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腦植入微晶片 科幻電影的橋段即將成為現實場景?

2021-01-13 真的可樂1911

科幻電影一直都是人類將想像中的未來世界展示出來的做好的方式。

無論是當年震撼了世人的《太空漫遊2001》,還是近些年來的經典電影《盜夢空間》等都表現出了人們的探索。

但是在其中最為引人注目的不單是充滿了未來科技的社會,而是那些比現代人類更加聰明和強大的「新人類」。

這些「人類」之所以會比現代人類更加強大主要就是因為他們改造了自己的血肉之軀並且在大腦中植入了晶片,從而獲得強大的能力,而這一切據悉有可能在五年之內成為現實。

近年來,科學家一直致力於開發微創方式侵入大腦,挖掘更大的人類潛力。

美國西北大學神經系統科學家莫蘭·瑟夫(Moran Cerf)博士表示,未來5年之內最新科學技術可實現這一目標。

不過先不要竊喜,人們更加需要關注的是在植入微晶片之後帶來的社會問題。

正如歷史上無數次都出現的那樣,新的事物產生最先受益的一定就是那麼本就十分強大的存在。

如果這些本就處於社會上層的人類變得更加優秀,那麼對於很多能力不足的人來說,可以稱得上是一種災難,也許整個人類的歷史也都將會改變。

如果拋開那些所謂的潛藏的問題不談,在大腦中植入晶片也有著更為現實的問題存在,這就是安全問題。

植入的微晶片本質上也是一個小型計算機,我們都知道程序肯定都是無完美的,如果一旦在運行中出現問題,是不是對於植入晶片的人來說,就會造成巨大的問題,甚至於死亡。

如果這個晶片的程序假設足夠安全,也需要考慮類似於黑客攻擊的問題,如果黑客可以做到這一切,那麼對於這種技術來說,無異於一場「屠殺」。

除了有可能帶來的社會問題和安全問題,更加需要關注的是倫理問題。

整個人類社會可以在不斷繁衍的依據就是我們本身存在著一套足夠完善的倫理法則,如果人類在未來可以植入晶片或者是改造自身的軀體用機械來代替。

那麼這些「新人類」是屬於人類的一員呢?還是屬於一個全新的種族?

