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院第四任院長周光召

2020-12-05 騰訊網

周光召(1929年—)1929年5月15日生於湖南長沙,父親周鳳九曾任湖南大學教授、公路總局局長。新中國成立後,他作為有影響的專家和中國農工民主黨的成員,被邀請擔任第一屆全國政協委員,隨後又被任命為中央人民政府交通部技術委員會主任。周光召從小受到父親的影響,對揭示大自然的奧秘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1942年,周光召進入重慶南開中學。家庭的薰陶和老師的教育不斷開拓著他的視野,養成了他獨立思考而又踏實進取的精神。在數學老師唐秀穎先生的影響下,他特別喜愛數學課,獨闢蹊徑地解開一個又一個數學難題。 1946年初,周光召回到長沙,同年秋季考入清華大學先修班,一年後,便以優異的成績轉入清華大學物理系。1951年7月,畢業並成為本系研究生。1952年秋,他轉入北京大學研究院,從師於著名理論物理學家彭桓武教授,進行基本粒子物理的研究。1954年7月,他以優良的成績通過了研究生的論文答辯。8月,周光召走上工作崗位,任北京大學物理系講師。

1957年春,他被國家遴選派赴蘇聯莫斯科杜布納聯合原子核研究所從事高能物理、粒子物理等方面的基礎研究工作,任中級研究員。尚未步入「而立」之年,周光召已成果纍纍,兩次獲得聯合原子核研究所的科研獎金。1961年2月,他奉召回到祖國,5月調入第二機械工業部第九研究院任理論部第一副主任,進行有關核應用的理論研究。至1979年,他先後任九院理論研究所的副所長、所長、第二機械工業部九局總工程師。

1979年8月,周光召重返理論物理研究領域,任中國科學院理論物理研究所研究員。他在基本粒子和統計物理等方面均作出了相當的貢獻。1980年9月,周光召應邀去美國維吉尼亞大學和加州大學任客座教授,受到美國物理學界的熱烈歡迎,他被國外同行視為中國理論物理學界的代表人物。著名高能物理學家、美國物理學會主席馬夏克教授為歡迎周光召的訪問,專門為他在維吉尼亞理工學院舉行了以弱相互作用為題的學術會議,許多國際知名物理學家前去參加了會議。美國物理學界這樣隆重地接待一名外國科學家是少見的,尤其對中國的科學家可以說是第一次。會間,許多科學家在講話中,表達了發展中美科學合作和友誼的強烈願望。

1980年,周光召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1981年9月,周光召赴西歐原子核研究中心任研究員。他是該中心在60年代以來邀請的第一位中國物理學家。

1982年9月,周光召回國,先後任中國科學院理論物理研究所副所長、所長。1984年4月8日,周光召升任中國科學院副院長。1985年底,他被聘兼任清華大學理學院院長。

1987年1月22日,周光召任中國科學院院長、黨組書記。1988年10月,兼任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副主任委員。1992年4月,周光召當選為學部委員會執行主席。

周光召於1952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自1982年中國共產黨第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起,他先後被選為中央候補委員和中央委員。

附周光召的社會兼職

1983年以後,周光召先後被選為中國物理學會副理事長,中國國際交流協會副會長,中日友好二十一世紀委員會中方委員,中國人民爭取和平與裁軍協會副會長,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常務理事、副主席,中國國際科技促進會副會長;國際粒子和場學會委員,太平洋科學協會主席兼理事會主席,國際物理學聯合會副主席。同時,他還兼任《科學》雜誌主編,《中國科學》、《科學通報》的編委。

周光召被7個國家和地區的科學院選為外籍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1985年7月)、美國科學院(1987年4月)、捷克斯洛伐克科學院(1988年11月)、蘇聯科學院(1988年12月)、保加利亞科學院(1989年10月)、歐洲科學院(1990年10月)、蒙古科學院(1991年12月)。同時,他還被授予紐約市立大學榮譽博士學位(1987年4月)和香港中文大學榮譽理學博士(1991年10月)。

二、科學貢獻

30多年來,周光召先後發表研究論文104篇,他的主要貢獻按時間可分為四個階段:

