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的了解你的肌肉狀況麼?
現在,傳統的臨床影像學檢查主要包括CT,X射線和MRI,均可以檢查患者的骨骼狀況[1]。但當我們想了解患者的肌肉狀況時,傳統的臨床影像學檢查普遍表現較差。而且很多時候,一些潛在患者和許多亞健康人員沒有明顯的骨骼變化,他們的主要是由於肌肉勞損導致了骨骼病變。因此,為了彌補傳統影像學檢查的不足,我們需要找到對肌肉進行檢查的方法,甚至需要對肌肉狀況進行量化評估,肌力測試就是一個重要的評估方式。
按照不同的分類方式,肌力測試的方法多種多樣。按照肌肉收縮的形式進行分類主要包括等長測試(Isometric Muscle Testing)、等張測試(Isotonic Muscle Testing) 、等速測試(Isokinetic Muscle Testing)。這三種測試方法在測試速度、阻力、運動幅度及測試意義上具有各自的特點。
等長肌力測試
等長肌力測試,固定不動且速度為0,測試過程中提供的阻力可變且為順應性阻力,無運動幅度,測試可以測量設定角度的力矩值。等長肌力測試經過以下發展階段:
1 全憑檢查者的雙手及主觀評價,如徒手肌力檢查。
(圖片來源:[2])
2 將主觀評價改成用測力計,讀取測力計所顯示的值,進行肌力的等長測試。
3 用計算機與力傳感器對等長肌力值進行信號提取,然後對模擬信號進行處理,得到等長肌力[4],並對所獲得的肌力進行分析。
等張肌力測試
等張肌力測試,速度不斷變化且不易控制,測試過程中的阻力受槓桿作用的影響,運動幅度多為全幅度或者半幅,其測試結果反映的是關節運動中最弱的力矩值。
等速肌力測試
等速肌力測試,其速度可以任意調節,設定後速度保持不變,測試過程中的阻力可變且為順應性阻力,並且阻力和運動速度有關,運動幅度也是多為全幅度或者半幅,可以反映關節運動中的任意一點的力矩值。同時等速肌力測試還可獲得肌肉做功能力、爆發力及耐力等數據,並且一次測試可同時測得主動肌和拮抗肌兩組肌力,可以了解拮抗肌群間的平衡情況。等速運動的顯著優點是運動速度相對穩定,不會產生爆發式等加速運動現象,肌肉在運動全過程中的任何一點都能產生最大的力量[6],並且能依據肌力強弱、肌肉長度、力臂長短、疼痛疲憊等狀況,提供適合其肌肉本身的最大阻力,不會超過其負荷的極限,同時可提供速度的測試和訓練,從而彌補了上述二種測試的不足,同時還可獲得肌肉作功能力、爆發力及耐力等數據,以及清晰的力矩曲線,因此等速運動在肌力測試和訓練上明顯優於等收縮和等長收縮[7]。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針對於肌肉的檢測方式也會越來越多,現階段的一些手動測量的方案,也會逐漸被自動化測量評估所取代。希望科技的進步能夠給醫生提供更科學的肌肉量化評估,造福更多的患者。
參考文獻
[1] Fernández-De-Las-Pe A C, Bueno A, Ferrando J, et 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study of the morphometry of cervical extensor muscles in chronic tension-type headache.[J]. Cephalalgia :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eadache. 2007, 27(4).
[2]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zW8SE6WOxD0
[3]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db4zUtLbmg
[4] 郭剛,宋吉銳.不同人群踝關節蹠屈肌群肌肉形態與力量的相關性[J].中國組織工程研究與臨床康復,2009,13(7):1288-1292.
[5] https://www.btetechnologies.com/rehabilitation/mcu/
[6] Thistle H.G. Hislop HJ. et al. Isokinetic contration: a new concept of resistive exercise[J]. Arch phys Med Rehab 1967;48:279~282.
[7] Rosentswieg J, Hinson MM. Comparison of isometric,isotonic and isokinetic exercises by eleetromyography[J]. Arch Phys Med Rehabil, 1972,53:249-252
[8] https://www.biodex.com/physical-medicine/products/dynamometers/system-4-pr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