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5日晚,由上海文化廣場劇院管理有限公司製作出品的音樂劇《我的遺願清單》和《拉赫瑪尼諾夫》在上劇場舉行了Live Concert暨新聞發布會。這是《遺願》和《拉赫》兩大劇組首次集結,主演主創悉數到場,小哥哥們傾情獻演劇中經典歌曲,更有《拉赫瑪尼諾夫》主題曲首次正式公布。活動以《穿越時空的世界巡迴演唱會上海站》為主題,近700名熱情粉絲來到現場為演員打call,手幅、易拉寶、展板等粉絲應援物一應俱全,幾位帥氣小哥哥的吸粉實力不容小覷,偶像效應初顯。
活動以拉赫(周可人飾)的獨唱帥氣開場,現場鋼琴伴奏及弦樂六重奏氣勢恢宏地揭開了音樂劇《拉赫瑪尼諾夫》風貌的一角。楊曉宇(丁輝飾)和劉寶(於曉璘飾)從觀眾席突然現身,以一首《Run》重現《我的遺願清單》劇中兩人計劃舉行演唱會的經典橋段,觀眾互動驚喜連連。隨後,《再見拉赫》《你的渴望》《葉蓮娜》以及正在百老匯熱演的音樂劇《致埃文·漢森》(Dear Evan Hansen)插曲《為了永遠》(For Forever)等歌曲輪番唱響,大合唱《我的遺願清單》為觀眾帶來一波回憶殺。出人意料的返場環節則將現場氛圍推向高潮。
《我的遺願清單》三輪演出口碑積聚,《拉赫瑪尼諾夫》卡司初定未演先紅,文化廣場的兩部年度製作有望以小製作撬動大市場,在年底掀起一股中文版音樂劇的風潮。演出將於10月至11月登陸上劇場。上海文化廣場劇院管理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費元洪表示,此次兩部作品從文化廣場「走出去」,得到了上劇場的大力支持與協助。在各自風格領域裡旗幟鮮明的兩家劇院,在未來將開啟長期合作。
《我的遺願清單》再度回歸,溫暖你我,感動依舊
當夢想照進現實,你是否會整理自己的人生,為願望製作一張清單?由上海文化廣場劇院管理有限公司製作出品的中文版音樂劇《我的遺願清單》經歷兩輪巡演,口碑載道,被觀眾稱為「笑出內傷,融化冬天」。該劇將於2018年10月19日至27日再度回歸舞臺,在上劇場連演8場,為更多的觀眾帶來溫暖與感動。
故事由兩個命運迥異的少年引出。剛從少管所裡出來的叛逆青年楊曉宇,和患了重病死期將至的同學劉寶,一起執行「遺願清單」,在兩人的性格碰撞中,完成讓人啼笑皆非的「清單之旅」,笑淚齊飛。原版音樂劇《我的遺願清單》在韓國最權威文娛資訊網站Interpark評分高達9.3分。KBS新聞評價其「將『有限的生命』這樣沉重的主題,有韻律感地刻畫!」該劇原聲專輯還蟬聯韓國Melon、Olleh Music音樂類榜單第一名。這樣的成績,在小劇場製作層出不窮的韓國實屬不易。
中文版《我的遺願清單》在沿襲原版故事的溫暖與思索之外,融入了更多中國元素,旋律與歌詞完美捏合,臺詞和劇情紮根本土生活,讓這部青春之作散發「小而美」的精緻。去年8月首演後,大受好評,經歷北京巡演和今年3月的第二輪巡演,依舊熱力不減。兩輪演出共吸引觀眾逾萬人次,原聲專輯網絡播放量30餘萬次,新聞媒體爭相報導,被稱為「靠情感把作品與觀眾連接起來」、「沉重的主題,輕鬆的表達」、「爽快!像極了人生」。該劇俘獲了眾多年輕粉絲的心,有觀眾評價此劇「有毒」——「看劇過程中會出現陣發性大笑,伴隨瘋狂拍打同伴、尖叫等異常行為。發病後期轉為淚流滿面,抽泣不止,感嘆生命的美好。不要被劇名嚇到,讓你笑著流淚的劇非《清單》莫屬。與其在生命所剩無幾的時候後悔,不如珍惜當下想做什麼就去做吧!」
《我的遺願清單》由知名舞臺劇導演何念和馬達共同執導。何念認為這是一個有趣的創作:「東方與西方在面臨『死亡』時的態度不同,兩個年輕的生命在思考、焦慮、恐懼、未知的同時,也充滿期望。當所有我們認為的『問題』被推到生命之前,一切都渺小了。」而聯合導演馬達在提及本劇的三輪上演時表示,「本次巡演的觀演關係更好,我們也吸取了前兩輪演出粉絲的建議,優化了故事的節奏,讓劇情更凝練,更富感染力」。演出卡司基本延續前兩輪的配置,由張志和於曉璘扮演劉寶,丁輝扮演楊曉宇。值得一提的是,丁輝是上劇場的籤約演員,這次演出對他而言可謂是「回娘家」。
據悉,音樂劇《我的遺願清單》還將走出劇場,走進生活,在9-10月聯合導演、主創、演員攜手推出《一座音樂劇舞臺的誕生》創作分享及《楊曉宇和劉寶的夢想之旅》音樂教唱活動。用近距離的分享與互動,直觀表達作品內涵與意義,也讓更多人有機會了解音樂劇,感知美。這個秋天在上劇場,讓音樂叫醒耳朵,因故事敞開心扉,整理自己的人生,再次勇敢出發。
