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幾何時,澳大利亞的奶粉成為了中國寶媽們最熱衷的物品,雖然價格不低,但是給自家孩子吃著放心,因此前往澳大利亞參加奶粉"淘金熱"的大有人在。
但是,誰又能想到,只兩三年時間,澳大利亞就變成了一副荒涼的場景,就連奶粉也陷入了滯銷。據悉,近一年,澳大利亞有30%的代購店倒閉。
曾經火爆的澳洲奶粉為何賣不出去了呢?你可能說是因為疫情,但是其背後,顯然不單單只是疫情的原因。
一、澳洲奶粉從脫銷到滯銷
前幾年,中外各大媒體爭相報導中國人在澳大利亞爭搶奶粉的事件,視頻中無數的寶媽掃空了澳大利亞一條又一條的貨架,無論是多麼昂貴的奶粉,只要擺出來就會有中國人將它帶回家!
那段時間,正是"三聚氰胺"沸沸揚揚的時期,國人雖然可以忍受偶爾的食品用品不達標,但是像三鹿這樣蔑視中國下一代的黑心企業,國人最終對國產還是失望透頂。因此,大量有條件的家庭甚至直接坐飛機到澳大利亞去買奶粉,畢竟中國人對於自己寶貝孩子非常的重視。
也就是因為那件事,國貨灰頭蓬臉,而外國貨成為了最圓的月亮,於是這也催生出了一條非常特別的產業鏈,那就是滿朋友圈的代購。從出國旅遊的親戚、同事代購,到規模巨大輻射世界的淘寶海淘,這一代的中國人見識了太多奇怪的代購方式。
在代購最為火爆的那幾年,中國人一度淪為別人的笑柄。澳洲頻道曾專門針對這一現象播出了一檔名為"中國代購的一天"的節目,或許沒有惡意,但是作為中國人,依舊覺得在這嬉笑的背後是深深的嘲諷。
主持人偷偷跟蹤了一位華人女子,他們全家都是代購,該女子開著一輛巨大的貨車,行駛到了附近最大的超級市場,然後家庭成員每個人都手挎一個超級大的提籃,緊接著他們分工合作,抄底每個年齡段的嬰幼兒奶粉。
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這家人終於採購到了自己心滿意足的數量,然後驅使著汽車回到了家中,主持人跟了進去,發現他們旁邊有一個小屋,裡面儼然擺滿了奶粉罐子!由此可見中國代購搶購奶粉之瘋狂。
據相關機構披露,在澳洲奶粉最暢銷的時期,基本上所有的超市開店十分鐘,那麼奶粉絕對是最先被秒光的稀罕東西,基本上都是全家老小齊出動,甚至還有七八十歲的老奶奶也加入到了家庭代購的行列之中。
甚至對此,澳大利亞人頗有微詞,因為瘋狂的中國代購讓澳大利亞的小朋友們都喝不到奶粉了,於是澳洲部門針對這種情況,出臺了法律法規,限制了中國人每人購買奶粉的數量,還用中文寫上了標識。
澳洲奶粉,風光一時無二。
但是一年時間過去了,一場疾病風波讓一切塵歸塵土歸土。
澳洲知名的電視節目表示,經過了一場巨大的疫情風波後,所有的一切都已經被改變了,當時至少有幾十億美金的代購產業被完全破壞,這也讓當地的生產企業、代購者成為了隆冬之中的受害者。
據我國統計,每一年中國人最喜歡去旅遊的地方,澳大利亞絕對能夠排的上號,達到了至少千萬的級別,而今年有沒有數十萬還不好說。
這裡面又有多少代購?除此以外,在澳洲的留學生更是代購行業中的主力,澳洲政府表示在疫情來臨之前,最起碼有十五萬的人口從事著代購的行業,而澳洲的總體人口才多少?因此這次疫情的風波無疑非常的巨大。
在各國應對疫情期間,澳大利亞也無可避免地下達了封城的禁令,無數的代購出不去也進不來,這直接打擊了零售業,許許多多的代購店倒閉,奶粉紛紛滯銷。
Honeyroo是澳大利亞著名的代購諮詢公司,他們說今年異常的艱難,現在澳洲已經有百分之三十的代購店倒閉,一切都處在蕭條當中。
曾經牢牢抓住中國人民內心的奶粉,現在也成為了無人問津的東西,以前上架十分鐘就被一搶而空,現在根本賣不出去,奶粉業的崩潰導致了奶牛養殖企業的連鎖反應,澳洲農場主紛紛求救。
不過,要我來說,澳洲這種奶粉滯銷可以算得上是必然的結果,疫情只不過是一場催化劑,不僅是奶粉,澳洲一切的商品都將會受到打擊,畢竟他們先對不起中國人民。
二、疫情背後,還有兩國關係的影響
雖然澳大利亞的奶粉很受歡迎,但是三聚氰胺事件已經過去多年,這些年國產奶粉做大做強,質量也得到了市場的肯定,因此國內的奶粉有了一定程度上的回暖趨勢。
可是,更吸引國人買國貨的,還是近些年澳大利亞對中國的態度。
中國對澳大利亞不可謂不重要,每年買他們大量的豆製品、肉製品,但是澳大利亞就像是餵不熟的白眼狼。
疫情發生後,以美國為首的西方資本主義國家惡意抹黑中國,說要讓中國負擔所有的責任,並且在沒有搞清楚事情原委前,就擅自說這是武漢病毒,而澳大利亞就像只哈巴狗一樣,聞主人的指令而動。
他們站了出來痛斥中國,要求中國一定要賠償,其嘴臉跟他們的祖先一模一樣!緊接著,美國又要禁止抖音的海外版(TIK TOK),澳大利亞總理更是不分青紅皂白,直接說抖音有著數字威脅,並且即將隨時採取行動。
這讓他們最大的合作夥伴無比的心寒。
其實,澳大利亞的兩面三刀也不是一次兩次了,前不久的華為封殺事件,澳大利亞也是身先士卒來封鎖華為,只要有能夠有針對中國的機會,裡面就一定有澳大利亞的身影。多次以後,國人也明白了澳大利亞就是沒有良心的國家,這無疑會影響中國人對澳大利亞這個國家,以及這個國家相應產品的態度。
中國是澳大利亞最大的合作夥伴,利益雙贏的事情他們不做,非要做自己難以承擔後果的事情。因此這次澳洲奶粉和其他產品的滯銷,只能說是必然的結果,而疫情只是催化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