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植物,搗碎倒入水中可以「醉」魚,有些農民用過的的捕魚方法
在農村,有很多植物很神奇,神奇得讓人無法相信,所謂「一物降一物」,萬事萬物,相生相剋,魚兒生活在水中,有一部分魚,還是吃植物長大的,如果它們也有思維,估計它們也想不到,它們的「天敵」,可能來自一種植物。
這種植物,有一個簡單、粗暴的名字,直接跟魚,拉上了關係,人稱「醉魚草」,這個名稱,估計都用不著我著過多的介紹,一聽名字,就知道,是「醉」魚的。
不過,我還得說一說,這個名字,「醉魚草」其實並非草,為什麼呢?它不是草本植物。
醉魚草,一種小型灌木,植株高度,也比普通的草要高出太多,一般高度在2米左右,莖灰褐色,皮,也是灰褐色,枝幹呈四方形,稜角分明,葉片對生,葉子卵形,或者披針形偏圓形。
花期4到10月,掛果期8到第二年的四月,仔細想想,這樹木,還挺適合盆栽的,一年四季,不是花期就是果期啊,而且花還挺香的。
以前的農村,可沒有農藥賣,老一輩人,除草用手工,殺蟲用什麼?用草木灰,我記得南瓜秧苗最喜歡長一種硬翅飛蟲,農村老人就是撒草木灰的方法,保護秧苗的。
因此,大規模的捕魚,都得藉助外力,農藥是後來才有人亂用的。那時候沒有農藥,農村又不靠海邊,漁網那個時候也沒有。
以前有時候糧食不夠吃,就得用野菜、野味補充,魚,營養豐富,自然是首選,但是沒有網,沒有專門對付魚的藥,怎麼辦呢?
釣魚的方式,很顯然對於吃不飽飯的先輩來說,保證不了收穫,於是,在口口相傳的技藝裡,有一種用醉魚草捕魚的方法,被重新啟動起來。
據農村老人講,那時候,幾個人一起,各司其職,通力合作,將很多醉魚草的葉子、嫩枝條、嫩芽,聚集起來,搗碎成糊狀,用桶裝好,背到小溪邊,挑一個水枯的地方,就是上遊入水較小的那種。
然後選擇一個有懸崖的地方,從懸崖口開始把醉魚草糊糊混合溪水倒出,順懸崖的瀑布傾瀉入下方的小潭之中,這樣,醉魚草糊糊相當於大力攪拌在了潭水之中,10分鐘左右,就有魚兒像「醉」了一樣,在水面漂浮緩慢遊動了。農民就可以拿工具捕撈了。
醉魚草這一種植物,搗碎倒入水中,可以「醉」魚,這是有些農民用過的捕魚方法,本文僅供科普,目的是傳承技藝,這種方法現在嚴禁使用,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問問家裡的老人,或者您的農民朋友,是否聽說過這種捕魚方法,也歡迎大家交流古老的捕魚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