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美TOP1的醫院讀博士,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2021-01-13 知麻糖漫畫

朋友們你們的小璐醬回來了!

消失的這段時間,

我在Mayo

(對就是那個梅奧,現在改名叫妙佑了!)

就是它

做了快兩年的科研狗,

現在項目也接近尾聲,

想想佔著這麼好一地兒,

什麼輸出都沒有做真的太浪費了!!

於是今天!

我帶著兩位又美又颯的

Mayo博士生小姐姐歡快來了!

給大家講講

在全美TOP1的醫院讀博士,

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你們的小璐醬永遠只會遲到!

但絕不會缺席!

話不多說先上美圖

1 號選手:臨床醫學背景IQ超高的舞月

本科中山大學中山醫學院臨床五年制;紐約大學生物學碩士,研究方向是胰腺癌的免疫治療;現在Mayo免疫系博三,研究方向是病毒感染過程中的肺部免疫。

2 號選手:生命科學背景的Mayo高圓圓Fiona

本科華南理工大學&美國羅格斯大學2+2聯培;羅格斯大學分子生物學碩士;現在是神經生物學專業的博士生,主攻方向是神經免疫,神經膠質瘤。

接下來是採訪時間!話筒交給她們啦啦啦~~

能不能談一談申請Mayo PhD的過程?

申請Mayo的PhD有什麼要求?

舞月

申請過程就是碩士畢業撒了一波網拿了一些面試然後去面試。要求的話每個項目都不一樣,甚至是同一個機構裡面每個系都不一樣。

Fiona

我屬於平平無奇但是頭上總有錦鯉遊啊遊的那種。碩士期間認識了我現在的導師,然後在碩士最後一個學期得到了來Mayo做訪問學生的機會,算是比較早熟悉了一下環境。

需要準備哪些考試?哪些材料?以及難度?

1) 考試:

託福(不過在美國待了五年以上,很多項目就可以不需要託福了);GRE:很多項目在逐漸捨棄GRE(比如Mayo),我當年申請的時候,有一些競爭很強的項目基本還需要GRE sub,現在不知道還要不要。

2) 材料:

個人簡歷(curriculum vitae)(一定要簡明扼要哦!),個人陳述(personal statement)(請務必自己親筆寫!真誠地寫!),以及教授們的推薦信。苦口婆心多說兩句,一定要重視推薦信這一項,要記得早早聯繫好教授們,提前至少兩個星期把推薦信的上傳連結發給他們,然後隔三岔五去提醒。如果要替教授們起草推薦信,請務必讓每一封推薦信都長得不一樣,長得老實誠懇(劃重點!)。

比較重要的是CV, PS 。我碩士的時候是自己寫了,找實驗室裡的博後小姐姐幫忙改了一下。有條件的同學可以多找幾個人幫忙改,最好是本身是你專業方向的PhD或MD,recommendation letter也挺重要的,有一些項目比較看「套瓷」,雖然Mayo的話我當時沒套。另外,如果能選面試時間的話,可以考慮把沒那麼有興趣的放在前面去面試,當做練手。

3) 難度:

這個問題見仁見智,拿今年申請情況舉例,因為今年網申的申請費取消了,據說光是我們神經科學專業就收到了近百份申請,然後從中選出了十四個人發了面試邀請,最終只有五個錄取名額。但是別慌,因為聽說拿到前幾名的一般也會同時收到哈佛/MIT之類的offer,然後他們就拜拜了,在waiting list裡的學生就可以往前遊了!所以有興趣申請的,用心準備吧,努力會有回報的!

簡單說說在Mayo讀PhD的體驗?包括待遇,學習內容,課程安排,學習壓力?畢業要求?生活便利指數?

1) 體驗&待遇:

Mayo的PhD學生數量少,然而作為醫學研究中心,導師遍地,基礎的臨床的應有盡有。我們有至少三個輪轉實驗室 (rotation) 的機會,每一個輪轉至少八個星期,沒有校區和專業的限制。比方說我雖然是神經專業的學生,但對腫瘤一直非常感興趣,在第三個輪轉的時候我聯繫了一個專攻腦腫瘤的大牛,飛到另一個校區蹲了八個星期,期間住宿和出行費用都由學校報銷。

還有一個特別的地方是,Mayo的博士生五年都是由學校付工資,從某些方面來說,學生的權益得到了很大的保障,和導師更加平等。附帶的好處是,Mayo的博士生一般五年就能畢業。因為超過五年學校就不付錢了……導師當然也不想付錢,哈哈哈哈哈哈趕緊畢業去!

