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們你們的小璐醬回來了!
消失的這段時間,
我在Mayo
(對就是那個梅奧,現在改名叫妙佑了!)
就是它
做了快兩年的科研狗,
現在項目也接近尾聲,
想想佔著這麼好一地兒,
什麼輸出都沒有做真的太浪費了!!
於是今天!
我帶著兩位又美又颯的
Mayo博士生小姐姐歡快來了!
給大家講講
在全美TOP1的醫院讀博士,
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你們的小璐醬永遠只會遲到!
但絕不會缺席!
話不多說先上美圖
1 號選手:臨床醫學背景IQ超高的舞月
本科中山大學中山醫學院臨床五年制;紐約大學生物學碩士,研究方向是胰腺癌的免疫治療;現在Mayo免疫系博三,研究方向是病毒感染過程中的肺部免疫。
2 號選手:生命科學背景的Mayo高圓圓Fiona
本科華南理工大學&美國羅格斯大學2+2聯培;羅格斯大學分子生物學碩士;現在是神經生物學專業的博士生,主攻方向是神經免疫,神經膠質瘤。
接下來是採訪時間!話筒交給她們啦啦啦~~
能不能談一談申請Mayo PhD的過程?
申請Mayo的PhD有什麼要求?
舞月
申請過程就是碩士畢業撒了一波網拿了一些面試然後去面試。要求的話每個項目都不一樣,甚至是同一個機構裡面每個系都不一樣。
Fiona
我屬於平平無奇但是頭上總有錦鯉遊啊遊的那種。碩士期間認識了我現在的導師,然後在碩士最後一個學期得到了來Mayo做訪問學生的機會,算是比較早熟悉了一下環境。
需要準備哪些考試?哪些材料?以及難度?
1) 考試:
託福(不過在美國待了五年以上,很多項目就可以不需要託福了);GRE:很多項目在逐漸捨棄GRE(比如Mayo),我當年申請的時候,有一些競爭很強的項目基本還需要GRE sub,現在不知道還要不要。
2) 材料:
個人簡歷(curriculum vitae)(一定要簡明扼要哦!),個人陳述(personal statement)(請務必自己親筆寫!真誠地寫!),以及教授們的推薦信。苦口婆心多說兩句,一定要重視推薦信這一項,要記得早早聯繫好教授們,提前至少兩個星期把推薦信的上傳連結發給他們,然後隔三岔五去提醒。如果要替教授們起草推薦信,請務必讓每一封推薦信都長得不一樣,長得老實誠懇(劃重點!)。
比較重要的是CV, PS 。我碩士的時候是自己寫了,找實驗室裡的博後小姐姐幫忙改了一下。有條件的同學可以多找幾個人幫忙改,最好是本身是你專業方向的PhD或MD,recommendation letter也挺重要的,有一些項目比較看「套瓷」,雖然Mayo的話我當時沒套。另外,如果能選面試時間的話,可以考慮把沒那麼有興趣的放在前面去面試,當做練手。
3) 難度:
這個問題見仁見智,拿今年申請情況舉例,因為今年網申的申請費取消了,據說光是我們神經科學專業就收到了近百份申請,然後從中選出了十四個人發了面試邀請,最終只有五個錄取名額。但是別慌,因為聽說拿到前幾名的一般也會同時收到哈佛/MIT之類的offer,然後他們就拜拜了,在waiting list裡的學生就可以往前遊了!所以有興趣申請的,用心準備吧,努力會有回報的!
簡單說說在Mayo讀PhD的體驗?包括待遇,學習內容,課程安排,學習壓力?畢業要求?生活便利指數?
1) 體驗&待遇:
Mayo的PhD學生數量少,然而作為醫學研究中心,導師遍地,基礎的臨床的應有盡有。我們有至少三個輪轉實驗室 (rotation) 的機會,每一個輪轉至少八個星期,沒有校區和專業的限制。比方說我雖然是神經專業的學生,但對腫瘤一直非常感興趣,在第三個輪轉的時候我聯繫了一個專攻腦腫瘤的大牛,飛到另一個校區蹲了八個星期,期間住宿和出行費用都由學校報銷。
還有一個特別的地方是,Mayo的博士生五年都是由學校付工資,從某些方面來說,學生的權益得到了很大的保障,和導師更加平等。附帶的好處是,Mayo的博士生一般五年就能畢業。因為超過五年學校就不付錢了……導師當然也不想付錢,哈哈哈哈哈哈趕緊畢業去!