這也許就會演變成過去發生過的一樣,當先進的歐洲人第一次登錄上落後的美洲大陸,他們第一件事情並不是教化當地土著人,而是選擇了殺戮和戰爭。

如果人類不能很好地解決這一問題,也許讓晶片擴展人類的大腦還為時尚早。

相關焦點

  • 科幻電影即將成為現實
    最近北大團隊發表了關於精準刪除記憶的論文,有人說X戰警即將成為現實,真的是這樣嗎?
  • 3D列印大腦晶片 科幻電影將成現實?
    將人腦與電腦連接起來,通常是科幻電影裡面的場景,但是現在,英國謝菲爾大學、俄羅斯聖彼得堡國立大學和德國德勒斯登工業大學合作研究的3D列印大腦晶片,讓人腦與電腦連接成為可能。
  • 植入大腦的微晶片可保存人們的大腦記憶內容
    南加州大學生物醫學工程師、神經系統科學家特德-伯傑(Ted Berger)教授指出,我們並不是將某人的記憶返回至大腦,而是通過一個晶片植入器複製大腦記憶。  研究人員聚焦研究海馬體,它是大腦深層組織,能夠鞏固整合短期至長期的記憶內容,他們希望電子晶片植入器能夠複製大腦神經信息。
  • 電影中的智能昆蟲,即將成為現實!瑞士研發超輕型機器人昆蟲
    目前,隨著網際網路的發展,以及我們對宇宙和未來世界的探究,一些我們內心的想法終將變為現實。在這個時代中,多的是英雄主義和科幻事件,而我們所見的科幻,並不是憑空想像的,而是在一定的發現或者是科學研究基礎上的,如今,我們經常見到科幻大片中的宇宙,見到人類製造的各種新型的機器人,或者是機器武器。不難看出,人工智慧已經在我們的腦海裡根深蒂固。記得在人工智慧剛剛出現時,我們一方面體會到了人工智慧對我們的幫助,使得我們的生活變得智能而又便捷。
  • 微晶片植入大腦可保存5到10年的記憶—新聞—科學網
    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目前,一支美國研究小組認為,一種微晶片能夠有助於建立受損大腦組織的記憶,預計未來兩年內將植入志願者大腦。
  • 馬斯克的腦機接口:當科幻照進現實,帶給人類的是顛覆還是毀滅?
    在大腦中植入晶片,你願意嗎?、視頻等媒介,也不需要再花費大量時間,只需直接將知識傳輸到大腦當中即可;我們的記憶可以提取複製到新的媒介上從而獲得「永生」……這些科幻電影裡的經典場景,如今正在成為可能。或許用科幻電影裡的橋段,可以讓大家更直觀的了解腦機接口。比如《阿凡達》,該片主要講述人類穿上阿凡達的軀殼,飛到遙遠的星球潘多拉開採資源。
  • 人體植入晶片已成現實,科幻片中的人機融合時代還會遠麼?
    她這樣描述植入的過程:「我深吸了兩口氣,接著一位名為安迪的穿孔師刺開我的食指和拇指之間的肉,嵌入一個裝在米粒大的玻璃容器裡面的微晶片。於是我成為了世界上最弱的電子人。」此前他曾是一名人體穿環紋身師,創辦這個公司是受到了一部科幻電影的啟發。電影的故事發生在2021年,男主角就將機密數據放進了植入大腦的晶片裡。奧斯特倫德的新業務並不比他之前的工作更複雜。正如索隆所描述的,植入過程很簡單,植入的晶片也不是什麼「黑科技」,只是我們在信用卡、門禁系統中都會用到的RFID(無線射頻識別)晶片。
  • 這款大腦晶片 讓人類擁有超能力和完美記憶
    早在很久之前,將晶片植入人體,通過它控制疾病、延長生命、控制武器、甚至操控思想,都早已成為小說和科幻電影中司空見慣的的創意。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將晶片植入人體早已不再是科幻設想,電影裡面看起來不可思議的超智能炫酷場景,在今天開始一一化為現實。
  • 「基因人」按需設計 科幻電影離現實多遠?
    談到電影與科技的關係,人們最容易想到的是特技製作。不過,這些並不是電影與科技關係的全部。電影編導天馬行空的想像和科技人員孜孜不倦的追求,使電影與科技成為一對分割不開的「情侶」。電影正在對科學發生影響,電影幻想中的各種高科技產品和場景,與人們的現實生活距離並不遙遠,有時只是一層銀幕之隔。
  • 植入晶片、冷凍復活……這些年超人類主義從科幻變成現實了麼?
    植入晶片、冷凍復活……這些年超人類主義從科幻變成現實了麼? 變成一個超人類最快捷的方式是什麼?被某個特殊的蜘蛛咬上一口。
  • 馬斯克放出豪言,人腦植入晶片成為半機械人,一年內就能實現
    01 科幻照進現實有一部科幻小說叫做《文化》(The Culture),裡面設想,未來的星際社會是通過在頭骨中植入一種名為「神經蕾絲」的腦機接口,實現跨種族交流,並在智力上實現巨大進步。這種場景在科幻電影中最常見,像科幻電影《匿名者》中,所有人都被植入了一種微型晶片,以方便政府監視民眾,維護社會秩序。
  • 科學網—當大腦植入晶片,奇蹟發生
    不過其在兩年前接受了大腦晶片植入手術,現今24歲的他終於又能自由控制右手臂和右手腕了,為全球首例通過大腦晶片植入「復活」癱瘓肢體的人。 在人類大腦中植入晶片,是不少科幻電影中為觀眾所熟悉的橋段。而這一「黑科技」,目前正在從大熒幕上來到真實的人類生活中。
  • 現實:機械義肢越發逼真 人機融合讓人類成為AI?
    在國家層面發生的人工智慧(AI)競爭,很有可能成為第三次世界大戰的起因。       當然,本著一貫「你有病,我有藥」的套路,馬斯克在一番警告後給出了自己的解決方案:未來,人類必須發展人機融合技術,而該倡議還得到了比爾·蓋茨等人的支持。人機融合被馬斯克等一幹美國科技大佬青睞,它到底是什麼黑科技?它真的能成為人類未來的福音嗎?
  • 大腦植入技術:晶片讓你進入科幻世界
    數字時代,改變我們的生活不僅體現在電腦、手機、智能眼鏡、手錶、各類穿戴式設備等屬於人類附屬的產品,這些技術其實也完全可以植入到我們的大腦中,真正讓數字科技融入到人體。實際上,大腦植入技術的應用遠不止我們所想的那麼單調,除了幫助盲人恢復視覺、幫助聽障人士恢復聽覺,還能用於集中注意力、增加美好回憶,甚至是通過晶片完成如科幻電影中那樣的快速學習,讓眼睛具備夜視、變焦的能力。  大腦植入物屬於神經義肢技術(neuroprosthetics)範疇,這類技術的發展具備了相當廣闊的空間。
  • 現實中的10大科幻武器,其中無人戰鬥機已經部署軍隊
    1、電子人 對於機器人,如今已經不是幻想,也不僅僅只在科幻電影中可以看到 據報導,五角大樓研究機構—美國國防高級研究計劃局(DARPA)希望人腦植入設備後可以直接與計算機交流,這對患有聽覺及視覺障礙的人來說極其便利,比如那些在戰鬥中受傷的士兵們。而這一植入設備也為這些人提供了新的療法,將聽覺或視覺信息直接輸進大腦。
  • 現實與科幻神同步 出自電影的10大高科技產品
    有沒有想過在科幻電影中看到的高科技產品有一天自己也能在現實之中使用到?在最早的科幻電影中,這些高科技道具和特效只是人們奇思妙想的產物。
  • 當科幻電影中的設備映射到現實生活中
    科幻電影一直是技術領域的靈感來源之一,眾多我們現在使用的新技術,最早都出現在科幻電影中,雖然它們只是道具和特效,但無疑帶給了人們很多靈感,最終將它變為現實。當然,還有一些科幻電影中的設備恰恰相反,其靈感來自於現實,或許還存在「廣告植入」的嫌疑。其實人類最開始的幻想從文字變為了電影最終成為了現實。
  • 通過大腦植入晶片 恢復盲人的視力將有可能成為現實
    打開APP 通過大腦植入晶片 恢復盲人的視力將有可能成為現實 陳根 發表於 2020-12-08 16:28:34   過去的很長一段時間裡
  • 全球首個人體冷凍實驗本月進行 科幻電影場景成真
    這不是科幻電影的場景,它即將成為現實。本月,全球首個假死實驗將在賓夕法尼亞匹茲堡大學長老醫院(UPMC Presbyterian Hospital)中進行,雖然研究者們並不願意將其稱作假死實驗,不過這是最傳統的解釋方法了。
  • 腦機接口、夢境控制……這家實驗室正在讓科幻電影成為現實
    實驗室重點支持兩類項目,一是全球範圍內的前沿研究,給予科學家充分的學術自由,如腦機接口、記憶存儲、人工智慧、夢境控制等,二是轉化研究,比如最近致力於研究如何用數字手段提升大腦認知水平等。華山醫院院長、TCCI轉化中心主任毛穎教授說,這一實驗室將成為創新臨床研究,以及成果孵化轉化的一個重要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