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 中華鬣羚:「混黑社會的」牛科大牲口

2021-01-19 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

「上半身的背毛在車燈照射下又黑又亮,下體棕黃,頭上兩根小短角,脖子上有一溜長長的灰白色的鬃毛,真TM是一頭健壯的大牲口啊!」



臥龍是個神奇的地方,我與很多動物的近距離遭遇都發生在這裡。


那天晚上當我和鸛總開著車差點撞上一頭大水鹿之後,我就固執地相信在我們車燈光照範圍外所有的黑暗中都有一隻野生動物。


然而當那隻鬣羚忽然出現在車前時,我卻沒看到它。當時我正坐在副駕的位置上用手電照著右側的山坡,看看樹叢裡是否有發亮的眼睛。忽聽得鸛總急促地小聲喊道:「快快快前面前面!」


伴隨著一腳剎車,我看見了車前10米處的這頭大牲口:上半身的背毛在車燈照射下又黑又亮,下體棕黃,頭上兩根小短角,脖子上有一溜長長的灰白色的鬃毛,真TM是一頭健壯的鬣羚啊!


鸛總熟練地向左打了一把方向盤,讓我從窗口伸出相機去。然而這頭畜生緊張了起來,它先是想扭頭回到山上去。然而這個位置的山坡很陡,而且有水泥砌成的路基牆(是叫這個麼?就是用來防止山坡滾石的那種),它跳不上去。於是它跑動起來,橫穿馬路打算跳到河裡去,這也是我們遇見它時它正打算做的事:去河裡喝水。


不過這裡的河岸也很陡峭,它跳下去會有摔斷腿骨的危險。它改變了主意,站在那裡猶豫了一會兒,這給了我用相機瞄準它的機會。


然而它距離我實在太近了!我的鏡頭當時對焦距離設定為6米到無窮遠,然而它距離我只有5米。我在相機的取景器裡能看到它潮溼的鼻孔呼出的熱氣,卻就是對不上焦!鸛總在旁邊罵我:「怎麼還不拍!」


我無奈地放下相機,對鸛總說:「咱們下去活捉它吧。」我們看著這頭大牲口開始沿著河堤往前跑,而我們則開著車慢慢跟著它,並找機會捏兩下快門。跑了幾十米後它終於找到一處平緩的山坡,跳上去消失在密林裡。


後來鸛總說:「我當時真是傻了,為啥不掏出小數碼拍兩張呢?」


後來鸛總又說:「真大,昂首挺胸,看上去比水鹿還大。」


圖1. 鬣羚,拍於四川臥龍


中華鬣羚:牛科,鬣羚屬,廣布於中國的中部和南部。從青藏高原海拔4500米的森林邊緣直到華南低海拔丘陵帶,都能找到這種威風凜凜的大牲口。


中華鬣羚(後面簡稱鬣羚)其實並沒有水鹿大。它的體重大約200多斤,大水鹿則會達到500斤左右。鬣羚是比較典型的森林型有蹄類動物,活動範圍基本不會超過森林很遠。和比它小一號的斑羚類似,鬣羚並不像其他的大牲口那樣集大群,通常都是單只活動,偶爾也會出現2、3隻的疑似家庭單位。我並不確定幾隻鬣羚一起出現時它們的關係:有些畫面上很顯然是母鬣羚帶著幼崽,但有些畫面上的2隻鬣羚則看上去差不多。


其實最早了解到這種動物還是在江西的宜黃。當紅外相機裡出現鬣羚時我們不禁歡呼雀躍起來。在中國鬣羚被長期叫做蘇門羚,但中華鬣羚和蘇門羚是兩碼事。我們發現,其實鬣羚並不像民間傳說那樣只喜歡在陡峭的山坡上活動。事實上,我們在宜黃拍到的鬣羚和水鹿活動的區域重合度很高。在過去,當地的華南虎一定也會捕獵這種肉不少的大獵物。


