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議開得好,天天下班早!
「小明,晚上去happy呀」,晚上7點半,小明收到好基友小回的消息。
「happy個鬼,還在開會」。
「又開會,你怎麼那麼多會,大領導啊」
「呵呵,累的無力吐槽,都不想幹了。。。。」
「說來聽聽,讓哥開心下」
「呸」
「說認真的,啥情況,我幫你分析下」
小明開始倒豆子了(吐槽):
今天這樣的會議都是常態了,我已經心力交瘁……
你們這會議效率太低了,哥給你幾點建議:
明確了會議的目的和需要產出的內容,統一參會人員的思想聚焦和產出期望,在大方向上就不會跑偏
例:如果會議的目的是就某件事情商議出解決辦法,那麼會議中就必須將大家提出的辦法整理並決策,最後不管是投票也好,一人拍板也好,都要確定1-2種解決辦法,否則你一句我一嘴,會開完了才發現什麼結論都沒有。
會議形式常見的:線上會議,線下會議。
會議流程:有明確的會議流程,才能保證會議在指定的時間內按照計劃的方向發展。
例如:
好處:
會議的幾個痛點現象:
這些情況也都是現在大多數會議的常態,很多人中招,可是也覺得很無辜,我太忙了,不邊開會邊做,怎麼搞的完,其實這樣就是個惡性循環,會議效率下降了,事情沒解決,還得重複做,重複開會。
那如何避免這樣的情況呢?
會議制度很重要!!!
會議制度包含的內容:
而這些會議制度,需要在發送會議通知的時候進行告知並重點申明。
PS:這種會議制度,一開始肯定缺乏公信力,那麼就需要拿幾個人「殺雞儆猴」,當然措施也不能太過強硬。
參考:違反制度的,會議結束前,面對面建個群,發個紅包;為會議的茶歇買單等等。
逐漸把這種制度形成一種約定俗成的規則,這樣逐漸推廣下去,違反制定的人肯定越來越少。
內容包括:
內容:
會議紀要是一場會議的靈魂,如果沒有會議紀要,那麼可能導致的結果是,大家對會議最終的結果理解和後續安排各不相同,會議中提出的爭議事項,待解決事項,和一些關鍵想法,可能產生遺漏。
會議記錄有兩個要點:
(1)提前安排會議記錄人
提前不明確會議記錄人,可能會出現都認為有人記錄,結果誰都沒有記錄的情況。
(2)會議紀要的格式
很多人寫會議紀要就像是記流水帳,***說了***;****又說了***,這樣的會議紀要是沒人願意看下去的,會議紀要相當於是概括總結,要讓大家在幾分鐘內快速get會議要點。
主要包括以下幾個部分的內容:
內容:
重點內容,可以特殊顏色或加粗標註。
對於一些待商議決策事項,或者是任務分工,會議後續需要會議組織方持續跟蹤,例:針對會議提出的***問題,需要**部門提出解決方案,對應的責任人,完成時間,都需要形成跟蹤表,發送給會議相關人員。按期跟蹤執行情況並通報。
作為會議的組織者,必須要負責會議流程和制度的執行,職責包括:
會議決策者,作為權威,需要給出態度和決策來:
作用:
發言者是會議內容重要組成部分,會議發言者在公眾場合的表現,對自己在上級或者下屬心中的印象影響都非常重要:
提升方向:
針對小回提出的建議,小明認真跟行政部門溝通了下,行政的老大感覺非常受用,在獲得了老闆的認可和支持後,在公司群點名表揚了小明,然後開始了會議的改革,小明再次參加會議,感受完全不一樣。
小明收到了行政發來的會議邀請,內容包括:
(1)會議流程
(2)會議制度:
會議中出現以下行為,由行政統計,樂捐20元,作為下次會議的茶歇基金:
(3)會議匯報資料模板
小明整理好匯報資料 ,老大認真過了一遍,提出了修改建議。
資料提前一天發給行政,行政審核通過了,有幾個部門被行政打回重做了。
結果:
計劃總結會是企業日常管理過程中比較常見的會議類型,主要特點是由幾個代表匯報發言,比較正式,為保證會議高效,對流程的把控非常重要。
除了計劃總結會外,工作中還有2種類型的會議:分享會,腦暴會。
例:優秀員工分享,成功項目分享。
企業內部定期組織分享會,可以加深學習的氛圍,共同進步,但是很多企業的分享會都變成例行公事的現場,參會人員不認真聆聽,分享人員講的枯燥乏味。
那麼一場高質量的分享會應該是怎麼樣的呢?
(1)準備會前調研
儘管是針對同一個主題,分享人打算分享的內容和形式,往往不是聆聽人想要了解的,講的不感趣,自然不認真聽了。所有準備分享資料之前,可以先開展一輪調研,了解大家想要學習的內容,和喜歡的分享形式。
調研形式:
(2)分享展示優化
分享展示的文件形式很重要,觀眾接收信息是視覺和聽覺的結合,視覺佔很大部分的比重(這就是為什麼我們看電視,沒有字幕就感覺非常不習慣)。
所以分享文件要避免密密麻麻堆積的文字表格。採用圖文結合再加上一定的動態特效,會讓效果加倍。
(3)過程互動
會議過程中如果只是一味的單方輸出,那麼參會人很容易走神,也缺乏參與感,會議過程中增加一些互動環節,可以調動整體會議的活躍性。
例:策劃案創意腦暴
腦暴會是所有會議中最難的一種,因為對會議的結果一開始是完全無法預測的
管理要點:
(1)組建無領導討論小組
組建小團隊的無領導討論小組,小團隊可以保證大家都有發言的機會,充分參與進來,吸收不同思維的想法。
無領導小組,可以避免領導權威性對組織的影響,束縛其他成員表現機會。
(2)小組PK機制
加入PK機制,可以激發大家的好勝心,從而調動大家的積極性。
(3)小組成員均勻分配
(4)創意引導
讓大家開展創意討論,開始之前需要先做創意引導,如:一倆個優秀的案例,或者是一個場景模擬等,這樣可以方便大家打開思路,而不是幹討論。
(5)討論結果再深挖
參會成員是無法直接給出你想要的答案,他們往往提出的只是一個思維方向,或者是一個思維點,所以會後需要就會議的結果再深挖,配合本身專業特性,組合成合適的創意想法。
最後,會議本身是為了更高效的解決問題,但是往往大多數企業都會遇到低效會議的痛點,希望以上的分享能給幫助大家提高工作效率,早點下班!
作者:瑤光;微信公眾號:回了CRM,某網際網路自媒體聯合創始人,曾在零食top3品牌負責用戶體驗管理。
本文由@瑤光 原創發布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作者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於CC0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