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英國「G6」大學讀博士是種什麼樣的體驗?WordSunny導師告訴你

2020-11-30 桑尼說留學

本文由WordSunny導師,倫敦國王學院,傳媒與文化研究博士Gene Liang老師分享。

先來介紹一下我的背景:

本科:北京大學漢語言文學專業 GPA:3.68/4.00,Top 20%碩士:LSE MSc in Sociology(Culture and Society)Distinction DegreeIELTS:8.0(R8.5 L8.5 W7.5 S8.0)

Offer for PhD Applications:

KCL: Culture, Media and Creative IndustriesCambridge: East Asian StudiesEdinburgh: SociologyManchester: East Asian StudiesCUHK: Gender Studies

1、申請歷程

申請博士的決定在英國讀碩士時就已經做好,所以接下來的問題就很明晰:準備自己的研究計劃和著手聯繫可能的博士導師。英國博士的申請需要的材料基本為:研究計劃(Research Proposal),個人簡歷(CV),英文論文樣本(Writing Sample)和2封推薦信。而最為核心的其實是研究計劃的寫作,與對應自己的研究課題找到適配的並且願意接受自己作為博士生的導師。

因此從9月碩士入學開始,我就在寫作博士的研究計劃並不斷郵件聯繫潛在的博士生導師。說起來,也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但與教授們溝通並能聽取他們對自己的研究課題的評價和建議也真的收穫良多。

具體的篩選導師和研究計劃的寫作技巧,因為篇幅所限,無法展開來講。但就我個人的經驗來講,讀碩期間與自己的在LSE的碩士導師的頻繁溝通給了我很大的幫助,一方面他在學術寫作和博士申請上給了我很多的建議,並且同時也幫我推薦了不少相關的導師。

這其實涉及在英港澳等地就讀一年制授課型碩士如何最大程度地利用起學校裡潛在的資源的問題。教授們每周都會有固定Office Hour來為項目或課程上的同學答疑解惑,這其實是很好地提升自己的機會,不僅僅是就課程中出現的問題進行提問,還可以與老師商討期中或期末論文的選題,諮詢論文給到的反饋和進一步完善的建議等等。同時,這也能讓教授更好地記住和了解自己。

為什麼一定要讓教授記住自己呢?另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推薦信。如果不GAP直接申請博士的話,博士申請是需要在1月底前完成遞交(考慮到很多獎學金申請的截止日期在1月下旬)。這意味著,提交申請的時候,自己正在讀的碩士第一學期的期末論文也才剛剛遞交,而英國的很多教授如果沒有對你的基本了解(定義「了解」,他們會用課程論文的成績和評價反饋來作為參考),是不會為你寫推薦信的。

至少,高冷的LSE的很多老師,比如我當時聯絡的幾位社會學和性別研究系的授課老師就直接拒絕了我,甚至希望我Gap一年再申請(這又涉及關於讀博的決心與規劃的問題,暫不展開)。這時候,是我的碩士專業課導師答應為我寫推薦信。之前就課程期中論文與他討論和溝通過多次,雖然是一篇3000詞的小論文,但他很喜歡我的論點和論證的過程,印象深刻到甚至給了82分的成績。在他答應為我寫推薦信之後,就更順理成章與他聊了很多關於英國博士申請的事情。所以,通過此例便可以證明利用好Office Hour的重要性。

2、博士就讀

當然最後博士申請的結果還是滿意的,綜合考慮導師的研究方向和專業影響力,我選擇了在倫敦大學國王學院(King『s College London)的文化、媒體與創意產業研究系(Culture,Media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Depart,CMCI)開啟我的博士生涯。

CMCI就是Kings最為有名的開設了CCI(Creative Cultural Industries),ACM(Arts and Cultural Management)和GMI(Global Media Industries)等所謂大傳媒專業的系所,在英國REF 2014的媒體與傳播學專業的評價中研究實力(research power)位列全英第一。

CMCI是一個超級有趣同時也擁有頗為嚴格的研究傳統的院系。各個博士生的自選課題和老師們的在研項目都很有趣,有做粉絲研究與文化政策、Salsa舞蹈與身份政治、城市的光與人的情感研究、時尚與性別、放克音樂與青年亞文化運動等等。每天去Strand校區辦公室都可以與博士同事們在自己的研究之外,暢聊很久並且同時收穫無數啟發。

每學期定期的博士生研討會,系裡教授的專題講座和邀請來的外校相關領域的大佬們比如Angela McRobbie, Paul Gilroy和David Molly等等都會讓人深深沉浸在這無限美好的研究氛圍裡。

目前我正在KCL就讀,同時也會利用業餘時間幫助國內傳媒專業的同學做選校、文書等服務,我的跨學科項目和研究興趣涵蓋了諸多領域,包括社會學、媒體和傳播學、文化研究、中國研究和性別研究。

