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撒哈拉沙漠腹地的石油人

2021-01-13 中國石油新聞中心

  提到撒哈拉沙漠,人們總會聯想到環境惡劣、荒無人煙。記不清多少次跨越時區,在黑夜與白晝中穿行。就是這樣人跡罕至的地方,石油人遠離祖國與家人,風沙做伴,毫無怨言,用執著、無悔譜寫著自己熱愛的海外事業的絢麗篇章。

盛日正 攝

  青春飛揚撒哈拉

  大年初一中午時分,記者來到了CPF處理站一公裡外的生活營地。

  在漫無邊際的沙漠中,這裡簡直就是人間天堂:有電有網不說,還有一個相當標準的籃球場;只是風沙一起,就無用武之地了。院內種植著各式綠植、花樹,裝點美化著營地的環境。當地僱員說,中國石油人總有辦法讓沙漠變得環境宜人,這片營地成為了荒涼閉塞中的一道亮麗風景線。「有了這些樹,風都小了。感覺空氣也溼潤了許多!」CPF監督盛日正熱情地為大家介紹著。

  走進CPF的生活區營地,一個個規規矩矩的貨櫃式住房被連接成U形。「這樣可以方便員工走動,也可以最大限度地防沙。」採油工程師楊建偉指著懸掛在屋簷的大紅燈籠說,「這是我們特意從國內帶來的燈籠,營造點過年的氣氛。」

  走進營房大門,長長的走廊兩邊,分列著一間間宿舍。房間裡簡單整潔,一張床、一張書桌、一個小衣櫃。半米見方的窗口下方,設置了緊急狀態逃生門。

  管理這個營地並提供餐飲服務的,是華油集團西北非分公司。這裡的13位員工遠離家鄉,卻樂觀地堅守崗位。對於他們來說,大年初一照常工作很正常。

  這已經是採油監督程少勇在營地過的第5個春節了,他的工作是巡查油氣計量站,每天至少三次,每次一小時,確保每口單井運行平穩。記者問他看沒看昨天的春節聯歡晚會,他笑著說:「昨天晚會進行時,我正在巡井路上。等到下班了,晚會也結束了,家人也沒顧得上聯繫。」

  CPF工程師王曉鵬在海外已經有6個年頭了,他的新年願望很簡單:「希望沙塵暴能小一點吧!」化驗監督曹井宇每天的行動軌跡就是奔波於6個取樣點之間。對他來說,除夕也是工作日,該取樣取樣,該化驗化驗。他說:「雖然每逢佳節倍思親,但跟一幫一起奮鬥多年的兄弟在一起,也挺開心的!」

  在這樣的沙漠裡,電力是生產生活正常運行的保障。將近108公裡長的CPF營地屬於孤島電網,運行和維護難度可想而知。「就咱們抬頭看見的這燈泡,它一閃,我的心都得跟著顫一顫!」電站總監丁玉見說,「如果全站停電,需要保持61攝氏度高溫環境下的高凝油就可能發生凝管現象,所以我必須隨時待命。」因為要對自己的工作負責任,這已經是丁玉見在海外度過的第9個春節了。

  對於身處樞紐位置、負責上傳下達的中控工程師尚新波來說,大年初一是「忙碌又充實」的一天。60多口井有任何報警提示,他都要在第一時間收悉、篩查,然後通知各崗位員工解決問題。在他連續工作的12個小時內,中控室兩部手臺、三部電話幾乎沒停過,最多時候四個人同時呼叫他。「我已經感覺不到累了,只覺得我就是世界上最忙的那個人。」尚新波笑著自我打趣。

  「這是一個沒有任何社會依託的地方,生活物資緊缺,簡單的瓜果蔬菜運到這裡都需要至少一周的時間。但是,營地廚師利用有限的食材變著花樣給我們增加營養,讓我們吃飽肚子不想家。除夕夜,我們還能吃上烤羊肉,真的是特別開心!」談起近幾年的改變,CPF站監督盛日正如數家珍。

