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對奧運會,始終有著特殊的感情,尤其是2008年北京夏季奧運會的成功舉辦,讓國人對奧運會的熱情有增無減。隨著2022年北京冬季奧運會的日益臨近,如何確保冬奧會的順利進行,讓北京成為全球第一個同時成功舉辦過夏季和冬季兩種奧運會的城市,就成為了奧組委以及相關參與各方持續努力的目標。
與夏季奧運會不同的是,冬奧會對於舉辦地的氣候環境要求更加苛刻,很多比賽項目都是在戶外場地進行,因此更容易受到冬季極端天氣的影響。大風、大霧、降雪甚至溫度太高,都會影響比賽的順利進行。因此提前精準的掌握比賽當天的天氣狀況,就成為了非常重要的技術保障環節。
作為2020年北京冬季奧運會精細天氣預報技術研發及示範應用課題小組的牽頭企業,墨跡天氣將與北京市氣象臺、北京大學共同負責冬奧精細天氣預報技術研發及示範應用課題組的研究內容、技術方案設計與實施計劃。
對於在保障北京冬奧會能夠順利舉辦過程中所起到的作用,墨跡天氣副總裁程倩表示,墨跡天氣的氣象研發團隊不僅擁有氣象模式和分析專家,而且還有強大的算法團隊,能夠將機器學習這種新興技術與氣象技術相融合來進行研發。從而針對延慶及張家口賽區這樣之前氣象精細化預報相對欠缺的賽區提供更加精準的氣象服務。在這一過程中,墨跡天氣除了將氣象模式預報和機器學習後訂正的結果相結合,來提升模式預報的精細度和準確性以外,還會將AI技術與人工經驗預報相結合,開發冬季極端天氣識別系統。同時將AI技術與現有氣象預報技術融合,並且第一時間根據冬奧站點觀測資料與預報的模型進行檢驗和優化。提升預報精確度是墨跡天氣保障北京冬奧會順利進行的最終目標。
墨跡天氣在氣象領域領先的技術實力,是成為冬奧會研究課題牽頭企業的根本原因。在氣象服務領域深耕十年之後,目前墨跡天氣所積累的研發能力和技術實力,可以較好的滿足2022年北京冬奧會對賽場、賽道、轉場交通通道及其他關鍵區域高時空精度的氣象監測、客觀預警預報及賽事專項服務的精細化要求。程倩表示,之前墨跡天氣曾先後為The North Face及張家口崇禮168越野賽等戶外賽事提供過精細化的氣象服務,因此在「氣象+賽事」領域及張家口崇禮地區有著較為豐富的實踐經驗,這些都進一步增強了墨跡天氣助力冬奧氣象預報精細化的信心。
在接受採訪時,程倩表示判斷一家氣象服務公司好不好,可以從三個維度去考量。一是氣象數據源廣不廣,二是數據處理能力強不強,三是結合行業觸點的能力好不好。在這幾方面,墨跡天氣在國內都是領先的。在數據層面,墨跡天氣擁有來自國內專業機構以及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歐洲中期天氣預報中心等組織每天超過350G量級的氣象數據。同時墨跡天氣到今天已累計了6.5億的用戶規模,也為墨跡天氣提供了精細化到任意點的實況眾包數據,這是墨跡天氣的一大優勢,這些數據都是專業氣象數據的重要補充,政府及氣象部門尤為看重。另外在技術層面上,墨跡天氣也勇於創新,不斷嘗試用AI技術對天氣數據進行研究,從而提供具有更高精準度和時效性的服務,儘可能降低北京冬季奧運會因天氣原因影響比賽進行的可能性。數據顯示,墨跡天氣短時預報晴雨準確率超過90%,這些都是墨跡天氣相比較於其它企業來說最大的優勢。
談及商業氣象服務在國內起步較晚這一現狀,程倩表示,2015年6月氣象局頒布27號令:開放中國氣象信息,並於2020年完全放開,鼓勵民營資本和氣象局合作,這對商業氣象服務的發展是非常利好的,勢必會讓一些本就很優秀的氣象企業如魚得水,乘風破浪,借著行業紅利期快速發展。儘管目前市場面臨諸如對氣象服務價值缺乏了解、國內氣象服務企業技術能力和服務水平參差不齊、面臨國際氣象服務企業巨頭競爭等現狀,但整體來說中國商業氣象市場的市場前景依然非常廣闊。一方面,由於政策和數據的開放,給了市場很大的機會,另一方面,全球約五分之四的經濟活動均與氣象有著緊密的聯繫,越來越多企業也逐步意識到氣象對公司業務的影響,商業氣象服務逐漸由非剛需向剛需轉變。
墨跡天氣作為較早入局氣象服務領域,且在行業處於領先地位的企業,除了此次成為冬奧會精細天氣預報技術研發及示範應用課題小組的牽頭企業以外,此前還與春秋航空公司達成合作,一舉打破了之前國內氣象服務由國外公司壟斷的局面。程倩透露,農業、航海、水利、能源、交通、零售、物流、保險等行業都是墨跡天氣未來將要布局的領域,甚至在無人駕駛、智慧城市等領域也將會看到墨跡天氣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