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羅河鱸:頗具爭議的入侵物種,吃絕200種魚類,卻養活了3個國家
提到外來入侵物種,人們多是深惡痛絕。由於缺少天敵,外來入侵物種在與本土物種競爭中往往佔有巨大優勢,對當地的物種多樣性和生態環境造成毀滅性的災難。美國的亞洲錦鯉、澳大利亞的野兔都是外來入侵物種的典型代表,各國每年為治理入侵物種都要投入幾億甚至幾十億的資金,當然這還不包括外來物種帶來的經濟損失。
百大入侵物種之一的尼羅河鱸
然而卻有這樣一種外來入侵物種讓當地人又恨又愛,它就是尼羅河鱸魚。尼羅河鱸屬於鱸形目尖嘴鱸科中的一個淡水物種,身體呈銀色、帶淡藍色。尼羅河鱸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魚之一,最大可以長到2米多、重 200多公斤。尼羅河鱸體型龐大、鮮有天敵,世界保育組織將其列入世界100大最具危害的入侵物種之一。
世界第二大淡水湖維多利亞湖
提到非洲,人們首先想到的應該是炎熱的天氣和乾旱缺水,但是在東非高原卻有著世界第二大淡水湖——維多利亞湖。維多利亞湖泊位於東非大裂谷及其西支之間,海拔1134米,平均水深40米,面積近7萬平方公裡,僅次於北美的蘇必利爾湖。
維多利亞湖被3個國家所擁有,其中大部分位於坦尚尼亞、烏幹達兩國境內,僅一小部分屬於肯亞。由於非洲地區工業不發達,維多利亞湖未收到太多汙染,因此維多利亞湖水產非常豐富,起初維多利亞湖生存著200多種魚類,其中尤以非洲鯽魚最為出名。
尼羅河鱸入侵維多利亞湖
尼羅河鱸如何進入維多利亞湖還要從上世紀50年代說起,最初尼羅河鱸並不是首先投放在維多利亞湖中,而是在克約伽湖中,目的是控制湖內經濟價值不高的小雜魚,尼羅河鱸的投放確實也取得了不錯效果。於是人們便把尼羅河鱸投放到維多利亞湖中。
令人萬萬沒想到的是,由於缺少天敵,尼羅河鱸快速大量繁殖,很快就成為了維多利亞湖的霸主,它們肆意捕食湖中的本土魚類,短短數年時間,維多利亞湖中原有的200多種本土特有魚類就被吃絕了。目前,僅有少數種類還存在於水族館中,將來能不能野外繁育成功還未可知。
「因禍得福」的維多利亞湖周邊三國
雖然尼羅河鱸吃光了維多利亞湖裡的其他魚類,但是由於維多利亞湖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這裡的尼羅河鱸個頭大、肉質鮮美,深受歐洲各國的喜愛,維多利亞湖周邊三國的尼羅河鱸產業也迅速發展。
2003年,維多利亞湖沿湖三國出口到歐洲各國的尼羅河鱸金額高達1.69億歐元,尼羅河鱸產業成為三國名副其實的支柱產業。從這一意義上看,尼羅河鱸養活了沿湖三國,沿湖三國可以說是「因禍得福」。
尼羅河鱸產業背後的危機
為了追求經濟利益,維多利亞湖的非法捕撈活動屢禁不止,大量尼羅河鱸的幼魚被捕撈上岸,嚴重影響了鱸魚生長繁殖。現如今,尼羅河鱸的捕撈數量逐年減少,沿湖三國的尼羅河鱸產業同樣陷入危機。
此外,由於維多利亞湖中尼羅河鱸「一家獨大」,物種多樣性喪失,湖區環境也日益惡化,加上捕撈業的發展,湖區汙染也日益嚴重。有專家預測,如果不採取有效措施,維多利亞湖將變成一片沼澤。
有感
維多利亞湖的保護已經到了生死攸關的地步,沿湖三國應擱置爭議,儘快採取措施,否則日後都連爭議的對象都找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