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光召:曾考上清華、進讀北大,實事求是、嚴謹認真就是科研態度

2020-12-04 教育思享

中國科技領軍人物周光召,曾考上清華、進讀北大,被派蘇聯又被召回。

馬克思說過,「如果人僅僅為自己勞動,也許他能夠成為著名的學者,偉大的智者,卓越的詩人,但是她永遠也不可能成為真正完善和真正偉大的人」。

從古至今,我們聽說過太多名人的故事,受到的啟示也有很多。屠呦呦因為研究治瘧良藥拯救數億人而被世人所熟知銘記,袁隆平提高水稻產量從此使數億人不受飢餓的困擾而受世人敬佩,他們都不是為了自己,他們站在全人類的高度,為全人類而奮鬥,最終也被全人類銘記。

周光召是中國科技領軍人物之一,1919年5月出生在湖南省寧鄉,畢業於北京大學,他具有深厚的物理才能,得到國際上的廣泛認可。

奉命出國,奉命回國,他積極響應國家號召,也是他深愛祖國的表現。

與其他人不同,周光召對物理的興趣主要是受了父親的影響。父親對周光召的教育很理性也很開放,所以自幼周光召就對大自然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父親的開放教育沒有壓抑周光召的天性,在上中學時就發揮了作用;他十分活潑好動,喜愛鑽研,在老師的幫助下充分利用學校提供的資源,他很快就投入到學習之中,並取得了一系列的相應成果。

周光召在中學時一騎絕塵,名列前茅,1949年,他憑藉著優異的成績得償所願地考上了清華大學,隨後他又轉入北京大學進行粒子物理的研究。當時他恐怕沒想到,因為自己熱愛而選擇的專業,會讓他成為這其中的佼佼者。

周光召在物理方面具有天賦,年紀輕輕的他已經解開了別人困擾許久的難題,並且在尚未到「而立」之年的年紀,就已經取得很多成果,也許正因為如此,他被派到蘇聯學醫相關物理研究工作,為國之重器的建設服務。

隨後,由於國際環境和國家戰略發展的需要,周光召奉召回國,用自己在國外學到的知識為國家建設做出了不少的貢獻。他對物理方法有著屬於自己的獨特理解,他曾在國際上發表了數十篇論文,其中有不少文章獲得了廣泛好評,他的國際影響也隨之提升。可是他並沒有忘記自己的祖國,他學成的目的也是為了可以更好地報效祖國。

他始終認為「科學沒有國界,但科學家有祖國」,於是在他在國際上獲得榮譽的時候,他會想到自己的國家,他把自己的祖國永遠放在心裡,永遠為祖國而奮鬥。他的心裡裝著國家,他的肩上扛著人民,也正因為如此,他才會獲得那麼大的成就。

實事求是,嚴謹認真,是他對科研的態度,也是他對科研的熱愛。

周光召對待科研的態度是認真的,開明的,儘管他是那麼有一定地位的人,但是他不會盲目自大,更不會因為自己的成就而不去聽從他人的意見,他講求科研是在一個民主的情況下,為了讓中國科研事業發展得更好這一目的而共同努力。

周光召會讓每個跟他合作的人都有發言的權利,他會讓每個人都有機會說出自己最真實的想法。遇到有意見分歧的地方,他會組織人員在保證有一定可實驗性的基礎上,一個一個地實驗,確保每一步都進行得十分有把握,因為他明白科研不是一件小事,既然需要大家合作就必須要聽從大家意見。

在實驗中他常常扮演一個傾聽者或決策者的角色,傾聽每一位科研人員的意見,在綜合所有之後決定最後實行哪一個方案。這樣的科研態度,也對培養更多優秀的科研人才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獲得成功時,他謙虛地表示他只是一個普通的人,與共同作用在這件事上的人一樣,並沒有什麼差別。他會舉行講座將自己的經驗毫不避諱地教給他人,他雖然嚴謹,但也很謙和,他會嚴格地遵循科研程序,但永遠不是思想固化。因為如此,他取得成功,因為如此中國科研才會更上一層樓,獲得更高的國際影響力。

看過太多的科學家,他們一心只裝著自己所奮鬥的事業,他們從來不要求自己的事業能給自己帶來什麼,只是站在全人類的角度,為自己的事業努力。這裡我們也可以受到啟示,也許我們沒有那麼大的能力做出像他們那樣的貢獻,但是也許這樣我們有像他們那樣追求自己目標的努力,就會獲得成功。

