牽手國內三大圖商、歷時數月,面向自動駕駛應用的「博世道路特徵...

2020-12-05 雷鋒網

2017年4月,博世底盤控制系統與國內三大圖商發布了就「博世道路特徵」引入中國自動駕駛市場的戰略合作,如今,這場罕見的橫跨國內主流圖商的牽手結出了第一批果實。

近日,雷鋒網·新智駕從蘇州博世底盤控制系統獲悉,博世已聯合國內三大圖商完成了精準定位服務——「博世道路特徵(Bosch Road Signature)」在國內道路環境下的可行性驗證,為推動自動駕駛技術的本土化發展邁出了關鍵一步。

自去年4月博世與國內三大圖商合作達成後,便開啟了歷時八個月國內環境驗證工作,整個驗證過程覆蓋了大多數典型路況,包括中國蘇州中環高架路、中環隧道和陽澄湖大道(城市道路)三種不同路況。目前,據博世方面介紹,配備博世道路特徵定位功能的高精地圖可成功集成於自動駕駛汽車內,並實現精準定位。而針對高速公路路況的測試與驗證工作,即將在2018年初與圖商開始進行。

「博世道路特徵在中國的落地對國內自動駕駛發展來說具有裡程碑式的意義,為全天候環境下的精準定位和路線規劃提供了最佳的技術解決方案。此次合作的研究成果充分結合了博世在雷達技術應用上的創新及自動駕駛整體解決方案上的豐富技術儲備,以及國內圖商在地圖數據採集和校準上的經驗。」博世底盤控制系統中國區總裁陳黎明博士表示:「博世也會將博世道路特徵開放給更多的主機廠以及地圖供應商,讓更多的車輛能夠參與到眾包當中,豐富整個高精地圖生態系統。」

基於道路特徵的精準定位技術

博世道路特徵,是博世基於攝像頭和毫米波雷達傳感器研發的一套可靠定位服務。相比攝像頭的單一解決方案,毫米波雷達魯棒性更強,可用於大多數複雜及惡劣的情況,例如雨、雪、霧、背光(如日出、日落)、黑夜、覆蓋道路(如被樹葉,雪,水等覆蓋)等,同時毫米波雷達探測距離較遠(長距離雷達0-250m),能更早地發現車輛前方定位特徵的變化。

在驗證過程中,博世採用全球衛星定位系統(GNSS)來協助產生博世道路特徵,當在無法接收到GNSS信號的時候(如隧道),通過慣性導航(IMU)等技術實現定位。

聯合三大圖商,面向實時數據與高精地圖集成

博世與地圖供應商的合作主要集中在高精地圖及定位解決方案方面,在定位解決方案上,博世道路特徵通過眾多連接到雲端伺服器且配備駕駛員輔助系統的互聯車輛,把毫米波雷達及攝像頭採集生成的道路特徵數據經過處理後上傳至雲端伺服器,生成博世道路特徵,並與地圖供應商的定位參考圖層同步校準,提供給自動駕駛汽車使用。

官方數據顯示,在驗證過程中,博世與地圖供應商就校準標準達成一致,校準過程經測試可實現精度10釐米以內的定位,可實現現有高精地圖的補充以及對過期路段信息的更新。在此期間,數據的平均上傳大小約為每公裡15KB(雷達約5KB, 攝像頭約10KB)。

未來,通過數以百萬計的配備博世攝像頭及毫米波雷達的量產車輛,可以實現眾包數據採集,定位特徵提取,並上傳至地圖供應商的符合國家安全要求的雲端伺服器,滿足高精地圖對及時性和低成本的需求。

