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文章就我多年的觀察和收集的資料來介紹。
鬣羚分為中華鬣羚、喜馬拉雅鬣羚、赤鬣羚、蘇門答臘鬣羚、日本鬣羚、臺灣鬣羚,這裡介紹最容易混淆的中國鬣羚的幾個亞種,另外也介紹下赤鬣羚和蘇門答臘鬣羚,臺灣鬣羚外形看起來總感覺像是斑羚,和大家直覺中亞洲大陸上的鬣羚差別甚遠,所以就不介紹了,日本鬣羚也暫不介紹。
應該是這樣區分中國大陸的鬣羚,我認為按照毛色差異分為:
華南亞種、肅南亞種和東南亞比較適合,這三者的分布具體趨勢是-東南部毛色較深,往西部朝肅南亞種過度,腿部的紅褐色越來越多,一直往上延伸到腹部,再往西部就是到喜馬拉雅鬣羚的小腿變成白色為止,所以總結來說是東部較深、西部淺,四肢白色就是喜馬拉雅。
接下來細分這幾個亞種
第一、華南亞種
就是我們中國大部分地區最常見的鬣羚,鬣毛有的偏黃色,喉部的白斑不多,四肢小腿部分是紅褐色,但是前肢正面和後肢外側也有黑斑,和東南亞亞種不一樣的是東部亞種的臀部有紅褐色區域,會和小腿部分的紅褐色毛連在一起,鼠蹊部也有一些紅褐色,最重要是越往西部,紅褐色毛的部分越長越高,四肢小腿部分的黑斑越來越少,分布於中國南方各省,除了四川、貴州、雲南北部、湖北和陝西南部。
第二、肅南亞種
我總認為該亞種是華南亞種和喜馬拉雅鬣羚的過度種群,因為特徵太像喜馬拉雅亞種了,除了四肢沒有白色外,該亞種的最大的特徵是鬣毛、喉部白斑及臀部,鬣毛為純白色,有的地方鬣毛則為黑棕色,下顎的白斑面積很大,甚至有的連到了喉部,四肢的黃褐色毛面積很大,下腹部和四肢內側幾乎都是黃褐色,後肢和臀部的幾乎都是黃褐色,大腿黑斑已經明顯退化了很多,分布於甘肅南部、四川、陝西南部、雲南、湖北,青藏高原東部。
陝西南部的肅南亞種
四川的肅南亞種
青藏高原東部的肅南亞種,毛色已經非常接近喜馬拉雅鬣羚。
雲南境內的肅南亞種,鬣毛黑色,黃褐色鬃毛面積更大,更接近喜馬拉雅鬣羚。
第三、東南亞亞種
也就是常說的印支亞種,最大的特徵在鬣毛和四肢和臀部。
1、鬣毛的顏色黑白褐色混雜,經常是鬣毛根部是白色,末端是黑色,或者末端為褐色;
2、四肢小腿部分的毛色為黃褐色或灰褐色,沒有華南亞種那麼鮮豔,臀部也沒有明顯的紅褐色斑,廣泛分布於東南亞一帶,雲南南部也有少量分布。
介紹完了三個亞種,下面介紹下喜馬拉雅鬣羚、蘇門答臘鬣羚和赤鬣羚。
首先喜馬拉雅鬣羚
其特徵是鬣毛黑色,軀幹部分毛色為黑色或棕色,臀部、下腹部和四肢上方為黃褐色,四肢小腿部分到關節以上都為白色。分布於喜馬拉雅山麓兩端到尼泊爾、印度東北部。
其次蘇門答臘鬣羚
全身毛色為黑色,最大的特徵是四肢也全部為黑色,鬣毛為白色和黑色混雜,或者全部為黑色,分布於蘇門答臘島、馬來半島。
最後是最珍貴的赤鬣羚
全身紅褐色,或黃褐色,軀幹較深,為深褐色,鬣毛較短,為白色、紅褐色、暗褐色,下顎到喉部的白斑連在一起,主要分布於緬甸北部,在中國雲南高黎貢山區也有少量的種群分布,它們是最罕見的種類。
以上就是我對亞洲大陸鬣羚的分類、毛色,分布地理的詳解,鬣羚最大的特點就是各個亞種鬣毛不是固定的,鬣毛的個體差異較多,這點和其他物種不同,所以我給大家建議的區分主要焦點,東南亞(印支)亞種的鬣毛深色,東南部亞種鬣毛臀部紅褐色,肅南亞種下顎白斑到喉部面積大很明顯,且後肢幾乎為黃褐色,蘇門答臘鬣羚四肢黑色,喜馬拉雅鬣羚四肢白色,赤鬣羚就不用說了,照著這幾個特徵去尋覓,基本上亞種和種區分不會差誤太大。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動物世界」
微信公眾號:iltawcom
郵 箱:iltaw_tg@sina.com
動物世界-QQ群:211689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