然而,拜吃野味所賜,現在華東華南地區的鬣羚已不多見,想要看鬣羚,還得去西部。


圖2. 在華東和華南,看到鬣羚基本是這個畫風


在四川的臥龍和唐家河保護區,斑羚相對更容易看到一些,鬣羚則要碰運氣才能遇見。但是到了青藏高原上,遇見鬣羚的機率就高了不少。


我們在四川甘孜和若爾蓋地區跑山的時候經常與鬣羚打交道。在林子裡這傢伙的糞便特別容易發現:灰色的大顆粒,一拉就是一大堆,而且會反覆拉在一個地方,一些崖壁或大石頭邊上常會有鬣羚的大糞坑。鬣羚糞便的顆粒比較大,和水鹿的糞便很容易區分,看上去頗為符合它牛科大牲口的氣質。


事實上,鬣羚看上去也很粗獷:頭大體短脖子粗,四條腿直愣愣又粗又長,比起靈氣的鹿科動物來說就像是個混黑社會的。


圖3. 紅外相機前的鬣羚@四川甘孜新龍


鸛總和鬣羚比較有緣。有一次在甘孜州新龍縣拍片子,旁邊一個老頭指著山坡上對我們說:「鹿子。」於是我們看到很遠的山上有個鬣羚在吃草。望遠鏡看了會兒,我們沒了興趣,只有鸛總還在看,然後他忽然大喊大叫起來:「狼狼狼!在追它!」我們趕緊再去看,卻已經什麼都沒了。鸛總描述:一個狼從林子裡竄出來,追著那個鬣羚跑下山了。


我們在那個河溝裡撿到過一個鬣羚的屍體,已經被吃了一半,估計還是狼幹的。我們問同行的洛布降則:「那玩意兒好吃不?」他說:「不好吃,一股韭菜味。」我們說:「你肯定吃過!要不然咋會知道?」他說:「不用吃就知道。」


我下到河裡去檢查那個屍體,發現果然不用吃就知道:屍體上真的是一股衝人的韭菜味。然後我就想,可能只有重口味的老虎豹子才會吃這個東西。


圖4. 死在河灘上的鬣羚@四川甘孜新龍


紅外相機數據顯示,鬣羚白天晚上都會活動,晨昏和夜間活動比較多一些。我們有兩次看到鬣羚都是在早上9點多。然而有一次還是在新龍,我們正坐在路邊吃午飯,我忽然看到一個鬣羚就在我們背後的山坡上,距離我們50米都沒有。我們一回頭,它撒腿就跑,不過也沒跑遠,就在邊上的樹林裡,我們用望遠鏡依然能看到它黃色的腿不時閃一下。


中華鬣羚的種群評估級別為易危(VU),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總體來說,青藏高原到甘肅、陝西一帶的西部亞種(C.m.mileedwardsii)種群數量較多,而長江以南的東南部亞種(C.m.angyrochaetes)則沒那麼樂觀。


2016年10月的一天下午,我們在甘孜州白玉縣察青松多保護區悠閒地溜達。這裡有很多白唇鹿、馬麝,還有雪豹、狼、棕熊。鸛總和明子跟著盔哥進溝去找白唇鹿了,我和巧巧在河邊找了一會兒馬麝未果後去找他們,卻無意間走錯了一條溝。當我們來到海拔4000米左右時,林木已近消失。我找了一塊平坦的草地,坐在石頭邊說不走了,咱就在這等吧,看有啥動物會來看咱們。


這是個好地方,前面是一些稀疏的矮灌林,後面則是視野良好的高海拔山地草坡和巖石地帶。一路上我一直注意到有小型貓科動物的糞便,搞不清是豹貓還是兔猻留下的。我們所停留的地方是動物上下山坡的必經之地,看起來不錯。


然而在很長一段時間裡,只有一群白馬雞在我們前面溜達。一隻不知是黃喉貂還是果子狸的東西追逐了它們一下,打破了一絲平靜。太陽暖洋洋地照著,再加上高原缺氧,我們不知不覺就坐著打起盹來。