  「民以食為天,中國石油人在萬裡之遙的撒哈拉腹地生產油氣,付出的艱辛外人難以想像。我們負責提供生活服務,肯定要盡心盡力。」樂觀的廚師簡雲輝笑著說:「難度是有,但是我們可以克服!」

  除夕夜,西北非分公司營地的幾位大廚聯袂為站上的中國石油人做了16道豐盛大餐,紅燒魚、鍋包肉、炸大蝦……「看見大家吃得開心,我們更開心!」姚景榮說道,「這裡食材單一和採購不到物資是最大的難題。不過,這幾年分公司想方設法改善沙漠餐飲服務條件,不僅有海鮮,連橘子這樣的新鮮水果也開始端上餐桌了。」

  同樣負責配餐的薛輝師傅,已經在海外工作了9年。這也是他在營地過的第9個春節。「為了大家吃得好,昨天從早上六點忙到晚上八點半。」說起兩個孩子,薛輝一臉幸福地介紹,「我有倆娃,一個5歲,一個9歲了。雖說老大滿月那天我就出國了,這些年都沒陪著過過年,但現在網絡方便,也能常跟孩子視頻,回到家他們也跟我挺親的。」

  採油工程師尚小龍工作了6年,這是他第3次在海外過年。昨天吃年夜飯時,他和安保監督威金斯坐在了一起。威金斯是法國人,因為喜歡中國文化、中國茶而與尚小龍結緣。威金斯平時都用刀叉用餐,中國春節這天他卻用起了筷子:「今天是中國的春節,我練習了很久,今天也要用筷子。」(記者 王馨悅 孫秀娟)

CPF作業現場。沙漠中難得的綠色營地。

  嬌柔營地的「中式大餐」

  距尼日首都尼亞美1400公裡、深入撒哈拉沙漠腹地400多公裡的阿加德姆油田一線有個重要營地——JAOURO。這裡環境嚴酷,沙塵肆虐,員工是清一色的爺們兒,中國石油的員工們卻浪漫地將其翻譯為「嬌柔營地」。

  愈是遠離親人,愈想遙寄思念。中國年來了,紅柳樹上掛起紅燈籠,營地門前貼上紅對聯。特殊的日子裡,華油集團西北非分公司的營地管理員白龍軍格外忙碌:手不離對講機,人不停地穿梭在辦公區、食堂和多功能會議室。他最大的願望就是:「營地的弟兄們遠在異國他鄉,在這兒挺辛苦的。我們陽光人是做生活服務、後勤保障的,讓大家吃得開心點,他們就不想家了。」

  在嬌柔營地,為了實現「做頓好吃的」這個心願,西北非分公司的陽光人煞費苦心。營地需要準備四桌近50人的飯菜,用餐的包括中國人、尼日人和國際僱員,還有十多位常駐、流動的政府官員。他們分別來自礦務局、石油局、HSE管理等,相當於駐企業的代表。

  食材早在一個月前就開始準備了。在撒哈拉沙漠久了,營地的進貨渠道基本固定下來了:中方員工喜歡吃的豬肉來自津德爾煉廠;魚和蝦要從尼亞美找進口商採購;大米95%來自東南亞國家,包餃子的麵粉則要提前從國內選購;唯獨羊肉、牛肉是當地的特色。

  除夕一大早,營地第一大廚溫建平4時多就摸著黑開始忙乎了,清點著一周之前從尼亞美、奈及利亞海關第法採購來的冰鮮雞鴨魚肉,在附近採買的新鮮羊肉,一會兒再從營地的小菜園裡摘下專門留好的青椒、西紅柿、小油菜。他有十足信心做出四桌豐盛的年夜飯。

