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不是知識,死背沒有用!用心悟透你就會越來越靈光

2021-01-09 道至道簡

如果用一句話來總結《易經》所講的道理,你會用什麼?

佔以知來的智慧,未來變化的學問,還是趨吉避兇的法門?

以上這些都對,也都是易經所講的道理,但是還有一句話更能說明問題,那就是「一陰一陽之謂道」。

當年,伏羲氏畫了一個圖像,我們把它叫作一,一畫開天。一就是太極,太極生陰陽,八卦、64卦皆由此而來。

陰陽就是構成宇宙萬事萬物最基本的元素,天底下的變化,無外乎陰陽的變化。

可以說,了解一陰一陽之謂道的變化,你就讀懂了《易經》。

一:什麼是一陰一陽之謂道

一個人出生了,他要麼是男的,要麼是女的;一件事情發生了,要麼是好事,要麼是壞事;人家送你一個東西,要麼可以吃,要麼不能吃。

前面來了一個人,不是好人,就是壞人;人家講了一句話,不是真的,就是假的;你想去買一棟房子,要麼買得成,要麼買不成,就這兩個結果。

這個就叫作「一陰一陽之謂道」。

西方人陰陽是分開的,而中國人是合一的。

這件事情你們兩個分工,誰的部分做錯了就罰誰,這是西方人,絕對不是中國人,中國人不會分得那麼清楚。

這件事情你們兩個分工,不管誰做錯了兩個都該罰,這就是中國人。

一件事情兩個人分工,但是責任要兩個人一起負,一個人做錯了,兩個一起罰。

所以中國人對的也罵,錯的也罵,罵到大家都不敢錯,這個最厲害。

如果分工很清楚,責任很分明的話,我不見得做得好,但是我絕對有本事讓你做不好。

只要一分工,就有本位主義,老想害對方,老想讓對方穿小鞋子,因為責任分明。

中國人一斬斬九族,自古以來就是連坐法,爸爸的債兒子賠,兒子的債爸爸賠,這叫人性。

到底是責任分明好,還是不分明好?

一兩句話你就清楚了。中國人的工作表裡一定有「其他」,外國人一定沒有,他們會寫得非常清楚。

中國人的工作,一二三四五六七,寫完再加一條「其他」,就把你搞得亂七八糟。

外國人可以說,這不是我的工作,我的工作說明書裡沒有這條。

中國人誰敢講這個話?很多人根本搞不懂這個東西,總認為責任分明才是好的,其實不好。

領導故意把該你做的事情不給你做,給他做,不該你做的事情給你做,為什麼?

這個時候你就要自己想,我哪裡得罪他了,我哪裡做錯了,不然他不會這樣。這個叫藝術。

西方人不該他做的你就不能給他做,否則就是你錯了。

中國人是故意讓你做,看你如何反應,看你會不會反省,不反省等到我翻臉你就慘了。

現在這些都快失傳了,天天硬碰硬,自己還認為很了不起,很盡職。

其實不然,該馬虎的要馬虎,該認真的要認真,這就是一陰一陽之謂道。

二:為什麼陰陽是分不開的

西方人最不能接受的是什麼?就是《易經》裡的兩個解釋,一個叫不易,一個叫變易,這也是一陰一陽的智慧,陽是變易,陰是不易。

西方人告訴你不易就不可能變易,變易就不可能不易。

中國人告訴你不易才有變易,變易才有不易。思路不同。

如果沒有變,你怎麼知道什麼叫不變?不變又怎麼知道哪個是變?這種話給外國人怎麼講他也聽不懂。

他們老是非常清楚、明白,結果搞得整個人類無法協調,無法妥協,整天吵吵鬧鬧的。

所有國家都在吵吵鬧鬧。美國動不動就把飛機、戰艦開到我們南海的領域來,那明明是違反國際法的。

我們中國人怎麼辦?我們會笨到去打美國嗎?現在全世界都想讓別人開第一槍,誰也沒有那麼笨去開第一槍,最多只是警告。

中國人比較厲害,警告一下你,最起碼得到了這塊土地。

你們罵歸罵,可是來了半天,汽油也花了,什麼都沒有得到,結果美國緊張了,再罵下去所有都變陸地了。

這是思路問題,當然是我們聰明了。

看起來是美國厲害,其實他們的厲害是假的,我們的糊塗也不是真的。

現在糟糕的是中國人也看不懂自己,把對的看成錯的,把錯的看成對的。

越有是非的人越沒有是非,因為你不懂《易經》,變易就是不易,不易就是變易。

這種話如果你聽不懂,如果認為這個不合邏輯,那你的思路就非常有問題。

比如,永恆不變。那到底是變還是不變?