相關焦點

  • 寶馬牽手四維圖新、博世2020量產自動駕駛系統|汽車零部件企業7月...
    寶馬牽手四維圖新布局自動駕駛;塔奧國際9億出售給AGG;博世2020年量產高速自動駕駛輔助系統;軟銀投資通用旗下Cruise 22.5億美元等等,針對7月上半月汽車零部件廠商熱點事件,蓋世汽車進行了梳理回顧。1.
  • 國內「圖商」積極開拓汽車人工智慧版圖
    汽車人工智慧時代的來臨(自動、無人駕駛),又將再次顛覆這一行業,傳統圖商不再會單靠地圖收費來生存,汽車入口的數據是自身業務的也是其未來重要的市場所在。同時,有了車企和零部件供應商加入,傳統圖商的價值正在逐漸被放大。高德地圖:高德是中國「三大圖商」之一,是在導航和位置服務解決方案提供商,其優質的電子地圖資料庫成為公司的核心競爭力。
  • 自動駕駛地圖與定位技術產業
    與博世、大陸、先鋒合作,使用他們的車載傳感器(雷射雷達、毫米波雷達、攝像頭等)來實時更新地圖。Here的自動駕駛地圖是傳統導航地圖的延伸。地圖精度至少要達到亞米級,信息也更加豐富。道路基礎信息(車道線、道路中心線等)、特徵物(紅綠燈、標誌牌等)以及動態信息層(實時交通路況、天氣等)分別由不同的圖層,可以根據主機廠需要做個性化疊加。
  • 自動駕駛相關的三大重要傳感器介紹
    自動駕駛相關的三大重要傳感器介紹 周碧俊 發表於 2018-08-01 10:23:00 自動駕駛車輛想要在路上安全行駛,首要的是能夠準確感知周圍環境,如車輛、行人
  • 百度與四維圖新互訴折射地圖行業變革:傳統圖商老化 恐難逐鹿高精...
    百度地圖、四維圖新這兩家新舊圖商間的紛爭,也折射出地圖行業的格局變遷:四維圖新等老一代圖商正在沒落,市場地位被百度地圖等新一代地圖所取代,尤其是是在當下人工智慧時代,傳統圖商難以追趕。業界曾將地圖廠商發展分為三大階段。
  • 中國測繪 | 圖商的生意究竟能做多大?
    他進一步估算認為,作為一個超級應用程式,谷歌地圖2023年的營收將達到110億美元,其中電腦端佔12.3億美元,移動端佔98.2億美元。將目光轉向國內,獨立圖商四維圖新在2019年的營收為23.1億元。根據工信部在2017年公布的軟體業務百強數據,阿里巴巴集團旗下高德公司在2016年的營收為22.21億元。
  • 作為最具品牌意識的技術供應商,博世未來最大的軟肋在哪裡?
    Rolf Bulander博士表示,互聯化、電氣化以及自動化將是博世在華業務的三大發展方向。電氣化其實就是提供更先進的電動車技術配套,對於博世來說這完全不是問題,畢竟博世百年來沿用的商標就是一對電機磁極。去年,博世與新能源汽車相關的業務銷售額相比2016年增長約80%。
  • 全新AI 攝像頭、360 度環境感知陣列,博世要做自動駕駛系統集成商
    自動駕駛的機遇再來看一下 AI 在自動駕駛領域的應用,實際上自動駕駛就是要用機器取代人類駕駛員的眼睛、耳朵、大腦進行分析判斷,然後取代手腳AI 在自動駕駛的應用也帶來了很多的挑戰。博世的角色博世在攝像頭、雷達、超聲波、精確定位這些領域都有非常好的解決方案,我們也在研發雷射雷達,同時博世在系統集成、軟體開發方面有幾十年的經驗,這實際上都讓我們有能力提供一個可靠的系統基礎並在此基礎上提供一個很好的自動駕駛系統解決方案。
  • 【2019上海車展前瞻】博世攜多樣化智能交通解決方案亮相
    博世自動駕駛功能展示車其中,駕駛員輔助系統是指輔助駕駛在駕駛任務過程中,為了應對駕駛工況所衍生出的一系列功能,以及為實現這些功能而應用到的一系列傳感器及執行機構的總稱。來自博世的集成網絡安全解決方案可保護車輛的軟體、數據和功能並防止未經授權的訪問和控制。 賦能自動駕駛道路特徵博世道路特徵是基於高精地圖和車載環境感知傳感器的定位服務,該服務與博世衛星定位智能傳感器共同構成博世自動駕駛定位解決方案,有助於提高自動駕駛車輛的安全性。
  • 智行者科技 CTO 王肖:自動駕駛大腦的設計思路探析 | 未來汽車大...
    、自動駕駛大腦的設計思路探析以及 AVOS 關鍵技術的設計與應用。人識別不了釐米級誤差,而且,人類開車只需要確定一個大概的方向,基本靠局部定位,在駕駛過程中憑感覺完成判斷。高精度控制也是同理。人開車時只要不打瞌睡,基本上都能比世界上最好的自動駕駛系統完成更好的駕駛。行業常說希望自動駕駛汽車達到人類駕駛水平,但是自動駕駛研究的思路和實現方案與人類則完全不一樣。現在的自動駕駛汽車依賴高精度感知定位,某種程度上就是因為自動駕駛大腦本身太弱。