(1)50年代,周光召主要從事高能物理方面的研究工作,學術上取得了很大成就,僅在蘇聯聯合原子核研究所工作期間,就在國外雜誌上發表了33篇論文,其中有不少文章得到國際上的好評。例如「極化粒子反應的相對論理論」及「靜質量為零的極化粒子的反應」,在散射理論中,這兩篇文章最先提出螺旋態的協變描述;「關於贗矢量流和重介子與介子的輕子衰變」是最早討論贗矢量流部分守恆(PCAC)的文章之一。他所提出的弱相互作用中的部分贗矢流守恆律,這一觀念直接促進了流代數理論的建立,是對弱相互作用理論的一個重要推進,得到國際上的承認和很高的評價,其成果達到了當時的世界先進水平,引起國際物理學界的普遍重視。此後又連續在《中國科學》等雜誌上發表了12篇論文,其中有4篇在國際性的學術會議上進行了交流。在此期間,周光召的學術成就較重要的可以歸結為以下五個方面:

①他嚴格證明了電荷共軛宇稱(CP)破壞的一個重要定理,即在電荷共軛宇稱時間(CPT)聯合反演不變的情況下,儘管粒子和反粒子的衰變總寬度相同,但時間(T)反演不守恆,它們到不同過程的衰變分寬度仍可以不相同。

②他在1960年簡明地推導出贗矢量流部分守恆定理,這是他在強子物理的研究中做出的出色成果,對弱相互作用理論起了重大推進作用,因此世界公認他是PCAC的奠基人之一。

③為了適應分析高能散射振幅和當時的雷吉(Regge)理論的需要,他第一次引入相對螺旋散射振幅的概念和相應的數學描述。

他在蘇聯杜布納聯合原子核研究所工作期間,曾在學術討論會上提出了與蘇聯教授對「相對性粒子自旋問題研究結果」的相反的意見,引起了激烈的爭論。然而周光召並沒有向權威妥協,他用了整整三個月的時間,一步一步地嚴格證明了自己的意見,然後,把研究結果寫成了題目為「相對性粒子在反應過程中自旋的表示」的論文,發表在《理論與實驗物理》雜誌。過了些時候,美國科學家在研究中也得到相似的結果。這就是著名的「相對性粒子螺旋態」理論提出的經過。

④他最先提出用漏失質量方法尋找共振態和用核吸收方法探測弱相互作用中弱磁效應等實驗的建議。

⑤他還用色散關係理論對非常重要的光合反應做了大量理論研究工作。

此外,周光召還在粒子物理各種現象性的理論分析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以致於當時國外人士稱讚「周光召的工作震動了杜布納」。

(2)從60年代初開始,周光召轉到核武器的理論研究工作上來,積極參加並領導了我國核武器的理論研究工作,為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的研製成功,我國第一顆氫彈的研製成功,我國戰略核武器的設計、定型,以及此後核武器的預研和其他一系列科學試驗都做出了重大貢獻,並因此於1964年和彭桓武、鄧稼先等8位同志共同榮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

(3)1976年以後,周光召逐漸將他的工作轉入粒子物理理論的研究。他組織領導了許多中青年對相互作用統一、CP破壞、非線性σ模型、有效拉氏量理論、超對稱性破缺、量子場論的大範圍拓撲性質及其與反常的聯繫等等方面做了許多很有意義的研究工作,其中許多結果(例如關於量子場論的大範圍拓撲性質及其與反常的聯繫),引起了國內外學者的普遍重視。在凝聚態物理方面,他領導的小組發展了非平衡態統一理論中的數學形式——閉路格林函數方法,並把所發展的方法,嘗試應用到雷射、等離子體、臨界力學、隨機淬火系統等方面,不僅得到有成效的具體結果,而且顯示出這種方法的優越性,發展了前人提出的方法,處理了統計物理方面很多理論問題,引起了國內外的重視。1987年,他以其「量子場論大範圍性質的研究」獲中國科學院重大科技成果獎一等獎。

(4)周光召擔任中國科學院院長後,表現出了非凡的管理才幹,他把治院方針概括為:「奉行開拓精神,在中國科學院形成民主、團結、融洽、活潑的學術氣氛,為科學家們創造一個身心舒暢的工作環境」。他認為,「學術民主和自由爭鳴是繁榮科學的唯一途徑」,在中國科學院「決不允許用行政手段幹涉學術自由」、「科學研究中不存在先驗的『框框』;真理的獲得只有通過百家爭鳴、百花齊放才能達到」。這些思想的貫徹,為中國科學院形成濃厚的學術氣氛,促進出成果,出人才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他為推進科技體制改革,做了若干項重大的工作。

