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衡城市研究|成都商圈變遷:零售式微與多元發展

2020-12-05 澎湃新聞

從百貨商場到購物中心,從超市大賣場到便利店,從單一化業態到多元業態組合的商業,現代商業中心的發展只用了15年左右。城市商圈早已不是擺滿玻璃櫃檯的百貨大樓,也不是各式普通店面的集市,取而代之的是購物綜合體裡琳琅滿目、體驗新奇的門店。

在成都,這一現象同樣明顯。相較於2014年,成都市2017年的服務業業態呈現多元化趨勢。我們將大眾點評網中購物、美食以及生活服務的商戶定義為傳統服務型商戶,通過數據分析發現,傳統商業商戶總量與佔比的數字均較高,但佔比明顯下降,從2014年的76.6%下降到2017年的69.3%,下降幅度達7.3%。結構上看,零售業「損失慘重」,購物商戶數佔比,從2014年的37.6%下降至2017年的30.3%。

反之,酒店、休閒旅遊、親子以及教育等商戶迅速成長。其中酒店數在三年間增加了3.8倍多,學習培訓的商戶數增加了2.57倍,親子以及周邊遊等也分別增加了1.65倍和1.4倍。

2014-2017大眾點評不同類型商戶佔比變化。本文圖片除特殊標註外,均由作者提供。

對一個城市商區來說,只有通過正確探析城市居民的消費需求,合理選擇或不斷更新商區的業態布局,才能更好地生存。

本文利用大眾點評與手機信令數據,嘗試探索成都市商區業態與人口活動的內在聯繫。

成都商區的選取

打開大眾點評,成都中心城區(包括錦江區、青羊區、金牛區、武侯區、成華區、高新區和天府新區)內就有多達85個商區。本文選擇成都十個商區進行對比,以此了解成都的商業發展狀況。

在本地人眼中,成都不只有寬窄巷子、武侯祠;春熙路位於成都市中心的核心地段,一直是成都本地人眼中的購物天堂;近十年,大型商業項目陸續崛起,錦華路以及萬年場等商區成為新進主力商區;與此同時,騾馬市、建設路、紅牌樓等片區級老牌商區也在逐漸升級;作為未來商務發展的核心區域的高新區和天府新城,同樣不能忽視。

成都十大商區區位及周末白天人口分布

成都商區業態大比拼

為了觀察各商區的現有功能業態的結構,我們採用業態區位熵、業態混合、消費水平來進行評估。區位熵,能反映某一業態的專業化程度,以及某一區域在高層次區域的地位和作用,區位熵越高,說明業態在成都市的集聚水平越高。業態混合度則採用信息熵的計算公式,信息熵越大,說明商圈業態的混合度越高。

成都十大商區大眾點評商戶分布圖

1.商區「術業有專攻」,婚紗攝影成為「商區最愛」

對比十大商區不同類型的業態,可以發現,在所有業態中,婚紗攝影成為了十大商區的「最愛」。以建設路、錦華萬達、天府新城為首的商區,均有大量婚紗攝影店;就連作為「人氣冠軍」的春熙路,因為鄰近時尚街區遠洋太古裡,同樣也成為拍婚紗的好去處。

每個商區都有自己的「主題」,在業態布局上各具特色。作為旅遊景點的寬窄巷子和市中心的騾馬市,酒店的聚集程度十分突出;而武侯祠的周邊遊(景點、旅遊設施等)聚集程度在全市最高。紅牌樓作為老牌商區,是名副其實的「汽配基地」;高新區的上班族不用發愁沒有運動健身的地方。

然而,計算各商區的業態混合度,並沒有明顯差異。

成都十大商區不同類型商戶數區位熵

2.女性和兒童,是商區業態的主要消費對象

我們根據購物商品類別進行細分,可以發現,不僅是婚紗攝影,親子購物、化妝品以及珠寶也是熱門商區的首選。市中心春熙路的化妝品和珠寶飾品、錦華萬達的親子購物與鞋包服飾、建設路的親子購物、武侯祠的花店、仿佛都是為女性和兒童準備的。

成都十大商區購物小類區位熵對比

3.「接地氣」的成都美食

品嘗成都美食是每個「吃貨」的必修課。春熙路、寬窄巷子、武侯祠這些必去景點,美食價格並不貴,低於50元的商戶均過半。要說成都哪裡的美食更奢華,非騾馬市和萬年場莫屬,人均消費200元以上的商戶高達17%。