相關焦點

  • 湖南院士周光召:留學回國搞科研,呼籲應改進院士制度、普及科學
    為國專研物理,學成報效祖國 周光召生於1929年,高中畢業後以優異成績考上清華大學選修班在選擇專業時,由於國家當時對物理人才的需求,他毅然選擇清華物理系,並於1951年成為著名物理學家彭桓武的研究生。 次年,全國院系開始進行調整,周光召轉入北大進行基本粒子物理的研究。 1957年,周光召被國家派往莫斯科杜布納聯合核子研究所,進行為期三年的高能物理研究。
  • 他兩次被北大清華勸退,第四次又考上清華,教授:這孩子我沒法教
    四川考霸「張非,1次考上復旦,1次考上北大,2次考上清華,他本是當之無愧的天之驕子。但當他第4次考上清華時,教授卻直言教不了,這是什麼回事呢。上學之後,他總是不認真聽課,在課堂上想玩啥就玩啥,下午還呼呼大睡,造成了一個不好的影響。另外,生性跳脫的他也沒少參與打架鬥毆,雖說是幾個孩子之間的矛盾,但終究不是個事,對方父母也曾多次找上門來。
  • 周光召:科學無國界,但科學家有祖國
    當前北大正深入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為充分發揮榜樣的示範引領作用,北大新聞網特開設《初心•使命》專欄,講述老一輩科學家科學報國的故事,以激勵北大師生弘揚科學報國的優良傳統,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肩負時代重任,勇做新時代科技創新的排頭兵。
  • 考上清華北大和中500萬誰的概率更高?李永樂計算的答案出人意料
    說到我國哪兩所大學最難考,對於很多人來講這兩所是很多人所公認的,那就是位於首都的清華北大兩校,這兩所聞名全國的重點大學,在無數人心中有著無可替代的情節,不少人自小就埋下了清北的種子,但是能夠最終真正在高考中進入到這2所大學的人卻是寥寥無幾的狀態。
  • 太牛了,廣西一貧困縣7人考上清華,連續33年有人考上清華北大
    在廣西各種建築工地上,你會經常遇到廣西這兩個地方的人,就是北流和都安。為什麼建築工地上這兩個地方的人最多,首先由於傳幫帶的緣故形成家族式外出,其次更重要一點就是他們特別能吃苦耐勞,不管多累多髒的活都幹。
  • 北大和清華對嫦娥五號貢獻有限,難道北大清華不再是頂尖大學了嗎
    就國防來說,清華和北大是先天不足的。但是這並不意味著清華北大就不行了。北大的強項是在文科專業,也同樣為國家輸送了很多人才北京大學歷史悠久,可稱之為中國第一大學。北大在民國時期就是中國大學和文化進步的風向標。
  • 考上清華北大的都是什麼樣的人?學霸的成功無法複製,但可以...
    考上清華北大的都是什麼樣的人?「神一般的存在!」「平時玩遊戲,周末搞競賽。學習比你少,效率比你高。」「一種是天才型學霸,一種是學習有方法、刻苦努力,善於考試的學霸」清華、北大一直是許多學子的夢想,小星所在的縣城,一年有一個考上,都要拉橫幅慶祝。
  • 普通人正常智商,讀書時期非常自律刻苦拼命,能考上清華北大嗎?
    普通人正常智商,讀書時期非常自律刻苦拼命,能考上清華北大嗎?基本不可能,僅有一絲希望!高考能考上北大清華的學生,幾乎個個智力超群,再加上刻苦勤奮,才可能考上清華北大。那些考上清華北大的學生,幾乎在幼兒園都展現出超高的智商水平,普通孩子累得吭哧吭哧半天才背下來,別人就輕描淡寫看了幾分鐘,就一字不差背下來了。能考上北大清華,絕對是智商,努力缺一不可的,剛有智商不努力,那不就是傷仲永嗎,再天才的孩子,如果只是一味賣能智商,幾乎也不可能實現北大清華夢,除非那種不世出的天才。
  • 懶得考清華北大,16歲女生考上中國版麻省理工,進入中科大少年班
    近日,廣東一位16歲少女非常火,是一位超級女學霸,16歲考上中國版麻省理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進入,但是真正讓網友驚嘆的是她的學霸名言:其實我也想過上高三考清華北大,但是就是懶!這句「懶得考清華北大」學神名言迅速刷爆網絡,引起不少網友熱議。
  • 校長中學生要求跪拜孔子 宣稱這樣能考上清華北大
    中學生要求跪拜孔子,宣稱這樣就能考上清華北大,如此迷信也真是醉了。據網友爆料,在河南省平頂山市寶豐縣第一高級中學,校長規定學生們每天清晨5點鐘必須起床誦讀經書,還要每天跪拜孔子,據說這樣能考上著名大學,拜完之後學渣也能變學霸,校長如此迷信怎樣教書育人呢?
  • 「我就是懶得考清華北大」16歲女生高二考上中科大少年班!
    「其實我也想過上高三考清華北大,但是就是懶。」想過考清華北大,但就是懶據了解,少年班對年齡有一定要求。根據中科大2020年少年班招生辦法,面向具有高中畢業文化程度、2004年1月1日及以後出生的優秀高二(含)以下學生招生。
  • 中國科學院第四任院長周光召
