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文學的發展歷程中,有著許多膾炙人口的詩詞名句流傳於世,它們都有著鏗鏘的韻律和豐富優美的含義。但是也有著這麼一部分詩詞名句,它們都只憑半句就為眾人所知,另外半句卻鮮有人知曉。如「天若有情天亦老」這句,向來都以深遠意境令無數人喜愛,可你知道它的上半句嗎?
01.衰蘭送客鹹陽道,天若有情天亦老。——《金銅仙人辭漢歌》
這是李賀流傳於世的三句千古名句之一,另外兩句分別是「雄雞一聲天下白」、「黑雲壓城城欲摧」。這首詩是李賀藉助金銅仙人辭漢的史事,來抒發自己的家國之痛和身世之輩。關於李賀的身世我們都知道,他不僅英年早逝,早年還曾經因為父親的名字沒避諱,而被取消了科舉的資格。因此李賀在抒發這種感情時,他是深沉動人的,聞者無不為其扼腕嘆息。
這句「天若有情天亦老」,自問世以來被無數後人加到自己的詩詞當中。如宋代石延年曾說「天若有情天亦老,月若無恨月長圓」,在當時此句一出可謂是震驚四座,可惜還是被歷史蒙上塵埃無人知曉,只有李賀這個名句千百年來孤零零的流傳。
02.滿堂花醉三千客,一劍霜寒十四州。——《獻錢尚父》
關於「一劍霜寒十四州」的來歷,有很多人都會覺得是李白的佳作。無論是從氣勢還是格調,都神似李白風格。而且李白自己也就是一個劍客,才會造成這種誤解。事實上這首詩是晚唐詩人貫休所作,他當時為了避黃巢之亂,在杭州靈隱寺作的此詩。此詩表達的是他想為國家建功立業,渴望被得到重用。除了這一句外,上句的「滿堂花嘴三千客」讀起來也很有美感,但不知道為什麼沒有被人世人所熟知,你們知道為什麼嗎?
03.十有九人堪白眼,百無一用是書生。——《雜感》
在「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的古代,說出「百無一用是書生」,是需要極大的勇氣和超前的思想。黃景仁正是如此,身處乾隆盛世的他,在只20歲的時候,便對人生有了如此的感悟。他對當時毒害人思想的科舉制有著極深的厭惡,再加上他平時作詩就喜歡用愁苦的語言,於是就有了這首抒發知識分子愁苦的詩句。需要注意的是,這首詩詞是運用了反語的手法,也是他的牢騷,是憤世嫉俗的吶喊。
04.十年磨一劍,霜刃未曾試。——《劍客》
依稀記得在讀書時期,每逢重要的考試,老師們都會用這句話來教導學生。同字面意思一樣,這句話說十年的辛苦勞作才磨出一把利劍,劍芒閃爍著寒光,只不過還沒有試過鋒芒。這句話不僅有著幹練豪爽的文風,還有著躍躍欲試的意思。其實這把「寶劍」就是詩人自己形象,賈島寫這首詩時,剛剛在科舉考試這得罪因得罪權貴而名落孫山。十年寒窗苦讀造就一身才華,沒想到卻沒有施展的地方。正如這把鋒利的寶劍一樣,沒有機會一展身手。
05.近水樓臺先得月,向陽花木易為春。——《斷句》
這是宋代詩人蘇麟的一首詩,這首詩一直以來都算是小有名氣。最大的原因就是這首詩非常特殊,特殊在哪裡呢?就是因為這首詩只有短短的兩句話,因此也叫做「斷句」。全詩意思大概是靠近水邊的樓臺,最先能看到月亮的投影,而迎著陽光的樹木,最容易形成春天的景象。後來這句詩在各種語境中都被運用得到。現在都形容某些人或事物搶先得到某種便利或利益。
「流浪大師」沈巍說過:在浩如煙海的文化裡,我們都是井底之蛙。那麼在繁盛似錦的古代詩詞裡,因為一句話而流傳的詩詞自然也有很多,它們都有著自己的獨到之處。或典雅雋永或餘音繞梁,都濃縮著古人的智慧。除了這五句外,你們還知道其他的嗎?歡迎積極討論說出自己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