總體挺好的。我感覺Mayo項目的一大優勢就是你的工資(stipend)是項目出而不是你的導師(PI)出,所以選擇實驗室比較自由(要是輪的3個實驗室都不想選的話可以繼續輪,但是一般控制在5個以內)。羅村生活成本不高,stipend能讓你生活的不錯了,偶爾還能剁點手。

2) 學習內容&學業壓力&畢業要求:

Mayo系與系之間課程和資格考差異巨大。我們免疫系的話,必修genome(有點像生化和細胞生物學結合),biochemistry(生物化學), basic immunology(基礎免疫學),加上6個tutorial (分兩年上完,基本上每個tutorial上兩個月)此外還需要修6分必修(大概兩門課)和4分選修課(大概兩門課)。課程的學習壓力還好,畢竟不用再拼GPA了。

除了輪轉三個實驗室,上課,在第一學年和第二學年期間,我們要在系裡做四次文獻報告會(journal club),主要是培養我們的閱讀和分析文獻的能力,以及演講能力。

第二學年初會有一個閉卷的筆試資格考(writing qualifying exam,分為兩部分,知識性考試+實驗設計,由免疫系的教授們出題和評分),過了筆試資格考後,半年內要進行口試資格考(oral qualifying exam,免疫系考核的方式是對自己thesis project的chalk talk,再加上回答一些知識性的問題。考過了口試資格考,就是真正的博士候選人啦 (PhD candidate),之後每半年要進行一次thesis committee meeting,每一年在系裡做一次課題進展匯報(work in progress)。畢業最低要求是一篇一作文章,但是題到底做完沒有能不能答辯還是你的committee(類似國內的答辯委員會)說了算的。

Mayo的課程很有意思,因為學生和導師散布在不同的校區,很多課都是備註好時區,三個校區視頻。課上完以後在內網上都可以找到錄播,可重複聽。博士一般是五年。我們專業基本上博二就會把所有的課業完成,通過writing qualifying exam和 oral qualifying exam,然而開始埋頭搞科研。通過 oral qualifying exam之後每半年匯報一下課題進展。畢業要求是至少一篇一作文章。

至於學習壓力的話,天底下哪有不以脫髮為代價的博士學位(大笑)!壓力肯定是有的,想想實驗樓裡基本上是個人都是博士或者在讀博士,臥虎藏龍。不過我一直很抗(耐)壓(揍)。個人以為,有一定壓力是好事,但要正確面對它。壓力裡的一部分是對未來的焦慮,比如文章能發多高,未來有什麼出路,等等,這事往往人算不如天算,不如專心眼下的每一步。另一部分算是對過往的不認可,擔心自己的成就是不是不夠,數據結果是不是不精準,擔心課題進度……有時候對著自己生產出來的數據,別說頭髮,頭都要抓下來了。

我一直銘記一位老師的告誡:科學只是讓我們無限逼近真相。就像一開始科學家認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隨著科學研究的不斷發展又有了日心說,而如今我們知道連太陽都不是宇宙的中心。科研裡沒有正確答案,只是在不斷探索。我們就像是在拼拼圖,你拼一塊我拼一塊,說不定哪天就能拼出點眉目來。科研應該是很好玩的。

3) 生活便利指數:

Mayo的明尼蘇達校區位於羅切斯特城,是個很小很安靜的城市,不過麻雀雖小,五臟俱全。著名的雙子城就在隔壁,車程一個多小時,吃喝玩樂應有盡有。另外明尼蘇達位於五大湖地區,有許多值得一去的自然景點。

明尼蘇達的冬天非常冷,所以Mayo的所有樓都由地下通道和天橋連通,此外還連通了市中心的商場/酒店/飲品店/飯店/銀行/快遞。冬天裡只要爬到了實驗室,就不用擔心被凍著和餓著!

能不能詳細說說梅奧博士的培養體系

是怎麼樣的?

就像我之前提到的,Mayo 有三個校區,分別在明尼蘇達,弗羅裡達,還有亞利桑那。博士的第一年我們可以任意選擇自己有興趣的實驗室,去看每個實驗室的項目和內容,學習感興趣的技術手段,了解一個實驗室的文化。然後學生們一般都會在第一學年四五月份的時候定下實驗室,真正開始走近科學。在第二學年結束之前我們要通過 writing qualifying exam 和 oral qualifying exam,然後大約第四學年的時候發表第一篇文章,在第五學年發表第二篇文章,並準備畢業答辯。

畢業後的計劃/打算?