相關焦點

  • 讀博讀廢了是種什麼樣的體驗?
    讀博讀「廢」了是種什麼樣的體驗?又有什麼讀博的「潛規則」可以幫助我們更好的度過博士生涯呢?  案例一  我有個朋友,直博。他第一位導師在他第一年的時候腦淤血,病退了。  換了一位導師繼續。但是即使這樣的情況下,對於國際生來說,博士生導師仍然掌握著你的生殺大權。權力太重的結果就是,他們能通過各方面拿捏你,學術方面很多都屬於灰色地帶,有證據argue都很難。此外,未來想在美國拿籤證拿綠卡找工作,都和導師有很大關係。  所以想毀掉一個博士太簡單了,老闆有心理問題,就能養出一個實驗室更嚴重的心理問題。我經常和朋友戲稱學術圈現在是在「養蠱」。
  • 在全美TOP1的醫院讀博士,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給大家講講在全美TOP1的醫院讀博士,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你們的小璐醬永遠只會遲到!但絕不會缺席!2 號選手:生命科學背景的Mayo高圓圓Fiona本科華南理工大學&美國羅格斯大學2+2聯培;羅格斯大學分子生物學碩士;現在是神經生物學專業的博士生,主攻方向是神經免疫,神經膠質瘤。接下來是採訪時間!話筒交給她們啦啦啦~~能不能談一談申請Mayo PhD的過程?申請Mayo的PhD有什麼要求?
  • 讀博士,我該怎麼選導師? 王立銘專欄
    浙江大學生命科學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王立銘為《知識分子》讀者撰寫一系列與職業選擇和發展有關的文章。王立銘畢業於北京大學和加州理工學院,擁有加州理工學院博士學位。他還曾在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及波士頓諮詢公司就職。作者將從自己不同尋常的職業經歷出發,分享關於職業發展的個人觀察與建議。這是本系列的第三篇。
  • 原來你是這樣的博士 揭秘英國留學讀博生涯_日記感受_中英網www...
    編者按:以往,很多本科和碩士的學生都覺得博士生離自己很遙遠,對博士生的學習生活也並不了解,今天,我們有幸採訪到在利物浦大學就讀的博士生,為我們揭秘讀博的生涯。就讀什麼專業,當時的申請流程是什麼樣的?我現在是讀第三年Geophysics地球物理。
  • 五年博士被導師勸退背後:是博士的責任還是導師的責任?
    每年,都有一些博士因為無法完成學業或是其它原因而退學,或主動,或被動。曾經有一篇論文的數據顯示,常青藤學校的博士退學率超過10%。博士的壓力之大,可想而知。有人說,博士不能畢業,導師也有責任,有時候甚至有更大的責任,像文中開頭那兩名博士,讀了五年了,還不能畢業,導師能沒有責任嗎?
  • 2021第一波英國offer已出!恭喜WordSunny學員喜獲倫敦瑪麗女王大學...
    學制短、新的移民積分體系、籤證政策為留學生創造的留英機會等優勢,加上英國大學「先到先得」的錄取模式,導致傾向英國留學人數迅速上升。 在這樣的大背景下,2021申請季的第一波offer雨已經來了!
  • 顏寧與五位女科學家分享自身經歷:博士該怎麼讀?
    至少在我們實驗室,我常說讀博的目的並不是去發篇paper,一個現實問題就是你讀博士期間發表的論文跟你將來其實沒什麼關係,但是你在博士期間受到能力訓練、思維訓練,以及這些訓練對性格的養成卻非常重要。
  • 授課型碩士申請英國博士機會大嗎?
    授課型碩士申請英國博士機會大嗎?   問:  我目前在英國念碩士(授課型),請問申請博士的機會大不大?如果申請同校的博士,是不是拿獎學金的機率會大一些?大概需要什麼條件呢?   答:  你好。
  • 我的英國利茲大學就讀體驗
    各位同學大家好,很榮幸能夠來給大家分享我在利茲大學就讀食品科學與營養的就讀體驗。我碩士畢業於利茲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專業,本科是在國內某211大學讀的食品科學與工程。我是gap了一年之後申請的留學, 17年入讀,當年5月份才決定的留學,從那時候開始著手申請的。
  • 2019年英國CSC博士獎學金真的來啦!
    最近很多小夥伴們問到博士CSC獎學金這塊的問題,今天就給大家好好說一下!2019年邀請函和推薦信都有了新規定,好多小夥伴表示申請難度更大了!一、申請資格CSC,全稱China Scholarship Council,也就是中國國家留學基金管理委員會對於那些想要出國讀博士的小夥伴專門設立的獎學金,有兩種。
