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方式醫學院01:生活方式醫學,正在向我們走來!

2020-12-03 全民精準健康

導讀:

①生活方式醫學的定義

②為什麼,健康需要生活方式醫學?

③生活方式醫學的現狀

④生活方式醫學的特點

⑤生活方式醫學的發展

⑥運用生活方式醫學,解決醫學問題

生活方式醫學的誕生

簡介

人類歷來飽受食物短缺之苦。

今天很多人出現肥胖、糖尿病、代謝症候群、高血壓等健康問題的原因,都與這一歷史背景有關。通過有限食物條件的進化史,我們祖先的身體適應了這種匱乏。因此,人體儲存能力的發展是為了節約能源。

然而,正如高盧布(Golub)在《醫學的邊界》中所斷言的那樣,上個世紀許多事情都發生了變化,即,疾病模式發生了變化,慢性病成了一個重要的話題。

託馬斯·羅伯特·馬爾薩斯在《關於人口原則的一篇論文》中所描述的那樣,堅持認為糧食供應不足會導致人口減少,這種觀點是錯誤的。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糧食供應越來越豐富,人口也在增加。

在發達國家,人們走路少,是因為他們使用自己的汽車和在辦公室工作,而不是到處跑來跑去追趕野生動物,為自己的身體提供蛋白質。

在現代,需要一種新的模式來解決現代健康問題,因為慢性病越來越普遍,取代了像傳染病這樣的急性病。這些日益增多的慢性病的特點,與人們的生活方式有關。這種聯繫導致了「生活方式醫學」一詞的誕生。

本文分析了生活方式醫學產生的歷史和背景,並對其現狀進行了探討。生活方式醫學在未來將變得更加重要,而生活方式醫學的目的的澄清將有助於現代醫學的修訂。

01

生活方式醫學的定義

「生活方式醫學」一詞,最早在1989年作為一個研討會的標題使用;它在1990年作為一篇文章的標題,首次出現在出版物上。

01 1999年,裡普(Rippe)指出:「生活方式醫學,包括將生活方式實踐,融入現代醫學實踐中,以降低慢性病的風險因素,和/或在疾病已經存在的情況下,作為其治療的輔助手段。生活方式醫學,匯集了各種健康相關領域的合理的、科學證據,以幫助臨床醫生,不僅治療疾病,而且促進健康。」

他的《生活方式醫學》(Lifestyle Medicine)一書,被認為是生活方式醫學的第一本教科書,和裡程碑式的出版物。

02 在另一本名為《生活方式醫學》的教科書中,生活方式醫學被定義為:

「在臨床環境中,應用環境、行為、醫學和動機原則,來管理生活方式相關的健康問題」;4年後出版的這本書的第二版增加了「引導自我保健和自我管理,反映了最近對自我管理的重視,因為自我管理,是正確治療慢性病的必要條件。」第2版還增加了4四章,並增加了副標題「21世紀生活方式疾病的管理」。

03 美國生活方式醫學院,將生活方式醫學定義為:

「在疾病的治療和管理中,使用生活方式幹預措施」。

「這些幹預措施包括飲食(營養)、鍛鍊、壓力管理、戒菸和各種其他非藥物療法」。

04 歐洲預防和生活方式醫學院(ECLM),將生活方式醫學定義為:

「研究和臨床預防和治療,由非生理性生活方式累積的動態負荷(生活方式相關疾病,LRD)」所致的功能障礙,或「通過營養、運動,心理,社會、環境和藥物幹預,預防和治療LRD(生活方式相關疾)。」

因此,生活方式醫學的定義是多方面的,並且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改變。這些生活方式醫學定義的共同點在於,關注生活方式及其在疾病治療、康復和預防中的重要作用。

02

為什麼健康需要生活方式醫學?

