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消息!
未來廈門什麼樣?
藍圖在這!
最新城市設計開始了!
廈門市城市設計標準與準則(試行)
正式出爐!
關於廈門城市定位
空間特色定位
總體空間形態目標
一一揭曉!!!
三層級重點片區劃分
重磅曝光
★將新城、新區等景觀影響力較大的片區劃定為第一層級重點片區;
★將島內環島路等重點改造提升區劃定為第二層級重點片區;
★將其他重點片區劃定為第三層級重點片區。
本標準與準則基於《美麗廈門戰略規劃》《廈門市多規合一一張圖規劃》及《廈門市總體城市設 計》,從宏觀、中觀及微觀層面對城市空間、景觀形態提出管控要求,目標是形成城市景觀控制的社會共識, 指引城市空間整體有序發展,提高城市公共環境質量,維護社會公共景觀利益,為塑造「高素質、高顏值」、 「國際化、現代化」的城市空間景觀形象提出管控標準,提升城市景觀和城市整體形象的品質和水平,創造 和諧宜人的生活環境,彰顯廈門濱海城市獨特的魅力。
如此高大上的設計
未來廈門
建設的「新名片」即將呼之欲出
知道你們已經按捺不住對未來的憧憬了
那就趕緊來看看
接下來的廈門會迎來哪些大變化?
不得了
廈門未來竟要變成這樣
……
▼
總體目標
(1)城市定位:國家重要創新中心、國際濱海花園名城、國際門戶樞紐城市、兩岸融合戰略支點。
(2)空間特色定位:高顏值的生態花園之城。
(3)總體空間形態目標:構築「山、海、城」相融的空間格局,落實大海灣、大山海、大花園戰略,突出廈門獨特的山海格局及人文歷史。在國際層面,鞏固廈門「國際濱海花園名城」的地位;在全國層面,力爭將廈門建設成為「美麗中國典範城市」。
總體策略
挖掘廈門的獨特美麗基因——大山海格局、大海灣形態、大花園風貌、有溫度家園,形成體系化的美麗基因的保護、強化和傳承策略。在從「海島型城市」向「海灣型城市」的跨越式發展中,依託「美麗廈門」的城市建設基礎,在踐行「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戰略部署中,構建具有鮮明廈門地方特點的城市特色體系。
(1)保護 「山海交融,城在海上,海在城中」的大山海格局,構築「一屏、環灣、九溪、十廊、多島、多丘」的空間格局(圖2-1-1) 。
(2)強化世界獨特、浪漫風雅的大海灣形態,建構「灣中有灣、灣中有島、島外有山、海天一色」的環灣型城市公共空間框架。
(3)延續「清新明亮、中西合璧、碧翠鑲金」的大花園風貌,彰顯廈門作為海絲節點的城市特質和東西方文化橋梁的城市定位。
(4)加強歷史文化資源保護,珍視「小街小巷、親情凝聚、多元包容」的溫情因子,塑造獨具廈門特色的文化魅力,讓美麗的廈門有溫度、有鄉愁。
在建築風格上,公共建築應在現代建築的基礎上強調建築立面造型簡潔、輕盈、流線感和通透感,多以簡約、開放的流線創造自由的形式,輕盈通透的屋頂形式。居住建築宜剔除建築型體邊緣生硬的實體邊框線的形式,建築色彩以明快淡雅的淺色、亮色或白色為主,濱水第一排居住建築,宜採用公建化處理方式(圖3-2-7)。
在濱水眺望輪廓線上,良好的天際線應該具有明確的視覺中心,應當有起伏變化、高潮和重點。地標建築是天際線的高潮點,(圖3-2-15)。
臨山區域
在控制範圍上,重要山體:高程大於150米,雲頂山、尖山、天柱山、大西山、大帽山、天馬山、郭山、香山、蔡尖尾山、雷公山、朱崗嶺、大屏山、仙嶽山、東坪山、五老峰、御屏山、雲頂巖、觀音山等;一般山體:高程50米~150米,京口巖山、狐尾山、園山、虎仔山、保鎮山等;臨山區域控制範圍,分背景山:臨山第一層建設用地城中山:臨山第一條主要道路。
在第五立面上,低層、多層建築宜採用坡屋頂或屋頂綠化形式。若採用坡屋頂,屋頂色彩應協調統一,具體色彩在控制性詳細規劃界定(圖3-3-4)。
歷史區域
在控制範圍上,分為歷史文化街區:鼓浪嶼歷史文化街區、中山路歷史文化街區、集美學村歷史文化街區; 歷史風貌區:廈港歷史風貌區、同安舊城歷史風貌區、新垵、霞陽閩南紅磚民居歷史地段、華僑新村歷史地段、祥店古民居歷史地段、呂塘村古民居歷史地段。
在建築風格上,位於歷史區域的多層及低層建築,應嚴格控制其建築風格特色,高層建築的色彩、材質、裙房設計應參照所在區域的建築要求控制,並與周邊協調。
特定風貌區域
在控制範圍上,分為南洋建築風貌控制區:竹壩;嘉庚建築風貌控制區:廈門大學翔安校區;新嘉庚建築風貌控制區:集美大學城南部、杏林灣區域;閩南建築風貌控制區:東孚小城鎮、灌口小城鎮、鍾宅區域、蓮花鎮、汀溪小城鎮、新圩小城鎮、亭洋村、宋厝村、大嶝區域;新閩南建築風貌控制區:翔安地鐵社區、翔安南部新城、丙洲村;新中式建築風貌控制區:東西溪區域。
在建築風貌上,主要有以下幾種:
山海通廊
在控制範圍上,分為十大山海通廊區域:蔡尖尾山生態廊道、馬鑾灣生態廊道、杏林灣生態廊道、天馬山生態廊道、同安灣生態廊道、下潭尾生態廊道、東坑灣生態廊道、九溪生態廊道、五緣灣生態廊道、萬石山生態廊道。
在視線通廊上,有條件的區域應通過建築高度的控制,控制由山向海的整體景觀(圖3-6-3)。眺望點宜選擇在山體上視野範圍廣,遊人可達,有一定聚集停留場地的公共建築或公共開放空間。
主要動線
在控制範圍上,一般指快速路及重要主幹道兩側100~200米範圍內第一層城市建設用地(根據具體地塊修正)。
在建築功能上,重點路段沿線第一層城市建設用地,原則上規劃公共設施用地或商業服務業設施用地,不宜布局居住用地。
在建築立面上,陽臺應封閉,不應設置外凸懸挑式開敞陽臺(圖3-7-2,圖3-7-3)。
在建築界面上,重點關注高層建築的中、上部界面,塔樓應採用點式布局,以增強景觀滲透性和連續性(圖3-7-10)。
隨著這份城市設計的出爐
廈門的城市面貌將迎來大升級
重點區域更是「呼之欲出」
將成未來發展的重要增長極!!!
內容綜合整理:廈門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