當然是變了,變才能夠永恆不變。

就好比身體每七天新陳代謝一次,才能持久,哪一天新陳代謝停止了,你大概也完蛋了。

永恆就是因為你不停地變,但是變到最後你不能變,否則就不叫永恆,你要習慣把變跟不變看成同樣的東西。

陰就是陽,陽就是陰,陰陽永遠是不分開的。西方人說陰就是陰,陽就是陽,陰陽是可以分開的,那是不對的。

陰隨時變陽,陽隨時變陰,一天之內就有四季。正中叫午時,就是老陽。半夜叫子時,就是老陰。

所以,凡是講得具體,講得清楚的,幾乎都是不對的。這才是很可怕的事情。

前天河灘上曬得簡直受不了,可是昨天,太陽也不曬了,也不下雨了,天象的變化是十個人看,十個人肯定不一樣,那才叫天象。

所以,我們才要權宜應變。權變很難,但是就需要權變,因為它每天給你考驗。

就像我們身體的狀況每天都不一樣,當你發現症狀不對的時候,馬上吃藥,就糟糕了,自我痊癒的能力就消失掉了。

可是出現問題不吃藥也糟糕了,因為有可能你來不及自我痊癒就死掉了。

一陰一陽永遠是這樣,這樣也不對,那樣也不對。你才會腦筋靈光,不斷思考,不斷上進。

三:如何做到權宜應變?

