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理思維的基本特徵

2020-12-01 法制網

張文顯 中國法學會副會長,學術委員會主任


現代法學有三個基礎性核心概念,即法律、法治、法理,它們共同構成法學體系的理論支點,整個法學知識體系、理論體系、話語體系都是以它們為基石築就的。在法學史上,對法律的研究最早、最系統、最深入,經典論述很多,以法律概念為支點的法律理論體系早已形成且已定型。對法治的研究則相對滯後和薄弱,尤其是在中國,直到改革開放新時期,中國共產黨力倡依法治國(以法治國)、厲行法治,建設法治國家、法治體系,推進法治中國和法治強國建設,法治概念才名正言順地進入法學研究的視野。經過40年的理論探索,以法治概念為支點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體系也已經形成並日漸成熟。與已經在路上的法律研究、法治研究相比,法理和法理概念的研究卻剛剛起步,但也興起了一波波熱潮。進入新時代以後,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引下,中國社會發生了從「法律之治」「依法而治」到「良法善治」的歷史性轉型。我們將怎樣從理論上科學地表達這一轉型的本質與內涵呢?

我認為,「法理」就是這樣一個足以精準表達「良法善治」的現成的概念。從梁代政治家、史學家蕭子顯(489-537年)提出「匠萬物者以繩墨為正,馭大國者以法理為本」,到唐代政治家、史學家杜佑(735-812年)提出「不習經史,無以立身;不習法理,無以效職」,「法理」這一中國本土文化概念所表達的正是以良法治國理政。今天,我們對「法理」這個概念進行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使之承載良法善治的實踐性價值,推進中國法學轉型升級。「法理」應是法理學的中心主題,並應成為中國法學的共同關注,如今這一主張已經取得了法學界越來越廣泛的認可,中國法學家群體對法理概念的理論自覺已經形成。 

正是在把握新時代法理復興的歷史邏輯和理論邏輯、適應良法善治之實踐需要的基礎上,我們在全國範圍內啟動了「法理研究行動計劃」。在法理研究中,「法理思維」是一個核心概念,也是一個重點課題。法理思維是新近提出的一個概念,反映了法學思維和法學方法論(法律方法論)研究與實踐的最新成果,也標誌著我國法理學研究的深化和拓展。法理思維作為一種既包容又超越法律思維和法治思維的新的法學思維範式,必將引發法學思維發生質的飛躍,推動法學方法論的深刻變革。

那麼,法理思維有哪些基本特徵呢?在我看來,法理思維具有反思性、規範性、實踐性、整合性等鮮明特徵。

反思性。法理思維是典型的反思性思維。反思,顧名思義,就是復而思之,反過來而思之。用哲學家的專業語言來說,就是「思想以自身為對象反過來而思之」。以思想作為研究對象,就是要對已經形成的法學原理以及法律公理、法律原則等進行再認識,使之既經受語言的、邏輯的、修辭學的檢驗和校正,又要受到文化傳統、社會價值和時代精神的洗禮和考驗。以反思的思維方法對待法律及其運行中的問題,不僅關注法律當中的具體規則、條文等,而且更加關注這些規則存在的根據及其正當性、合理性、合法性問題,即深藏於這些規則背後的社會價值問題、經濟和社會發展目標問題、公共政策問題、正義或道德公理等;關注使這些規則構成法律體系的那些「作業系統」,即連接、架構法律規則的那些體制和機制問題;關注這些規則得以制定和適用的推理方法,諸如利益衡量、價值衡平、法律推理、法律論證、法律批評、法律選擇等。在社會轉型和法制變革的歷史節點,反思性思維往往會演變為批判性思維、革命性思維;而在社會和諧、法制安定的時代,反思性思維往往表現出科學的論證能力和有益的創造能力。這意味著,我們要在法律的有效性之上提升法律的合規律性、合目的性,我們要在法治的程式性之上強調法治的體系性、生動性,我們要在法理的法源性之上增強法理的說理性、論辯性。歸根到底,法理的反思性特徵正是新時代中國法治蓬勃生命力的一個註腳。