成都十大商區餐飲人均消費水平

成都商區人氣大比拼

1)春熙路是成都不可撼動的人氣中心

先來看一下十大商區的客流在各時段的分布。

根據手機信令數據在不同時段的分析結果,十大商區的客流隨時間變化的趨勢總體相同:休息日比工作日人流量大,其中,夜間居住時段(晚上02:00-07:00)的人流量最小,周末白天的人流量最大。這個趨勢很好理解:商區主要集中了購物休閒景點等各種消費業態,而住宅建築布置較少,因此周末人多而夜間居住人少。

其中,春熙路各時段人流量都遠超其它商區,表明了春熙路作為老牌商圈在成都不可撼動的中心地位。

另一個比較有趣的現象是,天府新城和高新區工作時段的人流一舉躍為全市前列,而在其餘時段卻表現較差,全市墊底。由於新區的配套發展一般滯後於辦公功能,現有新區周末對人流的吸引程度,並未達到與之體量匹配的預期。

成都十大商區各時段客流分布圖

2)市級商區與片區級商區客流來源差異大

通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周末白天各商區的人流量均大於其他時段,是人群活躍度最高的時間。因此,篩選出周末10:00-17:00出現在這些商區的人群,追蹤他們的居住地址,進一步繪製出十大商區客流的空間分布(剔除較小客流單元),可以看出:

1.春熙路吸引成都市各個方向的人口來此消費,其吸引範圍大,程度深;

2.各商圈消費者來源地與地鐵並沒有明顯關係;

3.各商圈有各自較明顯的輻射地:寬窄巷子的主要客流來源於旅客居住集中的春熙路;天府新城主要來源於高新區和南部的居民區。而錦華萬達則對東南三環外的居民形成一定輻射。

十大商區客流空間分布

上圖給出了十大商區客流的空間分布,為了更直觀地表現十大商區對人流的吸引範圍,即人群到達商區的出行距離,下面以折線圖的形式表現十大商區客流的距離分布。

商區出行距離與人流量關係

根據客流的空間分布和距離分布,可以看到:

1、從商區客流空間分布上來看,春熙路、寬窄巷子、騾馬市、建設路吸引全市各地區客流均較多,屬於市級商區;武侯祠、錦華萬達、萬年場、紅牌樓、高新和天府新城屬於片區級商區,吸引客流較多來自於附近居民。

2、2km以內屬於步行可達範圍,此範圍內商區客流分布呈現了明顯的兩極分化趨勢。春熙路、武侯祠、騾馬市、寬窄巷子2km以內客流佔了10%左右,而高新、紅牌樓、天府新城、萬年場、建設路和錦華萬達這六個商區只有1%。

3、除高新與天府新城商區,其他商區在覆蓋50%的人群時,出行半徑在5-7km之間。其中寬窄巷子半徑最小,為5km。

4、而覆蓋80%的人群時,平均出行距離差異較大。到達天府新城消費的人群出行距離遠大於其他商區,達到12km。

這是由於:1)天府新城商圈地離市中心較遠,去消費的居民往往需要長距離出行。2)天府新城商圈的主要消費群體——往南更遠的南部新區居民拉遠了出行距離,在南部的新區商業配套還沒有發展起來的情況下,相對較近的天府新城商圈是他們的首選,即便如此,他們的出行距離也遠高於市內其他地區。

紅牌樓

太古裡

3)在商區裡,一半是遊客

通過上述分析,可以得知十大商區的總體人群活躍度情況。那這些人群有什麼特點呢?

通過手機號碼的歸屬地信息,我們將活躍人群分為成都本地人和外地遊客。在周末白天,全市的活躍人口中,本地、外地的比例為3:2,即走在成都的街頭,你遇到的10個人中可能有4個都是外地遊客。而十大商區的本地、外地人口比例則達到了1:1。

成都十大商區市內外人群活躍度比較

周末白天時段,除了「成都中心」——春熙路人滿為患以外,成都本地人和外來遊客喜歡逛的地方有一定區別。遊客們更偏愛寬窄巷子、武侯祠博物館等包含景區的商區。而成都本地人則更加偏愛萬年場、建設路購物商區進行休閒遊憩活動。

商區活躍度的原因探析

一個商區的活躍度高低背後的邏輯,在於商區的業態配比能否迎合人民日益變化的消費需求,通過對成都十個商區的分析,我們發現了不同商區的人群活躍度差異較大,而人口活躍商區的業態卻更加「綜合」。為了探究什麼樣的業態對人群的吸引力有著較大的影響,我們做了一個小分析。

