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下面文字,完成小題。
二十年以後
歐亨利
紐約的一條大街上,一位值勤的警察正沿街走著。一陣冷颼颼的風向他迎面吹來。已近夜間10點,街上的人已寥寥無幾了。
在一家小店鋪的門口,昏暗的燈光下站著一個男子,他的嘴裡叼著一支沒有點燃的雪茄菸。警察放慢了腳步,認真地看了他一眼,然後,向那個男子走了過去。
「這兒沒有出什麼事,警官先生。」看見警察向自己走來,那個男子很快地說,「我只是在這兒等一位朋友罷了。」
男子劃了根火柴,點燃了叼在嘴上的雪茄。借著火柴的亮光,警察發現這個男子臉色蒼白,右眼角附近有一塊小小的白色的傷疤。
「這是20年前定下的一個約會。如果有興致聽的話,我來給你講講。大約20年前,這兒,這個店鋪現在所佔的地方,原來是一家餐館……」男子繼續說,「我和吉米維爾斯在這兒的餐館共進晚餐。哦,吉米是我最要好的朋友。我倆都是在紐約這個城市裡長大的。從小我們就親密無間,情同手足。當時,我正準備第二天早上就動身到西部去謀生。那天夜晚臨分手的時候,我倆約定:20年後的同一日期、同一時間,我倆將來到這裡再次相會。」
「你在西部混得不錯吧?」警察問道。
「當然囉!吉米的光景要是能趕上我的一半就好了。啊,實在不容易啊!這些年來,我一直不得不東奔西跑……」
又是一陣冷颼颼的風穿街而過,接著,一片沉寂。他倆誰也沒有說話。過了一會兒,警察準備離開這裡。
「我得走了,」他對那個男子說,「我希望你的朋友很快就會到來。假如他不準時趕來,你會離開這兒嗎?」
「不會的。我起碼要再等他半個小時。如果吉米他還活在人間,他到時候一定會來到這兒的。就說這些吧,再見,警察先生。」
「再見,先生。」警察一邊說著,一邊沿街走去,街上已經沒有行人了,空蕩蕩的。
男子又在這店鋪的門前等了大約二十分鐘的光景,這時候,一個身材高大的人急匆匆地徑直走來。他穿著一件黑色的大衣,衣領向上翻著,蓋到耳朵。
「你是鮑勃嗎?」來人問道。
「你是吉米維爾斯?」站在門口的男子大聲地說,顯然,他很激動。
來人握住了男子的雙手。「不錯,你是鮑勃。我早就確信我會在這兒見到你的。嘖,嘖,嘖!20年是個不短的時間啊!你看,鮑勃!原來的那個飯館已經不在啦!要是它沒有被拆除,我們再一塊兒在這裡面共進晚餐該多好啊!鮑勃,你在西部的情況怎麼樣?」
「哦,我已經設法獲得了我所需要的一切東西。你的變化不小啊,吉米,你在紐約混得不錯吧?」
「一般,一般。我在市政府的一個部門裡上班,坐辦公室。來,鮑勃,咱們去轉轉,找個地方好好敘敘往事。」
這條街的街角處有一家大商店。儘管時間已經不早了,商店裡的燈還在亮著。來到亮處以後,這兩個人都不約而同地轉過身來看了看對方的臉。
突然間,那個從西部來的男子停住了腳步。
「你不是吉米維爾斯。」他說,「20年的時間雖然不短,但它不足以使一個人變得容貌全非。」從他說話的聲調中可以聽出,他在懷疑對方。
「然而,20年的時間卻有可能使一個好人變成壞人。」高個子說,「你被捕了,鮑勃。在我們還沒有去警察局之前,先給你看一張條子,是你的朋友寫給你的。」
鮑勃接過便條。讀著讀著,他微微地顫抖起來。便條上寫著:
鮑勃:剛才我準時趕到了我們的約會地點。當你劃著火柴點菸時,我發現你正是那個芝加哥警方所通緝的人。不知怎麼的,我不忍自己親自逮捕你,只得找了個便衣警察來做這件事。
1. 下列對小說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鮑勃對警察說「這兒沒有出什麼事」,表現了他在和老友見面前的緊張心情。
B. 鮑勃說「這些年來,我一直不得不東奔西跑」,反映出他負罪在逃的窘迫之狀。
C. 鮑勃給警察講述他和朋友約會的緣起,是為了緩解他害怕被逮捕的緊張心理。
D. 鮑勃讀便條時微微顫抖,表現了他當時驚愕、恐慌、尷尬等複雜的內心活動。
2. 小說兩次寫到「一陣冷颼颼的風」,有什麼作用?