三、崇高品德

1.在原子彈的設計中,做出突出貢獻

在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的設計過程中,因受到當時世界各國都對原子彈理論保持著高度保密的制約,曾經一度使設計陷入了困境。當時唯一可供參考的內部資料是蘇聯總顧問向我國部長介紹情況的一份口授的且極其簡要的記錄。由於這份資料上的數據有個別錯誤,在當時引起了一場激烈的爭論。一些堅決相信蘇聯專家的科技人員堅持認為資料上的記載是正確的,我們之所以在理論上算不出那一數值是由於我們「不懂」。周光召以他特有的敏銳和智慧,做了一個「最大功」的計算,從而結束了這場爭論,讓大家確信算不出的原因是由於資料上的誤記。為了扭轉在大躍進後普遍存在的熱情高而科學性不夠的情況,周光召從建立嚴格科研程序,培訓科研人員,提高研究工作的系統性、嚴密性入手,做了大量的組織工作,為核武器理論設計工作健康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在此後的10多年中,周光召對核武器理論各個領域的研究工作都顯示出很高的造詣和很強的指導能力。他參與並領導開展了爆炸物理、輻射流體力學、高溫高壓物理、二維流體力學、中子物理等多個領域的研究工作,取得了許多具有實際價值的重要成果,這些成果為弄清核武器產品內部的運動規律,為核武器的理論設計奠定了基礎。

同時,他還十分關心科技人員的培訓,多次舉辦專題講座,親自撰寫講義,深受聽課者的歡迎。多年來,他指導、培養了不少科學研究人才。

周光召勇于堅持真理,然而也從不固執己見,以一種完全尊重客觀規律與求實的態度來對待科學。在他和鄧稼先等人一同對核武器理論的各個領域全面展開研究的時候,所有的討論會都能集思廣益,誰的意見對就聽誰的,最終取得了許多具有實際價值的重要研究成果。2.科學是無國界的,但科學家有自己的祖國

當中蘇關係破裂之後,正在蘇聯杜布納工作的周光召最焦急的便是要回國來參加建設。他主動召集在蘇的中國專家給第二機械工業部領導寫信,表示願意轉行從事國家最需要的工作。回國後,他全身心地投入到研製原子彈的工作中去。

周光召一貫認為科學是無國界的、但科學家卻有自己的祖國,他時常以這句話來告誡青年科技人員,就連接見中外記者採訪時也不例外。80年代初,周光召應邀赴美講學,美國紐約市立大學授予他榮譽科學博士學位後,他對記者說:「我認為這不僅是我個人的榮譽,也是中國科學家的榮譽,這表明中國科學家在最近這些年所做的努力已經開始在國際上得到了承認。」

3.科學的作風,進取的精神

周光召一貫堅持實事求是的作風和嚴謹的科學態度,不憑主觀臆斷辦事,而按科學的程序先作調查或是可行性論證,看其是否具有科學根據。他反對形式主義。他奉行務實和開拓的精神,倡導良好的科研道德,發揚學術民主,尊重科學自身的發展規律。

當他從一個科學家走上領導崗位以後,他的思維也同樣得到創造性了最大的發揮。他應用中外當代管理經濟學和科技管理方面的一些正確觀點來分析現實,從而提出具有科學依據的管理意見,並具有開創性。他傾聽各階層、各專業人員的不同的意見和建議,經過比較求得真知灼見。

周光召是一位傑出的科學家和優秀的管理幹部,他對科學事業頑強的進取精神和對改革事業果敢的實踐,將無疑會為這個時代留下深深的痕跡。

1990年元月4日在黃昆教授七十壽辰學術報告會上,中國科學院周光召院長出席報告會並講話;著名物理學家楊振寧教授在會上作了學術報告。

(物理人)

