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誤解」的《星際穿越》裡,是屬於全人類的「神跡」

2021-01-13 週遊世界電影

牛頓因為一個掉落在腳邊的蘋果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凱庫勒因為夢見一個首尾相連的蛇發現了苯環。在普通人的概念裡,蘋果和萬有引力定律,蛇和苯環是完全沒有聯繫的事物。那麼為什麼牛頓看到跌落在腳邊的蘋果時,想到了萬有引力定律,為什麼凱庫勒夢見首尾相連的蛇時可以聯想到苯環?要知道當時這兩位科學家雖然對自己所研究對象極度痴迷,但是人類的觀測和實驗能力還非常有限,以至於當年牛頓雖然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但是卻測不出牛頓係數,凱庫勒雖然提出了苯環猜想,但時至今日,人類對分子結構的研究僅僅停留在猜想和驗證階段。

人類是在什麼樣的啟發下,可以探索到我們視線之外的世界呢?微觀的粒子,宏觀的宇宙,許多的疆域都是人類當前認知無法觸及的地方。就如同當年牛頓僅憑猜想便準確預測了萬有引力定律,卻終其一生沒有研究出牛頓係數一樣,其實人類許多偉大的發明創造,最初的時候,僅僅來源於一句「給我一個支點,我可以將地球翹起」的假設。

著名的發明家和企業家愛迪生曾說過:「天才是百分之一的天賦,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辛勤勞作,奮發圖強後的汗水很容易被理解,然而所謂的「天賦」指的是什麼呢?在人類科學的發展史上,「天賦」就像畫龍時的點睛之筆,總會在個體努力的最後關頭,給以科學探索者們光明的指引。

這裡的「天賦」貌似不是人力所為,更像是一種來自於超自然的「神跡」,正如古代詩人陸遊的一句名言,「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這些偉大的人類從沒有感覺到自我的偉大,他們只是覺得在這份偉大之外,有一種超乎這個世界之外的力量。

近日各大影院上映了一部2014年的「老電影」,這部影片是由當今最偉大的電影導演之一克里斯多福.諾蘭執導的作品《星際穿越》。影片上映之初,《星際穿越》便被許多科幻影迷定義為硬核科幻大片,在影片中,導演諾蘭為銀幕前的觀眾呈現出了當今科學最前沿的「蟲洞」、「黑洞」、「時光旅行」等。

由於有這些硬核科幻知識的包裝,影迷意識到這是一部貨真價實的「科幻電影」。但是仔細看過影片的觀眾會發現,影片中的許多科學謎題,其實僅僅是諾蘭對於人類困境的假設。比如影片沒有向觀眾交代為什麼在地球即將毀滅之際,在土星附近出現了一個可以穿越到另一個星系的蟲洞,影片亦沒有解釋影片的主角在結尾處為何會進入五維空間。在諾蘭的電影中,「蟲洞」、「黑洞」、「時間旅行」等,都被他巧妙地在戲劇性的衝突中,進行了詩意的升華。

影片開始時的「幽靈」,影片結尾時的「五維空間」,這些看似是對科學的解讀,實則也是對人類「神跡」的再現。《星際穿越》的寫實之處在於,諾蘭通過影像創造出了人類在每一次探索歷程中,所要面對的共通境遇。影片中的科學家們,捨身忘死的,用生命去為人類的延續,在遙遠的星際之間,開拓出一個新疆域的意象,不正是人類歷史上每一次探索,艱辛、勇敢、執著地邁出每一步的縮影嗎?

正如影片中的主角庫珀看來,人類是宇宙中的「探索者」和「開拓者」,而不是保守的「守護者」。正因為有這樣的精神,他才會離開11歲的女兒,因為一個「可能」的猜想,為了人類延續的目的,勇敢堅毅的,進入了人類從未踏足的浩瀚蒼穹,在蒼茫的寰宇中,人類的渺小、脆弱和勇敢、毅然交相輝映。在諾蘭鬼斧神工的星際影像中,銀幕前的觀眾領略到人類擁有某種可以和蒼穹環宇等同的永恆力量和信念,這種力量不來自於理性思索後的科學,而來自於無知無解的情感升華,來自於人類每一次自我超越時的「神跡」呼喚。