暫時還沒想好是要不要回國。大概想做physician scientist,偏向scientist,也有可能純做research。

如果我骨骼清奇,早早就修煉到了祖國需要我的程度,那我就早點回國報效祖國(別笑,從小爸就這樣教育我的)。但目前來看似乎是資質平平,還需多加勤練,那……嚶嚶嚶我還是想念我的蘿蔔糕鳳爪魚蛋腸粉燒鵝海鮮!我想回家啊!別走別走,我說句認真的,我日後是要正兒八經搞科研的。

相關焦點

  • 讀博讀廢了是種什麼樣的體驗?
    讀博讀「廢」了是種什麼樣的體驗?又有什麼讀博的「潛規則」可以幫助我們更好的度過博士生涯呢?  案例一  我有個朋友,直博。他第一位導師在他第一年的時候腦淤血,病退了。  換了一位導師繼續。  案例二  生物博士,美國讀博第五年,來聊聊出國讀博的風險。
  • 全美榜首康復醫院的152名研究人員中 生物醫學工程佔主導 高校人才...
    昨日動脈網發布的文章 《連續28年佔據全美康復醫院榜首,Shirley Ryan AbilityLab有何獨特之處?》 對Shirley Ryan AbilityLab (原芝加哥康復研究所,原來簡稱RIC) 從品牌重塑、轉化研究、醫療服務、醫院設計建設、人才培養等方面進行了概述。
  • 在英國「G6」大學讀博士是種什麼樣的體驗?WordSunny導師告訴你
    IndustriesCambridge: East Asian StudiesEdinburgh: SociologyManchester: East Asian StudiesCUHK: Gender Studies1、申請歷程申請博士的決定在英國讀碩士時就已經做好
  • 茼蒿菜是一種什麼樣的菜?茼蒿怎麼讀?
    蔬菜和肉類是人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兩樣東西,隨著現代農業種植技術的提高,即使在寒冷的冬季幾乎也能吃到春夏季的蔬菜,那麼今天給大家講的茼蒿菜是一種什麼樣的菜呢?茼蒿菜兩個字該怎麼發音和讀?下面和三農苑說一起了解下吧。
  • 網友調侃:體驗96度的伏特加,會是一種什麼樣的感覺呢?
    溫馨提示:喝酒不開車,開車不喝酒網友調侃:體驗96度的伏特加,會是一種什麼樣的感覺呢?我們都知道,酒是個好東西,但是不能多喝,少喝一點會有更好的效果,活血化瘀,我們平常喝的最高的白酒也就是50度左右,如果讓你來體驗一把96度否認伏特加,那會是一種什麼樣的感受呢?
  • 在美國讀博士需要幾年?好就業嗎?三立教育告訴你
    博士學位(doctorate)是學術領域能夠取得的最高學位。名字前加一個Dr.無疑是一種學術水平和至高榮譽的體現。 註:大家常常聽到的博士後(postdoc)並非一個學位,指的是取得博士學位後從事的一段研究工作(post doctoral work),多為進入高校或研究機構的過渡階段。
  • 在清華讀研究生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在清華讀研究生是一種怎樣的體驗——在清華大學2018級研究生開學典禮上的發言清華大學物理系主任 王亞愚今天,我想和同學們分享一下「在清華讀研究生是怎樣一種體驗」。首先,從時間的尺度看,大家今後幾年大致會有這樣的心路歷程。第一年是新鮮,新的環境、新的同學,人生新的階段從今天就開始了。第二年是緊張,資格考試和科研工作等重任接踵而來。第三年是而立之年,碩士生們已經準備好離開校園施展才幹,而博士生們已經成為導師的左膀右臂。第四年是不惑之年,博士生們在科研工作的最前沿心無旁騖,勇往直前。
  • 瀕死是什麼樣一種體驗?_湃客_澎湃新聞-The Paper
    美國精神病學家、醫學哲學家雷蒙德·穆迪(Raymond Moody)便是後一種人。穆迪關注的是人在經歷死亡時會發生什麼,如果一位病人被判定為臨床死亡後又被救活,他又有什麼樣的感覺。穆迪把這樣的主觀感覺稱為「瀕死體驗」。在採訪了150名相關經歷者之後,他寫成《死後的世界》一書,描繪出「瀕死體驗」的大致輪廓。
  • 在海洋天堂帛琉潛水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帛琉被譽為海洋天堂,這裡的海水有一種奇異的海藍色,海域中有超過1500多種的魚類及700多種的珊瑚,小花今天就來帶大家感受一下在海洋天堂潛水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在帛琉,世界上獨一無二的無毒水母的水母湖是不容錯過的,它是世界公認的七大景觀之首。
  • 路痴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看完我哭了……哈哈哈哈哈哈
    路痴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來源:少女兔(ID:iiilass)擁有一個路痴朋友是怎樣的體驗