大約2500年前,希臘醫生希波克拉底說:「為了保持健康,人們應該避免:吃太多的食物,勞動得太少」。

中國和希臘的哲學家都說過「適度」和「一切都要適度」。這些態度對保持個人健康也很重要。

發達國家目前的健康問題與能源供應過剩有關,是由於諸如快餐和自動化、汽車通勤、辦公室工作的普遍化以及固定的室內活動(如看電視)增加等因素造成的。由於這些生活方式的改變,心血管和代謝疾病等多種疾病越來越普遍。

因此,《生活方式醫學:21世紀生活方式疾病的管理》一書的作者,堅持認為「希波克拉底處方現在需要擴大。」

這可以用一種更現代的語調來解釋:

「不要吸菸,不要吃太多的脂肪,不要喝太多酒精,儘量不要焦慮或抑鬱,平衡你的壓力,不要毒品(任何種類的),不要有不安全的性行為,吃早餐,進行有規律的身體活動,睡得好並且足夠長時間,每隔一天做一些伸展和力量訓練,塗防曬霜,使用潤膚霜,儘可能避免使用空調,保持皮膚水分充足,嚼口香糖,定期使用牙線,記住,在所有事情上都要適度,包括適度。

當代,人們的生活因人而異,但生活方式的選擇與幾乎所有人的健康狀況密切相關。

這就是,認為生活方式是健康的重要標誌的原因。

在《生活方式醫學》的序言中,裡皮表示,希望生活方式醫學:

「將開闢一個全新的醫學分支,強調臨床實踐與為患者推薦積極的生活方式行為之間的重要聯繫。

生活方式醫學將成為現代醫學的核心問題。

03

生活方式醫學的現狀

生活方式醫學,可以被認為是醫學中相互依賴的領域之一嗎?

回答是:「是的!」

生活方式醫學的概念最早出現在31年前,而Rippe出版的具有裡程碑意義的教科書《生活方式醫學》已經過去了21年。然而,生活方式醫學在現代醫學中的受歡迎程度仍然很低,因為只有兩種期刊分別在美國和大韓民國出版,分別是《美國生活方式醫學雜誌》和《生活方式醫學雜誌》。這兩種雜誌不是由國家生活方式醫學學會發行的,而是分別由生活方式醫學協會和(小型)生活方式醫學研究所發行的。

01 美國生活方式醫學院(The American College of Lifestyle Medicine ,ACLM)

是「第一個為臨床醫生專門使用生活方式,幹預治療和管理疾病的國家專業協會」。

ACLM舉辦了許多活動,如年會(自2011年起)、信件出版(自2008年起)、教育計劃等。

02 另外有:歐洲預防和生活方式醫學院(the European College of Preventive and Lifestyle Medicine,ECLM)和澳大利亞生活方式醫學協會(the Australian Lifestyle Medicine Association,ALMA)。

03 在韓國,生活方式醫學也越來越受歡迎。在一些醫療機構,如延世、英傑、春布、英華等,對這一領域感興趣的學者組成了一個研究小組。韓國國立大學醫學院生活方式研究小組的成員合作將《生活方式醫學:21世紀生活方式疾病的管理》第二版翻譯成韓語,許多學校的學者對生活方式醫學越來越感興趣。

生活方式醫學的影響還沒有遍及各國,但是營養、運動、醫學、心理學等領域的許多學者開始感興趣,並意識到生活方式醫學,在現代社會中集中力量解決常見醫學問題的必要性。

04

生活方式醫學的特點

我們將生活方式醫學作為現代醫學的一個新概念引入,但這個概念並不是一個新概念。

當第一篇表明肺癌是由吸菸引起的文章發表時,許多人感到驚訝。

然而,許多年過去了,吸菸是許多癌症的最重要的危險因素之一,這是現在的常識。正如我們在「為什麼健康需要生活方式醫學」一節中所描述的那樣?吸菸被視為一種生活方式,「生活方式」一詞已被使用多年。由於這種熟悉,許多人認為生活方式醫學並不新鮮。

大約50年來,人們都知道生活方式的重要性,如運動、吸菸、飲食、飲酒、心理狀態等。大多數人承認日常生活方式對個人健康和提高生活質量起著關鍵作用。

01「生活方式醫學」的重要需求是:臨床醫生的介入!