在影片即將結尾時的五維空間裡,諾蘭沒有給出為何庫珀會掉入那個書房場景時的原因,但是他卻用科幻的假象,營造出了人類自我超越時,情感、智慧、信念雜糅在一起時的偉大。當影片的主角庫珀以孤膽英雄的方式,進入到黑洞深處時,當他帶著最後的信念,帶著遺憾的父愛,為整個人類的延續獻身時,諾蘭用這個詩意的場景,將科幻演繹成了人類探索未知時的「神跡」。

在庫珀的啟發下,他的女兒墨菲成就了偉大,和許多人類歷史上諸多偉大的科學家一樣,墨菲得到了類似於「神跡」的啟發,而在諾蘭的故事架構裡,這種近似於「神跡」的啟發,不過是墨菲父親庫珀捨去生命後,在某一個未知空間裡,在父愛力量的支撐下,送給女兒最後的禮物,帶給人類最後的希望。

在諾蘭的影像裡,人類的「神跡」,不過是人類集體在認知自我,燃燒自我後的,超越自我。而將這個集體,在千萬年的時間裡,在千萬光年的空間裡,牢牢捆綁在一起的,不是科學的解讀,而是無知無解的「愛」的神跡。

許多帶著科學求知的精神去欣賞《星際穿越》的影迷,是對這部電影的一種誤解。誠然這部影片是有史以來,最大膽的太空科幻電影之一,敢於將蟲洞、黑洞、五維空間用一種寫實的手法,呈現給銀幕前的觀眾,這本身就是一次偉大的探索。但是這部影片的核心,這部影片所描述的對象,依然不是單純的科學現象。在這部影片的內核裡,諾蘭用一個精巧的時空旅行的故事,用一幀幀流淌在銀幕上的星際畫卷,發出了他對整個人類歷史的讚嘆和設問。

諾蘭用這部有史以來最偉大的科幻電影之一,表達了他一個完整閉環的人類歷史觀,在一次次的探索和開拓的背後,讓人類擁有等同於蒼穹環宇永恆力量的,是智慧、信念和愛交匯雜糅後形成的「人類神跡」。值得一提的是,影片上映時,人類尚沒有捕捉到任何一張黑洞的照片,影片中關於黑洞的影像,完全是諾蘭根據科學家基普·S·索恩的執導,「猜想」出來的,在影片上映5年後,人類捕捉到了第一張黑洞的照片,印證了基普等科學家的猜想,這應該也是人類歷史上的「神跡」吧。