首先,我們假設酒店、學習培訓以及親子等新業態對提升商區活躍度有積極影響。為了驗證以上假設,我們擴大研究範圍選取大眾點評中成都中心城區的85個主要商區作為樣本,以每個商區周末白天和夜晚的人流量為因變量,分別將商區不同類型業態的區位熵、美食的人均消費以及業態混合度作為自變量,考察不同自變量與因變量的相關係數,研究各個特徵與商區活躍度的相關性強弱,並在此基礎上進行線性回歸分析。考慮到位於二環以外的商區活躍度值較小,可能會出現異常值從而對模型產生較大的影響,因此另外將二環內的商區作為樣本進行對比。

1)實體零售仍是商區吸引人群的「法寶」

根據相關係數表可知,無論是在周末白天還是夜晚,購物的區位熵與商區活躍度的相關係數都最高。儘管從大眾點評的商戶數變化來看,購物商戶佔比明顯下降,但是實體零售仍然是影響一個商區吸引人群能力的關鍵指標。

除此之外,婚紗攝影、酒店的區位熵也與商區活躍度呈顯著正相關,從上文對十大商區的業態分析中也可看出,這兩者對熱門商區的重要性。

成都十大商區餐飲人均消費水平

2)多元業態對市中心商區尤為重要

當我們把研究範圍縮小至二環內時,購物的區位熵對商區活躍度的影響驟減,親子、運動健身以及麗人等業態的區位熵的相關性顯著增大。

對於市中心的商區來講,消費基礎和商業成熟度明顯優於城市邊緣商業區,實體零售的體量或便利性不再成為一個商區吸引人氣的決定因素,對商區業態的精細化定位與選擇變得尤為重要。

從不同業態的區位熵對商區活躍度的影響權重來看,親子、運動健身以及麗人等業態的區位熵與成都市中心商區活躍度高度相關,一定程度上,選擇布局這些業態的商區也許能集聚更多人氣。

影響成都市中心(二環內)周末人流量的特徵權重

結語

成都商區的商業發展態勢與商區活躍度差異是現如今服務業發展的縮影。由於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年輕人觀念的變化,以酒店、親子、運動健身以及麗人為代表的多元新業態大幅增長,實體零售業在數量上的優勢受到一定衝擊。

本文基於大眾點評以及手機信令的數據,從商區功能業態的角度出發,從商區業態、人群活躍度以及消費水平等方面重點考察了成都市十個典型商區的差異,探究了商區不同的業態布局與商區人群活躍度之間的相關性。

當然,影響商區活躍度的因素還有很多,如距市中心距離、政策、交通因素等,商區的功能業態只是其中一個方面。隨著數據來源與技術手段的不斷豐富,未來可以更加準確完備地揭示一個商區活躍與否的內在原因。

