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古時代,人類害怕野獸攻擊,都住在樹上,稱之為「有巢氏」。有一位聖人從鳥啄燧木出現火花而受到啟示,就折下燧木枝,鑽木取火。後來,他把這種方法教給了人們,人們稱這位聖人為燧人氏。
鑽木取火是根據摩擦生熱的原理產生的,木原料的本身較為粗糙,在摩擦時,摩擦力較大會產生熱量,加之木材本身就是易燃物,所以就會生出火來。
我們的祖先從最早的鑽木取火,到後來發明了火鐮(通過金屬摩擦產生火星來達到生活的目的),可都費時費力不好用,於是人們又發明了火摺子。很多讀者在電視劇中看到古人在生火的時候會拿出一個小竹筒,拔開一吹就能有火苗產生,這就是火摺子。那麼火摺子是怎麼實現吹一下就能生火的呢?其實火摺子裡面用的材料是用紅薯煮熟,然後捶打,再加進去蘆葦絮和棉花,捶打使其融合成型,然後再塗抹上硫磺、松香、白磷等易燃物質,製成圓柱狀的棉芯,最後放進特製的竹筒裡面。這樣在竹筒閉合的狀態下,裡面點燃的棉芯會不完全燃燒,只保留火星,打開竹筒後易燃物遇到氧氣就會生出火苗了。
自從人類的祖先學會鑽木取火以後,照明經歷了從火、油到電的發展歷程。照明工具出現過火摺子、火把、動物油燈、植物油燈、蠟燭、煤油燈到白熾燈、日光燈、節能燈等,方便得讓人忽略了火的來之不易和祖先的過人智慧,如今鑽木取火屬於戶外生存技能,在取火過程中需要觀察和思考,發現其中的科學原理,只有不斷地堅持,才能將火取出,小編認為鑽木取火考驗的是人的毅力和堅持不懈。你有沒有想發明什麼?歡迎留言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