相關焦點

  • 被「誤解」的《星際穿越》裡,是屬於全人類的「神跡」
    《星際穿越》的寫實之處在於,諾蘭通過影像創造出了人類在每一次探索歷程中,所要面對的共同境遇。影片中的科學家們,捨身忘死的,用生命去為人類的延續,在遙遠的星際之間,開拓出一個新疆域的意象,不正是人類歷史上每一次探索,艱辛、勇敢、執著地邁出每一步的縮影嗎?正如影片中的主角庫珀看來,人類是宇宙中的「探索者」和「開拓者」,而不是保守的「守護者」。
  • 《星際穿越》的神跡:當男主角掉入黑洞之後
    近日5年前的硬核科幻電影《星際穿越》的重映,讓電影迷和科幻迷好一陣悸動。這部近10年來,銀幕上的重量級科幻佳作,自上映以來,就被電影迷和科幻迷們津津樂道。在大師級導演諾蘭的駕馭下,蟲洞、黑洞、五維空間、星際旅行,在大銀幕上,在浩瀚蒼穹的震撼畫面下,和親情、人類歷史、人類哲學雜糅在一起。最終被演化成一場波瀾壯闊的,人類關於科學的探索開拓史。
  • 看懂《星際穿越》必備的物理名詞
    享受《星際穿越》帶來的視聽震撼之餘,很多觀眾也抱怨沒有看懂劇情。觀眾看不懂,也不是因為不愛動腦筋,而是知識儲備不夠,對片中的基本物理概念缺少了解。我們就將片中涉及的科學術語和現象做一番簡單的科普,只要十分鐘,助你毫無障礙理解《星際穿越》。
  • 《星際穿越》裡的蟲洞離我們還有多遠?
    如果你是科幻電影迷,那麼你一定看過《星際穿越》這部電影,在影片中一隊探險家對蟲洞有了新的發現,決定在廣袤的宇宙中進行一場超越人類對太空旅行極限的星際航行大冒險。這部電影不僅在2015年獲得了土星獎最佳科幻電影獎,也讓人對一些科學知識名詞,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
  • 《星際穿越》:諾蘭對一部46年前科幻電影的「回答」
    近日著名導演諾蘭的經典之作《星際穿越》全國重映,這部首發於2014年,描述未來世界裡,人類探索太空的電影,是近年來世界影壇少有的科幻巨製。然而影片上映之後的幾年裡,許多科幻影迷喜歡討論影片中涉及到的有關「黑洞」、「蟲洞」、「時空穿越」、「五維空間」的影像是否足夠符合科學理論。
  • 《星際穿越》的結局到底意味著什麼?
    他飛過奇點,穿越五維空間,最後在一個新的人類殖民地醒來。與女兒短暫團聚後,他開始出發尋找布蘭德和新世界。這就是這部電影的基本故事,但結局遠不止於此。在探究這部電影想要表達的意圖之前,讓我們先來了解一下《星際穿越》最後的二十分鐘。庫珀在奇點中遭遇了什麼?庫珀讓他的分離艙進入奇點,犧牲自己的生命拯救人類。
  • 細說《星際穿越》:不要被它的名字騙了,科幻只是它的外衣
    尤其是諾蘭現象級的神作《星際穿越》,極富想像力、極具人文關懷、也極為遵循科學的嚴謹,在這部影片裡,他弱化了他以往慣用的非線性敘事,構建了一個多維的時空,將愛量化,進行跨時空的溝通。
  • 《星際穿越》中的科學與幻想
    《星際穿越》因為眾多科學家的參與,以科學的態度儘可能準確展示出一幅奇異而壯觀的宇宙景象,必將成為科幻作品的新標杆。電影《星際穿越》導演克里斯多福·諾蘭(左)和男主角庫珀的扮演者馬修·麥康納在拍攝現場 與好萊塢經常塑造出各種各樣的超級英雄不同,在《星際穿越》中,最後是幾位理論物理學家拯救了全人類。
  • 今日主題放映:星際穿越看最亮的星空
    《安德的遊戲》克里斯多福·諾蘭的《星際穿越》吊足了影迷的胃口,大家都在想像這部宏大的科幻電影會帶來怎樣的浩瀚宇宙奇觀。在《星際穿越》中國上映前夕,本期騰訊電影主題放映播放六部關於太空的電影,穿越整個星際一起欣賞最明亮的星空。
  • 《火星救援》真的完爆《星際穿越》嗎?
    近年來太空片掀起熱潮,《地心引力》和《星際穿越》都令觀眾印象深刻。那麼,這部傳聞中「2015年底最值得一看的科幻大片」,跟那兩部已經聲名卓著的作品相比,有什麼不同?其實從數據看,它真沒有那麼牛。而相比涉及時間與空間穿越的《星際穿越》,《火星救援》的劇情無疑簡單了一些,不過優點是它也不乏大量的科普知識,而且觀眾看得懂。最終從數據看,穩打穩紮的《火星救援》口碑介乎《地心引力》和《星際穿越》之間。IMDB的觀眾評分為8.3分,高於《地心引力》的7.9分,但低於《星際穿越》的8.7分。在媒體打分的爛番茄網,93%的新鮮度高於《星際穿越》的71%,低於《地心引力》的97%。