  記錄在本子上的菜譜列得清楚:冷熱16道菜,以中餐為主,有魚有肉有蔬菜……溫建平飛快地在頭腦中搭配著材料。他是個老海外,有5年是在一線營地。「三個營地輪流著,哪兒需要就到哪兒去。說起來,還是嬌柔營地的條件好些。」

  這天,白龍軍忙著營地的整體服務,溫建平是獨當一面的操勺大廚,三個當地人洗菜、配切……廚房裡緊張忙碌。

  令人欣慰的是,當地僱員和政府官員都表示願意一起吃中國菜。這些政府官員很喜歡嬌柔營地,一是前線的工資高,二是營地的服務到位。像除夕這樣的特殊時刻,兩位國際僱員跟中國人圍坐著一張桌子吃飯。

  坐在餐桌邊的法國人Valeriu Acsinte和阿爾及利亞人Mehdi Chaouch顯得比中國員工還要高興,倆人擺弄著手裡的筷子,期待著每一道中國菜上桌。負責營地安保工作的Valeriu對廚師雕刻的蘿蔔花格外關注,詢問可不可以送他一朵。而Mehdi則熟練地用筷子夾起「拔絲紅薯」,拉出長長的絲,開心得像個孩子。

  他們不吃豬肉,白龍軍上菜時就按約定的信號,把盤子放在桌子上約定俗成的固定位置,那是中國人的「特區」。

  國際僱員吃得滿意,中國人吃得幸福開心。這餐飯吃得最過癮的,是那盤扣肉荷葉餅和豬肉餡水餃。「太香了!」前線營地經理趙玉飆笑著說,「平時我們的生活也不錯,但今天的每個菜都更用心,色、香、味都在線。」

  幾位剛從生產現場回來、仍舊穿著紅工裝的中方員工一邊吃一邊感慨:「在撒哈拉吃著這麼豐盛的大餐,很滿足。在北京也不過如此。」「在這個地方生活服務能做到這個程度,真的很感動!」「中國人願意吃中餐,師傅今天做的菜味道相當不錯,尤其是那盤餃子,沒想到那麼好吃!」「我吃了5塊拔絲紅薯,確實做出了家的味道!「

  聽著大伙兒的誇讚,白龍軍擺著手不好意思地說:「你們開心就好!不管咋說,這頓飯對中國人來說很重要,我們陽光人肯定是能做多好做多好。」(記者 孫秀娟)

  「汪洋」中的CPF處理站

  在撒哈拉沙漠腹地400多公裡的地方,是尼日最大的石油勘探區塊阿加德姆,中國石油建設的油田中心處理站(CPF站)、接轉站(FPF站)、混輸泵站就坐落於這片沙漠汪洋之中。

  1月25日,記者告別長城鑽探226隊,在一片瀰漫的沙塵中直奔CPF站。在20多公裡的沙漠中左衝右突近40分鐘後,空曠的沙漠中出現了一排罕見的電線桿,營地應該不遠了。果然,一個急轉彎,沙丘後露出了高大的儲罐和沉降罐。

  難以想像,當年「阿加德姆石油勘探區塊合作協議」籤署後,這些龐大的設備是如何運載到沙漠中,這些站廠建設的過程又經歷了怎麼的艱難。車停在了CPF站大門邊,突遇一股強風,推開車門都費力。風沙猛烈地拍打在臉上,以防風鏡、防曬巾、工裝全副武裝的石油人無法張口,剛下車的我們也聽不清楚,大家做著手勢,跨過門口半米高的沙丘,先後衝進了中央控制室站。

  站內站外仿佛是兩個世界。讓人意想不到的是,在狂暴沙海之中,這個CPF處理站「能力強、能量足」。除了原油處理、天然氣處理、原油儲運等工藝系統,這個處理站內還建有火炬系統、燃料氣系統、通信系統、天然氣發電及供配電系統和空調系統等輔助基礎設施。

