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媒:化學風化可緩解氣候變化影響
參考消息網8月3日報導 英媒稱,美國佛羅裡達州立大學的一個科學家小組發現,化學風化過程的發生速度有可能比科學家之前認為的要快得多,進而有可能抵消當前和未來的人類活動所導致的氣候變化的部分影響。化學風化指二氧化碳分解巖石,然後被封存在沉積物中。
-
英媒:帛琉立法嚴限「有毒」防曬霜 以保護珊瑚礁
新華社北京11月6日新媒體專電 英媒稱,太平洋國家帛琉將很快取締多種防曬霜,以保護珊瑚礁。據英國《新科學家》周刊網站11月2日報導,帛琉總統小託馬斯·雷門格紹上周籤署法律,規定從2020年起,全面禁止「對珊瑚有毒的」防曬霜。
-
英媒:氣候變化將使海平面上升60米, 地球很多地區不再宜居
英媒稱,一個國際科學家團隊告誡說,地球也許正不受控制地走向「溫室」氣候,屆時大片地區將變得不宜居住,水平面將上升200英尺(1英尺約合30.48釐米——本網注)。來自斯德哥爾摩環境恢復中心的第一作者威爾·斯特芬教授說,地球正逼近氣候變化失控的爆發點。「人類的溫室氣候排放量並非地球氣溫的唯一決定因素,」斯特芬教授說。「我們的研究結果表明,人類引發的全球變暖2攝氏度會引發地球系統的其他程序,它們通常被稱為『反饋』,可推動氣溫進一步升高——即使我們停止排放溫室氣體。
-
英媒:氣候變化將使海平面上升200英尺 地球很多地區不再宜居
參考消息網8月12日報導英媒稱,一個國際科學家團隊告誡說,地球也許正不受控制地走向「溫室」氣候,屆時大片地區將變得不宜居住,水平面將上升200英尺(1英尺約合30.48釐米——本網注)。來自斯德哥爾摩環境恢復中心的第一作者威爾·斯特芬教授說,地球正逼近氣候變化失控的爆發點。「人類的溫室氣候排放量並非地球氣溫的唯一決定因素,」斯特芬教授說。
-
臺灣科學家研究氣候變化會否造成珊瑚滅絕
新華社臺北3月19日電(記者喻菲 祁星)近年來全球氣候變暖造成一些地區的珊瑚礁出現白化現象,未來珊瑚會否因此滅絕?臺灣科學家最近研究發現,海水酸化、溫度上升會影響珊瑚生長,但某些珊瑚依然能夠適應變化存活下來。
-
澳洲珊瑚裸尾鼠滅絕--首個因人為引起氣候變化滅絕的哺乳動物
澳大利亞環境局於2月19日宣布,棲息於大堡礁附近一帶的珊瑚裸尾鼠正式確認絕種,成為全球首種證實因氣候轉變而絕種的哺乳類動物。有學者表示,海平面上升,棲息地出現極高水位和破壞性風暴潮頻發,這些人為引起的氣候變化是導致其滅絕的根本原因。據2016年一份研究指出,海平面上升令珊瑚裸尾鼠10年間,失去97%的棲息地。
-
英媒:全球變暖或致秋天提前落葉
原標題:英媒:全球變暖或致秋天提前落葉參考消息網11月28日報導英媒稱,由於氣候變化,樹葉在秋天可能會更早掉落,而不是像人們之前認為的那樣會更晚。
-
氣候不是珊瑚礁變白的唯一因素,漂白的珊瑚意味著死亡嗎?
比如,它蘊藏著豐富的油氣資源,珊瑚灰巖可作水泥的原料,以及千姿百態的珊瑚還可用作裝飾工藝品等。然而,越來越多珊瑚礁被漂泊,這些漂泊的珊瑚會直接面臨死亡嗎?除了氣候的變化,還有哪些因素導致了它的生存環境變得愈加惡劣?