3. 小說中的鮑勃具有什麼樣的性格?請簡要概括。
4. 小說描寫了警察吉米和通緝犯鮑勃「二十年以後」赴約的故事,在「情與法」的衝突中,兩個人都面臨艱難的抉擇。有人說鮑勃值得同情,有人說他罪有應得;有人說吉米忠於職守,有人說他背叛了友誼。你的看法呢?請就你認同的一種觀點加以探究。
【答案】
【小題1】C
【小題2】(1)第一次,烘託環境,為展開情節鋪墊背景氛圍,具有暗示作用;(2)第二次,渲染氣氛,轉換情節,烘託吉米失望的心理。
【小題3】(1)重視友情,信守諾言;(2)樂觀開朗,心直口快;(3)企圖逃避法律。
【小題4】(1)鮑勃值得同情,因為他重情守信;(2)鮑勃罪有應得,因為他是通緝犯;(3)吉米忠於職守,因為他不徇私情;(4)吉米背叛了友誼,因為他抓捕了朋友。
【小題1詳解】本題屬於綜合考查題,考查的角度較多,有內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表現手法的分析等。解答這類題目,首先要題幹的選擇要求,如本題「對小說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然後瀏覽每個選項,再逐一進行分析。
C項,「是為了緩解他害怕被逮捕的緊張心理」錯誤。該項兼對小說情節和人物語言兩個方面進行分析,從文中來看,鮑勃見走過來的警察並沒有逮捕他的意思,心情就放鬆了。他給警察講述他和朋友約會的緣起,是為了緩解與陌生人(警察)在一起的尷尬,也表現了他心直口快的性格特點,並不是「為了緩解他害怕被逮捕的緊張心理」。再結合「我倆都是在紐約這個城市裡長大的。從小我們就親密無間,情同手足。當時,我正準備第二天早上就動身到西部去謀生。那天夜晚臨分手的時候,我倆約定:20年後的同一日期、同一時間,我倆將來到這裡再次相會」分析,也突出他的重情守信。
故選C。
【小題2詳解】本題考查分析句段以及環境描寫的作用。從題幹的要求來看,本題問的是「小說兩次寫到『一陣冷颼颼的風』,有什麼作用」,然後要到文中找到這兩處描寫,結合具體的情境分析作用。常見作用有,為後面的情節發展作鋪墊或埋下伏筆,照應,交代人物活動的環境,刻畫人物性格等。「一陣冷颼颼的風」在小說中,無非是與小說的環境、氛圍以及小說的情節相聯繫。
小說中兩次寫到「一陣冷颼颼的風」,就要找出其在文中的位置,對此作具體分析。從文中來看,小說兩次寫到「一陣冷颼颼的風」:第一次出現在開頭一段,點明故事發生的環境在一個很冷的晚上,為下文故事情節的展開和人物的出場作鋪墊。烘託了環境的幽冷、夜晚的悽清,成為情節展開的標記;第二次出現在鮑勃和吉米一番對話之後,渲染了一種沉寂尷尬的氣氛,也成為情節轉換的標誌。這兩處景物描寫,以完全相同的文字,構成了一個平行的敘述,兩相映照,其作用是非常明顯的。這如同影視作品中的背景音樂一樣,對故事的發生發展具有暗示或標識作用。
【小題3詳解】本題主要考查鑑賞作品的文學形象的能力。解答此類試題,閱讀全文,逐段逐句地篩選文章信息,並加以概括。分析注意從小說的情節入手,通過對人物的語言、動作、心理等描寫或其它的側面描寫進行分析總結。這篇微型小說共有三個人物,鮑勃是其中最主要的一個。他一直是作者正面描寫的對象,而且貫穿全篇。對於鮑勃性格的把握,主要應該從他的行為和語言兩個方面來考慮。
從行為上看,他沒有忘記二十年前與朋友的一個約定,如期赴約,不肯輕易離去,表明他重視友情,信守諾言,這是他性格陽光的一面,結合「一陣冷颼颼的風向他迎面吹來。已近夜間10點,街上的人寥寥無幾了」「原來的那個飯館已經不在啦!要是它沒有被拆除,我們再一塊兒在這裡面共進晚餐該多好啊」等分析,鮑勃重視友情,信守諾言。
