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有的放矢:加快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

2020-11-29 人民網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決定》指出,要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堅守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健全源頭預防、過程控制、損害賠償、責任追究的生態環境保護體系。貫徹綠色發展理念,建設美麗中國,必須在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中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讓天藍地綠水清深入人心,使良好生態環境成為人民幸福生活的增長點。

尊重自然。馬克思主義認為,人靠自然界生活。人類在同自然界的互動中生產、生活、發展,人類源於自然界,必須尊重自然、敬畏自然。在人類的生存空間裡,社會系統、經濟系統和自然系統通過人類的活動耦合成複合生態系統。只有當各個系統彼此適應、輸入輸出總體平衡的時候,整個複合生態系統才能實現穩定的良性循環。相反,對自然缺乏應有的尊重和敬畏之心,只講索取不講投入,只講發展不講保護,只講利用不講修復,就會破壞自然界,也會破壞複合生態系統平衡。人類對自然界的傷害,最終也會傷害人類自身。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必須尊重自然,堅決摒棄損害甚至破壞生態環境的增長模式,加快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把經濟活動、人的行為限制在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能夠承受的限度內,給自然生態留下休養生息的時間和空間。

順應自然。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山水林田湖是一個生命共同體,人的命脈在田,田的命脈在水,水的命脈在山,山的命脈在土,土的命脈在樹」。自然是生命之母,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人類想要發展,必須順應自然。綿延5000多年的中華文明孕育了豐富的生態理念,中華民族歷來高度重視在順應自然中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老子》上說:「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孟子》有載:「不違農時,谷不可勝食也;數罟不入洿池,魚鱉不可勝食也;斧斤以時入山林,材木不可勝用也。」《荀子》寫道:「草木榮華滋碩之時,則斧斤不入山林,不夭其生,不絕其長也。」這些先哲的思想均蘊含著按照自然規律活動的生態智慧。實踐表明,人與自然相處的最好方式就是順應自然規律,在利用自然資源方面秉持科學、合理、可持續的態度,而不能肆意破壞自然界,否則最終受懲罰的還是人類自己。

保護自然。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們既要綠水青山,也要金山銀山。寧要綠水青山,不要金山銀山,而且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生態環境保護的成效如何,歸根到底取決於經濟結構和經濟發展方式。生態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不是矛盾對立的關係,而是辯證統一的關係。經濟發展不應是對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的竭澤而漁,生態環境保護也不應是捨棄經濟發展的緣木求魚。實際上,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就要堅定不移保護綠水青山這個「金飯碗」,利用自然優勢發展特色產業,因地制宜壯大綠色經濟。一方面,要加快形成綠色發展方式,通過調整經濟結構和能源結構,優化國土空間開發布局,培育壯大節能環保產業、清潔生產產業、清潔能源產業,推進生產系統和生活系統循環連結。另一方面,要加快形成綠色生活方式,在全社會牢固樹立生態文明理念,增強全民節約意識、環保意識、生態意識,培養生態道德和行為習慣,努力讓天更藍地更綠水更清。

(作者為中國社會科學院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

《 人民日報 》( 2020年03月26日 09 版)

