,因而它打破了時空的限制,具有普遍的永久的藝術魅力。尤其是詩中的比喻,不僅詩人自己很滿意,在詩中多次運用,如《次韻劉景文登介亭》中的「西湖真西子,煙樹點眉目」等;而且後人也讚賞備至,認為「除卻淡妝濃抹句,更將何語比西湖」(武衍《正月二日泛舟湖上》)。西湖也因此又名西子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