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以天然河道劃分六個城市片區
作為「東進」的重要陣地,成都天府國際空港新城(簡稱「空港新城」)規劃總面積483平方公裡,成都的第二機場——成都天府國際機場就坐落於此。依託這一獨特資源,空港新城將繪製怎樣的發展藍圖?當地的居民和即將到此發展的人才將享受怎樣的人居環境?成都晚報特邀成都高新區黨工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成都天府國際空港新城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主任陳衛東,以及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規劃四所所長於偉,對空港新城的規劃體系進行了解讀。
空港新城
總體定位
●引領航空樞紐經濟的新極核
●支撐國家內陸開放的新樞紐
●匯聚全球創新人才的新家園
三大產業主題
●臨空型樞紐經濟
●都市型服務經濟
●創新型新經濟
建設時序與用地布局
近期到2025年 規劃建設用地55平方公裡,承載人口約40萬
中期到2030年 規劃建設用地85平方公裡,承載人口約70萬
遠期到2035年 規劃建設用地120平方公裡,承載人口約120萬
遠景 用地規模按照200平方公裡預控,承載人口約180萬
生活、產業、服務、生態的用地比例為3∶3∶2∶2
圍繞機場建設空港城市
成都天府國際機場
未來將擁有6條跑道
具備年旅客吞吐量9000萬人次
貨郵吞吐量200萬噸的承載能力
「一座城市的規劃建設和發展變遷,一定要放在它所處的時代環境中來看。」陳衛東表示,隨著「一帶一路」建設的不斷推進,成都由過去的內陸腹地逐漸成為國家向西、向南開放的前沿。正在建設中的成都天府國際機場位於成渝相向發展的主軸線上,未來將擁有6條跑道,具備年旅客吞吐量9000萬人次和貨郵吞吐量200萬噸的承載能力,將成為成都對外開放、連接世界的樞紐和窗口。從世界範圍看,圍繞機場建設空港城市已成為大的趨勢,藉助機場構建的空中通道可以把全球的人流、貨流、信息流和資金流等資源聯繫在一起,讓城市更高效地融入全球發展。
「在此時代背景下,市委提出東進戰略,跨越龍泉山建設東部四個新城,其中,空港新城因為緊鄰天府國際機場而順勢成為東進發展的核。」陳衛東說,過去一年半,空港新城邀請中規院、SOM、麥肯錫等多家國內外頂級設計機構出謀劃策,形成了戰略規劃、產業規劃、分區規劃、城市設計以及各類專項規劃在內的完整規劃體系,以全球眼光、國際標準提出了「引領航空樞紐經濟的新極核、支撐國家內陸開放的新樞紐、匯聚全球創新人才的新家園」的總體定位。
區域空間布局 「雙軸一帶、一港一核、六川六片」
區域空間布局上,空港新城依託自然生態本底,在483平方公裡規劃範圍內形成「雙軸一帶、一港一核、六川六片」的區域空間布局,即在南北向、東西向,分別加強與東部各新城和天府新區的聯繫,確立龍泉山東側新城發展軸與天府新區拓展軸,圍繞龍泉山、三岔湖構建生態景觀帶。依託成都天府國際航空港,在其西側的絳溪河兩岸,規劃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商業商務中心、奧體中心和政務服務中心」,構建新城極核。充分利用現在自然山水環境,以絳溪河、海螺河、毛家河等6條主要河流廊道自然劃分形成金壇、絳溪北、絳溪南、三岔、機場北、機場南6個城市發展片區。
交通體系上,鐵路方面,在絳溪北片區預留「成自高鐵北外繞通道」並設立高鐵客運站;在機場北片區設高鐵貨運站,依託貨運外繞線及成都經濟區環線高速公路,在機場南片區設置普速鐵路貨運站,構建「空鐵公」多式聯運系統。城市軌道交通方面,對接成都市軌交線網,規劃18號線、13號線、24號線、簡陽環線4條外部軌道及若干內部輕軌。高快速路網方面,構建「兩橫兩縱」高速路網和「三橫兩縱」快速路網,此外還有一條龍泉山東側新城聯繫軸強化「東進」區域新城之間的聯繫。慢行系統方面,對接天府綠道建設規劃,構建「四級綠道+四級驛站」慢行系統。區域內幹支路網密度達每平方公裡10公裡。
公共服務設施方面,構建「城市—片區—單元—社區」4級公共設施體系。政務中心、奧體中心、文化中心、商業商務中心、時尚消費中心和大學城等城市級公共服務設施集中分布在絳溪河兩岸,構成城市中心。鄰近軌道站點配置大中型商業、教育、醫療、文化等設施,形成片區中心。以教育、醫療、文化、商業等配套資源與開發單元構建單元中心。圍繞社區配置社區中心、幼兒園、小遊園等公共服務設施,打造10分鐘生活圈。
綠化景觀系統方面,構建「成系統、網絡化」的綠地與開敞空間體系,打造丹景山和三岔湖2個山水型公園,絳溪河、海螺河、毛家河、南乾渠及毛井溝水庫、龍河堰水庫6個郊野型公園,以及分布於各個新城片區的若干城市公園。在483平方公裡範圍內,生態水系及綠地佔比達63%。
