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28億年後壽終正寢 形同火星

2021-01-13 快科技

地球何時將面臨毀滅的命運呢?人類文明能延續多少年?來自英國聖安德魯斯大學天體生物學家傑克·奧馬利·詹姆斯通過計算機模擬為我們描述了28億年後發生在地球上的可怕一幕。

由騰訊科學編譯的相關報導內容顯示,模擬結果表明地球將在28億年後迎來末日,地球上的所有物種將滅絕,屆時地球上的海洋也將完全蒸發,僅僅剩下乾旱的世界,如同現在的火星。地球生命將隨著液態水的減少逐漸消失,有些生物可以留存到最後一刻,它們可以利用最後一點的液態水資源生存。

根據模擬預測,未來10億年內,增發量的增加、以及大氣物化反應加劇,使得二氧化碳水平出現下降,植物和動物完全滅絕,地球將再次變成微生物的世界。

介紹稱,未來地球上的氧氣將逐漸耗盡,溫度升高導致海洋蒸發愈演愈烈,太陽核心聚變反應出現變化並逐漸增亮,奧馬利·詹姆斯認為地球的環境將變得越來越惡劣,能適應這樣環境的生物變得越來越少,植物和動物滅絕後只剩下生命力更加頑強的微生物,它們的生存範圍被限制在局部存在的液態水環境中,或者溫度更低的地方,比如土衛六上的地下湖泊、洞穴或者有其他熱源的地下深處,此外,這些生物還有受到極端高溫和強烈紫外線輻射的作用。

科學家進行這樣的預測是為了尋找類地行星是否處於可居住的「時間區間」上,即恆星系統內哪個演化階段最適合存在生命,雖然我們發現了一些可居帶上的行星,但是它們可能不處於可居住的時間區間內。根據該模型的最新預測,太陽的壽命大約為100億年,留給地球生物的窗口大約只有恆星壽命的25%,這就決定了有些系外行星的表面環境已經嚴重惡化,如果行星上存在生命,那麼就會轉移到地下生存。比如科學家現在判斷火星上的生命已經轉移到了地下,火星生命已經過了可在表面生存的黃金時間。

垂死地球的大氣成分為氮氣和二氧化碳,其中存在的一些甲烷被認為是唯一可標誌生命存在的氣體,根據估計,銀河系內大約存在170億至1000億顆類地行星,即便是保守估計也有100億顆,按照奧馬利·詹姆斯的模型,其中大約有2.5億顆處於可居住的時間區間內,進一步推測,一些外星文明的恆星可能壽命比較短,星際移民將會是一個普遍現象。根據不同的恆星系統,外星生命的演化方向也會不同,比如生存在雙星(多體)系統中的文明就會側重宇航技術的發展,尋找到合適的可居住星球。

自然選擇的結果是篩選出可適宜環境的生物,無法適宜的生物將會被淘汰,地球生命誕生之初就是微生物的世界,它們能適宜極端的環境,比如嗜熱細菌,當地球進入生命衰亡期時,還將回到微生物的世界,科學家估計可抗輻射的嗜熱細菌將是地球上最後的生命,時間大約為未來28億至30億年。如果人類文明要繼續演化下去,就需要去其他星球上生存,否則就會被自熱選擇剔除。

當然,隨著系統內的主恆星進入不穩定狀態,有能力的外星文明必然會放棄原來的軌道,向更外側的軌道遷移,永遠在一顆行星上發展、延續文明顯然是不可行的,放棄地球進軍深空是人類文明的演化結果,因此未來或許不那麼陰沉無望,宇宙高級文明需要具備恆星際航行的能力,文明的演化最終目的就是尋找適宜居住的星球,一旦太陽系不適合生存,那麼我們就需要考慮去其他行星,甚至是離開太陽系前往其他恆星系統。