也不知過了多久,我被一陣冷風吹醒,卻看到我們左前方不遠處一隻黑色的大動物正在吃草。我渾身一個激靈,趕緊招呼巧巧:「有東西!」


圖5. 這隻鬣羚就站在那裡,我們看著它 @四川甘孜白玉


我們安靜地坐在那裡,看著這隻鬣羚。它個頭不小,白色的鬃毛非常顯眼。很顯然,它也看到了我們,但它並沒有太在意,依然在那裡不緊不慢地邊走邊吃。在這佛經傳唱的地方,動物確實要更安詳一些,感覺比內地那些見人就跑的動物多了幾分禪意。


我很疑惑它到底是從哪鑽出來的,看上去那片矮林完全沒有什麼遮擋,而我們剛才確實啥都沒看到。然而這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就這麼看著它。


秋天的陽光依然暖洋洋的,高原的風清涼地吹著。在這空曠的山谷裡,我、巧巧、一群白馬雞、一隻鬣羚就這麼各自待著。我們都是如此渺小,而我們和它們似乎並無多大不同。後來每當想及此情此景,便會不自覺地微笑起來。



撰稿:

宋大昭,貓盟的創始人之一。貓盟(微信號:felidchina)是「進行野生貓科動物科研和保護的民間機構,主要在太行山地區對華北豹及其所代表的生態系統進行研究和保護」。近年來貓盟也受邀到川西甘孜、青海三江源和雲南中緬邊境開展貓科動物調查。

圖文均首發於大昭的個人微信公號「找豹子去」,經大昭同意轉發。轉載請聯繫大昭。



期待與志同道合的小夥伴一起,靠譜地談論青藏高原的野生動物保護。


我們在知乎和微博上開通了帳號(PlateauWild),歡迎關注!