-
英媒:英科學家在淡水蝦體內發現古柯鹼成分
英媒:英科學家在淡水蝦體內發現古柯鹼成分 2019-05-02 14 「環境健康議題引起公眾關注,原因是問題涉及氣候變化及微塑膠汙染。」 「不過,英國『隱性』化學品汙染(例如毒品)對野生動物健康的影響,需要得到更多的關注。」 發表在科學期刊《國際環境》上的報告研究了各種野生動物,例如淡水蝦,受各種微汙染物影響的狀況。 除了毒品外,在收取的淡水蝦樣本中,也發現其他違禁農藥及違禁藥。
-
英媒:全球昆蟲或在100年內滅絕 將導致生態災難
原標題:英媒:全球昆蟲或在100年內滅絕 將導致生態災難參考消息網2月12日報導 英媒稱,有關昆蟲數量的首份全球性科學綜述說,地球上的昆蟲正在快速走向滅絕之路,這可能導致「自然生態系統的災難性崩潰」。
-
英媒:過去10年大西洋溫度為近3000年來最高水平
英媒稱,利用加拿大上北極地區鋸齒湖湖底沉積物的獨特屬性,氣候科學家們將大西洋海面溫度記錄的時間跨度從100年左右延長到2900年,而記錄顯示這段時期內的最暖時間段是過去10年。拉普安特說:「利用這些強有力的關聯,我們有可能重現大西洋海面溫度在過去2900年裡的變化,使之成為目前已知時間跨度最長的紀錄。」相關細節載於本周出版的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月刊。研究人員在論文中說,他們新近重建的記錄與另外幾份獨立的沉積物記錄有著重大相關性,那些沉積物取自從冰島北部到委內瑞拉近海的不同地方,證實了這份記錄確實可以代表大西洋大片海域溫度的長期變化。
-
英媒:世界銀行新行長誓言發展對華關係
參考消息網4月11日報導 英媒稱,新任世界銀行行長戴維·馬爾帕斯9日說,他不會改變世行關於遏制氣候變化的承諾。他還誓言要加大扶貧力度,發展與中國的關係。據路透社4月9日報導,馬爾帕斯獲得了美國總統川普提名,9日就任世行行長。有專業人士擔心,他將在世行推行川普提出的「美國優先」議程,包括重新為煤電項目提供資金並向中國施壓。
-
一張中國衛星照被曝光,各國代表罕見沉默,英媒:中國不可思議
據人民網報導,一張中國衛星照被曝光,照片拍攝了地球上的綠色植被變化的過程。在對比了在不同時間段拍攝的照片之後,英媒發現了一個驚人的事實,在2000年到2017年的17年間,全球新增的綠色植被中,有超過四分之一是我國貢獻的。
-
中國科研人員將從深海珊瑚化石分析古代氣候
新華社「科學」號8月11日電(記者張旭東)全球氣候在漫長地質年代中曾有多次冷暖變化,深海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如何了解幾萬年前深海對氣候的影響並為研究未來氣候變化提供參考?中國科研人員將從深海珊瑚化石中尋找線索。
-
國際最新研究:珊瑚與共生藻類關係變化可助白化珊瑚恢復
來源:中國新聞網中新網北京12月9日電 施普林格·自然旗下國際學術期刊《自然-通訊》最新發表一篇生態研究論文稱,珊瑚與共生藻類的關係可以幫助白化珊瑚在持續溫暖的水域中恢復過來,但只有在當地沒有強烈的人類幹擾的情況下才可以。這項研究可能對管理珊瑚和預測它們對未來氣候變化的反應產生影響。
-
全球超一半珊瑚已死亡 科學家妙手移植「超級珊瑚」回海裡
圖片來源:視頻截圖由於氣候變暖,全球一半以上的珊瑚白化而死,於是科學家們啟動了一項超大規模的珊瑚礁拯救計劃,在陸地上種植有彈性的「超級珊瑚」,然後將它們移植回海裡。
-
英媒:稻田溫室氣體排放被大大低估
參考消息網9月17日報導英媒稱,稻田向大氣中釋放的一氧化二氮和甲烷正在加劇全球變暖,相當於600個燃煤電廠造成的長期影響。報導稱,這些發現增加了這樣一種可能性,即全球水稻種植造成的氣候變化程度是人們所認為的兩倍。總部設在紐約的美國環保協會(EDF)發布的一份全球分析報告對印度水稻農場的甲烷和一氧化二氮排放量的影響進行了分析。
-
英媒:地球如果停轉或倒轉會怎樣?
參考消息網8月11日報導 英媒稱,如果地球徹底停轉,數十億人將在幾秒內死亡。據英國《每日快報》網站8月9日報導,首先發生的是無數人以幾乎兩倍於音速的速度撞到牆上和建築物上,變成肉醬。赤道地區的轉動速度為每小時向東1000英裡(約合1610公裡),但越往兩極速度越慢。
-
英媒:休學一年拯救世界後,瑞典少女通貝裡說重返校園真好
有英媒略帶調侃語氣報導稱,在休學一年試圖拯救世界後,通貝裡在節目裡說重返校園「真好」。對此,不少外國網友也表示,希望她留在學校,老師能多給她布置點作業就更好了。綜合英國《衛報》、《每日郵報》12月29日報導,在節目中,對於新冠疫情影響人們對科學的認識後,是否會進一步影響氣候信息的傳播,通貝裡回答說:「當然有可能。
-
溫度變化巨大,抗熱珊瑚仍可生存
而《自然·通訊》雜誌近日最新發表的一項生態研究稱,抗熱珊瑚在較低溫條件下可以保持健康和耐熱性,但它們在適應了較高溫條件後,並不能提高自身的白化閾值。這表明來自極端高溫條件下的珊瑚,或可幫助恢復因白化而退化的低溫珊瑚礁,但是它們適應快速變暖環境的能力仍較為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