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8日至6月27日,一批曾在奈及利亞從事建築業的人員返鄉後,有5人出現發熱、頭痛等症狀,7月6日,經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實驗室確診為惡性瘧疾。據調查,這批返鄉人員共有34人,有21人曾在國外患過多次瘧疾,曾經在國外的瘧疾患病史高達61.8%。
「今年我省同期通過網絡直報的瘧疾病例較去年同期明顯增多,其中重症病例佔50%以上,大部分為30歲-49歲的青壯年,農民佔76%。」昨日,衛生部寄生蟲病專家諮詢委員會委員、省疾控中心段績輝主任醫師說,曾遠離人們視線的瘧疾,現在誤診非常普遍。
我省從今年起全面開展消除瘧疾工作,到2017年全省將實現徹底消除瘧疾的目標。
本報記者劉少龍
通訊員梁進軍 姚敏 長沙報導
輸入性瘧疾防治日益嚴重
我省是勞務輸出大省,每年有大批勞務人員赴非洲和東南亞瘧疾高發區從事各種職業,瘧疾感染非常普遍,輸入性瘧疾防治日益嚴重,已成為我省新出現的公共衛生問題之一。
本報昨日報導茶陵縣一位從緬甸務工回國的農民出現流鼻血、畏寒、發熱症狀,患者以為自己患感冒,在當地衛生院治療,用土方止鼻血,一直不見好轉,8月14日昏迷後才被送到長沙救治,經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實驗室確診為惡性瘧疾,在省疾控中心專家的現場全程指導下,患者才得以脫離生命危險。
7月13日,一位自衣索比亞歸國的務工人員出現類似感冒的症狀,持續性高燒,曾在某醫院多次就診,均未懷疑是患上了瘧疾。直到8月2日,患者出現鼻孔出血,轉到某三甲醫院就診,8月3日省疾控中心在病人血片中找到了惡性瘧原蟲,才予以確診。
瘧疾誤診為感冒的現象普遍
「大部分從非洲、東南亞等高瘧區返鄉者,在出現發燒症狀後沒有考慮患瘧疾的可能,把瘧疾當做別的病來治,從而延誤了病情。」段績輝說。
由於患者沒有得到及時有效的診治,肝、腎功能受到嚴重損害,為典型的重症腦型瘧。瘧疾在我省誤診現象非常普遍,病人常常被誤診為感冒、傷寒、白血病等。另外在確診為瘧疾後,對危重病人的抗瘧藥使用缺乏臨床經驗,從而延誤病情。原本十來塊錢就能治好的病,有時得花幾千上萬甚至十幾萬元,患者損失很大。
2017年實現全省消除瘧疾目標
瘧疾俗稱「打擺子」、「發瘧子」、「半日子」,是由蚊蟲叮咬引起的傳染病。當蚊蟲叮咬瘧疾病人時,病人血液裡的瘧原蟲就被蚊蟲吸入,經過大約10天左右在蚊體內發育成為有感染性蚊子,當健康人被這種蚊子叮咬後就會得瘧疾。寄生人體的瘧原蟲有4種,目前我省僅有間日瘧瘧原蟲,惡性瘧、三日瘧和卵形瘧已基本絕跡。
曾到非洲、東南亞國家以及國內瘧疾高發區務工的人員,當您有發冷、發熱、頭痛等疑似瘧疾症狀時,要儘快尋醫就診,驗血查明血液裡有無瘧原蟲和得了哪種瘧疾。瘧疾治療有特效藥,只要按醫生囑咐連吃8天藥就能把病治好。「求神拜佛」、「躲瘧子」 既損害自己的身體治不好病,還會把瘧疾傳給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