重點發展外向型經濟 布局空港自貿區
產業選型上,空港新城按照「全球新樞紐經濟領航者」的產業定位,依託航空港重點發展外向型經濟,著力打造高端化、國際化、特色化的現代臨空產業體系,明確了三大產業主題:依託空港樞紐與未來的自貿區,重點發展臨空指向性強、全球輻射廣的臨空型樞紐經濟;突出以人為本、瞄準高端客流群體,重點發展具有宜居、休閒特質的都市型服務經濟;圍繞新技術、新組織、新產業、新業態和新模式,聚焦六大新經濟形態,重點發展科技與經濟深度融通、發展潛力巨大的創新型新經濟。
產業空間上,圍繞機場布局空港自由貿易區、樞紐物流功能區、臨空產業功能區,優先發展國際貿易、航空物流、航空智造等重點領域。在城市中心區域布局總部經濟中心、文化體育中心、新經濟產業區,優先發展總部基地、「大智雲物」、體育賽事、會展服務等重點領域。圍繞三岔湖布局文化旅遊休閒區,優先發展文化旅遊、跨境醫療等重點領域。在三岔湖片區為創新型新經濟產業預留發展空間。
打造城鎮、農村兩類新型社區
根據對空間形態、產業布局、生態保護、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等的全面規劃、系統設計,空港新城的12個鄉鎮被分為兩類,其中,城鎮新型社區按照「梯級入城,有序轉化」的思路,合理引導場鎮動態發展,近期包括玉成鄉、草池鎮、三岔鎮、石板凳鎮;遠期包括壇罐鄉、福田鄉、蘆葭鎮。農村新型社區按照特色小鎮模式和「小組微生」的方法進行規劃,包括丹景鄉、新民鄉、海螺鄉、董家埂鄉、清風鄉。
兩類鄉鎮規劃建設思路有所不同。比如,福田鄉作為分區規劃中的城市建設區,近期從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和風貌改造入手,重點解決民生問題,遠期為新城城市建設預留用地。而丹景鄉屬於城市禁建區和限建區,結合其資源稟賦和區位條件,規劃打造以旅遊度假、休閒農業為主的特色小鎮。
今年已啟動101個政府性投資重點建設項目
絳溪南片區內的12平方公裡啟動區,已被定為首個開發單元,分為山景階地社區、商務中心區、藍綢帶社區、三岔場鎮和成都體育學院五個社區,依託地鐵18號線三岔湖站進行TOD開發(以公共運輸為導向的開發)。優先啟動絳溪河示範段、匯流公園、城市中心公園建設,構建環繞啟動區的生態景觀環境;連通三岔地鐵站和三岔湖濱水區,打造便捷、怡人的開敞空間體系。商務中心區作為啟動區核心,將成為「雲錦天府」新經濟產業區的重要承載地之一。山景階地社區將規劃容納天府奧體城核心場館,連同其南側的成都體育學院和藍綢帶社區,共同形成體育特色社區。三岔場鎮將充分依託三岔湖良好的生態資源以及商務中心區、體育特色社區的特色資源,升級為具備文化、休閒、旅遊元素的特色小鎮。
今年,空港新城已啟動政府性投資重點建設項目101個,總投資超1700億元。目前,藍綢帶社區、馬鞍山觀景臺和規劃展示館、北一線、東一線、西一線、人才公寓等56個項目已全面開工。
陳衛東表示,2018年已被確定為空港新城「基礎設施建設年」,首批啟動基礎設施和公建配套項目40個,包括天府奧體城和「雲錦天府」新經濟產業區配套設施、成都體育學院和中國民航飛行學院配套設施、空港新城城市候機樓、孵化園一期、絳溪河綠廊、環湖綠道、匯流公園、迎賓門戶區景觀等項目,總投資約615億元。
·專家解讀·
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規劃四所所長於偉:
空港新城將是一座
「公園城市」
城內出行
80%靠公交和慢行
在於偉看來,空港新城的規劃思路中有三個新理念尤為突出。
首先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與中心城區的平原地形不同,空港新城地區擁有獨特的山水環境,三岔湖水面開闊,丹景山林木成片,新城內山丘連綿。規劃將空港新城超50%的用地確定為生態空間,這些寶貴資源得以最大限度的保留和利用。
第二,反思不少地方出現的大城市病現象,空港新城在規劃之初就摒棄了「攤大餅」連綿發展的模式,確定「多中心組團式」的功能布局,以天然河道劃分為六個組團。每個組團15-30平方公裡,即一個小城市的規模,組團內設施齊備,職住平衡。大家很快就會發現,這將是一座「公園城市」。
第三,全面按照現代交通理念構建綜合交通系統,這是空港新城的規劃建設和運營效果的關鍵支撐。值得一提的是,新城內部以綠色交通為主,以公共運輸為導向做開發,80%的出行方式為公交和慢行,並為此規劃了多條軌道線、公交線和超過100公裡的慢行綠道。
成都晚報記者 薛歡
(成都天府國際空港新城管委會供圖)
(責編:羅昱、高紅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