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赫瑪尼諾夫:沒有門牌的地址(3)

2021-01-19 三聯生活周刊
拉赫瑪尼諾夫:沒有門牌的地址(3)

【來源: 三聯生活周刊 2011年第7期

查看本期目錄

】 作者:曹利群 2011-07-13 17:04 編輯: 李倩

核心提示:拉赫瑪尼諾夫帶領我們穿越了他最後的音樂迷宮,直接進入他內向性的心靈深處。在手稿的最後一頁,他寫下了「我感謝上帝」的字樣。

年輕的拉赫瑪尼諾夫(站立,左二)與親人在伊萬諾夫卡,中間坐著的是他的未婚妻納塔利婭

離開俄羅斯?!

「我大概還剩三萬盧布,這不算是囊中羞澀,但是我擔心再次崩潰,我周圍的一切擾得我無法繼續工作。所有的人都建議我暫時離開俄國。但是去哪兒,怎麼去,可能嗎?你能否幫我聯繫到特萊謝庫(臨時政府的外交部長)諮詢一下他的建議?你能否幫我們全家拿到去挪威、丹麥或者瑞典的護照?地方並不重要!……我懇求你,請儘快回復我。」這是1917年6月1日拉赫瑪尼諾夫給他表哥亞歷山大·西洛蒂的告急信,兵荒馬亂的年代,他最關心的是自己還能不能作曲、演出,像過去那樣正常的生活。不像後來很多流亡者,拉赫瑪尼諾夫沒有藝術之外的訴求,沒人強迫他出走。但整個制度都顛覆了,社會秩序翻轉了,藝術家生存的空間日漸侷促甚至是尷尬。「劇院裡突然坐滿了觀眾,都是工人,士兵,水手。……大廳裡全是無產者,他們從來不曾見過芭蕾,都打著哈欠等著演員開口說話。」(費德洛夫斯基:《俄羅斯芭蕾秘史》)劇院只好開始尋找娛樂性的劇本,主要角色也給了接近新政權的年輕女演員。

走當然是對的。所有的家當都撇下了,只帶了現金和必要的譜子。走得棲棲遑遑,因為是被迫離開,毫無心理準備;走得曲曲折折,從瑞典到歐洲再到美國要繞那麼大一個圈子。從來都沒有想到要離開這塊土地,權宜之計卻成了永訣。

俄國革命的前夜,知識分子是無法知道自己該作何選擇的。畢竟他們不是政治家。就算他們不走,也逃脫不了去國離鄉的厄運。就在拉赫瑪尼諾夫出走後的1922年,根據革命領袖的一紙命令,「無情地驅逐出境,永久地淨化俄羅斯」,契卡就把人文知識界的120多名代表押送上一條輪船,開赴「歐洲垃圾場」(索忍尼辛語)。有這樣一個不幸的傳統,俄羅斯被驅逐者和流亡者,只能作為偉大的逝者榮歸故裡,很多人生前都沒能回到故鄉。作曲家的好朋友夏裡亞賓的屍骨也是在逝世34年後才被運回本土的。而拉赫瑪尼諾夫本人在出走25年中,雖然無時不刻不在期盼能夠回到故土,無奈卻客死他鄉。

所謂流亡的俄羅斯知識分子,他們的生活其實是不一樣的。「自願流亡」的作家納博科夫回顧流亡歲月時說,他自己和其他俄羅斯的流亡者過著一種「奇怪但完全不能說是不愉快的生活,」他們的苦惱是「物質的貧乏和思想的奢華」。(《說吧,記憶》)而靠著鋼琴音樂會,拉赫瑪尼諾夫很快就解決了生計問題。生活是安逸的,甚至可以說延續了他出國前揮霍奢華的習慣。有人戲稱這是一次「鍍金的流放」,物質方面的富足弱化了「流放」的捉襟見肘,加上還有一個移居美國的俄羅斯藝術家圈子可以兜轉。人在異鄉心在故鄉,美國不過是討生活的地方。就像赫爾岑所說的,對於更多在外國生活的俄羅斯人,時鐘在流亡的時候已經停止了。音樂會和不得已的應酬,這些公共空間是逃不掉的。而私密空間是帶有強烈俄羅斯色彩的也是個人化的。私人信件一定用俄文寫成,然後請人翻譯。沉默寡言的他往往不多說一個字,只是和俄羅斯的朋友們在一起的時候,他才換了一個人,聊天,彈琴,開車,打網球,模擬「撿蘑菇」(他事先放好一個地方讓大家去「揀」)。夏裡亞賓在的時候還可以唱俄羅斯的歌曲。晚上,按照俄羅斯的傳統,大家一起在沙龍喝茶,說著不改的鄉音,保持著家鄉的生活習俗,作曲家也算是聊以自慰。

