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坦尚尼亞一名礦工發現了兩塊非常巨大的寶石,重量分別達到9.27公斤和5.1公斤,這兩顆寶石歸屬於稀有的坦桑石,外觀不但巨大,而且顏色呈現極品的深紫藍色,這名礦工因此被頒發了政府獎勵,獎勵資金達到77.4億坦尚尼亞先令,約合人民幣2100萬元。這則消息在網上引起了巨大的轟動,人們在投去羨慕的目光之餘,不禁驚嘆於坦尚尼亞超強的寶石產出能力。大家都看過非常著名的電影《鐵達尼號》,裡面女主人公那顆寶貴的「海洋之心」就是一顆坦桑石,近日這名礦工發現的坦桑石個頭無疑要巨大得多。
坦尚尼亞位於非洲東部,緊鄰印度洋,國土面積為94萬平方公裡,地勢西北高東南低,高原地貌佔據國土總面積的一半左右。從氣候來看,坦尚尼亞大部分地區屬於熱帶草原性氣候,在西北高原的部分地區屬於熱帶山地氣候,而以面積最大的桑給巴爾島為首的20多個島嶼則屬於熱帶海洋性氣候,總體來看,坦尚尼亞的降雨還是比較豐富的,而且雨季和旱季分明,比較有利於農作物的生長,因此該國一直以來都是以農業為主,工業體系非常不健全,除了糧食產量基本上能夠自給自足以外,連最起碼的日常消費品都需要進口,被聯合國認定為世界上最不發達的國家之一。
但是,讓坦尚尼亞聞名於世的,則是它的寶石,這裡不但是世界的鑽石重要產地,尤其以粉鑽最為出名,而且還擁有像坦桑石、紅寶石、藍寶石、綠寶石、尖晶石、橄欖石等200餘種寶石,截至目前坦尚尼亞境內共有18個主要寶石產出區。這些寶石色彩紛呈、品質優良,很多都達到了天然寶石礦床的極品級別。這裡不得再說一下坦桑石,也就是上面那位礦工所發現的寶石,坦桑石的學名又叫黝簾石,是寶石礦物中的珍品,其呈現的顏色既有濃鬱的藍色,也有豔麗的紫羅蘭色,是世界上數量最少、最有價值的彩色寶石礦藏。從目前全球的探明情況來看,僅有坦尚尼亞的北部梅勒拉尼山有這種極品寶石存在,世界其它地區還沒有被發現過。
坦尚尼亞之所以擁有這麼多的礦產資源,特別是具有這麼大的寶石產出能力,得益於其特定的地質歷史演化過程。從地球板塊構造來看,坦尚尼亞位於非洲板塊的東部,在地質構造單元中屬於克拉通地段,即基本不受造山運動的影響,而僅受造陸運動產生階段性地質構造變形的區域,在長期的地質歷史演化過程中,地殼總體上保持穩定。但從第三紀以來,由於非洲板塊和印度洋板塊的日益分裂,東非大裂谷逐漸形成,並以東、西兩支形式南北向橫穿坦尚尼亞,形成一系列斷陷盆地和湖泊,使得這裡的地質活動開始進入比較頻繁的階段。
任何礦物的產生,都需要一定的地質沉積和礦體結晶的析出環境,寶石也不例外。當處於熔融狀態的巖漿在一定的溫度、壓力和空間條件下,那些原來熔化在巖漿裡面的礦物質,就會以晶粒的形式析出,如果在較長的持續地質作用下,晶粒的數量越來越多,就會逐漸形成這種礦物的晶簇,再經過幾百萬年的時間,經過巖漿的上侵、冷卻、周圍巖體不同微星元素的加入等漫長的過程,最後才能形成五顏六色、形態各異的礦石,其中就包括各種寶石,比如剛玉、紅寶石、藍寶石的主要成分是三氧化二鋁,綠寶石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矽、三氧化二鋁和氧化鈹聚合物,水晶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矽,坦桑石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矽、三氧化二鋁和氧化鈣的聚合物。
在非洲大裂谷形成以後,坦尚尼亞的地質活動變得相對頻繁,由於斷裂構造形成的不斷加劇,這一區域上地幔軟流層上湧使得上部巖石圈變薄,很多地質正斷層、走滑斷層相繼形成,新生代火山活動變得極為活躍,這一點可以通過該國境內大量的基性火山巖、變質玄武巖、超基性火山巖等得到驗證,而且從地質歷史年代推測,坦尚尼亞境內的吉力馬札羅山和恩戈羅火山就是第三紀以後形成的。
因此,我們可以設想,在坦尚尼亞北部的梅勒拉尼山地區,在第三紀以後的地質歷史進程中,隨著東非大裂谷的產生,這裡的火山活動變得異常活躍,由於上層巖石圈的變薄,大量來自地下的熔巖不斷上湧,各種礦物質通過熔巖的運動而發生空間位移,當處於一定的溫度、壓力和空間條件時,這些礦物(包括寶石的組分)開始發生結晶,從而在巖漿不斷上移過程中被慢慢地帶到地殼的上部,最後隨著巖漿的冷卻,那些運動的礦物結晶體最終在一定的深度固定了下來,演化為各種各樣的礦床,其中就包含著本文剛開頭的那兩顆坦桑石。
通過上述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出,寶石的產生必須依賴於特定的地質條件以及漫長的地質活動期,也就是說地質活動非常活躍的地區,是寶石產出率高的必要條件。比如在山東省昌樂等地區產出的藍寶石,源於鹼性橄欖玄武巖石以及附近的土礫層中;山東省蒙陰等地區有較多的鑽石產出。山東省寶石礦床的形成,得益於「郯廬斷裂帶」的發育,也是一個典型的地質張裂區。另外,在我國雲南省還有較多的紅寶石產出,比如在哀牢山區域,這裡在歷史上也是地質運動相對活躍的地區,變質巖大量分布,其中在金雲母大理巖中就有紅寶石顆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