  • 感應「全美世界」以拳拳愛心引領同行之美
    隨之,「世界童窗」這個善舉團隊的神秘面紗也被緩緩掀開,呈現在人們面前的是一家早在2007年就已入駐中國的外資企業——「全美世界」(中國)藥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全美世界」),及其創辦人範文瑂博士和陳俐蓉博士將大愛、善良、健康和美麗傳播於企業所到之處的溫暖故事。
  • 斬獲賓夕法尼亞大學Offer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近幾年我國前往賓夕法尼亞大學的學生也越來越多,那麼斬獲賓夕法尼亞大學Offer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 在早稻田大學就讀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那麼,在早稻田大學就讀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呢?早稻田大學的學校裡有個銅像,是早稻田大學的創始人,矗立的大隈重信像仿佛在迎接每一位真心求學的學子。早大有個傳統,入學的時候要和他合影,畢業的時候再來合個影。大隈講堂,早大著名的拍照場所。大隈講堂旁邊有棵巨大的銀杏樹,秋天的時候特別的漂亮。
  • 讀書是一種什麼樣的愛好
    「讀書人」曾是一種社會身份,指接受過傳統教育的人,老百姓將他們稱為「上過學堂的」或「喝過墨水的」。在人們普遍不識字的農業時代,讀書與否本身就是地位的重要標誌。如今初等教育已經普及,專業化分工細緻,讀書逐漸演變為一種業餘愛好。那麼,這究竟是什麼樣的愛好?紙上得來終覺淺?乍看上去,讀書是一種很奇怪的愛好。一個人,泡杯茶,拎把椅,拾起書。
  • 讀博士需要讀很長時間!博士的含金量有多高,待遇怎麼樣
    所以有些人選擇繼續往上讀,那麼讀書讀到什麼時候是盡頭呢?有人說了,既然學歷越高,在就業上的優勢就是就會更大,那麼我國的最高學歷是什麼呢。這裡小編告訴大家在我們國家,承認的最高學歷是博士,全稱是博士研究生。什麼是博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並不是每年我們聽到的考研。
  • 死亡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瀕死體驗揭秘
    我們還看一看有過瀕死體驗的人是怎樣描述的。這就是--瀕死體驗。 儘管瀕死體驗發生的情境,以及親歷該種體驗的個人性格都有著巨大的差別,但需要肯定的是,在這些人「瀕死體驗」的陳述中,存在著不可忽視的相似性——它們大體歸納為14條。
  • 太空探險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人們對太空充滿好奇:太空探險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這個問題令許多人好奇不已。有一個五歲的孩子,因為祖母給了他一本介紹太空飛行的書,從此點燃了他通往星空的夢想之旅。後來他參與了4次太空任務,其中進行了3次太空行走,完成了美國「命運號」實驗室與國際空間站的安裝連接工作。他共在太空中工作、生活了33天。
  • 斬獲邁阿密大學Offer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在美國留學趨勢前景大好,申請人數逐年攀高的情況下,越來越多中國留學生選擇去邁阿密大學留學,那麼斬獲邁阿密大學Offer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 最靠近城市的沙漠,近距離接觸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對於沒有去過沙漠的人來說,沙漠無疑被蒙上了一層神秘的色彩,雖然在百度,電視,抖音上看到很多沙漠的場景,但是沒有親身經歷你永遠也感受不到深處沙漠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呢?庫木塔格沙漠好玩的娛樂體驗,有沙漠駱駝,滑沙板,沙漠衝浪車,如果選擇這個季節去一定不要錯過哦!
  • 什麼樣的條件才可以進入西湖大學讀博士?
    2017年,西湖大學正式錄取19名博士研究生。2018年,西湖大學正式錄取120名博士研究生。計劃到2021年,西湖大學全日制博士研究生在校生數達1220人左右。目前不招高中升本科的學生,預計要到2025年才會招收高中升本科,想要來西湖大學的高中生可以讀了大學再申請。4.第四要具有濃厚的學術研究興趣,有較強的創新意識、創新能力,來這裡呆幾年即便你原來沒有,出去後這些能力也都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