「物質上我衣食無憂,一個資產者!」這才是作曲家的苦惱所在。出去沒多久,他就有了一個演出經理和代理人,斯坦威是他的鋼琴供應商,而愛迪生唱片公司還和他籤了約。與其他人不同,他的流亡在於精神的失重,在於離開故土的迷惘,空虛,疲憊,思念,包括生存空間的侷促以及創作欲望的枯萎。用他的話說,他成了一個永遠在世界上遊蕩的幽靈:「我離開了我的祖國。在那裡,我忍受過我青年時代的悲傷,並和它搏鬥。在那裡,我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現在,全世界都對我開放,到處都是成功在向我招手。但是,只有一個地方,只有一個地方我回不去,那就是我的祖國,我出生的那片土地。」在斯德哥爾摩到美國,日日夜夜,拉赫瑪尼諾夫一直牽掛著家人,母親和許多親人,還有家鄉伊萬諾夫卡,他的音樂,鋼琴,還有管弦樂團,也都留在了祖國。他隨身所能攜帶的只有思念。

在拉赫瑪尼諾夫出走的第二年也就是1918年,俄羅斯作曲家普羅科菲耶夫和斯特拉文斯基也都相繼出走。只是他們和拉赫瑪尼諾夫不同。前者的出國與流亡無關,是布爾什維克的文化當局批准的,走得光明正大,到外邊暫避一時,躲躲風頭,而且隨時可以回國。儘管踟躕再三,思忖了多年,最終還是選擇回到了祖國。(斯特拉文斯基嘲笑說,普羅科菲耶夫的回國一是愚蠢,再就是財產方面的原因,大抵是不差的。)而斯特拉文斯基自己出來就沒有想到回去,不僅僅是他在俄國的財產全部被沒收,而在於他的創作,特別是後來的創作從來就不是以民族為根基。社會的變革恰好邂逅他了創作風格的變異。在出走不久的《四首俄羅斯歌曲》中,他已經向傳統向故鄉揮手告別了。從那以後,他逆音樂歷史而行,在歷史的風格中盡情地玩耍嬉戲。無論客居哪裡他都生活在自己的風格中。

而拉赫瑪尼諾夫是有家不能回,特別是1931年的一件事徹底粉碎了他的夢想。一群激憤的俄羅斯流亡人士在《紐約時報》上刊登了一篇聲明,嚴正譴責史達林的暴政的整頓清肅。拉赫瑪尼諾夫也在這個聲明上簽了字。蘇聯的媒體立刻做出激烈反應,口誅筆伐的同時,當局下令在國內禁演他的作品。這讓作曲家絕望,切斷了和故土的聯繫就等於割斷了他的創作根系。二十多年的異鄉生活,他只創作了6部作品(改編曲目不計算在內)。「我離開了俄羅斯之後就再也沒有了創作的欲望。離開了祖國,也迷失了自我。在這樣一個遠離了我的根,我的民族傳統的流亡國度,我不再想表達我的內心。」好不容易鼓起勇氣寫了第四鋼琴協奏曲,卻不見了成熟期作品的酣暢淋漓。連壯士斷腕都算不上,只能是陰沉憂鬱的河流中偶有閃光的漣漪。稍後的《俄羅斯歌曲三首》中更是悲傷漣漣,思國思鄉的痛楚裹夾著欲說還休的無奈。

 

版權聲明:凡註明「三聯生活周刊」、「愛樂」或「原創」來源之作品(文字、圖片、音頻、視頻),未經三聯生活周刊或愛樂雜誌授權,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轉載 、連結、轉貼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經本刊、本網書面授權的,在使用時必須註明「來源:三聯生活周刊」或「來源:愛樂」。違反上述聲明的,本刊、本網將 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閱讀 () | 評論 ()

