錯視圖像欺騙你的眼睛:似會旋轉可致頭暈

2021-01-19 旅遊天地

《旅遊天地》雜誌 微信公眾帳號:

「travellingscope」

(點擊標題下「旅遊天地」可關注公眾帳號哦)


錯視圖像欺騙你的眼睛:似會旋轉可致頭暈


接下來的圖片會展示一些視覺幻象,也稱之為錯視。觀看圖片有可能會導致頭暈,甚至是癲癇發作。如果你在觀看圖片時感到不舒服,請立即用手捂住一個眼睛並轉移視線,而不要閉上眼睛,那樣會使頭暈更加嚴重。


日本東京立命館大學(Ritsumseikan University)的視覺科學家北岡明佳(Akiyoshi Kitaoka)耗費了十年的時間創造他的這些「倒胃口」的作品。52歲的北岡明佳教授最早學習動物心理學,現在是日本家喻戶曉的錯視畫家。1991年他獲得教育學博士學位,後就職於東京都神經科學綜合研究所。



北岡明佳教授說:「我對我的每一幅作品都十分喜愛,但是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這張『旋轉蛇』似乎是最受歡迎的。」

圖中的蛇似乎在自動旋轉。


圖中似乎有三個圓柱體在翻滾。


圖中裡面的部分似乎會動。


圖中的圖像似乎會動。


圖中心似乎有一個膨脹的凸起,但這張圖片都是由正方形構成的。


紅圈組成的列似乎可以向上向下移動。


左邊的兩個黃圈似乎在相互靠近,而右邊的兩個黃圈又似乎在相互遠離。


圖中的方格似乎形成了波浪。


圖中的圖像似乎在緩慢移動。


圖中按鈕似乎可以移動。


模糊紅點組成的行似乎可以移動


方格組成的外環似乎在順時針旋轉,而內環在逆時針旋轉。


最內環似乎在順時針旋轉。


這些圖片中不僅讓人有錯視體驗,而且也包含著科學研究,例如關於人眼對於顏色的感知。北岡明佳教授說:「這些研究對於科學來說是十分重要的,但是公眾更願意把這些圖片看做是藝術作品。」


