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T:石墨烯「光爆」,計算機運算新紀元

2021-02-15 Graphene石墨烯快訊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發現,石墨烯可用於製造晶片,提高百萬倍級別的處理速度。研究人員發現,當光的速度放緩至極限,甚至低於光電子移動速度的時候,會出現「光爆」現象,相當於光領域的「音爆」。


        研究人員設法通過使用石墨烯以減緩在自由空間的光子到其正常速度的幾百分之一。同時,利用石墨烯的特性,加速電子到百萬米每秒的速度,相當於光在真空中速度的1/300。當石墨烯的電子移動速度趕上光速的時候,電子有效地打破了石墨烯蜂窩狀的屏障,並造成光的衝擊波,即「光爆」。

        當電子移動比捕獲的光更快,他們會產生等離子體,一種代表電子在石墨烯表面震蕩的虛擬顆粒形式。其實,這就是等同於把電轉化成了光。這可以與微晶片技術的工作原理相結合,大規模地產生可控等離子體。這一發現可能會導致石墨烯製成貼片元件,使用於光電路。這些電路是晶片和計算技術發展的下一紀元——數據通過光來進行傳輸遠遠快於今天基於電子數據傳輸的傳統方式。

        該研究小組解釋說,「關於石墨烯令人興奮的事情很多,因為它可以與其他電子設備輕鬆集成」,而研究人員也相信,麻省理工學院可以一到兩年之內把這一理論變成可工作的系統。

公眾號:基於光子和基於電子的數據傳輸方式是兩種規則下的世界,石墨烯輕鬆的光電轉換可以大大提高計算機晶片以及數據傳輸的效率,摩爾定律將以另一種形式得以延續。

來源:www.inverse.com。由Graphene石墨烯快訊獨家翻譯整理,轉載請註明出處。也歡迎大家投稿、轉載、留言以及互動,共同關注石墨烯的發展。


相關焦點

  • 「光子晶片」運算速度無法超越「石墨烯晶片」運算速度,相差巨大
    這種基於矽片的雷射技術可使光子學更廣泛地應用於計算機中,因為採用大規模矽基製造技術能夠大幅度降低成本;但是晶片光源小型化技術和運算邏輯技術卻是很難處理的技術壁壘,而且功耗不一定比現有晶片功耗地低多少或者更高。
  • 光爆
    這種現象就是所謂的「光爆」,其原理與「音爆」類似。這種現象於1934年,被蘇聯物理學家切倫科夫首次發現。詳情請參考切倫科夫輻射。概念編輯光爆就是當帶電粒子的速度在介質中超越介質中光速的時候產生的特殊的發光現象。切倫科夫輻射的頻譜是連續的,在不考慮色散時,強度的譜分布正比於w(角頻率)。
  • 既然有音爆,那會不會有「光爆」?
    那麼,光有沒有類似的效應,會不會有「光爆」呢?但是,人們認為光是自然界物體運動的最快的速度,那麼還會有超過光速的物質嗎?這就需要了解一下切倫科夫效應了。切倫科夫效應就是在媒質中的光速比真空中的光速小,粒子在媒質中的傳播速度可能超過媒質中的光速,在這種情況下會發生輻射(切倫科夫輻射),稱為切侖科夫效應。
  • 光爆是什麼?當介質中帶電粒子超過光速,會發出藍色的光
    光爆是什麼,同種介質中帶電粒子超過光速的發光現象宇宙中存在著很多各種各樣的奇異現象,有的是你聞所未聞的。說起光爆,很多人都紛紛感到十分不解,光難道還會爆炸嗎?其實並非如此,光爆是什麼呢?光爆指的是當運動的帶電粒子速度超越了光在同種介質中的速度時,會產生一種特殊的發光現象。