相關焦點

  • 侯建國院士就任中國科學院新一任院長
    中新社北京12月4日電 中國科學院官網最新信息顯示,物理化學家和納米材料專家侯建國院士已就任中科院院長、黨組書記,成為繼郭沫若、方毅、盧嘉錫、周光召、路甬祥、白春禮之後中科院第七任院長。侯建國2008年任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校長(副部長級),2015年任科學技術部副部長、黨組成員,2016年任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副書記,2017年任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黨組書記、副局長,2018年任中科院黨組副書記、副院長(正部長級)。第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委員。中科院院士、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
  • 侯建國就任中國科學院院長
    (原標題:侯建國就任中國科學院院長) 【侯建國就任中國科學院院長】
  • 侯建國院士就任中國科學院新一任院長_新聞中心_中國網
    中新社北京12月4日電 中國科學院官網最新信息顯示,物理化學家和納米材料專家侯建國院士已就任中科院院長、黨組書記,成為繼郭沫若、方毅、盧嘉錫、周光召、路甬祥、白春禮之後中科院第七任院長。據中科院官網介紹,侯建國,男,漢族,1959年10月生於福建省,研究領域包括納米材料與結構、單分子物理與化學、掃描隧道顯微學。
  • 理論物理學家——周光召
    Untitled Document理論物理學家——周光召 (2000.06.30 新華網)   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中國科協主席。中科院院士,理論物理學家。  湖南長沙人。1952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45年考入清華大學先修班,一年後轉入清華大學物理系,1951年畢業後轉入北京大學研究院。
  • 【周光召】聞名已久,緣慳一面
    周光召,1929年5月15日生於湖南長沙,理論物理、粒子物理學家,科學家、世界公認的贗矢量流部分守恆定理的奠基人之一、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獲得者。 1942年,周光召進入重慶南開中學。1947年,便以優異的成績轉入清華大學物理系。1952年秋,他轉入北京大學研究院,從師於著名理論物理學家彭桓武教授,進行基本粒子物理的研究。
  • 周琪任中國科學院副院長
    來源: 要點早知道 舉報   來源:中國經濟網  圖集  據中國科學院人事局網站消息
  • 侯建國已任中科院院長
    據中國科學院官網「院領導」最新信息顯示:侯建國已任中科院院長、黨組書記。2005年,侯建國任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常務副校長,為正局級,2008年任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校長,升副部長級。2015年,他調任科技部副部長,2016年任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副書記,2017年任原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黨組書記、副局長,2018年3月任中科院黨組副書記、副院長,並明確為正部長級。
  • 侯建國任中國科學院院長 陰和俊任副院長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北京12月7日電 (任佳暉)近日,中國科學院網站院領導欄目更新,顯示侯建國已任中國科學院院長、黨組書記,陰和俊已任副院長、黨組副書記(正部長級)。  侯建國同志簡歷  侯建國,男,漢族,1959年10月生於福建省。
  • 剛剛,他任中科院院長,曾任中科大校長!
    中國科學院官網最新信息顯示,物理化學家和納米材料專家侯建國院士已就任中科院院長、黨組書記,成為繼郭沫若、方毅、盧嘉錫、周光召、路甬祥、白春禮之後中科院第七任院長。1988年至1995年,先後在前蘇聯科學院結晶學研究所電鏡實驗室、中國科學院福建物質結構研究所、美國加州大學Berkeley分校、美國Oregon州立大學化學系從事科學研究工作。1995年起任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先後任中國科學院結構分析重點實驗室主任、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理化科學中心主任。2000年任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副校長。
  • 一流人物周光召——我國科學繁榮發展的領路人
    ) 周光召:1929年5月出生,湖南寧鄉人,著名科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1951年清華大學物理系畢業,歷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中國科協主席,中國科學院理論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及所長,中國科學院副院長、院長,中國科學院學部主席團執行主席,中國科協副主席、主席。另有第三世界科學院、美國科學院、歐洲科學院、前蘇聯科學院、前捷克斯洛伐克科學院、保加利亞科學院、蒙古科學院等外籍院士等職,共十一院院士頭銜。被譽為「中國科技領軍人」。
  • 全國人大副委員長周光召簡介
    周光召,男,漢族,1929年5月生,湖南長沙人,1952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54年8月參加工作,北京大學研究生院理論物理專業研究生畢業,研究員、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  1946年至1951年在清華大學先修班、物理系物理專業學習。