總體挺好的。我感覺Mayo項目的一大優勢就是你的工資(stipend)是項目出而不是你的導師(PI)出,所以選擇實驗室比較自由(要是輪的3個實驗室都不想選的話可以繼續輪,但是一般控制在5個以內)。羅村生活成本不高,stipend能讓你生活的不錯了,偶爾還能剁點手。
2) 學習內容&學業壓力&畢業要求:
Mayo系與系之間課程和資格考差異巨大。我們免疫系的話,必修genome(有點像生化和細胞生物學結合),biochemistry(生物化學), basic immunology(基礎免疫學),加上6個tutorial (分兩年上完,基本上每個tutorial上兩個月)此外還需要修6分必修(大概兩門課)和4分選修課(大概兩門課)。課程的學習壓力還好,畢竟不用再拼GPA了。
除了輪轉三個實驗室,上課,在第一學年和第二學年期間,我們要在系裡做四次文獻報告會(journal club),主要是培養我們的閱讀和分析文獻的能力,以及演講能力。
第二學年初會有一個閉卷的筆試資格考(writing qualifying exam,分為兩部分,知識性考試+實驗設計,由免疫系的教授們出題和評分),過了筆試資格考後,半年內要進行口試資格考(oral qualifying exam,免疫系考核的方式是對自己thesis project的chalk talk,再加上回答一些知識性的問題。考過了口試資格考,就是真正的博士候選人啦 (PhD candidate),之後每半年要進行一次thesis committee meeting,每一年在系裡做一次課題進展匯報(work in progress)。畢業最低要求是一篇一作文章,但是題到底做完沒有能不能答辯還是你的committee(類似國內的答辯委員會)說了算的。
Mayo的課程很有意思,因為學生和導師散布在不同的校區,很多課都是備註好時區,三個校區視頻。課上完以後在內網上都可以找到錄播,可重複聽。博士一般是五年。我們專業基本上博二就會把所有的課業完成,通過writing qualifying exam和 oral qualifying exam,然而開始埋頭搞科研。通過 oral qualifying exam之後每半年匯報一下課題進展。畢業要求是至少一篇一作文章。
至於學習壓力的話,天底下哪有不以脫髮為代價的博士學位(大笑)!壓力肯定是有的,想想實驗樓裡基本上是個人都是博士或者在讀博士,臥虎藏龍。不過我一直很抗(耐)壓(揍)。個人以為,有一定壓力是好事,但要正確面對它。壓力裡的一部分是對未來的焦慮,比如文章能發多高,未來有什麼出路,等等,這事往往人算不如天算,不如專心眼下的每一步。另一部分算是對過往的不認可,擔心自己的成就是不是不夠,數據結果是不是不精準,擔心課題進度……有時候對著自己生產出來的數據,別說頭髮,頭都要抓下來了。
我一直銘記一位老師的告誡:科學只是讓我們無限逼近真相。就像一開始科學家認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隨著科學研究的不斷發展又有了日心說,而如今我們知道連太陽都不是宇宙的中心。科研裡沒有正確答案,只是在不斷探索。我們就像是在拼拼圖,你拼一塊我拼一塊,說不定哪天就能拼出點眉目來。科研應該是很好玩的。
3) 生活便利指數:
Mayo的明尼蘇達校區位於羅切斯特城,是個很小很安靜的城市,不過麻雀雖小,五臟俱全。著名的雙子城就在隔壁,車程一個多小時,吃喝玩樂應有盡有。另外明尼蘇達位於五大湖地區,有許多值得一去的自然景點。
明尼蘇達的冬天非常冷,所以Mayo的所有樓都由地下通道和天橋連通,此外還連通了市中心的商場/酒店/飲品店/飯店/銀行/快遞。冬天裡只要爬到了實驗室,就不用擔心被凍著和餓著!
能不能詳細說說梅奧博士的培養體系
是怎麼樣的?
就像我之前提到的,Mayo 有三個校區,分別在明尼蘇達,弗羅裡達,還有亞利桑那。博士的第一年我們可以任意選擇自己有興趣的實驗室,去看每個實驗室的項目和內容,學習感興趣的技術手段,了解一個實驗室的文化。然後學生們一般都會在第一學年四五月份的時候定下實驗室,真正開始走近科學。在第二學年結束之前我們要通過 writing qualifying exam 和 oral qualifying exam,然後大約第四學年的時候發表第一篇文章,在第五學年發表第二篇文章,並準備畢業答辯。
畢業後的計劃/打算?
暫時還沒想好是要不要回國。大概想做physician scientist,偏向scientist,也有可能純做research。
如果我骨骼清奇,早早就修煉到了祖國需要我的程度,那我就早點回國報效祖國(別笑,從小爸就這樣教育我的)。但目前來看似乎是資質平平,還需多加勤練,那……嚶嚶嚶我還是想念我的蘿蔔糕鳳爪魚蛋腸粉燒鵝海鮮!我想回家啊!別走別走,我說句認真的,我日後是要正兒八經搞科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