  • 光爆是什麼,同種介質中帶電粒子超過光速的發光現象
    說起光爆,很多人都紛紛感到十分不解,光難道還會爆炸嗎?其實並非如此,光爆是什麼呢?光爆指的是當運動的帶電粒子速度超越了光在同種介質中的速度時,會產生一種特殊的發光現象。下面小編就來帶你來了解光爆。一、光爆是什麼  光爆是什麼呢?
  • 「光子晶片」運算速度,能超「石墨烯晶片」速度嗎?今天算明白了
    「光子晶片」運算速度,能超「石墨烯晶片」速度嗎?我們現在使用的晶片基本上都是碳基晶片,也就是所謂的石墨烯晶片,你可能也會提出一個問題,那就是最近量子晶片和光子晶片不是特別的火熱嗎?為什麼不提一提這兩種晶片呢?其主要原因是「光子晶片」運算速度無法超越「石墨烯晶片」運算速度,相差巨大。
  • 「光子晶片」運算速度,能超「石墨烯晶片」速度嗎?今天算明白了
    我們現在使用的晶片基本上都是碳基晶片,也就是所謂的石墨烯晶片,你可能也會提出一個問題,那就是最近量子晶片和光子晶片不是特別的火熱嗎其主要原因是「光子晶片」運算速度無法超越「石墨烯晶片」運算速度,相差巨大。確實近五年對於光子晶片的文章很多,他們的內容基本上都是說光子晶片,它的性能會比碳基晶片好特別多,運算速度也很快,但這些可能是誇大了光子晶片的性能,光子晶片與碳基晶片性能究竟誰好誰壞,其實是需要實驗去驗證的。
  • 下一代晶片是「光子晶片」還是「石墨烯晶片」我的答案石墨烯晶片
    這種基於矽片的雷射技術可使光子學更廣泛地應用於計算機中,因為採用大規模矽基製造技術能夠大幅度降低成本;但是晶片光源小型化技術和運算邏輯技術卻是很難處理的技術壁壘,而且功耗不一定比現有晶片功耗地低多少或者更高。
  • 笫一代電子管計算機
    算盤被認為是最早的計算機,並一直使用至今,她體現了中國勞動人民的智慧, 算盤直到17BLaisePascal )發明了自動進位加法器,稱為Pascalen, 加法器 第一代電子管計算機
  • 第一臺每秒運算百萬次集成電路計算機製成(圖)
    經過刻苦攻關,1958年至 1959年 ,相繼研製出中國第一臺小型電子管計算機和大型電子管計算機。一般稱為中國第一代計算機。1965年,中國自行研製成功運算速度為每秒5萬次的電晶體電子計算機,一般稱為中國第二代計算機。20世紀70年代初,在上海試製成功中國第一臺集成電路通用數字電子計算機,每秒鐘運算速度達到11萬次,一般稱為中國第三代計算機。
  • 分子計算機的運算過程是蛋白質分子與物理化學介質的相互作用過程
    分子計算機  分子計算機體積小、耗電少、運算快、存儲量大。分子計算機的運行是吸收分子晶體上以電荷形式存在的信息,並以更有效的方式進行組織排列。分子計算機的運算過程就是蛋白質分子與周圍物理化學介質的相互作用過程。
  • MIT 研究人員新發現:利用石墨烯,製備各種非矽半導體材料
    目前,絕大多數的計算機設備均是由矽材料製備而來。矽元素是地球上既氧元素之後,儲量第二豐富的元素。它以各種不同的形式,廣泛存在於巖石、砂礫以及塵土之中。矽雖然不是最好的半導體材料,但它是迄今最容易獲取的半導體材料。由此,矽材料在電子器件領域佔據主要地位,比如傳感器、太陽能電池以及集成電路等。
  • 石墨烯是什麼用途_石墨烯十大用途介紹