★普通人的運動醫學,比運動員的運動醫學更為重要。

★醫生知道飲食的重要性,但這是他們不能開的處方。相反,他們把病人送到營養學家那裡諮詢。

★不管個人的享受如何,吸菸正變得越來越困難,因為在規則,甚至法律的控制下的限制。

★健身和健康中心,對於那些對健康感興趣並了解體育活動的必要性的人來說,已變得很受歡迎(儘管許多人仍然依賴汽車來上下班)。

★50多年前,沒有醫生對病人的日常生活方式感興趣;然而,醫生現在強調,生活方式和藥物,具有同等的重要性。

最後,可能是最重要的改變:生活方式醫學的廣泛接受。

醫生開始把生活方式,看作是照顧病人和普通人的重要工具。

人們開始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以預防疾病,保持健康的個人健康,並為病人的治療和康復服務。

02 愛格等人得出結論:生活方式醫學,在公共健康和健康促進間形成了一座橋梁,後者被定義為『教育和環境支持相結合,為有利於健康的行動和生活條件提供支持。」

過去,想要恢復健康的病人,必須服從醫生的命令。

在慢性病普遍存在的現代社會,這樣的態度對健康沒有多大用處。

患者,現在必須成為自己健康的伴侶,而不僅僅是接受處方治療。

要解決醫療問題,患者自我管理,比任何其他因素都更為重要。

03 傳統醫學和生活方式醫學之間的差異

——摘自《生活方式醫學:21世紀生活方式疾病的管理》

1

傳統醫學

★治療個體危險因素

★病人是一個被動的護理接受者

★患者無需做出重大改變

★治療通常是短期的

★責任在臨床醫生身上

★藥物治療通常是最後的治療方法

★強調診斷和處方

★目標是疾病管理

★考慮環境少

★副作用。由益處平衡

★涉及其他醫學專業

★醫生一般是一對一的獨立操作

2

生活方式醫學

★治療生活方式原因

★病人是照顧的積極夥伴

★病人需要做出重大改變

★治療總是長期的

★責任也在病人身上

★可能需要藥物治療,但重點是改變生活方式

★強調動機和遵從性

★目標是一級/二級/三級預防

★考慮環境多

★影響生活方式的副作用需要更多的注意

★包括聯合醫療專家

★醫生是健康專家團隊的一員

生活方式醫學,並非適用於所有疾病;它側重於個人或一個小群體,涉及通過堅持理想的生活方式,找到預防、治療和康復患者的最佳方法的研究。

為此,臨床醫生積極參與,並和人們作為夥伴,是生活方式醫學的核心。

05

生活方式醫學的發展

「生活方式醫學」一詞,自1989年首次使用以來已變得越來越普遍。對於許多醫學科學家來說,把生活方式作為人類醫學的一個要素,已經不是什麼新鮮事了。

許多作者堅持認為,生活方式可以改善健康並有助於治療疾病。

有些文章以年齡為基礎針對特定群體。

此外,還報告了一項對軍事人口的調查,他們可以被視為一個封閉的社會。

這顯示了,生活方式醫學,在許多不同人群中的影響和效果。

生活方式醫學在美國、澳大利亞和一些歐洲國家正在積極發展,並在一些亞洲國家開始發展,如日本和印度。致力於生活方式醫學的文章不斷增加,表明生活方式醫學正在世界範圍內流行。

最近,針對特殊疾病組的綜述文章也不斷湧現,特別是針對心血管疾病。

其中一項研究顯示:如何通過控制生活方式來降低高血壓]。

在《生活方式醫學》的前言中,裡普在《生活方式管理與心血管疾病預防》一書中寫道:「心血管疾病,臨床管理中的危險因素管理,在美國醫學生活方式幹預中,佔有突出地位」,說明心血管疾病,是最重要的使用生活方式醫學的應用領域。