《拉赫瑪尼諾夫》首度開演,古典樂碰撞音樂劇
當古典樂遇上音樂劇,將碰撞出怎樣的舞臺驚喜?音樂劇《拉赫瑪尼諾夫》作為上海文化廣場劇院管理有限公司繼《春之覺醒》、《我的遺願清單》後的第三部整劇製作作品,將再次嘗試海外高分小劇場音樂劇的本土化改編,在風格上延續「小而美」的精緻路線,又在氣質上加以沉澱,以古典質感結合偶像氣質,再現20世紀不朽旋律背後的故事。2018年11月16日-25日,音樂劇《拉赫瑪尼諾夫》將在上劇場首演13場,帶觀眾們走進天才音樂家拉赫瑪尼諾夫的內心世界。
與傳記類音樂劇刻畫人物一生經歷有所不同,《拉赫瑪尼諾夫》選取了天才音樂家人生中的一個斷章加以描繪,聚焦於古典音樂史上的偉大作品「拉二」的誕生過程——1897年,拉赫瑪尼諾夫《第一交響樂》的首演劣評如潮,令他深受打擊,並陷入了為期三年的精神崩潰和創作停滯。直到他遇到了心理治療師尼古拉·達利,才重拾自信,終於在1900年創作出《第二鋼琴協奏曲》。年少成名的音樂家一蹶不振,在逆境和絕望中苦苦掙扎,這一主題穿越百年,竟透視出現代都市人的情緒困境。「拉赫瑪尼諾夫」與「達利」醫生的相遇相知感動了無數觀眾,曾有觀眾評價「能回望自己並獲得勇氣」,「身體、內心、耳朵都被完美填滿的治癒劇」。
2016年,原版《拉赫瑪尼諾夫》在韓國本土備受好評,曾以一票難求的火爆場面成為現象級作品。該劇在韓國最權威文娛資訊網站Interpark的評分高達9.5,更榮獲第一屆韓國Musical Awards作曲、音樂總監獎。《拉赫瑪尼諾夫》將古典樂與音樂劇完美結合,令傳統音樂劇觀眾耳目一新,《首爾經濟》評價「優美的音樂就是這部作品的第三位演員!」這部作品巧妙地將拉氏旋律融於劇中曲目,現場鋼琴與弦樂合奏也成為一大亮點,而中文版改編也將保留這一配置,以現場鋼琴獨奏和弦樂六重奏完美呈現劇中美妙音樂。
此次文化廣場製作的中文版《拉赫瑪尼諾夫》除了延續原作的古典質感和藝術高度,也將引入本土元素提升共情,打造出直達中國觀眾內心的口碑佳作。音樂劇《拉赫瑪尼諾夫》特邀知名導演高瑞嘉執導,後者導演作品剛剛在2018年大邱國際音樂劇節上獲得「最佳國際音樂劇獎」。此外,音樂劇《拉赫瑪尼諾夫》中文歌詞由著名作詞人甘世佳創作,在保留原版韻味的基礎上,自然融於中文語境。音樂劇《拉赫瑪尼諾夫》的故事發生在兩位性格迥異的角色之間,此次中文版選用了四位年輕而經驗豐富的演員,其中「拉赫」一角由蔣奇明扮演,「達利」由王培傑、施哲明扮演,周可人則身兼兩角,四位演員俊朗的外表和極高的關注度也為這部作品增添了獨特的偶像氣質。
堅持本土化製作,每年都有新作品
在國內,鮮有劇院會以製作人的身份參與劇目創作,這需要深諳行業規則與內容生產,並能融會貫通二者。對於新興的劇院而言,這是在勇氣與實力雙保險下,才敢做的大膽嘗試。上汽·上海文化廣場重建開業七年來,先以三屆中英合作《極致百老匯》系列邁出了「製作」的第一步,2016年《春之覺醒》第一次試水整劇製作即在滬上掀起波瀾,2017年首演的《我的遺願清單》則開創了 「走出去」的先河,先後在上海白玉蘭劇場、北京大隱劇院和上海大劇院上演三輪,好評如潮;2018年的《拉赫瑪尼諾夫》進一步紮實了文化廣場在音樂劇製作分工模式上探索的步伐,聘請了外部製作人,加強與社會專業力量的互動和溝通,謀求本土人才更多的介入,培育中國音樂劇產業的自身力量。
在劇目的選擇上,文化廣場始終堅持小而美的理念,挑選更有厚度和韻味的作品。《春醒》故事厚重,又能貼合當代青少年的生活狀態;《遺願》用笑中帶淚的方式探討關於生命和死亡的沉重話題;《拉赫》的古典樂氣質給音樂劇增添了寬廣濃厚的藝術魅力。文化廣場希望通過這些有溫度、有深度、有質感、有情懷的音樂劇,把更多面的藝術理念展現給觀眾,堅持「引進與製作」共同邁進的腳步,讓觀眾在觀劇的過程中,發覺劇院的用心和藝術的美好,感受到更多愛上劇院的理由。
費元洪表示,劇院會堅定地在音樂劇本土化製作的道路上走下去、走出去,堅持以上海為中心,爭取輻射全國,努力建立一種模式,呈現一種美感,培養一批人才。他還透露,劇院每年都會有新的製作問世,明後年的音樂劇製作項目都已塵埃落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