  • 星際穿越裡的冰凍星球「超級藍」冰窟
    《星際穿越》中的冰凍星球「曼恩星」拍攝地就選擇了冰島瓦特納冰川,有許多令人震撼的世界盡頭的「冷酷仙境」。太陽光裡的藍色能夠透過冰塊,使其呈現出夢幻般的神秘色彩,我們也才能看到大自然如此瑰麗的一面。(圖片來自界面網)
  • 一部看哭的科幻電影《星際穿越》!
    《星際穿越》2014年上映,整部電影接近3個小時,算是非常長的一部電影,畢竟眾多大電影的時間也普通以接近2個小時為準,漫長的電影也有著漫長的劇情,所以時間是打動人心的一項秘密武器,電影的配樂和鏡頭效果渲染的也非常細膩,它不像漫威那種機械感,而是以人類當前文明的發展程度來表達。
  • 《星際穿越》穿越了哪些"燒腦"科學
    本月12日,「燒腦」大片《星際穿越》在中國上映,一路票房飆紅,口碑爆表,並引發影迷「惡補」物理課本的熱潮。  與此前同樣由諾蘭執導的《盜夢空間》相比,《星際穿越》並沒有沿襲上一部電影的爆棚想像力,而是專門聘請來霍金的好友、天體物理學領域權威——基普·S·索恩(Kip Stephen Thorne)作為編劇之一兼科學指導,這也著實讓太空科幻迷們有了討論不完的科學話題……  時空扭曲 1小時可以抵7年?
  • 《星際穿越》=《三體》? 別開國際玩笑了
    恰巧,就在《星際穿越》於11月12日登陸中國院線的前一天,《三體》英文版(左圖為封面)正式在美國發售。我們在理解諾蘭美式科幻的同時,美國讀者也在試圖理解劉慈欣的中式科幻。甚至有中國科幻迷將《星際穿越》稱為「小三體」,「諾蘭一定是看過《三體》」「美國在看《三體》,我們在看『小三體』」……那麼問題來了,到底《星際穿越》是不是「小三體」呢?
  • 《星際穿越》的選擇題:流浪還是重來?珍視小愛才能成全大愛
    《星際穿越》講述未來地球植物瀕臨滅絕,人類即將滅亡,一個退役太空人在偶然(其實也是必然)的情況下,接受NASA(美國航天航空局)委派,與另外3名成員一同飛往太空,尋找人類新家園。過程中男主得知,NASA準備了兩個計劃,A計劃是找到適合人類生存的星球,然後把地球上僅存的人類送過去。
  • 《星際穿越》中庫伯是怎麼從五維空間裡出來的?
    星際穿越整體上說的就是未來的地球遭受枯萎病困擾糧食逐漸短缺,然後一幫科學家秘密的執行了「拉撒路」計劃,而庫伯被指定為這個遠徵隊的老大並被告知他們是去尋找人類適合宜居的星球,因為在土星旁發現了一個蟲洞,而庫伯的任務是帶領隊員去尋找行星!而背後真正的計劃卻是將人類的一部分胚胎「移民」出去而已,因為以人類的技術根本無法回程!
  • 觸動人心的科幻大作,諾蘭導演的《星際穿越》究竟魅力何在?
    2014年11月,著名導演諾蘭帶來的《星際穿越》,迎來了中國內地的首映。它更是取得了不小的轟動,一舉拿下當年的奧斯卡最佳視覺效果獎。在這樣的大環境下,《星際穿越》則在兩者間,達成了微妙的平衡。而影片本身,也有許多值得欣賞的閃光點。浩渺的宇宙,圓滿曾經年少的憧憬之所以青睞這部影片,究其根本是它支撐起,兒時渺小的自己,對廣闊無垠的宇宙的幻想。這也是不少朋友,通過電影對宇宙進行一場自我探索的心路歷程。影片娓娓道來這樣的故事:在不久的未來,地球資源枯竭,環境惡化。
  • 它比《流浪地球》早上映幾年,是穿越星際中最孤獨的一次旅行
    它比《流浪地球》早上映幾年,是穿越宇宙中最孤獨的一次旅行2014年由科幻片大導演諾蘭執導的《星際穿越》問世。說到浩瀚宇宙,我們能想到第一個與之相應的詞語就是神秘,因為無法觸及,所以對我們生活在太空之下的人而言,對於未知只有敬畏。
  • 細說《星際穿越》:看懂這部電影,只需要看懂這幾個詞
    但與其他科幻電影不同的是,《星際穿越》中,沒有滿天飛的飛船、沒有奇怪的外星人、沒有地球與外星球的對抗,有的只是每一個獨立的個體之間的本質聯繫。這也導致《星際穿越》本身存在著較大的爭議,作為一部科幻片,卻沒有給到傳統科幻片的爽感。同時,著眼於人與人之間的本質,讓電影主題變得有些虛而不實。
  • 星際穿越影評
    大家好,我是作者小咖,今天要為大家帶來的一部電影名為《星際穿越》   劇情簡介:在不遠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