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緒紅談未來建築「用中國技術建造更好的摩天大樓」

2020-09-22 華龍網

周緒紅。受訪單位供圖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發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9月22日22時訊(記者 秦思思)今天,重慶市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召開,2019年度重慶市科學技術獎正式揭曉,重慶大學周緒紅院士獲科技突出貢獻獎。未來的建築到底是什麼樣子?剛剛拿獎的周緒紅院士說出了自己的看法。

用中國的技術 建造更高更好的摩天大樓

在不久前的智博會上,周緒紅院士在現場展示了中國首個足尺實體6層冷彎薄壁型鋼結構房屋振動臺試驗視頻。試驗結果表明,冷彎薄壁型鋼結構多層房屋是安全可靠的,將推動多層冷彎薄壁型鋼結構體系在中國的發展與應用。

「以前,在大學裡學建築時,教材裡有摩天大樓的圖片和內容。但是真正的摩天大樓是什麼樣子,從來沒見過。」周緒紅說道,後來出國做訪問學者,看到國外的高樓大廈他感到十分震撼。從那個時候開始,他就有一個強烈的想法「一定要用我們中國自己的技術,修建更高更好的摩天大樓。」

據悉,周緒紅在鋼結構、鋼-混凝土混合結構,廣泛應用於卡達、科威特等30多個國家和國內廣東、重慶等省市的300餘項工程,近3年新增產值152.45億元,經濟和社會效益顯著,帶領重慶大學土木工程學科躋身全國第一方陣。

抗震防火的「未來式建築」

「在之前,國內和國外都進行了類似的實驗,但國內的試驗足尺『模型』只有3層。」周緒紅院士介紹,6月的那次試驗,為世界首次6層足尺並 「雙向」地震動輸入的振動臺試驗,試驗是水平橫縱兩個方向輸入地震波,能模擬出更複雜的真實地震情況,並且是這類試驗中世界上高寬比最大的一個建築。

周緒紅院士表示,冷彎薄壁型鋼結構房屋從低層向多高層發展,那麼就必須解決兩大技術問題,一個是抗震,一個防火,而這個試驗就是針對房屋的抗震性能進行研究。

在試驗中,模擬汶川Wolong波、El Centro波和人工波,對該建築進行試驗,經過前後100餘次地震的模擬,該建築物仍然屹立不倒。

周緒紅院士表示,當地震達到8度時,能明顯看到房屋在劇烈的晃動,停止實驗後,發現裡面有些牆板開裂了,部分螺釘連接有鬆動,但都是非常正常的試驗現象,建築物主體結構完全沒有問題。「我們要做到,小震不壞、中震可修、大震不倒!」周緒紅院士說。

周緒紅院士表示,目前國家正在大力發展裝配式鋼結構建築。而冷彎薄壁型鋼結構房屋用鋼量低、自重輕、裝配效率高、人工投入少。生產和施工過程均為幹作業,噪聲、粉塵和建築垃圾排放小,且房屋品質易保證,是一種具有廣泛應用前景的裝配式綠色建築。

「未來的建築就是以工業化、信息化、智能化為基礎的綠色建築,包括生產、施工過程的綠色化和建築使用過程中的綠色化。」周緒紅院士說。

與傳統的鋼筋混凝土結構相比,這項技術可節省四到五成混凝土,綜合成本基本持平。與傳統的鋼結構相比,可節省用鋼量三到四成,綜合成本降低三成左右。「搞土木工程就要重實踐、講應用。」周緒紅說,未來他希望更高、抗震性能更好的建築,也希望他的技術被更多人採用,能在中國的農村、小鎮得到廣泛的運用。