但他又負罪在逃,不肯接受法律的審判,這又是他性格中陰暗的一面,鮑勃主動向「警察」說「這兒沒有出什麼事,警官先生。」「吉米的光景要是能趕上我的一半就好了。啊,實在不容易啊!這些年來,我一直不得不東奔西跑……」足見其狡猾虛偽,心狠手辣,不擇手段。為了獲得所需要的一切東西不惜搶劫。只有認識到鮑勃性格中這種雙面性,才能全面把握他的性格。小說人物的語言是人物性格最直接的表現,也最能生動地體現人物形象。在這篇小說中,鮑勃說的話最多。他主動和「警察」攀談,可謂心直口快;他認為朋友吉米的「光景」肯定不如他好,可謂樂觀開朗;他告訴「值勤的警察」「沒有出什麼事」,以及說多年來「不得不東奔西跑」,也可以看出他逃避法律的心理。小說中人物的性格,與人物的行為、語言是表裡相映的。行為、語言是性格的外化,性格是行為、語言的依憑。認識到這一點,才能全面、深入地把握小說的人物形象。
【小題4詳解】本題考查個性化閱讀及探究思考的能力。這是一道開放性的試題,涉及的角度較多。答題時不要求面面俱到,只要能就任何一點進行探究,即可。答題模式是固定的,首先明確觀點,比如認為鮑勃值得同情,就從他性格特徵中的有點著眼。認為他罪有應得就從性格的陰暗面出發;從吉米的角度談也是如此。明確觀點舉出例子即可。解答此類試題,既需要結合文本內容分析,也需要拓展延伸。明確觀點,然後圍繞小說中的人物、情節、主題等方面來思考問題的。考查探究能力,為了降低答題難度,命題者進行了四個方面的提示,考生只需選擇其中一種作答,並作適當的分析探究即可。作答的理由既要來自作品,又要來自自己的生活經驗和思想認識。
本小說敘述了一對朋友——鮑勃和吉米相約二十年後在相約地點聚會的故事,表達了作者對重情守信品質的肯定,對恪盡職守、不徇私情品質的讚揚。結合文本內容「我和吉米維爾斯在這兒的餐館共進晚餐……我倆約定:20年後的同一日期、同一時間,我倆將來到這裡再次相會」分析可知,文中人公鮑勃能夠不遠千裡趕赴二十年前的一個約會,表現出他信守諾言,重視友情的性格,值得同情;結合「我發現你正是那個芝加哥警方所通緝的人」分析,鮑勃因犯罪被通緝後潛逃,表現出他想逃避法律制裁,鮑勃罪有應得;結合「不知怎麼的,我不忍自己親自逮捕你,只得找了個便衣警察來做這件事」分析,因為吉米不徇私情;忠於職守,但抓捕了他的朋友,同時也背叛了友誼。
【點睛】解答鑑賞人物形象這類題目時,首先要明確刻畫人物形象的技巧,一般包括直接描寫和間接描寫,前者主要是對人物進行語言、肖像、心理、動作、細節等進行描寫,後者主要是藉助其他人或物對人物進行襯託。從具體的做法來看,考生要從文中圈出關於這個人物言行的相關語句,分析展示出的人物的特點,然後再看文中是否寫到其他人物,這些人物與主要人物之間的關係,是襯託還是反襯。
這類題的解題思路可以分四步走:一是總體把握文中人物形象特點,確定作者的感情傾向是褒揚還是貶低,是頌揚還是諷刺;二是畫出文中關於這個人物言行的語句,以及作者的議論或者作者藉助作品中其他人物對他的評價性的語句;三是看用了什麼手法,在此基礎上進行歸類概括;四是選擇恰當的詞句表述出來。
高中寫作教學:路在何方
我遠來是為的這一湖水
高中寫作教學:等待春天
高中現代文閱讀:最後的爆米花
高考寫作指導:愛國愛民,強我中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