知乎陣地:https://www.zhihu.com/people/plateauwild

微博陣地:http://weibo.com/PlateauWild


相關焦點

  • 中華鬣羚現身玉樹
    圖片由曲麻萊縣代曲村護林員丁增多傑提供青羚網訊12月22日,記者從三江源國家公園長江源區玉樹藏族自治州曲麻萊縣生態環境和自然資源管理局獲悉,12月21日,曲麻萊縣代曲村護林員丁增多傑在夏日寺附近去取紅外相機拍攝數據時,發現一隻黑色的動物正在食草,根據圖片、視頻顯示確定該黑色動物為中華鬣羚
  • 四不像動物出現在保護區,角像鹿、蹄像牛、頭像羊、尾像驢,是罕見中華鬣羚
    在動物世界中,馴鹿、駝鹿、麋鹿和中華鬣羚都有著「四不像」的稱號,是因為它們的外形比較奇特。
  • 青海玉樹拍到中華鬣羚
    圖片由曲麻萊縣代曲村護林員丁增多傑提供【青海玉樹拍到中華鬣羚】 12月22日,記者從三江源國家公園長江源區玉樹藏族自治州曲麻萊縣生態環境和自然資源管理局獲悉,12月21日,曲麻萊縣代曲村護林員丁增多傑在夏日寺附近去取紅外相機拍攝數據時
  • 中華鬣羚原來也是「四不像」啊,還是飛巖走壁的「天馬」
    近日在浙江麗水蓮都峰源省級自然保護區用紅外檢測相機首次拍到國家二級重點保護動物中華鬣(liè)羚的清晰影像,不過僅檢測到幾秒鐘,這頭威風凜凜中華鬣羚在叢林中左顧右盼,似乎在辨認方向,並沒有在意紅外拍攝,然後就輕輕地瀟灑自如的消失在密林中了。
  • 青海玉樹再現中華鬣羚,2020年還有哪些物種重現我國?
    是一種稀缺性的物種,在我國也分布得有,其中包括甘肅、青海、浙江、安徽、湖北等地都可以看到它的足跡,而近些年來,我們屢次看到中華鬣羚重現我國,引發大家的好奇,如今又出現了,我們就來看看這個生物的情況。青海玉樹中華鬣羚其實就是我們說的「四不像、蘇門羚」。
  • 一起走近「多才多藝」的中華鬣羚
    一起走近「多才多藝」的中華鬣羚 據《黃山志》記載 「天馬,常飛騰天都蓮花諸峰」 「銀鬃金毛,四足皆捧以祥雲,
  • 護林員在玉樹拍到中華鬣羚
    12月22日,玉樹藏族自治州曲麻萊縣生態環境和自然資源管理局發布消息,當地護林員外出執行巡護任務時在山間拍攝到中華鬣羚。12月21日,曲麻萊縣巴幹鄉代曲村護林員丁增多傑上山開展日常巡護,回收紅外相機。當天下午,丁增多傑巡護回來後,將照片發送至曲麻萊縣生態環境和自然資源管理局,相關部門比對得知,他拍攝的動物是我省常見的「四不像」,學名為中華鬣羚。丁增多傑曾獨自在野外拍攝巖羊種群在黃河源頭至通天河流域大遷徙的場景,也多次拍到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雪豹在通天河流域多個區域現身的精彩畫面。
  • 紅外相機記錄下黑熊獵捕中華鬣羚影像
    近日,高黎貢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貢山管護分局工作人員在整理紅外相機視頻資料時,首次發現了黑熊獵捕中華鬣羚的影像,兩種國家二級重點保護動物在叢林裡上演了一場驚心動魄的生死追捕。紅外相機記錄的視頻顯示,畫面裡中華鬣羚母子倆像往常一樣正在林中覓食,附近飢餓難耐的黑熊嗅到了中華鬣羚母子的氣味,並開始四處尋找它們的蹤跡。終於,黑熊發現了中華鬣羚母子,於是一場密林裡的「生死追捕」在鏡頭前上演。
  • 中華鬣羚回到了屬於自己的家!
    進入現場後,確認該野生動物為「中華鬣羚」(俗稱四不像),屬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已經成年,身體健壯、兇猛,一時難以捕捉。為妥善處置,防止鬣羚受到驚嚇亂碰亂撞出現意外或衝出店外造成不必要的損失,經匯報局主要領導後,積極協調縣公安、消防等部門趕赴現場進行聯合處置。
  • 西和縣動保站救助野生中華鬣羚
    處置組進入現場後,確認該野生動物為「中華鬣羚」(俗稱四不像),屬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已經成年,身體健壯、兇猛,一時難以捕捉。為妥善處置,防止鬣羚受到驚嚇亂碰亂撞出現意外或衝出店外造成不必要的損失,經匯報局主要領導後,積極協調縣公安、消防等部門趕赴現場進行聯合處置。