  每逢佳節倍思親,但身著紅工裝的石油人,依然聚精會神地緊盯著工作檯上的電腦屏幕,遙控著沙漠中的油水井生產。

  看著灰頭土臉的記者,CPF生產部經理林雪峰笑著說:「尼日項目是海外最艱苦的項目,沒有之一。」他出生於新疆古爾班通古特,從小就十分熟悉沙漠中的生活,卻依然感慨「撒哈拉沙漠的情況要複雜得多」。

  這個地方,除了馬來熱、伊波拉病毒等疾病流行,困擾人的還有常年高溫。最高地表溫度在60攝氏度以上。另外,沙塵暴頻繁,範圍廣,持續時間長。經常可以看到一堵高十幾米、高速移動的沙牆迎面拍來,沒有防風鏡和口罩完全寸步難行。即便全副武裝起來,人的耳朵、眼睛每天也都被細密的砂礫裹挾著,防不勝防。

  由於自然環境惡劣,要實時監測各井的運行狀況、參數和井下情況就變得尤其困難。林雪峰介紹,國際先進的監控與數據採集系統就成為了阿加德姆油田數位化管理的「神器」。

  「SCADA監控與數據採集系統是海外數位化建設模式的縮影,在中國石油30個國家90個項目裡,尼日要作為數位化戰略試點推行。」林雪峰話語中充滿自豪。

  目前,尼日所有油田的原油都要匯集到CPF站進行集中處理,以達到商業標準。有了這個系統,原本需要上萬人才能完成的每日2萬桶油處理任務,現在5個人就能完成。(記者 王馨悅)