地表水和大氣層完全消失後的地球就宛如現在的火星

相關焦點

  • 與太陽同壽的「地表最強生物」,在地球沒有天敵,風乾遇水復活
    正所謂「世界之大,無奇不有」!整個地球上的生物就已經有無數種,人類就算窮其一生也無法徹底的了解清楚。更不用說地球之外,宇宙之中的生物了,眾所周知,生命是非常脆弱的,任何生物都難以逃脫死亡。但在地球上卻有一種生物,與太陽同壽,沒有任何天敵,既煮不爛也凍不死,號稱「地表最強生物」,它就是水熊蟲。水熊蟲是緩步動物門生物的俗稱,全球分布著大約有900多種,並且很多都是世界性的。水熊蟲因為外形長得像熊而聞名,人們也稱它為「小美」,水熊蟲是地球上已知的生命力最強的生物,在任何環境下都可以生存。
  • 28億美元夠NASA將火星樣本帶回地球嗎?專家稱還要再加10億
    NASA新成立的獨立評審委員會花了兩個月的時間研究現有的火星樣本回收計劃,認為這個計劃值得去做,但實行起來並不容易。獨立評審委員會在報告中向NASA提出了44項調查結果和44項建議,旨在找出並解決火星樣本回收計劃的不足。報告同時警告稱,僅靠當前的28億美元預算成本,這項任務可能無法實現預期目標。要想竟全功,另外還需要增加10億美元。
  • 中國將在2020年開展火星探測,這個沙漠星球,40億年前和地球一樣
    外太空探索一直是全世界一個很神秘的話題,因為相比是地球上的生物和地理結構,外太空離我們顯得太過於遙遠,我們能從中了解到的也就是幾張被拍下回傳的照片和科學家所描述的字句。但是外太空的探索又是勢在必行的事,因為這有助於了解宇宙的起源和關係到未來人類的命運走向。
  • 2018年7月28日,月全食+火星伴月
    2018年07月28日,月全食過程圖。出自《2018年天象大觀》2018年07月28日,月全食可見區域圖。圖出自中國科學院南京紫金山天文檯曆算組當月亮全部進入地球本影時,是月全食最具觀賞價值的階段。2018年01月31日的月全食,天文愛好者金龍魚拍攝於哈爾濱07月28日凌晨發生月全食時,也恰逢衝日後的火星與帶食的月亮會合,紅色的火星與帶食的「紅月」將在西南方天空相伴。
  • 看後不得不相信地球是平的...
    我們知道牛頓發現了萬有引力,成功的解釋了蘋果為什麼總往下掉的頭痛問題,如今他老人家壽終正寢...
  • 火星同地球近距離接觸,這對「夫婦」下一次近距離接觸在兩年後
    一、火星與地球「雙星連珠」的天文現象格林尼治時間2020年10月13日23點20分,在英國的倫敦將可以見到火星和地球在繞太陽軌道重合的畫面,這對天文學家來說是不可錯過的值得觀察的紀念性天文現象,這也是一種「巧合」的天文現象。在中國可以看到火星和地球接近重合的畫面,那時同樣是觀察太空的最佳時機。
  • 20億年地球後會變成金星?35億年火星前有生命?旅行者2號的命運?
    一,若人類文明不做幹預,20億年之後地球會演變成當下金星的狀態。地球適合人類文明居住,是因為地球處於太陽系適宜生命生存在的宜居帶,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20億年後地球將位於太陽系宜居帶之外,變成當下金星的狀態。
  • 《血族》確定4季後完結 壽終正寢非被砍
    《血族》海報  搜狐娛樂訊 北京時間9月28日消息,據外國媒體報導,FX劇集《血族》【觀劇】(The Strain)正式宣布將4季完結,也續訂了第4季即最後一季,2017年播出。目前《血族》正在播出第3季。
  • 太空人將不再入住天宮一號 壽終後或可超期服役
    新華網報導,神舟十號和太空人返回地面後,仍停留在軌道上的天宮一號歷史使命已經完成。專家說,該飛行器已經處於壽命末期,但其各方面狀況良好,可能將繼續在軌進行試驗,但太空人不會再入住。待其壽終後,地面將控制它進入大氣層燒毀。再見,天宮一號此次與神十一別,意味著天宮一號圓滿完成歷史使命。
  • 火星地殼的形成比地球早1億年