相關焦點

  • 捷傑耶夫與馬林斯基交響樂團演繹拉赫瑪尼諾夫全集
    中新網北京12月4日電 (記者 高凱)俄羅斯馬林斯基交響樂團與其藝術總監瓦萊裡·捷傑耶夫被稱作俄羅斯音樂的「無敵戰艦」,3日開始,他們為北京樂迷帶來了拉赫瑪尼諾夫全集音樂會
  • 音樂劇《我的遺願清單》、《拉赫瑪尼諾夫》年底上演
    8月5日晚,由上海文化廣場劇院管理有限公司製作出品的音樂劇《我的遺願清單》和《拉赫瑪尼諾夫》在上劇場舉行了Live Concert暨新聞發布會。這是《遺願》和《拉赫》兩大劇組首次集結,主演主創悉數到場,小哥哥們傾情獻演劇中經典歌曲,更有《拉赫瑪尼諾夫》主題曲首次正式公布。
  • 公司門牌選什麼樣的標識牌材料?
    中小企業門牌選什麼樣的標識牌材料好?門牌通常有:1、入門登記的榜牌;2、門上的匾額;3、置於門上標明戶籍的牌子;4、釘在門上標明街道名稱和房子號碼的牌子。一般做門牌的材質可以分為亞克力、KT板和PVC板等。
  • 年度必刷音樂劇|周可人主演《拉赫瑪尼諾夫》將於島城開演!
    ——《新聞晨報》從2013年舉辦至今萬科城市話劇季已走過7年打造城市文化浪潮9月16日萬科城市話劇季全城首演由蕭煌奇主演的音樂話劇《遇見自己》全城開演 轟動島城讓許多觀眾深受觸動2019年10月3日/4日萬科城市話劇季《拉赫瑪尼諾夫》將在青島大劇院歌劇廳上演
  • 揭秘俄羅斯作曲家拉赫瑪尼諾夫為何總譜寫"憂傷"
    比如我現在就在城市樓群那鋼筋水泥構成的小匣子裡,聽的是上個世紀俄羅斯偉大的作曲家、鋼琴家拉赫瑪尼諾夫第二鋼琴協奏曲。我驚異於音樂居然能在不同的環境裡——田野、音樂廳、房間……營造出同一種感情氛圍。閉上眼睛,眼前出現的仍是我年輕時在曠野裡唱俄羅斯民歌出現的那些畫面,以及那種情感——熟悉的、淡淡的俄羅斯的憂傷。   我聽拉赫瑪尼諾夫第二鋼琴協奏曲的感覺和聽別的大師的作品不一樣。
  • 第七屆中國·東莞音樂劇節|《拉赫瑪尼諾夫》帶你走近天才音樂家
    由上海文化廣場劇院管理有限公司製作出品的音樂劇《拉赫瑪尼諾夫》,將於11月20日(周五)20:00上演,該劇延續「小而美」的精緻路線,以獨特的古典質感和偶像氣質呈現了一部「閉上眼睛欣賞,也能值回票價」的音樂劇。2016年,原版《拉赫瑪尼諾夫》在韓國備受好評,曾以一票難求的火爆場面成為現象級作品。
  • 臺灣鋼琴家胡瀞雲 深圳獨奏拉赫瑪尼諾夫
    臺灣鋼琴家胡瀞雲 深圳獨奏拉赫瑪尼諾夫 2017年03月31日 09:17:00來源:深圳特區報   胡瀞雲  深圳特區報訊(記者 孟迷)華人首位魯賓斯坦國際鋼琴大賽最高獎得主、臺灣美女青年鋼琴家胡瀞雲將於4月1日晚登臺深圳南山文體中心大劇院,舉辦「指尖流雲」拉赫瑪尼諾夫作品專場獨奏音樂會
  • 感受鋼琴與靈魂的交融,聆聽拉赫瑪尼諾夫《悲歌》
    1893年,當一代音樂巨擘柴可夫斯基帶著病痛離開人間之後,拉赫瑪尼諾夫心情哀傷,為了緬懷一代大師,他寫下了堪稱絕筆的悲歌三重奏,以獻給天堂中的偉人。琴韻悲哀寂寥,餘音嫋嫋,不絕如縷,憂鬱之情盡釋其中。每一次,聽完由鋼琴主奏的旋律,悲情的淚水就會從我的眼中奪眶而出。
  • ...新媒體線上音樂會之「生命之舞」拉赫瑪尼諾夫《第二鋼琴協奏曲》
    本周六的「聲如夏花」系列線上音樂會之「生命之舞」,鋼琴協奏曲這種音樂體裁將第一次加入直播「套餐」,而且要上演的正是這部萬眾期待的拉赫瑪尼諾夫《第二鋼琴協奏曲》。著名指揮家楊洋將攜手青年鋼琴才俊張昊辰奏響這部「鋼協」中的「無冕之王」,此外楊洋還將指揮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演繹拉赫瑪尼諾夫創作的最後一部大型管弦樂作品《交響舞曲》。
  • 新版Google 地圖 加入斑馬線與門牌指引
    新版 Google 地圖 加入斑馬線與門牌指引手機上的地圖 App 是許多人必備的生活指引,其中 Google 地圖可說是最多人使用的服務,原因除了便利以外,Google 也持續加強 Google 地圖的功能性。
  • 拉赫瑪尼諾夫的「滑鐵盧」因為指揮喝高了,這部老電影仿佛在說他