相關焦點

  • 周緒紅:讓國外的超高層建築借鑑中國技術
    來源:重慶日報網原標題:讓國外的超高層建築借鑑中國技術周緒紅 記者 蘇思 攝/視覺重慶以前,國外出現摩天大樓帶領團隊在高層和超高層建築領域取得國際領先研究成果的就是重慶大學鋼結構工程研究中心主任、中國工程院院士周緒紅。9月22日,在重慶市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周緒紅獲得科技突出貢獻獎。「在建築領域,100米是高層建築,超過100米就是超高層建築。超高層建築代表一座城市的形象,是國家技術、水平的象徵。」
  • 周緒紅:所有的「無用功」都不會白做
    周緒紅近照資料照片話題轉入今年1月獲得的2019年度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這個笑稱自己所從事的行業「有點兒落後」的周緒紅介紹,這個獲獎項目的研究持續了20年,是從自己的一次次「震撼」開始的。「以前,在大學裡學建築時,教材裡有摩天大樓的圖片和內容。但是真正的摩天大樓是什麼樣子,從來沒見過。」周緒紅說。後來出國做訪問學者,鱗次櫛比的高樓大廈讓人震撼。
  • 驚豔:這個80層摩天大樓要用全木材建造
    用木頭來建造摩天大樓,這是一個大膽的想法,不過不少建築公司都開始嘗試了。今年早些時候,劍橋大學和建築公司PLP Architecture共同設計了一座80層、300米高的摩天大樓,這完工後會是倫敦第二高建築,其最大的特點是,建築材料為木頭。
  • 摩天大樓對城市環境造成的影響
    對於摩天大樓所承載和表達的文化,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眼光和看法,無論是繼承還是顛覆的表達手法,都需要考慮到長久以後這座建築對城市原有體質的影響,這也是摩天大樓設計中出現地域主義趨勢的原因,即通過特地場地的文化元素去調和和全球化文化的影響。例如臺北101大廈的竹節造型、上海金茂大廈蜜簷式踏造型等,均是將本地域的建築元素放大,形成與當地文化強有力的聯繫。
  • 中國第一高樓上海中心建造計劃出爐始末
    「上海中心」並不是突如其來的,它最初的建造計劃要追溯到15年前。據1993年制定的《上海陸家嘴中心區規劃設計方案》,金茂大廈、環球金融中心所在地以及陸家嘴Z3-2地塊,將建設3棟超高層的標誌性建築,形成「品」字形布局,打造核心區「金三角」。當年建造摩天大樓的原始動力並非是節約用地。
  • 中國香港,這是我國一座摩天大樓最多的城市
    前往許多城市,都有高層摩天大樓,摩天大樓是城市經濟發展程度最直觀的表達方式。每個城市的摩天大樓數量不同,因為每個城市都有不同程度的經濟發展。中國的一些城市仍然沒有摩天大樓,有些城市有摩天大樓。更多勝利,今天小編將向您介紹,中國最具摩天大樓的城市,不是深圳,不是上海,你知道在哪裡嗎?摩天大樓自然是非常高的建築物,但每個國家的摩天大樓的定義是不同的。
  • 逐夢「中國建造」更加輝煌未來——寫在2020中國建築產業網際網路...
    沐浴著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的光輝,2020中國建築產業網際網路大會順利落下帷幕。會議廣泛吸引全國各地建築業同仁濟濟一堂,共議數字時代建築業面臨的新機遇、新挑戰,分享建築產業網際網路應用成果及創新實踐,凝聚轉型共識、匯聚磅礴力量。這是我國建築業逐夢「中國建造」更加輝煌未來的重要會議。
  • 摩天大樓能否超過珠穆朗瑪峰?
    日前,International Highrise Award 2020(國際高層建築獎)提名揭曉,來自14個國家/地區的31個項目獲得了提名,和往年一樣,中國是入圍項目最多的國家,佔11座。摩天大樓的高度與基礎面積成正比。當建築物變高時,它將變得更難建造,更昂貴,效率更低,主要原因如下:較高,較重的建築需要更堅固,更深,因此更昂貴的基礎。該因素的靈敏度取決於實際的地麵條件。較低樓層的結構需要承受更多較高樓層的負載,因此需要更堅固,更笨重,從而導致布局效率較低(該結構佔用更多的地面空間)。
  • 重慶大學周緒紅院士獲2020年度何梁何利獎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11月3日訊(記者 秦思思)今(3)日,何梁何利基金2020年度頒獎大會在北京舉行,重慶大學周緒紅院士獲「科學與技術進步獎」。受訪單位供圖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發中國工程院院士、日本工程院外籍院士、英國皇家結構工程師學會會士、重慶大學周緒紅教授長期致力於土木工程專業的教學、科研及人才培養工作,在鋼結構和鋼-混凝土混合結構體系研發、理論研究和工程應用方面做出了突出貢獻。