大家記住八個字,朝這八個字去努力,你就完全懂一陰一陽的變化了,那就是:不可不變,不可亂變。

你絕對不能不變,因為一切都在變,你怎麼可能不變?但是不可亂變,一亂變又得挨罵了。

整本《易經》都在講這個道理。

這樣你才知道為什麼老闆你變他也罵,你不變他也罵。

我們年輕的時候都是這樣,你一切不變,他就罵你,你怎麼這樣做?你說我照規定,老闆怎麼講?規定是死的,人才是活的。

到底要怎麼變?這是中國人一生一世都要面對的難題。

我們提出三個原則,按照這三個原則去做,你就可以應付得非常妥當。

第一,權不離經。

所有的變不能離開規矩。每一種改變,都應該看它合理不合理。合理是檢驗的標準,你變得合理,我們就同意,你變得不合理,我們就搖頭。

第二,權不損人。

所有的變都不可以損害別人的權益,損人不利己的事不叫變通。任何人都不能憑藉自己手中有權,愛怎麼變就怎麼變。

第三,權不多用。

要記住,變有百分之八十是錯誤的。偶爾用,大家沒有意見;常常用,就表示你的規矩要改。

一個人,如果變到連根本都變掉了,那是最可怕的。

一陰一陽之謂道,不可不變不可亂變,永遠放在腦海裡,你就會慢慢進入《易經》。

《易經》不是告訴你要趨吉避兇,如果趨吉避兇你就是投機分子。中國人就是有好處通通擠來,有壞處通通躲。

《易經》是告訴你有什麼兇,你要化兇為吉,你要面對這個兇,而不是趨跟避,趨跟避是不可能的事情。該來的跑不掉,不該來的要不到。

《易經》不是知識,死背沒有用,它是訓練思路的,腦筋太死板的人,自己辛苦,別人也倒黴。

我們學《易經》,就要腦筋一定要靈活,但不是讓你出歪主意,而是在複雜的變化中,把自己調整到正,找到正確的思路,做出準確的決策,這就是你的功課。

相關焦點

  • 易經不是知識,死背沒有用!用心悟透這7個字,你就會越來越靈光
    如果你用一句話來總結《易經》的道理,你會用什麼?不過還有一句話可以更好地說明這個問題,那就是「一陰一陽之謂道」。當時,伏羲畫了一個圖像,我們稱之為作一,一畫開天。一就是現在的太極。太極生陰陽。八卦和六十四卦都是從它衍生出來的。陰陽是宇宙萬物中最基本的元素。
  • 做生意,悟透這一定律,用心傾聽員工的心聲,員工才會用心回報
    做生意,悟透這一定律,用心傾聽員工的心聲,做到高效溝通,員工才會用心回報,賺錢不難。這一定律就是管理學中著名的「威爾德定律」,他出自英國管理學家L威爾德一句非常經典的名言:「人際溝通始於聆聽,終於回答。」
  • 易經3大成功定律:人拼到最後,從來不是靠努力,悟透後福報不斷
    易經3大成功定律:人拼到最後,從來不是靠努力,悟透後福報不斷《易經》實際上是1部匯總規律性的經典著作,它對日常生活的許多 現象,都用自身的眼光,匯總了在其中內在運作基本原理,用大家如今的科學專有名詞而言,就是「定律」。
  • 人到中年,悟透2條道理,可以積德積福
    《易經》中的這2條「吉兆」,你若能悟透一條,也能大富大貴。人到中年,讀懂《易經》中的這2條「天機」,可以積德積福!《易經》:德不配位,必有災殃。現在的很多人都有一個錯誤的思維,都想一步登天。如果你沒有能力,沒有學習的一個姿態,憑空而來,即便是給你一大筆財富,你也不可能駕馭得了,反而讓你的人生越來越糟糕。所以永遠記住,積累德行,培養自己的學習狀態,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 易經3大成功定律:人拼到最後,從來不是靠努力!悟透後福報不斷
    其實《易經》是一本總結規律的書。古人用上千年的時間總結了生活中很多現象的內在運行原理。用我們現在的科學術語來說,就是「定律」。這個世界上,沒有不想成功的人。有的人要錢,有的人追名逐利,有的人只是想在這個世界上過得更好。竹子花了4年才長到3釐米。但從第五年開始,它就會以每天30cm的速度瘋狂生長,只需要6周就長到了15米。
  • 易經:一個人「發財前」有3大徵兆,如果有一個,好運就要來臨
    要知道,自身的強大和優秀,從來都並不是從自身的嘴裡說出來的。謙虛就是對自身的才可以、成就都要有一種謙虛的態度,不能隨便張揚。尤其是在職場裡,假如太過於張揚,就會被人當成「眼中釘,肉中刺」。易經用龍來比喻每個人的工作能力,龍在中國文化中的形象是吞雲吐霧,變化莫測,使人捉摸不透的,可見用龍來比喻每個人的工作能力,說明這個人的工作能力是非常的大的,是非常的深的,他有著無比的智慧,且善於隱藏,這就是潛,一種有工作能力,且善於隱藏的人,這就是潛龍。
  • 李政道「科學家皆應該讀一讀《易經》」,它不是迷信,是超科學!
    例如英國科學家李約瑟博士,就盛讚《周易》為「萬有概率寶庫」李約瑟博士認為書中所說各種道理,並不是來源於不知名的神,也不是自身的恐懼;這本書既不吹捧自己,也不提供證明和結果。只有各種數據,它們需要充分理性的運作才能明白他的含義。
  • 《易經》洩露的2個秘密:人一生拼到最後,從來不是靠智商和運氣
    但是當年我們面對這些無可奈何的事情的時候,究竟是自己的不作為還是沒有選對方向呢?而這種問題的答案,在易經中早就有所記載。提起《易經》來,很多人都會覺得《易經》只是算命佔卜的一本書,殊不知,這才是對易經最大的誤解。
  • 《易經》:一個家庭,想日子越過越順,這3句口訣不要忘記