2007年在澳大利亞出版的《生活方式醫學》的三位編輯提出:生活方式醫學,將用於治療慢性病。

作者將生活方式描述為慢性疾病的病因,並強調其對初級保健諮詢的重要性。

他們堅持「一種基於生活方式醫學概念的改良臨床方法,通過在傳統醫療實踐中增加行為、動機和環境技能,幫助填補空白。

提出了,臨床醫生的角色,必須擴大,以擴展生活方式醫學的建議。

06

運用生活方式醫學,解決醫學問題

慢性病是全世界死亡的主要原因。

這表明,生活方式因素,如營養、吸菸、飲酒、壓力和缺乏體力活動,在這些疾病的發病機制中起著重要作用。

一般來說,代謝性疾病與生活方式密切相關,慢性疾病包括心血管疾病、代謝症候群、肥胖、2型糖尿病和一些癌症,被稱為生活方式相關疾病(lifestyle-related diseases,LRDs)。 

生活方式醫學的出現,是為了幫助預防、治療和康復以及改善公眾健康。

生活方式是在診所外進行的,因此生活方式幹預必須對非住院病人進行。為了實現生活方式醫學的目標,臨床醫生必須與其他領域的專家合作。為此,臨床醫生不得不幹預人們的生活方式。

隨著生活方式醫學已經成為一個主要問題,它與藥物的關係也發生了變化。醫生通常以已知的固定劑量開藥。然而,在考慮生活方式時,必須考慮量身定製的減量。

美國加州醫學委員會,已經開始指導慢性病生活方式醫學培訓的過程和內容。這是一個說明生活方式醫學日益普及的例子。通過控制生活方式來解決醫療問題,需要繼續教育和信息。

讓人們相信生活方式醫學的重要性的主要問題是,難以激勵患者改變生活方式。

為了克服這種生活方式改變的阻力,臨床醫生需要更加積極地鼓勵患者。根據之前的一項研究,除了需要培養對生活方式控制計劃的信心和知識外,還需要一個生活方式醫學教育計劃。

總之,現代健康最重要的是改變不良行為,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健康的生活方式,除了健康促進之外,是預防、治療和康復疾病的基礎。