更多詳情請參看《旅遊天地》雜誌官網

www.travellingscope.com

購買《旅遊天地》雜誌:各大小書報亭均有出售

訂閱《旅遊天地》雜誌:郵局或官網均可訂購


如果覺得我們的內容精彩,請分享到你的朋友圈哦,讓我們一起創造和享受每一次精彩的旅途體驗。


點擊「閱讀原文」登錄旅遊天地官方網站

相關焦點

  • 錯視是如何「欺騙」我們的眼睛的
    但是感官系統受光線,圖像,角度,色彩,肌理甚至情緒的影響,我們的視覺經驗也會與客觀事實存在偏差。絕大部分的錯視現象是由觀察者的心理因素引起的。人們在很早之前就已經觀察到錯視現象,並融入到設計創作中。錯視的應用可以追溯到古代,比如四喜童子,表面上看是兩個童子,切換一下視角,會觀察到有四個童子。
  • 視覺錯覺圖片 欺騙你的眼睛(圖)
    原標題:視覺錯覺圖片 欺騙你的眼睛(圖)   圖1:此圖創作於2003年,名為「轉動的蛇」。溫馨提示:此圖會導致部分觀賞者噁心嘔吐  視錯覺,是當人或動物觀察物體時,基於經驗主義或不當的參照形成的錯誤的判斷和感知。
  • 艾姆斯房間——視錯覺欺騙你的眼睛
    為什麼會產生這樣的效果呢?這是由於在我們的認知中,房間一定是上下、左右各自平行的,所以,當我們把一個不平行的房間當作平行的參照物時,在視覺上我們會認為遠處的人變小了,而近處的人長高了。以經驗和眼睛作為判斷的標準,卻不知自己被視錯覺「欺騙」了。這種現象就是大小恆常產生的錯視。
  • 眼睛看不到真相:北岡明佳的視錯覺圖
    北岡在世界首個錯視網頁「錯視之會」上發表研究文章後,聲名大震。2005年,《 朝日新聞》連續12期登載了他的系列作品《眼睛的冒險》,北岡明佳被稱作「日本錯視研究第一人」 。視錯覺簡史波紋螺旋,亮光會向內旋轉北岡認為,錯視是一種眼睛的錯覺,也屬於心理學領域。因此他並未將視野局限在繪畫上,而是將範圍擴展到心理學方面。
  • 錯視迷圖
    錯視迷圖是一款休閒類的手遊,你將會在視覺錯誤中不斷的前進,迷宮有一些複雜,更加的具有挑戰,讓你感受遊戲的樂趣,利用你的智慧,看破這一切,才能夠獲得最後的勝利,玩法非常的新穎了,快來試試吧。
  • 會欺騙你我眼睛和大腦的8個視錯覺畫面
    我們的視覺系統並非總是能夠像我們所認為的那樣準確的感知圖像,有一些畫面會非常考驗我們的大腦反應能力。而實際上,這種被稱為視錯覺效果的畫面,很容易欺騙我們的雙眼和大腦。這一次,V哥就要列舉:會欺騙你我眼睛和大腦的8個視錯覺畫面。
  • AI也會看花眼?日本研究發現AI也有錯視現象
    據日本《每日新聞》3月21日報導,面對靜止的「錯視」圖像,一向自主進行深層學習的人工智慧(AI),也犯了和人類一樣的錯,將這種靜止圖面錯認為「動態」。近日,日本基礎生物學研究所與立命館大學將該發現發布在國際學術雜誌上。
  • 眼睛看不到真相
    眼睛看到的就是真相嗎?錯,人的眼睛會欺騙自己的主人。  在紙上隨手畫一個正方形,用尺子去量時,卻意外地發現與我們最初的認識相悖,是一個略扁的長方形。而一個真正的正方形,卻又讓人覺得它是一個略豎的長方形。這種現象稱之為「錯視」,與人的生理和幾何學有關。科學家們認為,觀看是有選擇的,眼睛對樣本作出什麼反應取決於許多生理與心理因素。
  • 不要懷疑你的眼睛, 欺騙你的是自己的大腦!
    當我們提到光學幻覺時,通常會想到一種稱為認知幻覺的致幻形式。這些幻象與海市蜃樓不同,大部分是我們的大腦無意識的行為。這種「無意識的幹擾」,將導致我們的大腦使用預測功能去填補某些空白,大腦根據其處理視覺數據的方式而重新構建圖像,我們就這麼被自己給「欺騙」了。以下是相關的幻覺實驗,以及背後的科學解釋。1.
  • 你知道面孔空想性錯視嗎?
    首先來看看兩張圖片,你發現了什麼?(應該很多人看到了)這就是面孔空想性錯視,也就是我們將與面孔有相似結構的物體判斷為面孔,這說明我們對面孔非常敏感,能很快識別出來。當然,這種現象不僅發生在人身上,在一些動物身上也有發現。王昊和楊志剛在《面孔空想性錯視及其神經機制》中闡述了面孔空想性錯視產生的兩類因素,分別是物體本身特徵(自下而上加工)、人對面孔的期待以及面孔的相關背景(自上而下加工)。
  • 愛丁堡「照相暗房」,帶你充分體會錯視現象的樂趣