  • 神獸踩空掉千島湖 名為鬣羚俗稱"四不像(圖)
    24日下午,一隻中華鬣羚疑受到驚嚇失足掉進千島湖水中。所幸被兩名工人及時發現,最終成功將這隻中華「神獸」救到岸上,並將它放回山上。這隻鬣羚生長在千島湖邊的深山裡,24日下午,它獨自到山下覓食,可能在途中被什麼東西或者聲音驚嚇到。網絡配圖在驚慌失措之下慌不擇路,「噗通」的一聲掉進水裡。
  • 惠東一居民小區驚現國家二級保護動物鬣羚,長相「四不像」
    據悉,經過上報專家確認,該動物為鬣羚,體重大概70-80斤,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圖片來自西子湖畔論.。「初步判斷,可能由於天氣寒冷,跑到了城市避寒取暖。」該負責人表示,鬣羚為南方地區常見的保護動物之一,在廣東、廣西等地均有分布,鬣羚也叫明鬃羊,屬牛科,典型林棲獸類,它的角像鹿不是鹿、蹄像牛不是牛、頭像羊不是羊、尾像驢不是驢,人們據此將其與馴鹿、駝鹿和麋鹿一起稱為「四不像」。圖片來自西子湖畔論。當前,惠州生態環境持續向好,生態環境保護取得了顯著成效,野生動植物種類和數量持續增加。
  • 神獸踩空掉千島湖:姜子牙騎的"四不像"原來是鬣羚(圖)
    掉進湖裡的「神獸」鬣羚被工人救上岸。你聽說過「四不像」嗎?這兩天千島湖發現「四不像」鬣(Liè音同獵)羚1隻。為覓食懸崖踩空落入千島湖生死一線大家可能還不知道鬣羚是什麼動物。那就讓我先自我介紹一下吧——我是一隻中華鬣羚。因為我的角像鹿不是鹿,蹄像牛不是牛,頭像羊不是羊,尾像驢不是驢,所以人們把我跟馴鹿、駝鹿和麋鹿一起稱為「四不像」。
  • 鬣羚現身鳳縣
    「我是在回家路上看到這隻動物的,它的角長得像鹿、蹄子又像牛、頭看著像羊,當時它正在馬路邊悠閒地散步,看到車燈後,機警地轉頭看了一下,很快就穿過馬路逃走了。」汪顯明說,「後來我查了一下,它可能是鬣羚,屬國家二級重點保護動物。」記者隨後聯繫了鳳縣林業局野生動物保護站專家。專家通過汪顯明拍攝的畫面證實了這隻「四不像」正是國家二級重點保護動物——鬣羚。
  • 牛、馬等哺乳動物,通過什麼來判斷年齡?農村牲口經紀有絕活!
    在農村,有經驗的老人都知道看牲畜「牙口」來判斷年齡,像牛、羊等長角的動物,還可以看角輪(一年多一圈,就像樹年輪一樣),另外結合毛皮顏色和蹄冠程度等,判斷牛、馬等哺乳動物的年齡,八九不離十。一、牙口怎麼看?動物跟人一樣,也要換牙的,了解了牲畜滿口(也叫「齊口」)牙的個數,數一下動物牙齒多少,牙槽磨損情況,就很容易判斷牲畜年齡了。
  • 角像鹿、蹄像牛、頭像羊、尾像驢,快看!「四不像」在浙江
    近日,浙江麗水蓮都峰源省級自然保護區在開展野外動物監測時,紅外監測相機首次拍到「四不像」——國家Ⅱ級重點保護動物中華鬣(liè)羚的清晰影像。
  • 角像鹿、蹄像牛、頭像羊、尾像驢,快看!「四不像」在麗水
    近日,浙江麗水蓮都峰源省級自然保護區在開展野外動物監測時,紅外監測相機首次拍到「四不像」——國家Ⅱ級重點保護動物中華鬣(liè)羚的清晰影像。中華鬣羚(學名:Capricornis milneedwardsii)是牛科、鬣羚屬動物。它的角像鹿不是鹿、蹄像牛不是牛、頭像羊不是羊、尾像驢不是驢,因此又被稱為「四不像」。鏡頭前的中華鬣羚披著長長的鬃毛,駐足林間左顧右盼,似在辨別方向,而後輕快地往遠處走去,消失在密林中。
  • 浙江發現「四不像」:角像鹿、蹄像牛、頭像羊、尾像驢
    近日,浙江麗水蓮都峰源省級自然保護區在開展野外動物監測時,紅外監測相機首次拍到「四不像」——國家Ⅱ級重點保護動物中華鬣(liè)羚的清晰影像。
  • 角像鹿、蹄像牛、頭像羊、尾像驢
    近日,浙江麗水蓮都峰源省級自然保護區在開展野外動物監測時,紅外監測相機首次拍到「四不像」——國家Ⅱ級重點保護動物中華鬣(liè)羚的清晰影像。
  • 亞洲大陸的鬣羚及其亞種分類
    鬣羚分為中華鬣羚、喜馬拉雅鬣羚、赤鬣羚、蘇門答臘鬣羚、日本鬣羚、臺灣鬣羚,這裡介紹最容易混淆的中國鬣羚的幾個亞種,另外也介紹下赤鬣羚和蘇門答臘鬣羚,臺灣鬣羚外形看起來總感覺像是斑羚,和大家直覺中亞洲大陸上的鬣羚差別甚遠,所以就不介紹了,日本鬣羚也暫不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