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二戰時期科學家獲川普赦免:曾為美國及盟友在二戰中獲勝做出貢獻

2020-12-05 環球網

【環球網報導 見習記者 李桐佑】據福克斯新聞網(Fox News)11日消息,美國白宮10日宣布,美國總統川普赦免了二戰時期科學家扎耶德傑弗裡斯(Zay Jeffries)。這名科學家曾幫助美國研製能夠穿透德軍裝甲裝備的穿甲彈。

福克斯新聞網報導截圖

白宮表示,「傑弗裡斯博士是美國最傑出的科學家之一,他在二戰中增強美國的戰爭力量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他的貢獻使美國得以研發出能夠穿透德軍裝甲裝備的穿甲彈,並為研製原子彈的『曼哈頓計劃』提供了資詢意見。」

據了解,1941年,傑弗裡斯因違反《反壟斷法》被起訴,但由於他在增強美國戰爭力量中扮演著「致關重要」的角色,當時的美國國防部高級官員要求將對他的起訴推遲到戰後。1948年,他被正式定罪,並被罰款2500美元。同年,時任美國總統的杜魯門授予傑弗裡斯功績勳章。傑弗裡斯於1965年去世,終年77歲。

相關焦點

  • 解密:二戰時期,美國大規模輸入德國科學家的計劃
    邱吉爾首相曾經有一句名言:「我們之所以能夠打贏第二次世界大戰,主要是因為我方的德國科學家比德國的德國科學家厲害得多」。 這雖然是一句戲言,但也揭示了二戰時期最大的秘密——盟國對德國科學家的秘密爭奪。因此,我們首先就可以明確:有計劃的掠奪德國科學家,其實是盟國都在竭力做的事情。
  • 二戰時期德國飛彈黑科技不僅有防空飛彈還有反艦飛彈等
    ,比日本的自殺式櫻花飛機要領先一個世紀左右,這就是當時日本技術對比德國技術差別所在,日本軍國主義思想是又無能又反人類,只要當時日本人腦子變通一下,那麼神風特攻隊,將會成為日本二戰時期的一個亮點而並非是一個汙點了。
  • 二戰期間的美國高校
    美國是是二戰中最重要的參戰國之一,貢獻極大,而比較為史學界稱道的就是美國作為戰爭機器的工業所具有的極大的生產潛力和動員能力。正如史達林在德黑蘭會議上所說:「沒有美國的生產,聯合國家決不能贏得這場戰爭。」克勞塞維茨在《戰爭論》中說道:「不管敵對雙方的政治要求多麼低,不管使用的手段多麼少,也不管政治要求戰爭行為規定的目標多麼小,軍事行動會有片刻的停頓嗎?
  • 二戰美軍火炮支柱,M101式105毫米榴彈炮,沒想到還有德國血統
    二戰美軍運用較多的支援型榴彈炮就是M2式105毫米榴彈炮,戰後更名為M101式。這款火炮的服役時間跨度相當大,它的研製可以追述到一戰時期,至今仍在部分國家或地區服役,是不折不扣的老爺級裝備。
  • 媒體猜測川普赦免名單 美媒:他考慮提前赦免子女
    「有關白宮赦免的猜測消息甚囂塵上,這凸顯對總統圈內人士的調查和刑事訴訟在川普政府佔有多重的分量。」美媒如此評論。隨著川普任期接近尾聲,美國輿論對他會如何行使總統赦免權的討論愈發熱烈。在各種報導中,有一個問題最受關注——他是否會赦免自己。
  • 二戰時期,被認為像黃金一樣保值,各方都在爭搶的藥物是什麼
    但是,在發明之初的二戰時期,作為治療細菌性感染的特效藥,它就是戰場上傷員的唯一保命藥。在一次幸運的試驗過失中,具有殺菌作用的青黴素得以被發現。不過,直到1941年,青黴素的提純技術,才得以大幅提高,開始批量生產。當時英國和美國正在和納粹德國交戰。這種新的藥物,對控制傷口感染非常有效。1943年10月,弗洛裡和美國軍方正式籤訂了青黴素的軍供協議。這種按分子式命名為「盤尼西林」的特效藥,在二戰末期橫空出世。
  • 二戰英雄慘遭「化學閹割」,忍辱負重終成「人工智慧之父」
    圖靈獎(Turing Award)由美國計算機協會(ACM)於1966年設立,用於專門獎勵對計算機事業作出重要貢獻的個人 由於獲獎條件要求極高,評獎程序甚嚴,一般每年只獎勵一兩名計算機科學家,因此它是計算機界最負盛名、最崇高的一個獎項,有「計算機界的諾貝爾獎」之稱。 與諾爾貝爾獎的由來一樣,「圖靈獎」也取自計算機科學的先驅、英國科學家艾倫·麥席森·圖靈(Alan M. Turing)。
  • 美媒:川普考慮在任期結束前赦免自己
    美媒:川普考慮在任期結束前赦免自己 央視網消息:據《紐約時報》7日援引兩名知情人士消息報導,川普曾向助手表示,他希望在總統任期的最後時期赦免自己
  • 川普再赦免26人,包括長期盟友、前競選團隊主席和親家公
    此前,《紐約時報》就曾斷言,川普離任前的特赦行動才剛剛開始。而據一位法律學專家統計後認為,川普任內絕大部分的特赦和減刑案,都用在了和他有私人關係或幫助他實現政治目標的人身上。《紐約時報》報導截圖在這份多達26人的赦免名單中,出現了川普親家公的名字。當天,川普女婿庫什納的父親查爾斯·庫什納也獲得了赦免。
  • 沒有立場也不穩:二戰時期的那些中立國,如何在夾縫中求生存?
    當全球面臨新冠病毒疫情威脅時,有人編了俏皮話調侃一些疫情嚴重的西歐國家:「這次疫情比二戰還危險,因為這次沒法投降了」——面對病毒威脅,不但沒法投降自保,而且也無法保持中立。即便二戰中戰火席捲全世界2/3 的國家和3/4的人口,還是有一些國家成功以中立姿態免遭空前浩劫的荼毒。