    1850年,原本從事樂器製造業的瑪利亞·戴雷莎修特,利用各種裝置、道具和展品進行展示,建成了一座獨特的「錯視現象」博物館。在這裡我們可以領略到錯視、幻象、錯覺的神秘,也可以了解到隱蔽式攝像機的作用等其他的內容。在售票處買罷入場券,工作人員會在入場券上印上入場時間。這是告知遊客們在屋頂進行神秘維多利亞暗房的現場表演,以及照相機暗房表演的入場時間。
  • 不是面孔的面孔,你知道面孔空想性錯視嗎?
    其實這種錯覺在日常生活中並不罕見,這種將無生命的物體看作面孔的現象,甚至有一個專有名詞加以表述,那就是面孔空想性錯視(王昊 & 楊志剛, 2018)。這種心理現象非常普遍,大多數人都有過類似經歷。
  • 趣了解 你的眼睛欺騙了你——視覺錯覺
    我們都聽說過所謂的眼見為實,耳聽為虛,也就是說你眼睛看到的才是真實情況,可是,從科學角度來講呢,眼睛……會欺騙你的。1.視覺惰性:當手電筒靜止照在牆上時,它呈現出一個圓形的亮斑,然而當其做往返反覆運動時,你看到的則是一條亮線,這就是視覺惰性,作用於人的光線消失後,亮度感覺並非立即消失,即物體雖消失,但其留在大腦的影像會保留一段時間,這就是為啥子會將亮斑看成亮線。它的存在,會將原本不連續的看成連續的(看電影),會將原本不是同時出現的看成同時出現。
  • 認識與掌握平面構成中的錯視原理與消極形態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見過了不少讓我們自己視覺上產生錯視、幻覺效果的畫面或物體。這種容易引發幻覺的事物我們稱之為錯視,簡單的說就是視覺對客觀事物的判斷有誤差。就像海市蜃樓、現代舞臺呈現的三維立體人物再現等都是由於人類眼睛的視覺特點,而得到的映入眼帘,卻並不存在的視覺幻像。
  • 10個會欺騙我們大腦的視錯覺畫面
    視錯覺,我們也可以將其稱為視覺幻覺,簡單的來說,就是在視覺上對我們的大腦產生欺騙性質的方式。這可能與圖像的排列、顏色的影響,以及光源或其它變量的影響不無關係。視錯覺可能既有趣又迷人,但它們也可以告訴我們關於大腦和感知系統如何運作的大量信息。
  • 一組足以讓你懷疑眼睛的視錯覺圖像,最後那張是真實照片哦!
    我們的大腦會根據眼睛看到事物做出最快的反應,可能就會形成一部分視錯覺效應,在我們生活中其實有許多事物就是充分利用了這種錯覺,下面是一組非常有趣的視錯覺圖像,如果你覺得自己的眼睛不會欺騙大腦的話,就來挑戰一下吧!
  • 火星表面被指出現人形外星人 專家稱系幻想性錯視
    ,「我給圖像塗了顏色,在頭上補上了眼睛,以便觀察,但這些都是原圖上原有的。這個形象看起來像類人動物,這讓我想起「阿塔卡馬外星人」,他們尺寸相近,都是6英寸左右。」UFO每日觀察(UFOsightings Daily)的編輯Scott C. Waring認為,「照片中的圖像是一個活著但是正在減少的火星人物種。」,「從近拍圖中我能辨認出其頭部、胸部、肩膀、胳膊、腿和膝蓋和腳。」
  • 圖像旋轉
    可通過公式1來計算任意一個旋轉前的像素在旋轉後的圖像中的坐標位置;利用公式2計算任意一個旋轉後的像素在旋轉前的圖像中的坐標位置。其中:θ,逆時針方向旋轉角度         (X0,Y0)旋轉中心         (X,Y)為像素在旋轉前的坐標         (Xn,Yn)為旋轉後該像素的坐標按照基本公式來旋轉,計算量巨大。
  • @所有人,錯視是人通常會有的,來看看錯視對展館設計的啟發吧!
    在參觀展館的過程中,往往會因為某些原因而使得視覺產生錯覺,這就是所謂的錯視現象。錯視現象簡單一些來說就是主觀判斷的意象與客觀實在不一致。錯覺如果處理不好,就會對整個展館產生許多不利的後果,所以要進行避免。「展館設計參觀者錯視現象的原因是什麼?」
  • 眼睛為什麼會「欺騙」我們?耶魯科學家在「複眼」中發現驚人線索
    有時候,我們的眼睛會欺騙我們,就比如:你看下面這張圖是靜止的嗎? 通過將行為測量、沉默特定基因和神經影像學相結合,研究團隊得出結論:果蠅(黑腹果蠅)和脊椎動物一樣,會在靜止圖像中感知到虛幻的運動,它們具有與我們人類相同的基本大腦迴路,只是我們的更為複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