(數據說明:本文所涉及的數據包括大眾點評以及手機信令數據。其中大眾點評數據包括成都市2014年與2017年的數據。由於年份不同,其業態分類標準有所差別,筆者在對比時以2017年的數據分類標準為準;手機信令數據採集於2017年4月,將成都第二繞城高速以內的區域劃分為了250m*250m的網格,文中的人群活躍度是指單位時間內每個網格內用戶數量的平均值。另外,在計算每個商區的指標時,取商區500米緩衝區範圍內的不同類型的商戶數作為商區的商戶數;取500米緩衝區範圍內人群活躍度之和作為商區的人群活躍度。)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2020清華同衡學術周 | 「藍綠交織 水城共融」助力公園城市高質量...
    2020年11月21日下午14:00由清華同衡規劃設計研究院市政規劃研究所、四川分院、遺產保護與城鄉發展研究中心、詳細規劃研究中心、風景園林研究中心、生態環境研究所和城市發展策劃研究所聯合主辦的「『藍綠交織 水城共融』助力公園城市高質量發展」分論壇在成都交子金融科技中心準時開場。
  • 引領世界級商圈發展,成都環球中心歷練7年功守道
    城市的發展和商業版圖的拓展,其實質是一場中心的漂移運動。2019年11月,交子公園商圈概念策劃方案通過成都市委常委會審議。這意味著一個世界級的商圈項目——交子公園商圈正布局謀劃、蓄勢待發。   融入世界級商圈發展      環球中心以具有國際審美標準的建築形態、高度複合化的城市功能、優美的景觀環境,成為成都的城市地標。
  • 商圈「蝶變」,喚醒城市空間新動能
    商圈作為城市最具活力的核心區域之一,其功能與內涵在近年來得到廣泛延伸。伴隨中國城市從新區開發的增量發展轉變為城市中心重構的存量挖潛,城市更新趨勢也從點狀向片區發展。而商圈作為城市區域功能板塊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的升級改造無疑將成為推動城市整體有機更新的關鍵突破點。
  • 2020清華同衡學術周|「溼地與城市生物多樣性: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的...
    今天的交流邀請多學科背景的專家結合溼地和城市生物多樣性的主題共同探討生態產品的價值實現路徑,觀點碰撞是難得的學習機會。同衡也在努力開展探索實踐,面向全國的溼地和生態資源開展了多種多樣的規劃和研究工作,希望大家通過交流促進合作,共創生態文明建設的美好未來!
  • 2020清華同衡學術周 | 「(下)共建、共治、共享——綜合實施視角下...
    >北京清華同衡規劃設計研究院河北雄安分院副院長高珊介紹了清華同衡參與雄安新區規劃建設工作的詳細歷程和工作經驗與探索。設立雄安新區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深入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作出的重大選擇。清華同衡從2017年7月開始參與雄安新區的規劃建設工作,工作涵蓋多種類型的技術任務和服務任務,整體工作以推動片區實施建成為終極目標,實現了空間範疇、專業角度和服務保障的全覆蓋。同時為適應新區不同發展階段的實際需求,在各個階段形成不同類型的工作組織模式。
  • 2020年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發展指數 成都排名全國第3
    核心商圈成都錦江區致力於打造豐富夜生活場景,加強 「來了就不想走」的閒適安逸的城市生活氛圍營造,並且在生活方式多元化、首店經濟等方面領先優勢突出。內循環經濟時代,決定一個城市發展潛力的衡量標準主要有兩點:一個是城市的消費能力,另一個則是城市的科技創新能力。
  • 2020清華同衡學術周 | 解析文旅融合,構建創新格局
    老北京新天橋——走向文旅產融合的街區復興路徑初探閻 照,清華同衡遺產保護與城鄉發展研究中心遺產四所所長/清控遺產城市復興與社區發展聯盟——下午場——下午場的論壇由清華同衡規劃設計研究院風景旅遊研究中心主任王彬汕、遺產保護與城鄉發展五所主任工程師杜凡丁聯合主持。
  • 武漢表示不服:新一線城市「最牛」商圈 武廣商圈倒數第三
    近期,新一線城市商業資料庫發布了《全國TOP20商圈及全國城市中心商圈表》,其中全國TOP20商圈攘括了上海、南京、無錫、成都、廣州、重慶、杭州、深圳、合肥、哈爾濱、大連、福州、天津等地區的20個商圈。
  • 2020年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發展指數 成都排名全國第3 -四川新聞-四川...
    內循環經濟時代,決定一個城市發展潛力的衡量標準主要有兩點:一個是城市的消費能力,另一個則是城市的科技創新能力。2019年末,商務部等14部門聯合印發《關於培育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的指導意見》,提出5年內要建一批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其中一個重點內容就是,打造新型消費商圈,推動智慧商圈的建設。
  • 2020清華同衡學術周 | 「後疫情時代:國土空間規劃與城鄉高質量...