  • 自動駕駛高精度定位——仍被低估的價值窪地
    中海達(300177.SZ):北鬥衛星導航定位行業龍頭,受益國土測繪和自動駕駛新需求作為北鬥衛星導航定位產業龍頭,中海達以北鬥+精準定位裝備為基礎做延伸,公司將先後受益於國土測繪需求爆發、自動駕駛全面普及浪潮等產業鏈新需求。公司在自動駕駛方向重點布局高精度地圖測繪和量產車用衛慣組合導航。
  • 德三大汽車公司籌劃搶佔自動駕駛市場
    科技日報柏林8月4日電 (記者顧鋼)奧迪、寶馬和奔馳三大汽車公司近日宣布將兼併諾基亞公司的HERE地圖業務。三家公司聯合出資28億歐元,搶佔未來全球汽車自動駕駛市場。HERE地圖為芬蘭諾基亞公司的地圖業務,不僅為諾基亞手機提供服務,還能運行在其他作業系統,包括iOS、Android和Firefox OS等。
  • 地平線與清華大學-豐田自動駕駛汽車人工智慧研究中心開展合作
    近日,地平線與清華大學-豐田自動駕駛汽車人工智慧技術聯合研究中心開展合作,充分發揮地平線在自動駕駛晶片方面的領先優勢,賦能前瞻性產研項目,推動自動駕駛研發與成果轉化。該自動駕駛汽車人工智慧技術聯合研究中心於2018年4月由清華大學與豐田公司聯合成立。
  • 為自動駕駛「開天眼」 冬奧會自動駕駛接駁還看百度高精地圖
    科技冬奧專項將在首鋼園區內展開基於多種車型的L4級自動駕駛示範應用,服務於冬奧會期間首鋼園區的日常運營,滿足支撐園區奧運會期間運輸需求。針對冬奧會天氣特徵、人車混流複雜交通場景,除了需要研發符合自動駕駛要求的車輛平臺及建設首鋼園區的智能交通環境外,最大的挑戰是開發面向冬奧會的通用自動駕駛系統。  高精地圖是自動駕駛的基礎,因此,首先需要構建覆蓋奧運示範區的自動駕駛高精地圖。
  • 分支機構 | 《測繪學報》專刊徵稿函 | 「面向自動駕駛的場景快速...
    自動駕駛被譽為全球未來十大科技發展方向之一,已成為國際研究前沿和熱點,我國多部委提出將自動駕駛提升至國家發展戰略層面。自動駕駛核心技術包括場景感知、高精度定位、駕駛決策,創刊於1843年的《The Economist》認為:自動駕駛=傳感器+高精度道路地圖,因此,高精度道路地圖成為自動駕駛的核心關鍵技術支撐。
  • 中國自動駕駛發展報告2020(上): 感知篇——浪潮已至
    龐大的市場可帶來顯著的規模效應,此外也可支撐足夠的細分場景,便於自動駕駛在部分領域,率先取得商業化應用。2)基礎設施配套齊全:支撐自動駕駛所需的通信基礎設施如5G基站、智能化道路 基礎設施如ETC技術、高速公路等基礎設施,都在不斷完善。
  • 北京自動駕駛路測報告公布:測試排名只是表面,解讀百度領跑背後
    北京市針對我國實際道路環境編制了《T/CMAX 116-01-2018 自動駕駛車輛道路測試能力評估內容與方法》團體標準,面向各家測試主體進行統一的測試評估。行業內達成共識,已連續發布4年的 DMV 的報告也並非「自動駕駛聖經」。
  • 自動駕駛的視覺密碼丨科技說
    在當下主流的多傳感器融合路線中,視覺感知技術本身玩法固然稱不上激進顛覆,卻始終被認為是自動駕駛落地整體方案的基石。某種層面上,只有理解了視覺,才能更好地認知自動駕駛。Mobileye埋頭苦幹8年的故事證明,這樣一套名為「平臺化圖像傳感器系列的產品」,能夠在車載攝像頭本居不高的價格基礎上一再壓低成本,進而加速自動駕駛技術的普及。 換句話說,即通過單一攝像機晶片將多個路況探測應用進行捆綁,可以把無人駕駛的技術成本由數十萬美元直接縮減到幾百塊美金,同時也能節省傳感器的佔用空間。
  • 禾多科技技術總監駱沛:如何打造面向量產的自動駕駛高精度定位方案?
    30多位來自中美日歐的頂尖技術專家、學者相聚於這場國際性技術交流盛會,發表汽車智能網聯領域的學術進步和新技術應用探索成果。其中,禾多科技技術總監駱沛博士發表了題為《面向量產的自動駕駛高精度定位》的主旨演講,主要介紹了自動駕駛常用的定位方法,並分析了它們各自的優勢和局限性。同時,結合禾多科技面向量產的高精地圖+高精度定位的技術方案,深度解析了研發過程中遇到的技術難題和解決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