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中共反腐傳播展現耳目一新形象)
新華社北京1月6日新媒體專電題:中共反腐傳播展現耳目一新形象
新華社記者袁全 翟永冠 賈釗
新年伊始,中國各省級衛視紛紛播出「開年大戲」吸引觀眾,而作為國家電視臺的中央電視臺,從1月3日起在晚間黃金8點檔推出的則是一部與中央紀委宣傳部聯合製作的反腐專題片——《打鐵還需自身硬》,三天來持續引發熱議。
圖為紀錄片《打鐵還需自身硬》視頻截圖
這部三集電視紀錄片播出的時機恰到好處——正值十八屆中央紀委七次全會開幕之際。
2016年10月,中共十八屆六中全會召開前,反映會議「全面從嚴治黨」主題的系列紀錄片《永遠在路上》在央視熱播。而這一次,《打鐵還需自身硬》則把鏡頭聚焦於紀檢監察系統內部的反腐。專家指出,十八大以來,中共反腐傳播令人耳目一新,顯示出了從嚴治黨的決心和新思路。
【時時有「存在感」】
從《永遠在路上》到《打鐵還需自身硬》,這兩部成功引發公眾熱議的話題性紀錄片有個共同點:把貪腐官員落馬後的形象曝光於電視觀眾面前,讓他們現身說法,親口講出懺悔錄。
「這在以前的反腐宣傳中十分罕見。」中央黨校教務部主任謝春濤說。令他印象最深的,是紀錄片中貪腐官員的懺悔,他們在獄中悔恨的神態,與其在職時冠冕堂皇、八面威風的樣子形成巨大落差,還有他們「一夜白頭」「掩面而泣」以及「人生都是現場直播,沒有辦法重來」的話等極具衝擊力的細節。
中央黨校教授辛鳴認為,「這比說一萬句話更有效果」。他指出,過去的反腐宣傳多以「說教」為主,講案例也往往是單位組織觀看錄製好的光碟,結果很多幹部看了都「不以為然」。現在讓落馬貪官口述自己被腐蝕的經歷,會讓觀者有「切身之感,切膚之痛」。
2016年最後一個工作日,準備過新年的人們的手機收到了來自中央紀委的消息:國家安全部原副部長馬建嚴重違紀被開除黨籍。這兩年來,中央紀委在周末和假日發布查處高官的消息已成常態。
現在,中央紀委監察部的網站、客戶端、微信公號都非常活躍,直接向公眾發布違紀違規案件消息,再經媒體的迅速轉發而「鋪天蓋地」,繼而在微博、微信「朋友圈」形成「刷屏」之勢。有人感嘆,紀委的「存在感」越來越強了。
【反腐傳播「系統式創新」】
中央紀委直接面向公眾的效果,用辛鳴的話說,就是不僅使公眾的知情權得到尊重,還提振了百姓對反腐的信心,為反腐爭取更多民意支持。俗話說,「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客戶端上的舉報直通車,巡視組每到一處公布的舉報電話,都表明紀委主導、群眾參與的反腐新模式出現了,紀委不再「單打獨鬥」了。
南開大學周恩來政府管理學院教授季乃禮從傳播學五要素——傳播源、傳播內容、傳播渠道、傳播對象和傳播效果審視反腐宣傳,得出結論:紀委反腐傳播的創新是系統性的。
——從傳播源看,隨著紀委反腐力度的加大,前些年那種網民作為信息源的案例迅速減少了,紀委成為披露違紀案件最重要最權威的信息源。
——從傳播內容看,更加重視讓落馬官員自己現身說法,自述懺悔。而且,對腐敗案例剖析呈現多維度特徵,對腐敗官員的童年、求學、家庭、朋友關係、自身修養等都有所涉及,其中家庭、朋友、和自身修養又是重點,指向對家風、政商關係和墮落之路的深度分析。
——從傳播渠道看,網絡成為越來越重要的傳播渠道,沒有了中間環節,紀委工作可以直接與公眾見面了。
——從傳播對象看,案例通報由黨員擴大至人民群眾;從傳播效果看,紀委披露反腐信息也不僅是要「告知」,而且要提高公眾對中央反腐的信心,號召他們積極參與到反腐的鬥爭中。
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程曼麗指出,中紀委職責重大,辦案涉及高級別領導幹部,若「做得多,說得少」,沒有及時充分地公開,就容易引起人們私下猜測議論。事實證明,黨政機關包括中央紀委加強信息的公開和透明後,傳播效果很好,有利取信於民。
【「接地氣」後的期待】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廉潔研究中心主任任建明指出,中央紀委監察部通過官方網站的改版,網站內容的更新,以及開設手機客戶端和開通微信公眾號,大大拉近了和老百姓的距離,展現出公開、透明、親民的風格,使反腐宣傳的效果也大為提升。
「宣傳方式的變化反映出執政黨反腐敗更有自信和決心了,透明和公開反倒能站上道德的制高點。」任建明說。
專家指出,更重要的是,這會促成民眾積極參與反腐的新局面。
季乃禮教授指出,只有將腐敗現象置於群眾的監督之下,才能做到防治腐敗無死角。
「紀委現在直接面對公眾,第一時間公布反腐重大進展,並且善於用百姓看得到、聽得懂的方式傳遞反腐信號,比如讓腐敗官員自己現身說法,這些都大大增強了民眾對反腐的信心。」季乃禮說,「老百姓受到了這樣的正向激勵,就會願意把自己知道的反腐線索向上傳遞了。」
中國社科院發布的2016年《反腐倡廉藍皮書》顯示,中國九成以上官員、七成以上城鄉居民對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有信心」和「比較有信心」,比2012年分別提高9.9和10.2個百分點。
「反腐鬥爭壓倒性態勢在整體上已經形成,以後應著重製度反腐和動員社會力量。」國家行政學院教授汪玉凱說,「如果我們能動員社會廣泛力量,讓更多人參與,不僅會大大降低我們反腐的成本,而且會提高反腐的參與度和透明度。」
(原標題:中共反腐傳播展現耳目一新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