  • 侯建國接任中科院院長
    「院領導集體」(下圖)顯示:侯建國已接任中國科學院院長。 這表明,侯建國已接替白春禮,出任中國科學院院長。他也成為了第一位由中科院(含旗下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完成本碩博培養的院長。這是繼11月25日晚之後,中科院官網一則新聞披露了侯建國作為「中國科學院黨組書記」身份之後。中國科學院官網首次披露侯建國已出任院長。維持幾十年來科學院院長、書記一肩挑的傳統。
  • 侯建國任中國科學院院長
    12月4日,中國科學院官網「組織機構」欄顯示,侯建國接任中國科學院院長、黨組書記。簡歷顯示,侯建國,1959年生於福建省,博士,物理化學家和納米材料專家,研究領域包括納米材料與結構、單分子物理與化學、掃描隧道顯微學。
  • 周琪校友任中國科學院副院長
    博士,研究員,中國科學院院士、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現任中國科學院副院長、黨組成員,兼任科技創新發展中心主任、北京分院院長、北京幹細胞與再生醫學研究院理事長。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候補委員。  1987年周琪考入東北農業大學,先後獲得學士、碩士、博士學位;1997年進入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從事博士後研究;1999年前往法國國家農業研究中心分子發育生物學部,進行博士後研究工作;2002年從法國留學歸國後加入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擔任研究員、博士生導師;2004年擔任計劃生育生殖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2005年獲得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資助;2011年擔任幹細胞與生殖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
  • 第三位福建籍院長上任
    他也成為了第一位由中科院(含旗下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完成本碩博培養的院長。這是繼11月25日晚中科院官網一則新聞披露了侯建國作為「中國科學院黨組書記」身份之後,中國科學院官網首次披露侯建國已出任院長。維持幾十年來科學院院長、書記一肩挑的傳統。
  • 「兩彈一星」元勳周光召九十歲生日,楊振寧李政道為他賀壽
    所以那天早晨,我就約了鄧稼先和周光召吃早飯。我記得很清楚,周光召對我說,不管你有什麼意見,都應該直說出來。後來我就把想法講了出來。我跟周光召的交往到了70年代、80年代初,周光召到歐美訪問,見面機會多了起來。他是個絕頂聰明的理論物理學家,他對理論物理的看法既能從大處看,又能在小的地方想出新的辦法來。
  • 【中國新聞網】周光召從事科學事業65周年研討會舉行 楊振寧李政道...
    當天研討會上,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主席萬鋼,中科院副院長李樹深,中國工程院原副院長杜祥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主任李靜海,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院長劉倉理,清華大學校長邱勇,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校長包信和,北京大學學科建設辦公室主任張平文,中國科學院大學副校長蘇剛,科學技術部基礎研究司司長葉玉江,中國物理學會原理事長楊國楨,湖南光召科學技術基金會理事賀修銘等分別代表有關單位發言
  • 侯建國院士就任中科院院長
    中國科學院官網最新信息顯示,物理化學家和納米材料專家侯建國院士已就任中科院院長、黨組書記,成為繼郭沫若、方毅、盧嘉錫、周光召、路甬祥、白春禮之後中科院第七任院長。1988 年至 1995 年,先後在前蘇聯科學院結晶學研究所電鏡實驗室、中國科學院福建物質結構研究所、美國加州大學 Berkeley 分校、美國 Oregon 州立大學化學系從事科學研究工作。1995 年起任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先後任中國科學院結構分析重點實驗室主任、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理化科學中心主任。
  • 第三位福建籍院長上任!
    他也成為了第一位由中科院(含旗下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完成本碩博培養的院長。這是繼11月25日晚中科院官網一則新聞披露了侯建國作為「中國科學院黨組書記」身份之後,中國科學院官網首次披露侯建國已出任院長。維持幾十年來科學院院長、書記一肩挑的傳統。12月4日,科學院人事局轉發通知,顯示國務院已下發文件[國人字[2020]312號,任命侯建國為新一任院長。
  • 懷遠的他,任中國科學院副院長
    、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副院長,中國科學院大學物理科學學院院長,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員。月任中國科學院大學物理科學學院院長;2014年2月任中國科學院大學副校長;2015年12月任中國科學院前沿科學與教育局局長;2018年10月任中國科學院副秘書長;2020年9月任中國科學院副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