規範性。法理思維屬於規範性思維的範疇。這裡所說「規範性」並不是通常用來表明法律基本特徵的概念,而是用來表達法理思維屬於對待法律秉持「內在思想」「內在觀點」「內在陳述」等的特徵。換言之,我們要始終做到不把目光偏離於實在法體系,而是將我們心中的法律看成我們生存的「重力」。法理思維是由法律主體等自覺的理性主體實施的思維,其思維參照系首先是法律規範以及建立在法律規範和法律規範體系之上的法律關係、法律行為、法律責任、權利義務等基本概念和無限豐富的具體法律概念;其次是關於法律制度、法律原則、法律政策、法律原理和法律秩序的目的論、正義論、合理論等賦予法律和法律體系以規範性意義的因素(尤其是在法律論證和法律辯論過程中實施的法理思維,一點也離不開這些因素)。兩種參照系的結合,不是偶然性的、外在的、機械的組合,而是必然的、內在的、有機的融合,並由後者向前者提供深度理解的理由和意義,彰顯法理思維獨特的主體性、目的性、範導性優勢,使法律的結構既保持開放性又避免恣意。正如麥考密克、魏因伯格等人所指出的:把被認為是有效的實體法的東西限定於那些在正式的法律淵源中明確建立的規定,這對法律的分析方法是很有價值的,因為它勾畫出一條相對直接的、按照邏輯上理想化的形式重構法律體系的途徑。然而,法律體系的開放結構和儘可能多地包容實質問題的實際必要性,都傾向於把那些可以被說成是從該體系中產生的或者是它的制度性前提的實際有效的因素,諸如例如法律原則、法律的目的論等等,看成是那個法律體系和法律秩序的實在的組成部分。因而,法理思維是以「法理念之網」為牽引的,而決不是天馬行空,如斷線的風箏一般,「任爾東西南北風」。

實踐性。作為實踐性思維,法理思維與認知性「理論思維」有著明顯的不同。認知性「理論思維」是關於對象「是什麼」的思維,而法理思維則是關於主體(行為者)「應當做什麼」的思維,還要關注做什麼、怎樣做,怎樣追求特定的目標,因而具有強烈的「實踐性」。按照耶林的說法,理論思維的出發點在「因果性」,而諸如法學等實踐思維的出發點則是「目的性」。我們常說,法學是一門實踐智慧,法律是定分止爭的實踐理性,是公正與善良的藝術。這些說法均表明了法理思維決不是「真理指向」的,而是「目的指向」的,即以某種前置目的為起點、由一定目的驅動、選擇實現目的之方法、力圖實現這一目的的思維過程。由於法理思維的實踐理性,它必將引導「法律教義學」升華為「法教義學」,也必將引導「法律社會學」回歸「法理社會學」(或「社會法理學」)的本原。

整合性。法理思維作為一種法學思維範式,整合性是其獨有的特徵。法理思維的整合性體現在諸多方面:

首先,法理思維包容了法律思維和法治思維。法理思維既以法律思維和法治思維為基礎,又包容了法律思維和法治思維,並以實現對法律思維和法治思維的超越為目的。法學思維(或涉法思維)有法律思維、法治思維和法理思維三種主要形態,它們有所區別,又互相聯繫、有機統一、依次遞進。我們平時說的比較多的是法律思維和法治思維,法理思維是隨著法治文明的進步和法理研究的深化而形成了新的思維範式。

法律思維實質上就是規則思維。作為規則思維的法律思維,概括而言就是權利義務思維,是能夠做什麼、可以做什麼、不能做什麼、禁止做什麼的思考和推理。這是法律人最基本的職業思維。法治思維的實質是依法治理、依法辦事的思維方式,是把對法律的敬畏、對規範的理解轉化成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其關鍵是想問題、作決策、辦事情要守規則、重程序,做到法定職責必須為、法無授權不可為,尊重和保護人民權益,自覺接受監督;牢固樹立憲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權由法定、權依法使等基本法治觀念,徹底擯棄人治思想和長官意志,不搞以言代法、以權壓法、以言廢法;努力營造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環境。法治思維是法治職業共同體和各級領導幹部必須養成的思維方式。法理思維的實質是基於對法律、法治本質意義和美德的追求、對法律精神和法治精神的深刻理解,以及基於良法善治的實踐理性而形成的思維方式。法理思維比法律思維和法治思維有著更多的想像力和更大的思維空間,它把民主、人權、公正、秩序、良善、和諧、自由等價值精神融入法律和法治之內,因而更具包容性、綜合性、協調性和公共理性。法理思維,作為新的思維範式,比法律思維和法治思維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要強很多,任何能夠在法律思維和法治思維範式中得到解決的問題,也可以在法理思維範式中得到解決,但反過來卻辦不到。

其次,法理思維是藉助綜合因素進行的整全性思維。正如德沃金所說的,就典型的法官思維模式(他稱之為「赫拉克勒斯理想模型」)而言,法官在面對最難解決的疑難案件時,他可以不適用規則而適用一般原則,即使在適用一般原則有困難時,還可以訴諸更廣闊的超出法律範圍的政治道德原則或理想。 