相關焦點

  • 「綠色能量」的正確獲取方式
    習總書記曾強調:「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是發展觀的一場深刻革命。這就要堅持和貫徹新發展理念,正確處理經濟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的關係,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綠色出行,是一種平等對待自然的態度!
  • 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的意見
    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精神,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把轉變農業發展方式作為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的根本途徑,以發展多種形式農業適度規模經營為核心,以構建現代農業經營體系、生產體系和產業體系為重點,著力轉變農業經營方式、生產方式、資源利用方式和管理方式,推動農業發展由數量增長為主轉到數量質量效益並重上來,由主要依靠物質要素投入轉到依靠科技創新和提高勞動者素質上來
  • 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須破除路徑依賴
    就加快我國經濟發展方式轉變而言,這一過程中同樣存在著路徑依賴的特徵,它普遍存在於我國各行各業人們的思想方式、決策方式、行為方式、規章制度、利益分配、消費習慣等各個層次和方面,作為一種難以改變的「慣性」,它對我國加快轉變發展方式在實踐上構成了巨大障礙和困難。
  • 環保、自然、健康的生活和消費方式正成為主流選擇 綠色基因,注入...
    吃住行 綠色生態理念加速釋放吃得綠色,住得綠色,行得綠色……隨著生態文明建設的推進,代表著環保、自然、健康的綠色生活方式和消費方式,成為大眾的主流選擇。——餐桌上的綠色。「到我家裡來吃過飯的親朋好友,大多都會被爸爸在飯桌上『普及』一次綠色節儉課,剛開始時覺得挺尷尬的,但慢慢地也理解了。」朱華多的女兒說,「就讓爸爸成為綠色生活的一個傳播者吧。」浪費和炫耀造成能源消耗。從節約一度電、一張紙、一粒糧、一杯水中,人們開始實現綠色生活,改變身邊人的消費理念,讓生活方式綠色化。
  • 人民日報治理者說:積蓄綠色發展的勢能
    生態文明建設是贊皇發展的立足點,對黨員幹部提出了能力要求,也是治理過程中應葆有的一種生態情懷。可以說,秉持生態情懷、積蓄綠色勢能,縣域的生態文明建設就能實現跨越發展。   做好「加法」,增亮綠的底色。近年來,贊皇大規模開展植樹造林,相繼實施了太行山綠化、縣城綠化等造林工程,累計投資10億元。高標準建設大棗、核桃園區等,全縣經濟林總量達到100萬畝。
  • 胡春華在《人民日報》發表署名文章: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
    圍繞建設更加宜居的現代鄉村,全面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推動實現城鄉居民生活基本設施大體相當。要實施村莊基礎設施改善工程,完善鄉村水、電、路、氣、通信、廣播電視、物流等基礎設施,健全運營管護長效機制。因地制宜推進農村改廁、生活垃圾處理和汙水治理,實施河湖水系綜合整治,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提升農房建設質量,支持新建一批功能現代、風貌鄉土、成本經濟、結構安全、綠色環保的宜居型示範農房。
  • 今天海南「禁塑令」正式實施 你準備好迎接綠色的生活方式了嗎?
    在培育發展替代品全產業鏈方面,目前已有7家省內企業具備全生物降解塑料製品生產能力,年底可形成膜袋類產能3.2萬噸/年,餐飲具產能約1.1萬噸 /年。我省還發揮自貿港政策優勢,吸引中科院、中石化等8個上遊原材料項目落地,將於2022年至2023年前後形成全生物降解材料及製品完整產業鏈。
  • 打造綠色發展新高地 加快推動普洱國家綠色經濟試驗示範區建設
    ,加快建設特色生物、清潔能源、現代林產業、休閒度假養生四大綠色產業基地,努力構建以綠色發展為主題、綠色經濟為主流、綠色產業為主體、綠色企業為主力的綠色發展新格局。 我們把破解「物理高速公路」和「信息高速路」瓶頸制約作為推動綠色發展的重要支撐,大幹以綜合交通為重點的基礎設施建設,打響縣域高速公路「能通全通」攻堅戰,7條高速公路列入省「十三五」建設規劃,墨江至臨滄、思茅至瀾滄等5條高速公路加快推進,全市在建和通車高速公路裡程1012公裡,總投資1090億元,分別佔全省的10.2%和11.4%;玉磨鐵路(普洱段)建設全線推進;瀾滄景邁機場建成通航(普洱成為擁有兩個支線機場的州市之一
  • 加快形成新發展格局
    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是黨中央在以全面、辯證、長遠的眼光分析當前國內國際大勢和經濟社會形勢的基礎上,審時度勢作出的前瞻未來的戰略部署。我們必須從持久戰的角度加以認識,增強機遇意識和風險意識,把握髮展規律,發揚鬥爭精神,善於在危機中育新機、於變局中開新局,應對挑戰,奮勇前進。
  • 我國將加快推動綠色低碳發展,制定___年前碳排放達到峰值的行動...
    我國將加快推動綠色低碳發展,制定多少年前碳排放達到峰值的行動方案?這是青年大學習11月16日第十季特輯中的題目,一定還有很多用戶不知道這道題的正確答案是哪一年吧,下面就是這道題的正確答案和解析了,一起來看看吧!
  • 白鯨魚倡導綠色生活方式,推動行業規範化
