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標誌著四川省石墨烯產業發展將步入新的階段——從「單打獨鬥」走進協同發展。
該聯盟吸引了30家會員單位加入;聯盟理事長單位為德陽烯碳科技有限公司。本月底,烯碳科技的30噸規模石墨烯製備生產線即將投產。
作為一種先進的新型碳材料,石墨烯在電子信息、航空航天、新能源新材料等眾多領域有著廣闊的應用前景,是典型的高端成長型產業。全國目前也已掀起一輪石墨烯應用熱潮。
然而,這一「21世紀的神奇材料」的發展正面臨瓶頸……
這個「攔路虎」是誰?石墨烯企業的境遇和今天成立的四川石墨烯產業技術創新聯盟有什麼關係?這個聯盟又將引領四川石墨烯企業何去何從?
「超級材料」為何賣不出去?
下遊企業嘗不到甜頭
「石墨烯目前發展的**大問題,就是應用市場沒打開。」3月3日,四川石墨烯產業技術創新聯盟成立大會現場,華僑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陳國華一語點破石墨烯行業現狀。
在他看來,石墨烯應用「梗阻」,既有技術瓶頸,也存在推廣障礙。這一觀點,也得到現場企業的應證。
本月底,德陽烯碳科技有限公司年產30噸規模石墨烯製備生產線即將投產。但現實的銷售情況,卻註定其無法開足馬力生產。
「生產可達數十噸級,目前的銷售仍只能按公斤計算。」德陽烯碳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郭安賢告訴督院街30號(duyuanjie30),「廣撒網」送樣,是德陽烯碳科技近兩年來的常態。「上周我們又向15家塗料企業送去石墨烯樣品。」
同樣的情況也出現在了遂寧大英聚能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其董事長漆長席表示,去年,公司年產10噸石墨烯粉體生產線已建成,但全年銷售僅100公斤,且大多是送樣「送」出去的。
下遊相關企業「沒有嘗到甜頭」是應用推廣打不開的原因之一。郭安賢有點無奈,「石墨烯應用領域廣闊,但各領域專業跨度很大,研發成本較高,但替換的優異性又未完全顯現。下遊企業當然更不積極。」
單打獨鬥的企業為啥聯盟?
抱團突破下遊應用推廣技術瓶頸
儘管銷售情況一塌糊塗,郭安賢對沒完沒了的「送樣」並沒有不耐煩,他還有底氣——研發下遊應用的方向一定是對的;多年來主動尋求下遊合作的成果也在告訴他——「並非全無希望」。
2011年,德陽在全省率先布局石墨烯產業,下遊應用研發在當時便成為重中之重。幾年努力,目前,他們已在發熱膜、導熱矽膠墊、透明導電薄膜等六個方面取得進展。其中,石墨烯重防腐塗料將有望今年率先取得市場產品化突破。
近期,多次送樣、測試後的億通達科技公司傳來好消息。下月,他們將採購原料,試生產石墨烯重防腐塗料,用於鋼構路橋領域。
上月,成都創威材料有限公司帶著自己研發生產的石墨烯橡膠複合材料,到德國參加了一場輪胎展。「我們送出30公斤樣品後,上月終於收到了3公斤來自義大利的訂單。」
艱難的局面和微弱的希望之光同時出現,四川大大小小的石墨烯企業選擇了從「單打獨鬥」走向同發展,夯實基礎,攜手突破應用推廣的技術瓶頸。
在四川省石墨烯產業技術創新聯盟秘書長周祚萬看來,這正是聯盟出現的原因,也將是未來努力的方向。
在聯盟成立預備大會上,郭安賢成功當選理事長。他表示,下一步聯盟將組織力量,以市場為導向,進行產品研發和生產應用。一方面,他們將組織聯盟科研力量,儘可能降低生產成本的同時,同時還將根據應用領域要求研發生產既符合需求又低成本的石墨烯產品。
葉平也期待通過加入聯盟,未來企業能在進入石墨烯其他應用領域時「少走彎路」,能購買使用聯盟會員現成的技術成果和運作模式。
如何將石墨烯產業蛋糕做大?
全鏈條布局推動石墨烯「產學研用」
在聯盟首批會員名單中,督院街30號注意到,30多家會員單位中既有成都創威新材料有限公司、四川碳世界科技有限公司、德陽烯碳科技有限公司、大英聚能科技公司等本土石墨烯骨幹企業代表,也有四川大學、西南交通大學、電子科技大學等高校院所。
「我們還正在聘請專家,組建技術委員會。」周祚萬本身是西南交通大學科學技術發展研究院常務副院長,一直從事石墨烯相關研究。他告訴督院街30號,聯盟將集結科研開發、製備技術、產品應用、營銷推廣等各類力量,「全鏈條」創新布局,全方位推動石墨烯「產學研用」,加速產業發展。
此外,「開放」也將是聯盟的一大特徵。華僑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陳國華目前已受邀擔任技術委員會專家,在他看來,石墨烯應用潛力巨大,聯盟應該開放吸納更多下遊企業加入,打開各個領域的想像空間。「30家遠遠不夠,未來需要更多甚至和石墨烯毫無關聯的企業加入。」
在國外工作多年的耿東生博士表示,目前就石墨烯應用研究而言,中國正走在世界前列。如何鞏固技術研究和產業化前期研發優勢,將石墨烯產業蛋糕做得更大?他表示需要更多高層面的全局性規劃和引導。
「聯盟正在起草全省石墨烯創新和產業相關規劃,下一步,省科技廳也將為石墨烯設立專項科研資金。不只聯盟內的企業和單位來申請,我們期待吸引更多全國性、甚至國際性專家團隊加入研發。」對於聯盟未來,周祚萬信心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