CPF營地的管理員和大廚們。為大家做麵食。

相關焦點

  • 撒哈拉沙漠有多深,如果把沙子全抽空,在沙漠底下會發現什麼?
    撒哈拉沙漠幾乎佔據了非洲近一半的面積,同時也是一個石油和天然氣的富產區,不過大家有沒有想過一個有趣的問題,那就是撒哈拉沙漠究竟有多深?對比海洋如何。另外如果把沙子都抽走,裡面還能剩下什麼?其實沙漠也與所有土壤一樣會存在一層基地巖層,同時基地巖層中可能含有地下水,這也是沙漠中常有地下水出沒的原因之一,另外撒哈拉沙漠屬於石油富集區,這也表明地下可能有石油以及天然氣等資源。由於撒哈拉沙漠產出了大量的石油和天然氣由此就會產生一種錯覺,認為沙漠會是石油與天然氣資源的高產區,其實不然,這主要還與撒哈拉沙漠的形成有關。
  • 撒哈拉的沙漠有多厚?沙子下面又藏著什麼?
    在撒哈拉沙漠沙的沉積面積達700萬平方公裡,面積非常之遼闊,大約佔據了十分之七的歐洲面積了,佔據了非洲面積的五分之一,如果加上撒哈拉沙漠周邊的地區的話,面積超過940萬平方公裡,已經快有一個中國那麼大了。
  • 世界上最大的沙漠撒哈拉沙漠,給人一種神秘的感覺!
    在非洲北部,西起大西洋東岸,東至紅海之濱,橫亙著一片浩瀚的沙漠,這就是世界上最大的沙漠撒哈拉沙漠。「撒哈拉」一詞,阿拉伯語的原意是象徵廣闊的不毛之地,後來轉意為大荒漠。撒哈拉沙漠是世界上最有個性的地方。自古以來,撒哈拉這個孤寂的大沙漠便拒絕人們生存於其中。
  • 撒哈拉沙漠下雪了?怕是個假的撒哈拉
    說到世界上最不可能下雪的地方,大概就是撒哈拉沙漠了,作為世界上最大的沙質荒漠,也是全球最熱的沙漠,撒哈拉居然下雪了,真是不可思議。雖然下雪對於很多人來說早已經見怪不怪了,但是對於住在沙漠附近的人來說簡直就是奇蹟。
  • 三毛的《撒哈拉沙漠》
    我說三毛不幸離世,是基於這麼多年我看到的關於三毛死因的資料的總結,三毛行為不和眾人同,讓她的家人不理解,她的朋友不理解,她一生都在尋找志同道合的人,可惜,荷西也不幸離世,她在這個世界上就如同行屍走肉了。
  • 撒哈拉沙漠有多深?如果把沙子全挖光,底下會剩下什麼?
    ,所以在不同地區,撒哈拉沙漠的深度也不同。很多人可能會好奇,如果把沙漠的沙子全部挖光,那麼沙漠的底部將會是什麼?有些地區的基層眼中會含有石油、天然氣等。比如中東沙漠地區富含石油。,以至於給許多人一種錯覺,認為沙漠之中含油量豐富。
  • 在空中瞭望撒哈拉沙漠
    撒哈拉沙漠的交通,過去傳統上都是通過駱駝隊,既緩慢、艱苦,也很危險。需冒迷路、過熱、窒息人的沙暴以及餓死、渴死等危險,再加上還可能遭到打劫。儘管有這麼多危險和困難,泛撒哈拉沙漠的商業和貿易,從很早的時候起就一直延續了下來。 03 別看這裡地廣人稀,寸草不生,下面卻埋藏著多種貴金屬礦產。
  • 神秘的撒哈拉沙漠,埋葬著遠古的文明
    非洲大陸的衛星影像圖,北部和中南部呈現出完全不同的兩種顏色,黃色和綠色,就像是被攔腰隔斷一樣,由長度超過3800公裡的薩赫勒地帶分開,形成兩種完全不同的世界,北部就是我們耳熟能詳的撒哈拉沙漠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探索,撒哈拉沙漠的秘密。撒哈拉沙漠總面積約為932萬平方公裡,綿延整個非洲北部,西邊緊鄰大西洋,北部是地中海,東部延伸至紅海,再遠就是印度洋。覆蓋到西撒哈拉、阿爾及利亞、利比亞、蘇丹、埃及等許多國家,與我國960萬平方公裡的國土面積,相差無幾。
  • 撒哈拉沙漠有多深?如果將沙子挖空,底下剩下的是什麼東西?
    ——《使至塞上》王維一提到作家三毛,人們都會聯想到撒哈拉沙漠,那對於很多人來說是一個既陌生又熟悉的地方。陌生主要是很多人都沒有實際到過撒哈拉沙漠,熟悉卻是因為電視和書籍中早已充滿了對沙漠的介紹。這個形成約250萬年以前的沙漠,地處非洲北部,地廣人稀氣候條件也非常的差。
  • 撒哈拉沙漠有多厚?如果將沙子全部移走,底下會剩下什麼?
    撒哈拉沙漠有多厚?如果將沙子全部移走,底下會剩下什麼? 撒哈拉沙漠是世界上最大的熱帶沙漠,它的面積達到了940萬平方公裡,這個面積和我們國家的陸地面積已經差不多了,但同時也強調一點,它只是世界上最大的熱帶沙漠,在世界沙漠的排名當中,撒哈拉只能排在第三,第一和第二自然是南北兩極,因為足夠乾燥,所以也被認定為沙漠。