    較大的費米速度和低接觸電阻則有助於進一步減小器件開關時間,超高頻率的操作響應特性是石墨烯基電子器件的另一顯著優勢。此外,石墨烯減小到納米尺度甚至單個苯環同樣保持很好的穩定性和電學性能,使探索單電子器件成為可能。   代替矽生產超級計算機   科學家發現,石墨烯還是目前已知導電性能最出色的材料。石墨烯的這種特性尤其適合於高頻電路。
  • 有沒有一種計算機既能實現商用,又能在運算能力上碾壓傳統計算機
    上一篇講述了光子計算機很難實現商用,那麼未來是否有一種計算機既能夠實現商用,又能在運算能力上碾壓傳統計算機呢?答案是有的,這就是生物計算機。我們知道生物的遺傳信息是十分龐大的,但是這些極其複雜的遺傳信息卻是用簡單的若干對染色體就能夠全部存儲起來。
  • 石墨烯材料下一站!MIT成功實現單個電子和光子的基礎元件開發
    2018 年,MIT 的一支團隊曾實現通過讓兩張厚度為單個碳原子直徑的石墨烯薄片疊在一起,並讓兩張的相對朝向呈一特定傾角,再對薄片施加電場,使疊起來的石墨烯薄片能從導體變為絕緣體然後再變為超導體,該研究象徵著一個 「用單一化學材料構建電子元件」 的新興材料研究領域 「Twistronics」 的誕生。
  • 量子計算機的運算能力將會有多恐怖?
    很明顯幾十年來計算機的性能確實以這種趨勢增長。也有一些人表示對莫爾定律失效的擔憂,比如日本物理學家加來道雄在2012年稱,計算機性能在10年內可以保持持續生命力,但在2025年之後,由於矽材料技術的限制,要面臨高溫和漏電的難題,將會無法承受指數級增長的運算。莫爾定律一旦失效,什麼計算機才能更高速的處理人類愈加複雜的運算要求?
  • 石墨烯的薄片,構建類人腦計算機晶片的關鍵
    石墨烯的微小薄片,是構建以類似於人腦的方式處理信息的計算機晶片的關鍵。——使得晶片運行速度大大增長,可以用來做更好的圖像識別,甚至包括控制高超音速飛機系統。  研究人員正在開發由電晶體網絡組成的所謂的神經形態晶片,即電晶體網絡的網絡交互方式類似神經原,使其可以比傳統晶片更快速、精準地處理如視覺信息等的模擬輸入。
  • 每秒運算千億次的光子計算機,真的能實現嗎?
    你可以想像一下,把石墨材料或者一個碳塊,無限的橫向切割,把它切成像生魚片似的、非常非常薄的、只有原子厚度的薄膜,這個就是石墨烯。一維就更直接了,那就是一個碳納米管,它是在單一方向無限延長的、只有一維自由空間的這麼一個材料體系。最後我們就要說到零維。
  • 趙猛八談打造石墨烯特色小鎮旗艦計劃
    「石墨烯納米材料作為軍工尖端裝備技術所依託的全能材料,其商業化應用成果將給軍事裝備和民用產品帶來巨大變革,並驅動價值數萬億美元的新興產業鏈。」中國石墨烯商業應用旗艦計劃工作委員會秘書長、中國國際石墨烯資源產業聯盟副秘書長、全國工商聯特色小鎮發展委員會主任趙猛博士在前不久舉行的西安納米科技學會2017年學術年會期間,高度肯定了石墨烯在軍工領域的革命性意義。
  • 9個月漫長運算 計算機首次模擬銀河系
    9個月漫長運算 計算機首次模擬銀河系 2011年09月01日 04:10作者:cnbeta編輯:李洋文章出處:泡泡網原創     泡泡網機箱頻道9月1日 以下新聞來自科技日報:據美國物理學家組織網8月29日報導,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和瑞士蘇黎世理論物理研究院科學家首次通過計算機模型,模擬了6000多萬個暗物質和氣體粒子間的相互作用,經過超級計算機9個月的漫長運算,仿照銀河系生成了相同形狀的旋臂星繫結構。