  • 二戰日本也曾造原子彈,全國科學家瘋狂研究,為何終是沒能成功?
    自從原子彈被美國研發出來以後,雖然只在二戰是被美國用於逼迫日本投降時投放了兩顆以外便再沒在戰爭中出現,但僅唯一次顯現的實力便已經給世人的心理留下了陰影。 不過既然說到了原子彈,相信大家可能不知道一件事情,那就是日本曾經在二戰時期也研製過原子彈,只不過最後並沒有成功罷了
  • 月球上是否真的發現過美國二戰時期戰機?
    據說.1995 年,美國天文學家克芬德·路丁博士突然公布了他的一個驚人發現。路丁聲稱,他在觀察火星時,意外地看到有4架二戰時期失蹤的美國轟炸機在火星空域編隊飛行。路丁稱,他在用計算機控制的天文望遠鏡觀察火星時,意外看到已失蹤多年的5架格魯門復仇式轟炸機中的4架 1年前後報紙上報導過,說是在月球背面發現了二戰時的美國戰機。不久報紙上就說是假的了,是某個科用模型搞的作劇.
  • 美國老兵憶二戰:相約去看 《鋼鋸嶺》 日本應正視過去
    作為中國的二戰盟友,美國曾有超過25萬士兵在「中緬印」戰區服役。圖為Y部隊中兩名身為作戰參謀的美軍中士和少尉向中國士兵演示解除攜帶刺刀敵人武裝的格鬥技巧。圖為1945年2月24日,一輛由中國士兵駕駛的坦克沿滇緬公路向緬甸臘戌開進。圖片來源:美國國家檔案和記錄管理局晚年,坦尼積極致力於敦促日本政府正視過去。在他的推動下,2009年,時任日本駐美大使就美軍戰俘在「死亡行軍」中所遭受罪行致以「由衷歉意」。
  • 二戰時美國從德國挖走了多少科學家?全靠那張從下水道裡撿來的紙
    眾所周知,二戰時期的納粹德國擁有著全球能力最強的科學家。其軍工水平也遠在美國之上,希特勒為了實現自己瘋狂的戰爭理想,更是命手下科學家們研製出了各種各樣先進的武器裝備。曾有人說過,猶太人與中國人是這個世界上最聰明的人種。但希特勒卻偏偏是一個強烈的種族主義者和反猶主義者。
  • 德國二戰失敗後,全世界都在爭奪德國科學家,到底為什麼呢?
    相信你聽說過不少關於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美國人和蘇聯人都在爭取納粹科學家的故事。美蘇兩國當時都為他們提供非常優厚的條件來招募他們,甚至有人說美國太空計劃能成功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因為這些德國科學家。那麼這些曾經為納粹德國服務的科學家到底擁有多麼先進的技術呢?
  • 二戰時期,德國為了迷惑反法西斯同盟,製造大量的假坦克
    二戰時期,德國為了迷惑反法西斯同盟,製造大量的假坦克 坦克在陸地站中發揮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在二次世界大戰時期,以德國為首的法西斯國家妄圖挑戰世界,遭到了世界各國的反抗,隨著美國和蘇聯加入反法西斯聯盟,德國的軍力逐漸捉肘見襟,於是製造了大量的假坦克來迷惑聯盟,圖為兩名德國士兵推著假坦克,這種坦克連機動車都算不上
  • 二戰中美國到底從納粹德國帶走了多少黑科技?
    希特勒上臺後,集中全國的力量發動戰爭,德國的科學家們也被綁在了戰爭機器上,為納粹德國發明各種各樣的武器,虎式坦克、u型潛艇、ME-190戰鬥機等先進武器讓盟國吃盡了苦頭。到了41年後,納粹德國越發瘋狂,德國的科學家們已經很難逃離,被脅迫綁在了納粹德國的戰車上,當然其中也有不少是頑固的納粹分子,主動為納粹德國效力的。為了搶先其他國家一步得到這些頂尖的人才,所以1944年8月美國和英國成立了(CIOS)聯合情報調查小組委員會,負責對德國科學家的搜羅和搶奪。
  • 【川普將明尼阿波利斯比作二戰時期的柏林】美國總統川普將因...
    【川普將明尼阿波利斯比作二戰時期的柏林】美國總統川普將因非裔美國人被警察暴力執法致死而爆發騷亂的明尼阿波利斯比作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的柏林。川普對北卡羅來納州的支持者講話時表示,明尼阿波利斯看上去「就像二戰時期的柏林」。
  • 二戰中的美國秘密部隊,阿爾索斯突擊隊
    1944年,納粹德國敗局已定,為了防止德國的數千名科學家被蘇聯人弄到手,或者死於戰火,美國曾經秘密地組建了一支名為阿爾索斯的突擊隊。這支戰鬥力極強的部隊,任務就是把德國數千名科學家抓到美國,讓他們為美國服務。
  • 二戰後,為什麼美國悄悄帶走了一些德國科學家
    納粹科學家在二戰期間,研究出了一系列令人印象深刻的「原子彈」,比如令人恐懼又垂涎的生化武器以及V-1和V-2火箭。隨著1945年戰爭的結束,美國和俄羅斯的官員開始策劃為自己獲取這項技術。在她的書《回形針行動》(Operation Paperclip: the Secret Intelligence Program That Brought Nazi scientists To America)中談到了這項任務和這些科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