    這一政策背後揭示的是傳統線下回收渠道暴露的短板和難點,如何創新回收方式是亟待解決的問題。針對這一問題,社會上的網際網路舊衣回收平臺紛紛湧現,白鯨魚就是其中之一。白鯨魚舊衣回收依託逆向物流創新廢舊紡織品回收方式,將回收渠道從線下轉移到線上,大大提高回收效率、最大程度上降低了服務和管理難度。
  • 葉冬娜: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
    這就要求我們站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來謀劃、推動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深刻變革,持續改善生態環境質量,加快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步伐;這就要求我們要著眼綠色發展的全局,既讓人民在優美的自然生態環境中享受極大豐富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又讓自然生態在現代化社會治理體系下更加寧靜、和諧、美麗,最終建成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國家。
  • 凝聚共識 形成合力 加快推進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
    一體化發展是區域協調發展的高級形態,比協調、協同發展的要求更高、難度更大,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須結合不同區域、不同領域的一體化基礎,分區域、分領域有序推進。從區域看,《規劃綱要》按照以點帶面、依次推進的原則謀劃了一體化發展的圈層結構,要求推動形成上海自貿試驗區新片區、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中心區27個城市、三省一市全域的一體化發展格局。
  • 人民日報中國品牌發展指數(CBDI)研究報告(2019)
    人民日報「中國品牌發展指數」課題組2019年12月一、人民日報「中國品牌發展指數」概述(一)指數定義人民日報「中國品牌發展指數」是以推動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為基本出發點,從促進品牌經濟的維度對中國企業乃至國家競爭力進行的量化評價,是衡量社會美好生活發展水平和高質量發展能力的綜合統計測度,既是反映中國品牌經濟發展的宏觀趨勢性指數,也是反映中國品牌經濟發展微觀主體競爭能力的結構性指數
  • 加快形成電子商務發展新動能
    因此,要針對不足,採取有力措施,加快形成電子商務發展的新動能。把電商融合發展作為基本要求。根據企業自身情況和所處的外部環境,充分利用電子商務手段,促進企業的數位化轉型。一是引導網絡零售健康快速發展。優化供應鏈管理,進一步拓展網絡零售服務平臺,創新服務方式,提升客戶消費體驗。鼓勵百貨商場、連鎖企業、專業市場等傳統流通企業依託線下資源優勢開展電子商務,實現線上線下資源互補和應用協同。
  • 綠色運輸崛起厚植綠色發展基礎
    特別在取得疫情防控阻擊戰重大戰略成果之後,我國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建立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中長期協調機制,從而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為安全的發展,在這五個「更」中,實際都蘊含著綠色發展的內涵和要求。  綠色發展涉及許多方面,與經濟社會發展,跟人們的日常工作生活,都密切相關。
  • 環境承載力逼近上限 綠色低碳循環成發展新方式
    此次會議從九大方面提出了經濟發展的常態。會議指出,過去能源資源和生態環境空間相對較大,現在環境承載能力已經達到或接近上限,必須順應人民群眾對良好生態環境的期待,推動形成綠色低碳循環發展新方式。據悉,把經濟發展和環境承載能力相結合,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歷史上尚屬首次。
  • 以創新引領北部生態發展區綠色發展
    此外,科技創新是一種可以流動的資源,要積極藉助外部科技創新成果來促進自身綠色經濟發展。  加快結構調整和集聚,推進產業創新發展。從綠色發展角度來講,產業創新需要實現結構調整和集聚發展。在結構調整方面,既要促進高新技術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發展,也要把高新技術融入和滲透到各個傳統行業之中,促進傳統產業升級改造。在集聚發展方面,通過產業鏈協同,促進特色生態產業園區發展。
  • 浙江省:溫嶺市港漁局召開新聞發布會加快推進水產養殖綠色發展
    出處:溫嶺市港航口岸        瀏覽量: 345 次 我要評論 11月26日,浙江省溫嶺市港航口岸和漁業管理局召開加快推進水產養殖綠色發展新聞發布會,介紹今後一段時期我市加快推進水產養殖綠色發展的工作情況
  • 拯救地球大作戰,養成綠色環保的生活方式
    綠色飲食綠色飲食有益於人體健康,養成好的飲食習慣,例如不要食用過度加工的食品、低碳環保的烹飪方式以及不食用稀有的動植物等。綠色飲食鼓勵使用天然物料,科學施肥以及農藥灌溉,這樣有助於減輕土壤的汙染,幫助恢復大地土壤的生命力。拒絕使用塑料吸管塑料吸管是全球海洋中發現數量最大的塑料品之一,它們一般都不可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