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香港《文匯報》報導,近日,科學家們根據美國國宇航局(NASA)「卡西尼」號的探測器數據,繪製了土星最大衛星「土衛六」的首張全貌地質圖。地質圖顯示,「土衛六」可能是太陽系中地質最多樣化的星體,存在大量有機物,或可孕育生命。
天文學家視土衛六「泰坦」為最接近地球環境的衛星。因為在太陽系,除地球外只有土衛六擁有原理與地球水循環相似的所謂「甲烷循環」——土衛六表面被山巒河流覆蓋,有雲有雨有湖泊,只是成分都是甲烷。據報導,該地質圖顯示,「土衛六」上存在大片平原,由冰封有機物質形成的沙丘,以及液態甲烷積聚而成的湖泊,而有機物是形成生命的關鍵。這意味著,土衛六地殼下的液態海洋,有可能孕育生命。
NASA的「卡西尼」號探測器於2017年傳回最後一批土星數據後墜落土星,結束歷時20年的任務。科學家利用它取得的雷達和紅外線數據,繪製出「土衛六」的首張全貌地質圖。
領導該研究的NASA噴射推進實驗室行星地質學家洛佩斯表示,科學家認為有機物質可向下滲透至液態海洋,提供形成生命所需的營養。
美國宇航局(NASA)宣布,將會在2026年派遣一架無人機探索「土衛六」。NASA表示,他們將此計劃命名為「蜻蜓(Dragonfly)」任務,將研究這顆星球是否能夠維持微生物生命。研究報告指出,「土衛六」與地球雖然在溫度、重力場和物質上存在差異,但「土衛六」的表面形態與地球極相似,有圓形撞擊坑、液體和氣體侵蝕的痕跡、地殼板塊移動軌跡,以及可能存在火山活動,可解釋為「土衛六」和地球均受到相同地質作用影響。
該地質圖於18日在英國《自然·天文學》雜誌上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