為了鼓勵患者和普通人過上健康的生活方式,擁有足夠知識的醫生必須自信地參與,並在醫療健康團隊的陪伴下參與。

此外,醫療政策和社區計劃也需要支持生活方式醫學的傳播。

結論

生活方式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改變。

這種生活方式的改變與疾病模式的變化密切相關。

要解決今天和未來的健康問題,醫生以及普通人都需要對生活方式感興趣。

到目前為止,醫生的重要作用一直是診斷和治療疾病,但在未來,他們將不得不集中於生活方式來解決這些問題。因此,生活方式醫學將是未來醫學的一個重要領域。

接下來,我們將繼續分享生活是良藥:生活方式醫學院系列專題。

敬請關注。

我們致力於:積極推廣生活是良藥,致力於生活方式醫學的傳播與應用;竭誠提供技術、諮詢及培訓服務。

記住,我們有一天都會老去,年輕從來不是資本,健康才是!對自己的健康進行科學的管理,很有必要,這不僅僅是對家人負責,更是對自己負責。

學習健康管理知識,知健康,懂健康,做家人的健康守護神,做自己健康的第一負責人。

編譯丨劉德新,原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301醫院)老年心內科教授/博士

來源丨全民精準健康管理

★註:轉載本文,請註明來源

圖片來源:網絡,侵刪。

參考文獻

Yeh B ,and Kong I D.J Lifestyle Med. 2013 Mar; 3(1): 1–8

相關焦點

  • 生活方式正在改變我們的身體
    如今的我們,是獨一無二的,和生活在一萬年前的智人不同,和未來的人類也不同。我們吃什麼,怎樣的生活方式,如何使用我們的身體,選擇和誰生孩子,等等等等,只是眾多因素中的一部分,都會導致人體變化。1868年,一位德國醫生出版了一本醫學手冊,將98.6℉(37℃)定為人體的「正常」溫度。
  • 生活方式正在改變我們的身體
    如今的我們,是獨一無二的,和生活在一萬年前的智人不同,和未來的人類也不同。我們吃什麼,怎樣的生活方式,如何使用我們的身體,選擇和誰生孩子,等等等等,只是眾多因素中的一部分,都會導致人體變化。隨著世界人口不斷增長,自然選擇作用於基因突變的可能性正在增加,基因突變就會產生新的特徵。換句話說,一直在變化,我們已經不是當初的我們了。
  • 高科技衍生的殯葬方式,正在悄然改變我們的生活
    隨著社會發展的進步,各種新型式墓地和新型安葬方式層出不窮,其中不乏一些高科技的殯葬方式出現,如太空葬、陶瓷、唱片、骨灰鑽石等等,但所有的懷念和回憶都會隨著時間變得慢慢模糊,如何讓離開的親人永遠的陪伴在身邊,讓那些美好的記憶不被淡忘?骨灰鑽石正好可以為人們解決這一問題,用逝去親人的骨灰製作成永恆的鑽石,讓親人永遠陪伴在身邊。
  • 什麼樣的酒店被稱作生活方式酒店?
    對於現在的年輕人來說,消費不僅是購買一種產品,簡單解決生活需求,它更是一種體驗,一種對待生活的態度。生活方式酒店應運而生。從單一住宿服務向生活方式跨界,通過酒店住宿空間連結衣食娛行購等產品,將生活方式的元素融入到酒店的功能化設計以及服務中,讓客人獲得更豐富的住宿體驗。
  • 星際互聯 - 生活方式的升維
    不,星際的時代已經起步,正在向我們走來。人類的生活從二維平面走向三維也已經啟動。未來10年的星空上圖是 SpaceX 的星鏈系統的示意圖。這不僅是願景,也是在實實在在實施的項目。就在周一(2月17日)SpaceX 成功將另一批60顆Starlink衛星發射入了軌道。為什麼要說「另」,因為之前就發生過幾批了。
  • 世界癌症日:預防這些高發癌從改變生活方式做起
    從「談癌色變、坐以待斃」的消極心態到「我們能,我能戰勝癌症」的勇敢宣言,隨著醫學技術的發展,從最初的怕癌到積極防癌、控癌、戰癌,面對癌症,人類已經不再完全束手無策!然而,現實的另一面是,近年來,癌症患者越來越年輕化,其常見的發病原因多來自於長期的不良生活習慣;社交平臺上,防癌治癌的偽科學「滿天飛」,誤導了人們防癌抗癌的正確思路。
  • 信息技術改變了我們今天的生活方式,未來的生活是什麼?
    孩子,你喜歡現在的生活嗎?你有沒有想過我們未來的生活會是什麼樣子?我們知道,人們總是對未來充滿無限的夢想。即便如此,我們也不知道世界的真正未來,只有通過電視。、網絡、電影、小說和其他媒體觀看未來探索未知的未來世界。也許孩子們有時會想到將來會出現在我們未來生活中的奇怪發明。
  • 閱讀裡藏著你的生活方式
    在我看來,閱讀就能給我們提供源源不斷的活水,給我們正能量,掃去陰霾,重獲新生。01前不久參加一個讀書節的活動,認識了不少小夥伴,從此微信朋友圈除了曬娃代購啥的,就多出了一道獨特的靚麗風景線,那就是曬讀書。
  • 月亮周期生活方式的探尋
    今年來,因著對天象/佔星學的更多學習,我開始摸索跟隨月亮周期的生活方式。