  • 世界三大無人區之一的最大的沙漠——撒哈拉大沙漠
    今天小鹿要給你們介紹一個特殊的沙漠——撒哈拉沙漠。這個名字你們肯定不陌生吧,因為這是世界上最大的沙漠。撒哈拉沙漠位於非洲的北部,氣候條件非常的惡劣,世界上很少有生物能夠在這個沙漠生存,當然人類也不例外。
  • 關於撒哈拉沙漠,你了解多少?
    由於撒哈拉沙漠幾乎佔非洲大陸的10% ,因此撒哈拉沙漠通常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大的沙漠。 然而,這並不完全正確,因為它只是世界上最大的熱帶沙漠。 根據沙漠的定義,即每年降水量少於10英寸(250毫米)的地區,用這個衡量標準,世界上最大的沙漠實際上是南極洲大陸。
  • 撒哈拉沙漠中有隻巨眼,太空中依然清晰可見,形狀完美,成因是迷
    當然,大多數人都是憧憬,大家在各種途徑看過一些探險資料、紀錄片、遊記,無人區荒涼、寂靜、遼闊的美感對都市裡掙扎求生的現代人來說,絕對的新奇、絕對的刺激。之所以憧憬,當然是因為大家都沒去過,如果親自去到無人區,相信每個人,就算不感到恐懼,也絕對會產生敬畏。有時候幾十百把萬平方公裡在我們眼中只是一個冷冰冰的數字,但是現實中一平方公裡的土地,我們置身其中就會渺小得不行。
  • 撒哈拉沙漠也下雪啦~
    對,你沒看錯,就是全世界最熱的地方——撒哈拉沙漠。撒哈拉沙漠地區利比亞的阿濟濟耶(Al-Aziziyah)最高氣溫曾達到創紀錄的58℃。時隔37年,不可思議的事情發生了撒哈拉沙漠竟然下雪了撒哈拉沙漠第一次下雪的時候小編表示自己還不存在
  • 只知道撒哈拉沙漠,卻從未聽說它還有「眼睛」
    一曲大氣磅礴的《出埃及記》——馬克西姆,伴您邊聽邊看「撒哈拉之眼」Maksim Mrvica - 出埃及記.mp303:10來自簡法不錯撒哈拉之眼位置圖示撒哈拉之眼位於世界上最大的沙漠——非洲撒哈拉沙漠的西南部茅利塔尼亞境內,是全球十大最壯觀的地質奇蹟之一。
  • 撒哈拉沙漠裡為什麼有一些壁畫,遠古時期這裡是否有人居住?
    撒哈拉沙漠是世界上最大的沙漠,氣候炎熱乾燥。然而,在這片極度乾旱缺水、土地龜裂、植物稀少的空地上,卻有著高度繁榮的古代文明——沙漠中有許多美麗的古代大型壁畫。據研究,撒哈拉沙漠曾經是一片綠色的平原,非洲居民在這裡創造了古老而自豪的燦爛文化。那麼,是什麼原因使當年綠洲變成了「窮荒絕漠鳥不飛,萬漬千山夢猶懶」的千裡沙海呢?
  • 把撒哈拉沙漠建成地球巨型太陽能電廠?發電可超全球總量100倍!
    可以說,我們的地球被燙傷了,觸目驚心,而地球上最大的燙傷,肯定非非洲的撒哈拉大沙漠莫屬。如果把撒哈拉算成一個國家,它將成為世界上第五大的國家,只比加拿大、中國和美國稍小一點。有個笑話說,一個人打電話吹噓自己接了一筆嗨生意,要去粉刷月球。撒哈拉這麼醜陋,是不是也該粉刷一下了呢?
  • 生命禁區變成「綠洲」,撒哈拉沙漠長出18億棵樹,變化令人驚訝
    在世界上所有的沙漠中,最可怕的一個沙漠,是位於非洲北部的撒哈拉沙漠,這個沙漠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沙漠,同時,它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生命禁區」,被認為是世界上最不適合生命生存的地方。
  • 未解的撒哈拉沙漠之眼
    大家眾所周知撒哈拉沙漠是全世界最大的沙質荒漠之一,就在這個全世界最大的荒漠中,有一個所有人都知道也是世界未解之謎之一的"撒哈拉之眼」撒哈拉之眼又被稱為「理查特結構」(RichatStructure),它位於世界最大的沙漠中,它的直徑達到48公裡,從太空上清晰可見。
  • 撒哈拉沙漠誕生於多久之前?
    撒哈拉沙漠附近島嶼上的沙塵隱藏著其誕生之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