  • 全球城市掀動「摩天大樓熱」:中國今年建成76座超過200米大樓 佔比...
    這其中,中國、阿聯等國家是摩天大樓建造熱度最高的地方。過去兩年中,全球範圍內就有39座高度超過300米的摩天大樓落成。2017年,全球的摩天大樓又在刷新拔地而起的新速度。據CTBUH(高層建築與城市人居委員會)的一份最新統計,全球共有144棟超過200米(660英尺)的新建築,其中包括15座「超高層建築」——至少300米(980英尺)高。
  • 未來南沙的摩天大樓將會落在何區域?
    」渴望越來越強,呼聲也越來越高,討論熱議也越來越濃厚,傳言未來將建600米的地標摩天大樓也在各種疑議中虛虛實實。具有精神旗幟和時代象徵意義且獨具影響力的建築,也就是我們所稱的「地標」,尤其是在中國,高樓地標建築成為了一種時尚,地標建築在國內現代化發展遞進中人們的觀念更多的是已以「高」著稱,高樓地標所在區域必定也就成為「中心」,其除了「令人難忘」之外,也直接見證一座城市規模不斷擴大,城建、商務金融水平跨越提升,更是城市繁榮,群眾生活日益豐富多彩的見證和縮影!
  • 當暴風來臨時,穩定住摩天大樓的竟是一個鐵球
    從曾經的茅草屋到現在的摩天大樓。在人類建築的歷史長河中,高層建築佔了很大一部分比重,建築師們也是絞盡腦汁製造出既安全又穩固的摩天大廈。那麼問題來了,俗話說「天有不測風雲」,地球上天氣的變化是任何事物都改變不了。那麼當狂風暴雨襲來的時候,上百層的摩天大樓是如何讓自己在大風中屹立不倒的呢?
  • 初中輟學的他,卻當上3所重點大學校長,還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
    中國工程院院士、日本工程院外籍院士、英國皇家結構工程師學會會士,曾在美國哥倫比亞大學、萊斯大學、密西根大學、耶魯大學短期培訓,並先後任湖南大學副校長、長安大學校長、蘭州大學校長、重慶大學校長,現任重慶大學鋼結構工程研究中心主任,還受邀擔任中國建築金屬結構協會名譽會長、《中國建築金屬結構》雜誌特邀編委
  • 未來感滿分:美國最高的木製摩天大樓之一
    但是,我們今天說的 Framework 是一座木製的摩天大樓設計。  一眼看上去,Framework 像一個未來感十足的樹屋。作為美國木製高層建築競賽的獲獎作品之一,它實際上只是我們窺探到的未來城市建築的其中一角而已。
  • 中國最早的摩天大樓,近百年歷史50米高,如今卻沒幾人知道
    大家都知道我國的歷史非常的悠久,自古以來我國在各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其中我國的基建建造水平是非常值得一提的,在我國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建造出了許多令人驚嘆的工程與建築。但是在我國有一座最早的摩天大樓,有著近百年的歷史,然而在今天卻沒有幾人知道,他就是坐落於廣州的南方大廈。
  • 最「有趣」的摩天大樓,樓頂懸掛近百噸的鐵球,這有什麼用呢?
    說到摩天大樓,那麼小夥伴們知道怎樣的是摩天大樓麼?摩天大樓就是通常指超過四十層或五十層的高樓大廈。在中國,100米以上高度的建築就屬於摩天大樓了。摩天大樓誕生於19世紀80年代的美國芝加哥,當時54.9米高共10層的「家庭保險大廈」被公認為世界第一座摩天大樓。
  • 這絕對不是地球上的建築!日本將建造懸浮空中的新太空中心
    日本正在九洲島設計建造一個新的太空研究中心,位於美國史坦頓島9/11國家紀念館的紐約公司雲建築辦公室(Clouds Architecture Office)擔當了設計任務。建築主體由包裹在鋼架周圍的透明和半透明的含氟聚合物薄板構成,隔板採用碳纖維,地板採用蜂窩鋁,內部用纖維增強塑料裝飾,強調輕量化和高實用性,極具未來主義色彩。
  • 高度稱霸全球4000年的建築:高度還不到9米,卻建造了11000天
    現在地球上各個國家的建築可以說是越來越高了,以前覺得上百米的高樓都是遙不可及的存在,但現在200米的高樓都是非常普遍的存在了,在一些頂級大都市中,更是將350米以上高樓才當作真正意義上的「摩天大樓」。但你有沒有想過,一個高度還不到9米的建築,也能夠以高度稱霸全球呢?
  • 受一級方程式賽車啟發 科學家構想出能抵禦超強風的「針狀」摩天大樓
    最近發表在《工程結構》雜誌上的一篇論文,對現代摩天大樓的結構提出了新的設想。該論文指出,受方程式1賽車靈感啟發,未來或許我們能建造出「針狀」摩天大樓。如今,高聳入雲的摩天大樓已經成為現代化大都市的標配,世界最高的摩天大樓杜拜樓甚至高達828米。但為何即使在摩天大樓的高層,我們也不會感覺到搖晃呢?要知道建築越高,它經受的強風就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