    《易經》:一個家庭,想日子越過越順,這3句增幅口訣不要忘記《易經》不單單是只有算命佔卜之道,其中為人處世,以及人的一生中有著的所有事情,都能夠在《易經》中找到答案。《易經》中有提到,一個家庭,如果想要福氣越來越多,日子越過越順,就可以看看易經,在《易經》中,有3句增幅的口訣,讀懂了,日子就會越來越好!
  • 《易經》終於揭開:改變命運的唯一方法,從來不是靠努力,受教了
    有人羞辱你,面不改色,不僅不是懦弱,而是心胸開闊,心胸開闊,人生自有天地。我們常說「退一步,海闊天空,忍一時風平浪靜」,這不是勸服人的安慰,而是教你成功的人生道理。越王勾踐,為保性命東山再起,鑽敵人胯下,為敵人效命,他受的屈辱可是一般人能受的?生活中很多時候,當你看到成功時,你常常因為一句話都受不了而落空。
  • 一旦悟透,不愁沒有人脈,人生越來越順
    一旦悟透,不愁沒有人脈,人生越來越順一、誠信定律相互信任是良好溝通的橋梁。俗話說「人心換人心,八兩換半斤」、「信人者,人恆信之」。缺少信任,就不能通心、知心,溝通就不會有好效果,人脈就不可靠。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在激烈競爭的現實社會求生存和發展,誠信越來越顯現出了它所特有的魅力和風採,成為人們友好溝通、精心合作、經營人脈,進而成就事業的基石。
  • 做生意,悟透這一法則,關照好客戶的心,賺錢就不是難事
    做生意,關照好你的客戶,抓住客戶的心,你就會獲得更大的市場,賺錢就不是難事!這就是由美國奧新頓公司總結出來「奧新頓法則」。「奧新頓法則」在生意場上應用很廣泛,大部分生意人都能意識到抓住客戶心的重要性,但如果只滿足於此,那對這一法則就還不算悟透。
  • 易經中最智慧的3句話,你若能參透1個,就不是平庸之輩
    易經中最普通3句話,蘊含著大智慧,能參透一個,就不是平庸之輩。被譽為「諸經之首,大道之源」的《易經》,其內涵博大精深,易經的思想貫穿於中國古代所有文化之中,無所不包,無所遺漏。它是中國文化的源頭和樞紐。被視為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智慧的結晶。
  • 真正悟透的人,不愁混不出頭,你悟透了幾條?
    如果你注意觀察,就不難發現,社會上那些混得好的人,多少都掌握一些狼道生存法則,而那些混得不如意的人,並不一定是能力上差多少,恰恰是因為不懂狼道。以下分享行走社會,你不可不知的12條狼道生存法則,勝讀10年書!真正悟透的人,不愁混不出頭,你悟透了幾條?
  • 易經:無論你現在是什麼處境,記住這18個字,出路可能就在前方
    現在很多人都認為《易經》是一本"神書",為什麼這麼說呢?作為古代的"卜筮"之書,《易經》這個書名幾乎是家喻戶曉,但是你要問他真正寫的啥,他估計只能嘿嘿一笑,說"道可道,非常道"。真是讓人有種忍不住要給他兩耳瓜子的衝動。
  • 佛教:《楞嚴經》四大名句,悟透福德無量!
    再加上經書由唐初宰相房融潤筆,文辭華麗優美,所以完全不必為經義晦澀而苦惱,只要你用心去讀、去悟,完全能用前文解析後文,用後文推導前文。經書中有四大名句,若能悟透,福德無量。第一句,由心生故,種種法生;由法生故,種種心生。學佛人聽到「心」這個字,可能耳朵都要起繭子了。
  • 《易經》洩露真相:記住這3句增福口訣,家中的日子越過越順
    《易經》中有提到,一個家庭,如果想要福氣越來越多,日子越過越順,就可以看看易經,在《易經》中,有3句增幅的口訣,讀懂了,日子就會越來越好!易經對於我們普通人來說,就是增加福報的法寶。《易經》洩露秘密:記住這3句增福口訣,家庭中的日子越過越順!
  • 易經思維分析未來二十年
    我們智慧的祖先在觀察、分析、冥想天下萬事萬物時,洞悉了天機,發現了易經原理。當我們了解易經這部描述宇宙模型的偉大智慧經典時,從中興許可以窺探到隱藏著的秘密。今天我們用易經思維來解讀未來二十年。易經解讀未來從1984甲子年至2043年癸亥年這個天幹地支紀年的60年,正是剛剛過去,我們現在正在經歷和將要到來的
  • 做生意,悟透一個定律、一個效應,贏得客戶青睞,賺錢就不是難事
    做生意,如果悟透了以下一個定律、一個效應,贏得客戶青睞,賺錢就不是難事,你的生意也就容易做大做強。客戶之所以購買某種產品,肯定是先有了想購買這種產品的意識,如此,才會進一步作出購買的行動,如果客戶對某種產品連購買意識都沒有,那又怎麼會心甘情願地為它買單呢?現代商業社會,客戶大多是比較挑剔的,因為大部分產品可供他們選擇的種類都很多,客戶自然會貨比三家甚至多家,只有那些產品質量和服務讓他們信得過,而且在感情上容易動心的商家才能贏得客戶的青睞,樂於和其打交道。
  • 易經並不玄乎,這10個常見的成語,皆來自易經,你用對了嗎?
    有的人說《易經》太深奧,太玄乎了,看不懂。有詩云: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其實,我們已經身在易中,易的理、數、象都在我們眼前,就等我們擦亮自己的慧眼。天下難事,從容易的地方做起。這篇文章從生活中常見的10個成語切入,大家循序漸進,從象開始學習。易經並不玄乎,這10個常見的成語,皆來自易經,你用對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