    電影開篇處火車進站的轟鳴聲、濃霧以及遠處喑啞的鐘聲,與俄羅斯作曲家拉赫瑪尼諾夫第二鋼琴協奏曲開篇模仿鐘聲的低沉和弦互為呼應,似也預示了男女主角相遇相愛又無奈離別的悲傷結局。而見證這錯愛的,除了火車站旁邊那間簡陋餐廳,除了兩人盡興聊天時手邊的熱茶之外,還有拉赫瑪尼諾夫為人熟知的第二鋼琴協奏曲。古典音樂片段在電影中的出場,通常點到即止,而像《相見恨晚》這般以同一作品貫穿始終的案例,確是少有。箇中原由,固然因為這部被樂迷暱稱為「拉二」的作品抒情繾綣,映照愛情中的失落迷茫,與劇情配合得宜,另外還在於拉赫瑪尼諾夫寫作此曲的緣由,也和失意與傷感有關。
  • 生意還這麼火爆,門牌上的英文太直接了吧!
    本文轉自百家號作者香哈美食達人推薦語:門牌上的這個英文,確實是令人遐想的。「沙縣小吃」升級了?生意還這麼火爆,門牌上的英文太直接了吧!他們家的生意還非常的火爆,不過門牌上的英文太直接了吧!沙縣小吃之所以被淘汰,其實主要就是因為他的環境太差了,以前這種環境確實還是不錯的,但是現在大家的生活條件好了,對於就餐的環境也越來越講究,沙縣小吃還是保持原來的那種環境,沒有什麼太大的改變,進去以後總感覺裡面很髒亂差,幾乎所有的沙縣小吃都是這樣的。
  • 美國高校宿舍 帶中文名門牌被撕 中國學生在網上做了這樣一件事
    近日,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學生宿舍發生疑似針對中國學生的門牌被撕事件。在美國,不少高校學生習慣在宿舍門上張貼寫有自己名字的門牌,以方便彼此串門。然而,哥大某宿舍樓學生發現,不少帶有中文名特徵的門牌被撕掉。有中國學生因為寫了英文名字免於被撕,但很多人高興不起來。 近年來,哥大中國留學生顯著增加。
  • 翻譯EMS地址50萬個
    人物新聞背景  今年3月29日,市委、市政府表彰了30位有突出貢獻的高技能人才,田洪珊是其中之一;去年3月,市總工會市職工技術協會表彰了10位能工巧匠,田洪珊也是其中之一。北京市民接到的國外EMS中有近一半是她給翻譯的地址,她為此上了十幾年夜班。
  • 網絡地址MAC地址的申請及價格
    在數據通信時,IP位址負責表示計算機的網絡層地址,網絡層設備(如路由器)根據IP位址來進行操作;MAC地址負責表示計算機的數據鏈路層地址,數據鏈路層設備(如交換機)根據MAC地址來進行操作。IP和MAC地址這種映射關係由ARP(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地址解析協議)協議完成。
  • MAC地址與IP位址有何關係?MAC地址有重複的嗎?看完你就清楚了
    MAC地址與IP位址有何關係?MAC地址有重複的嗎?看完你就清楚了在目前網際網路的的時代,大家經常聽到MAC地址或者IP位址,二者有沒有關係?什麼叫mac地址呢?儘管說mac地址具有唯一性,就如同大家的身份證一樣,但還是可以更改的,MAC地址並不能保證唯一性,而且用戶可以隨意修改電腦的MAC地址,但是並沒有影響到相互通信,這是為什麼呢?MAC地址工作在數據鏈路層,在同一網段的區域網內,通過MAC地址唯一標識一臺主機。到了網絡層就開始使用IP位址作為主機標識了,通過路由信息找到通信雙方,而不是MAC地址。
  • 如何修改Mac地址
    例如ADSL上網時,電信用它來記費,確認是你上的網;在校園網中,MAC地址也可以用來識別用戶。對於校園網的正式用戶,其MAC地址會登記在伺服器端,假如你是非法用戶,伺服器中就沒有你的網卡MAC地址,這樣當你試圖連上網時,伺服器就會立刻認出你、阻止你連上網絡。
  • 2020CF3月集字大會活動地址分享
    2020年的cf在3月份也有很多新的活動,其中大家最感興趣的就是3月集字大會活動吧,那麼這個活動怎麼進入呢?有哪些獎勵呢?不少小夥伴們在問,來和小編一起看看3月集字大會活動地址分享吧!2020CF3月集字大會活動地址分享2020CF3月集字大會活動在哪3月集字大會活動入口:點擊進入3月集字大會活動截止到3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