    日前,丹麥等國的研究小組在英國《自然》雜誌上發表的一篇論文稱,以覆蓋在行星表面的巖石來推論形成生命可能出現的地殼,較之地球,火星早形成了1億年以上,亦即比此前所了解到的更早的時候形成了地殼
  • 40億年前,古代火星比地球更適合居住,地球生命來源於火星嗎?
    40億年前,火星表面擁有河流、湖泊甚至是海洋,一些天體學家認為古代火星或許比地球更適合生命生存,甚至地球生命就是從火星移民而來。火星40億年前開始「死亡」?火星發生劇變的起點,就是火星失去全球磁場的時候。
  • 火星曾經和地球一樣,如今卻變得荒涼,40億年前究竟發生了什麼
    火星同太陽的距離約為日地距離的1.5倍,它繞太陽公轉一周所需的時間,其長度等於地球上的1.88年,即地球上的687天。地球的表面重力約為火星表面重力的2.6倍。火星的自轉軸也是傾斜的,而且傾斜的角度與地軸非常相近,為25.17o。這意味著火星上的季節變遷方式應與地球相同。
  • 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累計飛行1億千米
    圖為2020年7月27日,天問一號探測器在距離地球約120萬公裡處拍攝的地月合影照片。國家航天局供圖圖為2020年7月27日,天問一號探測器在距離地球約120萬公裡處拍攝的地月合影照片。國家航天局供圖中新網北京8月28日電 (郭超凱 李晨)記者從中國國家航天局獲悉,截至8月28日10時08分,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飛行路程達到1億千米,探測器姿態穩定、能源平衡,多個載荷完成自檢,確認設備狀態正常,相關工作正按計劃穩步推進。天問一號探測器已在軌飛行約36天,距離地球約1075萬千米。
  • 為什麼火星磁場消失40億年了,而地球的磁場還完好無損?
    但是,一般人可能難以想像,太陽風在地球軌道周圍的移動速度都高達200到900千米/秒。 即便我們的地球擁有相對更強大的保護性磁場,也難以在一場超強太陽風暴中不受到任何影響,又何況是早已消失全球性保護磁場的火星。那麼,同樣是太陽系內的類地行星,為什麼地球磁場在46億年之後依然穩定運行,而火星磁場卻已消失數十億年?
  • 40億年前,火星曾發生過大洪水,那時火星宜居且可能孕育了生命
    俗夫論科學 舉報   據報導,在近日的《科學報告》上,NASA的聯合科學家團隊表示,大約40億年前
  • 與太陽同壽的水熊蟲
    與太陽同壽的水熊蟲文/張濤拉罕水熊蟲是世界上生命力最頑強的動物,或許只有太陽停止燃燒,它們才會滅絕。變色、隱生、抗輻射,耐高溫,快來看看水熊蟲有哪些絕技吧。這種小動物具有極強的忍耐力和彪悍的生命力,它們能在不吃不喝的情況下生存30年之久,進入隱生狀態後還能忍受極端高低溫、輻射,甚至能在宇宙的真空環境下生存。
  • 超級地球.葛利斯,人類未來的家園
    其實你大可不必如此這般,因為地球毀滅的時間距我們還非常遙遠,大概還需要50多億年。如果你能活50多億歲,意味著你可能成為地球毀滅的見證者,這種悲觀會讓你產生絕望。事實上你的壽命不過百歲而已,相對於50億年只不過白駒過隙一瞬間不到,這種擔憂看來確是多餘了。地球是伴隨著太陽的毀滅而走向終結的。
  • 太陽的壽命還剩50億年,火星才是希望
    現在的太陽已有50億歲,正值壯年,據天文學家估計,太陽能存活到100億歲,也就是說太陽還能為我們提供50億年的能量。但這並不代表地球上的生命也能與太陽一起活50億年,太陽真正留給人類的時間只有10億年。為什只有10億年呢?
  • 50億年後,當太陽變成紅巨星,地球的結局將會如何?
    人類的家園——地球太陽已經燃燒了約50億年,大約還能繼續燃燒的50億年……真巧……人類文明若果能夠存續,必然會脫離地球的懷抱,奔向茫茫太空,至於去哪兒,我怎麼知道……其實人類根本等不到50億年後,就不得不離開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