  • 新加坡博士申請指南:材料準備、時間規劃、獎學金一次給你說清!
    新加坡和美國、英國相比,屬於留學小眾國家,畢竟主流的申請院校只有新加坡國立大學和南洋理工大學兩所。但新加坡的教育是被世界認可的,所以有很多中國的本科生以及研究生想去新加坡讀博士。
  • 那個選擇自殺的中國留學生:讀博士的壓力到底有多大?
    佛羅裡達大學在讀博士生,2011年本科畢業於吉林大學,2013年在哈工大獲得碩士學位。 這是他讀博的第6個年頭,按計劃今年7月就能畢業。作為計算機領域的博士,前途也將無可限量。 誰也沒想到悲劇如此突然。
  • 他讀博期間被開除過三次,被導師認為不適合讀博,如今斬獲科學探索獎
    十六年前,當他被第二任博士導師開除、在凌晨四點孤身從波士頓大學狼狽走回家、內心無數次哀嘆命運的不公時,他只期望有個博士學位,而如今,他是國際仿生工程學會「傑出青年獎」的獲得者,連續兩年榮獲城大校長嘉許獎,是世界文化理事會嘉許的九位年輕優秀研究員之一,他的研究打破了吉尼斯世界記錄,或是發表在最權威的科學雜誌《自然》上,被國內外多家媒體寄予「應對未來全人類能源危機」的眾望。
  • 機器學習博士自曝:實驗室「閹割」我的創造力,勸你別讀
    這一點,相信不少有博士經歷的人都有體會。讀博時間長、機會成本高、導師太坑,但這還只是樓主抱怨機器學習讀博的次要原因。真正恐怖的,是幾年博士讀下來,熱情、創造力、野心…….都沒有了。有創意、有野心的博士新生,儘管有些想法很天真,但是他們通常帶著獨特新穎的思路去解決問題。但現實的大棒很快就會「糾正」他們。
  • 摸著石頭過河在美國讀犯罪學博士 - 石路子教授
    即使你計劃將來用所學來研究中國問題,但是在博士階段上的大部分課程以及閱讀的大部分文獻,還是會集中討論美國的犯罪問題。所以要對這方面有心理準備。做準備的最好方法就是多讀一些crime and punishment方面的書,請自己的導師和學長姐推薦一些他們認為的必讀書目,看書裡和文章裡的reference list裡有沒有自己需要讀的書,擴充自己的知識面。
  • 英國留學:博士申請乾貨,如何從「0」開始準備……
    今年英國出臺了新的PSW政策,在英國讀博士的國際學生,將享有3年的PSW籤證。更多的小夥伴心動了,那麼,英國博士要怎麼申請呢?這期間還要查閱相關領域導師的信息,針對自己的研究課題準備博士申請材料,包含學術CV、研究計劃草案、導師名單 、套磁信)等。 2020年11月-2021年1月 針對導師進行套磁,將研究計劃和CV發給導師,並根據導師回復進行修改和完善,正式遞交申請。
  • 武大本科生圓夢哈佛讀博士 棄讀麻省理工耶魯大學
    原標題:武大本科生圓夢哈佛讀博士 棄讀麻省理工耶魯大學   長江商報訊(記者李佳)昨日獲悉,武漢大學本科生王子軒今年圓夢美國哈佛大學讀金融學博士。去年,他棄讀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碩士;今年,同時錄取他的還有世界頂級名校中的美國耶魯大學。  王子軒是武大2009級數理經濟與數理金融試驗班學生。
  • 什麼樣的條件才可以進入西湖大學讀博士?
    2017年,西湖大學正式錄取19名博士研究生。2018年,西湖大學正式錄取120名博士研究生。計劃到2021年,西湖大學全日制博士研究生在校生數達1220人左右。值得注意的是如果你在第一批或者第二批進入面試,但最終沒能被錄取,則沒有機會參加之後兩輪的申請,也就是說一個人每年只有一次機會進入面試。如果沒能被錄取,同時又很想來西湖大學,只能來年再次申請。
  • 如何選擇你的研究生院?斬獲CMU、史丹福大學等名校博士offer的大神...
    反之,若進入一個關係疏遠、冷淡的小型課題組,你的博士生涯將充滿不確定性、孤獨和壓力。可變性視角是選擇學校的另一個因素,即學校對你人生豐富性的影響。獲取你是以犧牲某種選擇為代價才讀博的,也許是忽略了工作以外的激情,忽略了朋友、伴侶或家人,忽略了自我發展,忽略了從事心理、身體或精神健康的工作,或者忽略了其他對你很重要的東西。
  • 英國G5的一年制碩士,認可度怎樣?如何打算回國讀博,該如何辦?
    通常來說,無論是哪種類型的英國碩士,認可度往往明顯低於同層次的其他國家的大學,即便是G5,也不例外。像牛津、劍橋的一年制碩士雖然也很好,但認可度往往還是低於美國的哈佛、斯坦福、芝加哥等同級別的大學,尤其是申請讀博,即便是牛津、劍橋的碩士,申請其他國家的大學,也未必能得到高度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