再次,法理思維還具有重要的社會整合功能。全面依法治國,要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這意味著,法治不僅僅是國家的事、政府的事、公務員的事、法律人的事,而且也事關社會中每個人的生活,法治不是居於生活世界之外,而是構成生活世界本身。而這樣的「構成」,也不是人為的添付、移植、搭建,而是從文化結構中合乎邏輯地生成。全面依法治國,就是要法理泛在於生活世界,把法律人職業的「法感」,藉助法理播撒在法治的每一個環節,轉變為人民的法律意識、法律感受、法治理念。通過法理思維,無論是法律經驗還是法律邏輯,無論是法律原則還是法律政策,無論是法律目的還是法律技術,無論是法律專家的專業意見還是普通公眾的法律感受,都將儘可能得到整合併力爭獲得廣泛共識,進而推動法學研究和法治實踐的發展進步。



相關焦點

  • 生態篇——關於群落的基本特徵及基本性質
    群落作為生態學研究的基礎之一,今天著重介紹下群落的基本特徵及其基本性質。NO1群落的基本特徵一是具有一定的外貌:生活型、(種類組成)生長類型反映植物群落的外貌。二是具有一定的種類組成:《內蒙古植物志》p371~391。
  • 奧陶玉的基本特徵是什麼?
    奧陶玉其外觀具有「起瑩光」特徵,與「玻璃種、冰種」翡翠極為相似。在自然光或燈光下,可見隨轉動角度或隨光源移動而移動的「光」(一種乳白色的亮光),根據其特有的外觀特徵,被稱為「奧陶玉」。其基本特徵是:具有獨特的光學效應——「起瑩光」現象。
  • 認識計算機病毒的基本特徵
    傳染性是計算機病毒的基本特徵,一旦病毒被複製或者發生變種,其傳播速度快的令人難以預防隱蔽性計算機病毒成功入侵系統後,目標計算機仍然可以正常運行,被感染的程序也能正常的運行,用戶不會感到明顯的異常。計算機病毒的基本特徵
  • 小康社會的基本特徵是什麼
    中國的小康社會的基本特徵、歷史地位及其重大意義都值得深入研究,本文著重就小康社會的基本特徵作一探討。從總體上看,我國即將全面建成的小康社會具有以下幾個特徵。經濟標誌性小康社會首先是一個社會經濟概念,主要反映的是一個社會的經濟發展水平。
  • 古代印度法的基本特徵有哪些
    問:古代印度法的基本特徵有哪些?  自考365網校解析答案:古代印度法的基本特徵主要有:  (1)印度宗教眾多,影響到印度法律的結構、體系異常複雜。  (2)宗教與法律緊密結合,兩者互為補充。
  • 關於概括性木刻,形象是藝術的基本特徵,概括是藝術的基本手段
    形象與概括的辯證構成,是藝術的必具手段和基本特徵。這個藝術創作上的理論認識問題,對於我們學習概括性木刻技法來說,同樣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基於黑白木刻在工具、材料上的特殊性能,上面已分析了:欲以黑白的單純色調和刀木的硬質材料去如實描繪大自然的一切變化著的現象,即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必要的。必要的乃是木刻的材料條件「逼使」我們必須以概括的造型手段去形象地概括生活的美!
  • 知識生產新模式的基本特徵與反思
    研究發現,「知識生產新模式」更像是一個正在成熟的理論闡述,具備了作為理論的基本框架,但因其理論根基的不足,加之現實變動不居,沒能上升為純粹穩定的理論範疇。  為此,本研究嘗試從知識生產模式理論的基本命題出發,以庫恩的科學理論評價標準為依據,[12]評述知識生產新模式作為科學理論的合理性。研究者期望以此來回答如下問題:知識生產新模式是否可以作為一個科學理論?更希望對其答案的追尋能為明確「知識生產新模式」在後續相關研究中的位置(作為理論框架、作為中介變量或是作為環境因素)做出有益探索。
  • 崆峒山發育簡史及丹霞地貌基本特徵
    茲就崆峒山發育簡史及崆峒山丹霞地貌特徵作簡要論述如下。一、崆峒山發育簡史從崆峒山南麓東麓及東北麓分布著上三疊系延長群下亞群(T3ynl)的灰褐色礫巖夾粉砂巖、頁巖可知,在上三疊紀時,今日崆峒山一帶是一個乾熱或半乾熱環境下的沉積盆地。在三疊紀末或侏羅紀初,本區發生了一次較為明顯的地殼上升,上述的上三疊系地層(T3ynl)被抬升,使本區在整個侏羅紀期間處於剝蝕、侵蝕狀態。
  • 調頻信號的特點和基本特徵是什麼
    打開APP 調頻信號的特點和基本特徵是什麼 21ic整理 發表於 2019-09-14 09:07:00 可見,調製信號的幅度越大,頻率的偏移也越大,調頻波以其頻率的變化代表著調製信號的特徵。
  • 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基本特徵
