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觀賞植物,醉魚草有秀麗的葉片和優雅的株形,又有美麗芳香的花序,花期可以一直延續夏秋兩季。醉魚草的花序最常見的是粉紫色的,集開放在枝頭。盛花時節滿樹紫色,鮮豔奪目,氣味芳香,枝拱曲而細長,花序長而舒展,四面下垂。
因其多樣的花色和香氣,極易引來蝴蝶、蜜蜂等,故醉魚草的英文名叫butterfly bush(蝴蝶木)。據研究,僅醉魚草屬中的一種互葉醉魚草的訪花昆蟲就有63種之多。如果你稍微有點耐心,在醉魚草的旁邊靜等一會兒,必定能看到上下飛舞的蝴蝶在花兒四周辛勤地忙碌著。
為啥叫「醉魚草」呢?
醉魚草名字的由來,與它具有毒性能夠將水中的魚「毒倒」有關。李時珍《本草綱目·草六·醉魚草》記載:「醉魚草,南方處處有之,多在塹岸邊作小株生,高者三、四尺。根狀如枸杞。莖似黃荊,有微稜,外有薄黃皮,枝易繁衍。葉似水楊,對節而生,經冬不雕。七、八月開花成穗,紅紫色,儼如芫花一樣,結細子。漁人採花及葉以毒魚,盡圉圉而死,呼為醉魚兒草,池沼邊不可種之。此花色狀氣味並如蕪花,毒魚亦同,但花開不同時為異爾。」
那麼,醉魚草如何讓魚也「醉」了?具體做法如下:
第一步,將醉魚草的根、葉或者花浸泡,泡軟之後用小錘子捶打,把它的汁液敲打出來;
第二步,將汁液和根、葉或者花繼續放到桶裡浸泡,直到整桶水泡白為好;
第三步,選擇小溪或者池塘中有魚但水流速度不大的地方,將桶中的液體倒進去。不用一會兒的功夫,就會看到魚像缺了氧一樣浮出水面,之後昏昏沉沉地翻起了白肚子,接下來就抓緊時間收穫吧。
當然用這種方法藥性不大,如果不及時捕撈,小魚一會兒就會回過神來。撈回來的魚放在清水裡遊上一段時間,毒性就沒有了。科學工作者對此進行了研究,發現醉魚草含有的醉魚草黃酮苷及醉魚草糖苷對魚類有毒害作用,會使魚麻痺,而不是死亡。並且發現,用醉魚草進行「藥捕」時,夏季用莖葉,冬季則用其根。
醉魚草因其芳香美麗的花朵,再加上病蟲害少,耐修剪、管理粗放和繁殖容易等特點,現已成為很多城市植物園、私家庭園和街道綠地中植物造景必不可少的香花灌木,在豐富園林季相景觀方面發揮著獨特的作用。另外,因不同種類的醉魚草開花的時間差異較大,如果將不同品種的醉魚草搭配種植,可形成四季均有花可賞的專類香花園,也是別有趣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