    1981年9月,周光召赴西歐原子核研究中心任研究員。他是該中心在60年代以來邀請的第一位中國物理學家。1982年9月,周光召回國,先後任中國科學院理論物理研究所副所長、所長。1984年4月8日,周光召升任中國科學院副院長。1985年底,他被聘兼任清華大學理學院院長。1987年1月22日,周光召任中國科學院院長、黨組書記。1988年10月,兼任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 湖南人民眼中的清華北大,能考上的人寥寥無幾
    中南大學校園佔地面積5886畝,其環境優美,學術氛圍濃厚,科研實力強,其有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礦業工程、管理科學與工程等32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有哲學、應用經濟學、馬克思主義理論、外國語言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等35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
  • 中國高考金字塔一覽,考上清華北大的機會只有0.04%
    中國高考金字塔一覽,考上清華北大的機會只有0.04%。考清華北大讀985大學有多難,看看中國高考金字塔就明白了。大家都想去的一本只有一百三十多萬,不到8%,211不到48萬人,2.69%的人有機會,985不到16萬人,0.89%的人有機會,清華北大不到七千人,0.04%的人有機會。怎麼樣這下一目了然了吧,上985的百裡挑一都不止呀都是人中龍鳳,至於清北那絕對是鳳毛麟角,平時生活中真不多見的。
  • 中國最「難考」的三所「非211」,比清華北大還難考,考上不得了
    清華、北大是中國的頂尖學府,是中國千萬考生、家長夢寐以求的「聖地」。然而,清華、北大也是中國「最難考」的幾所大學之一,各地區的錄取分680起步,上不封頂。那麼,在中國真的有比清華、北大還要難考的大學嗎?答案是有的,而且既不是211大學,更不是985大學。
  • 清華北大面對公眾的質疑和批評,始終保持沉默,背後有何考量?
    大家都知道,在清華北大學習的都是學霸中的學霸,畢業生除了被企業籤走之外,剩下的就是繼續深造或者出國留學。國外許多大學都有清華北大的校友會和聯盟,我們也可以看到在這次疫情期間留學生為武漢做出的貢獻。雖是如此,清華北大的留學生也免不了大眾的批評,大家對於清北大學生畢業留在美國這件事很是反對,他們認為留學生們應該回國為國家做貢獻。長期以來,公眾對於清華北大留學生留在美國就業這件事很是反感。雖然清華北大的學校官網都寫著自己愛國情懷以及為國家做的貢獻。而且清華北大的留學生出現新的科研成果也會在學校官網上顯示出來,但標示的確是國外的大學名字。
  • 一流人物周光召——我國科學繁榮發展的領路人
    此後,周光召的科學工作主要轉入了對粒子物理理論的研究,有許多科研成果引起了國內外學者的普遍重視。1996年經國際小行星命名委員會審議通過,將國際編號3462號小行星命名為「周光召星」。1999年9月18日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授予他「兩彈一星功勳獎章」。 作為中科院第四任院長,周光召無疑也是極其優秀的。他曾多次強調:提攜新秀、獎勵後生是我國科學界「刻不容緩的大事」。在90年代,作為我國自然科學最高學術中心的中國科學院必須完成把科研重擔向青年一代的歷史性轉移。
  • 她是北京高考狀元,清華北大都來搶她,最終還是選擇去姚班
    高考的成績剛出來,清華、北大都表示要來搶她,而且黃子晴很快就相繼接到清華、北大的來電,兩個學校都希望黃子晴能報考他們學校,並承諾只要黃子晴願意報考他們學校,專業隨便挑,除此之外,各大高校以及記者都不斷跟黃子晴聯繫,這樣的電話讓黃子晴應接不暇。
  • 科學精神與百年物理學發展 周光召院士與北大學生對話
    科學精神與百年物理學發展 周光召院士與北大學生對話 5月21日下午,2005年北京科技周組委會在北京大學舉辦了由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主席周光召院士參加的與大學生對話活動,主題是
  • 清華北大成為「歐美人才基地」,究竟錯在何處?
    清華北大每年花著國家巨款,為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輸送大量人才,卻沒有為國家的科技和國防事業做出卓越貢獻,這必然引起國人的強烈不滿。特別是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以敵對態度圍攻中國,國家始終處於處境艱難的時候,這種頂級人才的大量流失到敵對勢力,這完全可以用「資敵」來評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