    原標題: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基本特徵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觀大勢、謀全局、幹實事,成功駕馭了我國經濟發展大局,在實踐中形成了以新發展理念為主要內容的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譜寫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新篇章。
  • 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產生和基本特徵
    3、馬克思主義哲學是辯證唯物主義與歷史唯物主義相統一的完備的理論體系,德國古典哲學,特別是其中的黑格爾哲學辯證法的「合理內核」與費爾巴哈哲學唯物主義的「基本內核」,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產生的直接理論來源。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特徵1、馬克思主義哲學是關於自然、社會和思維發展普遍規律的科學。2、馬克思主義哲學是辯證唯物主義與歷史唯物主義相統一的完備的理論體系。3、馬克思主義哲學是實踐基礎上革命性和科學性相統一的無產階級哲學。
  • 2021部隊文職經濟學知識:市場經濟的基本特徵問題
    2021部隊文職經濟學知識:市場經濟的基本特徵問題 來源:中公網校   發布時間:2020-11-26 16:47:00
  • 中國畫的基本特徵
    要概括出中國畫的基本特徵,實屬不易。傳統的中國畫歷史悠久、內涵豐富,適應中國的文化土壤而生根開花,在立意、構圖、技法和程式化的表現諸方面,都有其獨特之處。使詩書畫印結合的渾然一體,奠定中國民族繪畫的基本特點。題字和詩句,可以提高或補充接受者對作品的欣賞和理解,也能豐富構圖的變化,起到互相襯映,互為顯彰,點綴與平衡構圖的多方面作用。中國畫的工具和材料的性能,也決定著中國畫的特色。中國畫是運用絹和紙作畫,特別是生宣紙的出現,更加發揮了筆趣和墨韻。
  • 交流電路的基本特徵量_三種基本的交流電路圖及波形圖
    打開APP 交流電路的基本特徵量_三種基本的交流電路圖及波形圖 發表於 2019-10-01 16:26:00   交流電路的基本特徵量   1、頻率 角頻率(圓頻率)它與頻率f之間的關係是,f的含義是單位時間內交流電作周期性變化的次數,頻率表示交流電瞬時值變化的快慢單位:或。
  • 恆星的十大基本特徵及寓意
    恆星的十大基本特徵及寓意 1、恆星作為一顆能自身發光的球型等離子體,其年齡在50萬-1萬億年之間,質量最小的恆星壽命最長,存活時間可達一百萬年,反之亦然,恆星質量越大,演化的越快,其壽命也就越短。宇宙中一些最古老的恆星在逐漸漂移,聚集在銀河系周圍。
  • 法區別於其他上層建築現象的基本特徵是什麼
    問:法區別於其他上層建築現象的基本特徵是什麼?  自考365網校解析答案:(1)法是調整人們行為的社會規範。這一特徵表明了法與思想意識以廈國家、政黨等政治組織的區別。這一特徵也表明了法具有規範性和一般性。從這兩種屬性中可以派生出一些非本質屬性,即連續性、穩定性、效率性。
  • 哺乳綱的基本形態特徵
    哺乳綱動物即通常所稱的獸類,其分類特徵是體型及其大小、身體各部位的比例、毛色、頭骨和牙齒的結構及其他的骨骼形態等。和昆蟲綱一樣,目以下的分類,也為科、屬、種。1. 齧齒目鼠類是齧齒目動物,其形態特徵是:之、趾具爪,前肢不呈翼狀,若肢間有飛膜,其指正常,且肢間無翼膜;體被毛或刺;門齒強大,鑿狀,無犬齒;上門齒1對。
  • 太陽系外發現生命的基本特徵
    (原標題:太陽系外發現生命的基本特徵)
  • 數據特徵分析的基本知識
    分布分析:研究數據的分布特徵和分布類型,分定量數據,定性數據,區分基本統計量,清晰的結構認識極差/頻率分布情況(定性,定量(離散化)/分組組距及組數餅圖柱狀圖散點圖 plt.scatter()直方圖 plt.hist pd.cut value_counts 累計頻率 cumsum2.
  • 【材料課堂】位錯的基本類型和特徵!
    -10-04 02:34:08 來源: 材料科學與工程 舉報   位錯的基本類型和特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