  • 王小慧:藝術能夠洞見未來的生活方式
    蓮花還有很多公認的美好品德,比如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只可遠觀不可褻玩等,這些也都是我們人應該具備的品質。我一直呼籲,在有那麼多汙染的環境裡,我指的是精神汙染,我們更要潔身自好,像蓮花那樣生活。我們每天都在走向未來,並且速度越來越快讀+:您不久前在上海舉辦了攝影作品展,並有「洞見未來生活方式」的跨界對話,您多次說過藝術是未來生活方式的靈魂,怎麼理解?
  • 生活方式進步,炎症反應減少 人類體溫正在越來越低
    人體體溫不是我們感受到的外溫,而是我們自己的『內溫』。」&nbsp&nbsp&nbsp&nbsp人體體溫指的是人體內部的溫度,例如腹腔、胸腔、直腸、口腔、大腦等的溫度,而非體表皮膚的溫度。「包括人類在內的恆溫動物體溫都維持在三十幾攝氏度,這可能與地球的溫度有關,無論是動物還是人類,我們為了在地球上世代生存,適應地表溫度是一個最起碼的條件。
  • 零垃圾:時尚生活新方式—新聞—科學網
    在物質日益豐盛的當下,對於極簡主義生活方式的追尋正在全球各地風行起來。
  • 「生活方式疾病」 的驚天秘密
    幾十年來,健康專家一直將它們歸咎於我們壞的生活習慣:紅肉吃得太多、水果蔬菜吃得太少、吸菸、酗酒、肥胖以及缺乏足夠的運動……因此,它們又被稱為「生活方式疾病」。但是說實話,沒有人真正知道它們的病因。舉例來說,血液中高膽固醇被認為是心臟病的罪魁禍首,但大多數心臟病患者的膽固醇並不高。關於老年痴呆症起源的一個重要猜想, 最近也被證明是錯誤的。
  • 「我們的小康生活」|童民強:高品質生活方式可以從一塊豬肉開始培育
    今年年初,童民強正式卸任杭州解百集團和杭州大廈董事長的職務,開始了令人羨慕的「雲遊四方」的生活,朋友圈裡每天曬的也都是他鏡頭下的杭城街頭和旅途風景,沒有了曾經商場如戰場的爭分奪秒,滿是享受生活的從容不迫。
  • 在日本,垃圾分類是一種生活方式
    而在鄰國日本,垃圾分類已經實行了四十多年,以詳細的分類,苛刻的投放時間聞名世界,讓很多到日本旅遊和短暫生活的人都難以適應。但日本的民眾已經將垃圾分類內化成了生活方式。經過民眾和政府的通力合作,四十年間,日本的垃圾處理和回收取得了不少成就。上海:怎麼扔垃圾,成了大問題線上對上海垃圾分類的討論,是從「到底怎麼區分幹垃圾和溼垃圾」開始的。
  • 鍾南山院士:5G+智慧醫療,未來將改變我們的生活方式
    視頻來源:世界5G大會組委會 鍾南山表示,今年新冠肺炎疫情來襲,在國家的堅強領導下,特別是實施了群防群控的策略,經過全國上下共同努力,我們終於取得了疫情防控的初步勝利。「今天我們在廣州相聚,舉辦本次世界5G大會,是極不容易的」。 他特別提到了此次疫情期間,我國在社區管理、人群防控、疫情預警、遠程會診等方面廣泛應用5G+智慧醫療的情況。
  • 裝修不止是風格的選擇,更是生活方式的完美實現
    生活方式決定了裝修需求 事實上,所有的裝修需求,都是由我們的生活方式決定的。 比如有幾個家庭成員,每個人在家的日常活動以及他們生活的習慣等等。只有貼近我們和家人生活方式的家,才會覺得舒適和妥帖。
  • Aging and Disease (IF 5.402): 環境和生活方式對德國漸凍人肌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發病率的影響
    微信公眾號二維碼本文為「51選刊」原創,轉載請標註來源~2019年4月,來自漢諾瓦醫學院、德國哥廷根大學醫學中心、波蘭華沙醫科大學神經內科等的研究人員在Aging and Disease上發表了題為 「Influence
  • 人民日報有的放矢:加快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
    貫徹綠色發展理念,建設美麗中國,必須在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中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讓天藍地綠水清深入人心,使良好生態環境成為人民幸福生活的增長點。尊重自然。馬克思主義認為,人靠自然界生活。人類在同自然界的互動中生產、生活、發展,人類源於自然界,必須尊重自然、敬畏自然。
  • 2020百度沸點年度生活方式榜單:大數據下中國網民生活圖景的變遷
    站在歲末回望2020,新冠疫情註定是一個被歷史所記錄的特殊詞語,在「疫」樣世界中,人們的生活方式已悄然改變。出於對健康安全的考慮,無接觸的、線上化的生活方式開始在更大的範圍內普及。百度年底推出的2020百度沸點榜單,客觀地記錄並還原了國民關注的焦點與生活方式的變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