    >2020年11月21日8:30由清華大學建築學院土地利用與住房政策研究中心和清華同衡規劃設計研究院聯合主辦、2020清華同衡廿年冠禮暨第八屆清華同衡學術周17分論壇「後疫情時代論壇邀請了全國工程勘測設計大師李曉江、原中國土地勘測規劃院書記黃小虎研究員、北京大學城市與環境學院博雅特聘教授馮長春、清華大學建築學院教授尹稚、清華大學建築學院土地利用與住房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田莉教授、同濟大學建築城規學院特聘教授朱介鳴、中國國土勘測規劃院總工程師張曉玲、中國人民大學土地管理系主任張佔錄教授、浙江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院長張蔚文教授、清華同衡規劃設計研究院副總規劃師盧慶強、北京大學城市與環境學院城市與經濟地理系主任曹廣忠教授
  • 同衡城市研究|社區規劃師:設計「新宇宙中心」是怎樣的體驗
    作為「馳名清河地區」的規劃單位——清華同衡,我們所在的上地街道,希望請規劃師通過下社區的方式,對上地地區進行全面的社區規劃。於是,清華同衡得以帶著研究目的,對大上地地區進行長期關注和規劃參與。而著名的「新宇宙中心」核心地帶的「信息路-上地南路」一帶,就成了我們的主要陣地。
  • 成渝地區探討雙城經濟圈與城鄉高質量發展
    他進一步闡釋了將成都作為此次清華同衡學術周分論壇舉辦地的初衷,希望能更貼近前線,與各位專家和領導加強交流與合作,共同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發展貢獻智慧和力量。最後,他表達了對成都和成渝地區發展的祝願,希望這一地區能真正實現國家的要求與期望,成為人居建設的範例和樣板。
  • 2020清華同衡學術周 | 未來二十年中國城鎮化面對的問題與路徑
    原創 清華同衡 清華同衡規劃播報 收錄於話題#觀點集錦25#2020清華同衡學術周28城鎮化的核心還是滿足人的需求,尊重城市發展規律。我們要看清城鎮化的發展趨勢,研究新時期的新問題,規劃設計機構應該多從自己所處的供給側角度思考和探索改革創新,在自己的工作中努力尋找問題的答案。
  • 2020清華同衡學術周 | 「國土空間規劃語境下基礎設施體系規劃探討...
    >2020年11月18日下午,由清華同衡規劃設計研究院市政規劃研究所主辦,城市公共安全規劃研究所、交通規劃設計研究所、靜態交通規劃設計研究所及生態環境研究所協辦的主題為「國土空間規劃語境下基礎設施體系規劃探討」的分論壇在清華同衡西區辦公樓100報告廳拉開了帷幕,全程線上直播。
  • 成都再增「頂尖商場」,耗資53億爭輝大悅城,有望成為世界級商圈
    時代在變化,社會在發展,人們的生活觀念發生了很大的改變,更多人開始追求生活的享受和質量,而注重衣食起居的富足已經成為了過去式。旅行,購物,養生,等等都是現在很多人放鬆心情和緩解工作壓力的首選活動。在中國城市的發展進程中,大型購物商場也越來越多,可見中國人民的消費水平提高了,生活也小康了。
  • 從上海商圈的擴張中,我們能看到怎樣的城市空間未來?
    以商業空間發育最為成熟完善的上海為樣本,我們可以看到一些中國城市商業空間發展的軌跡與規律。首先我們將新一線城市商業資料庫中的170個主流消費品牌作為分析城市商業空間的基礎,通過賦予不同類型品牌以不同的權重,可以在空間上計算出如下面的地圖所示的上海商業空間圖。
  • 2020成都商業風雲榜|展望2021年:成都商業市場將迎來123.8萬平方米...
    封面新聞記者 李陶然經過一年的歷練,城市正在加快復甦,踏上新年新徵程,集悠閒與發展於一體的成都,雖購物中心已遍地開花,但仍有眾多項目正預備入市。據世邦魏裡仕提供的報告數據顯示,2021年 成都商業市場將迎來1 2 3 . 8萬平方米的新增供應,預計增加商業項目31個。
  • 商圈變遷,舒展城市繁華脈絡 南門服裝市場商家尋新機
    這段時間,數百家商鋪或就近選址,或遷入商場,在尋找新經營場地的同時,他們開始調整經營思路,尋求更好的發展,期待南門服裝市場未來的蝶變。南門服裝市場成為上世紀90年代到本世紀初見證樂清經濟蓬勃發展的地方。然而,隨著城市中心南移,南門服裝市場昔日的熱鬧喧囂漸漸遠去,更因年代久遠、布局設計落後,逐漸暴露出了內部陳設簡陋、環境髒亂、交通擁堵以及嚴重的消防隱患等問題,不少商家生意一落千丈。
  • 打造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高品質生活宜居地 「雙循環」新發展...
    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末成都常住人口達到1658.10萬人,比2015年末增加192.3萬人。根據城市化發展的一般規律,作為西部頭部城市和四川主幹城市,具有鮮明生活城市特質的成都,未來還將進一步集聚人口和經濟。這也意味著,這裡有潛力巨大的市場。
  • 《2015年中國社區發展報告》發布
    《報告》總結出「十二五」時期我國社區十大創新發展成果:多元參與、協商共治的治理模式在全國城鄉社區普遍形成;公共服務提供方式發生重大變革,均等化取得積極進展;社區商圈成為城市重要商業模式,社區公益服務走向專業化、常態化;農業社區建設由點到面漸次覆蓋,發展模式已呈多樣化趨勢;低碳社區批量試點,低碳微行動進入居民生活;信息技術重塑社區形態,智慧社區建設進入快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